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1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2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3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4页
湖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卢潘尚书之灵武韦蟾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送灵州田尚书薛逢阴风猎猎满旗竿,白草飕飕剑气攒。九姓羌浑①随汉节,六州蕃落从戎鞍。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营玉帐寒。今日路傍谁不指,穰苴门户惯登坛②。[注]①九姓:泛指唐代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羌浑:泛指唐时中国西部各少数民族。②穰苴:春秋时齐国名将。田氏名穰苴,官司马,深通兵法。登坛:汉高祖曾筑坛拜韩信为大将。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诗前两联写贺兰山下水木丰茂,果香四溢,绿掩千家,在这秀丽如江南的景色中,又注入弓刀闪耀、盔甲鸣响的阳刚之美。B.薛诗选取阴风、战旗、白草、剑气等意象描写军威整肃,“猎猎”“飕飕”两组叠词生动贴切,“满”“攒”两字凸显声势浩大。C.韦诗对仗工整,巧用叠字,阳刚与阴柔相济,赞赏与盼勉并存,心裁别出,妙笔传神;薛诗字句劲健响亮,颇有盛唐气息。D.韦诗结句用侧面烘托手法,表达边境人民对卢尚书的敬仰;薛诗结句用典,含蓄抒发了对田尚书未得朝廷重用的不满之意。16.卢潘尚书和田尚书都是深谙兵法、深受爱戴的边将形象。两首诗描写人物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除草【注】杜甫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清晨步前林,江色未散忧。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霜露一沾凝,蕙叶亦难留。顽根易滋蔓,敢使依旧丘?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雠。【注】此诗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正月辞去节度参谋职务回草堂后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阻修”喻道路,语出《诗经•蒹葭》:“道阻且长。”诗歌一二句点明了毒草的生长环境,即路边。B.第六句点明“忧”,诗人清晨漫步树林,忧愁满怀难散。诗人忧恶人为非作歹,致使国运不得昌盛。C.杜甫继承了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以“松竹”这样的“香草”喻贤人君子,以毒草喻奸佞小人。D.诗人认对待毒草要斩草除根,不能让毒草留在原地上。除草不除根,来年又复生,这样危害无穷。16.除草迫在眉睫,诗人是如何循序渐进凸显除草必要性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醉吟二首(其二)[宋]杨万里三春草草眼中过,未抵三冬乐事多。烛焰双丫红再合,酒花半蕾碧千波。孤寒霜月侬相似,跌宕雪风谁奈何。道是闲人没勋绩,一支樵斧一渔蓑。【注】酒花:酒斟入杯,酒沫泛旋如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首联描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欣赏品味,他认为三春虽美却消逝得太快,不及隆冬的乐事多。B.诗人认为杯中的酒花似含苞待放的花蕾,满杯清酒则似江海的波涛,一人一酒在烛下好不自在。C.颈联“谁奈何”三字强调有这等赏心乐事何必在意生活中的蹉跎与坎坷,表现诗人豁达的心境。D.诗人融典入诗说自己虽然似闲人般未曾有过功绩但依旧享受渔樵之乐,暗含了壮志未酬的苦闷。16.杨万里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被评饶有“谐趣”,本诗亦不乏“谐趣”,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奉和仲谟夜话唐史[宋]黄庭坚贞观规摹诚远大,开元宗社半存亡。才闻冠盖游西蜀,又见干戈暗洛阳。哲妇乘时倾嫡后,大阁当国定储皇。伤心不忍前朝事,愿作元龟献未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规摹诚远大”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规划和远大抱负的赞赏。B.“半存亡”指唐朝开元年间国力达到鼎盛,随后因种种因素国运开始走下坡路的状态。C.颔联将玄宗西游蜀地的盛况与洛阳城内的战乱对比,深刻剖析了“半存亡”的原因。D.作者写作此诗旨借古鉴今,与友人仲谟“夜话唐史”,讨论唐朝兴衰,引人深思。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①连朔漠,独留青冢②向黄昏。画图省识③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五美吟·明妃(其三)林黛玉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注】①紫台:汉宫,宫廷。②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③省识:认识。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首联气象雄伟,杜甫为了抬高明妃形象,用“群山万壑赴荆门”的雄伟气象来侧写昭君,烘托她的出生地。B.《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颔联中“连”字写出向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与首联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写尽昭君一生悲剧。C.黛玉诗中“红颜命薄古今同”承“出汉宫”三字,“古今同”将古与今、个体与群体联系起来,既咏昭君,又是自伤,更是对大观园中女子命运的哀悼,即所谓“万艳同悲”。D.《红楼梦》中宝钗对黛玉此诗赞不绝口,认为命意新奇,别开生面,理由是黛玉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汉元帝,认为主要是元帝相信画工导致了昭君的悲剧。16.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中评论“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咏史诗亦是如此,这两首诗歌都通过议论昭君出塞,流露出个体的悲叹,请结合具体诗句试作分析。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作答。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注】叶梦得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他虚年59岁时,闲居卞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一句紧扣题中“绝顶小亭”,“缥缈危亭”,表明亭在绝顶,地势高峻,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B.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呼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C.“万里”形容所见之广远,“烟浪”喻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何日能收复。D.人虽老,但仍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莫学”展现诗人纵有壮志,但无奈孤独寂寞的颓废情绪。16.有评论者认为,“梦得此词,波澜跌宕,曲尽其妙”。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观点。答案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5.D16.①正面描写。韦诗写卢潘尚书用兵时“心源落落”“胆气堂堂”的豪气干云和“弓刀千队铁衣鸣”“却使六番”的神武;薛诗写田尚书“入塞”“月下翻营”的胜利,表现其深谙兵法和机智。

②侧面烘托(侧面描写)。两首诗都描写了灵州特有的自然景物,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韦诗写“果园”“塞北江南”“水木万家”“朱户”等,借灵州的富庶烘托卢潘尚书的治理有方。薛诗写“阴风猎猎”“旗竿”“白草”“玉帐寒”等,借恶劣的自然环境写出了士气高涨,烘托了田尚书指挥有方。

③衬托。借他人的评价来衬托人物形象。韦诗尾联“马前不信是书生”,写出了卢潘尚书的文武兼修;薛诗尾联“今日路傍谁不指,穰苴门户惯登坛”,借路人的赞美写出田尚书的深通兵法、治军威严。【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含蓄抒发了对田尚书未得朝廷重用的不满之意”这一理解错误,根据语境,该诗结句是用典,赞美田尚书有田穰苴的韬略,经常像韩信一样被重用。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①结合“弓刀千队铁衣鸣。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却使六番诸子弟”可知,要去灵武出任节度使的卢潘“心源落落”,确实像是一位能战的大将,而且他“胆气堂堂”,能指挥千军万马。第四句的意思是:由于卢潘表现为一个出色的将才,打得六番败在卢潘将军马下,正面描写卢潘尚书的英武;结合“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营玉帐寒”颈联写入塞、翻营,显然是田尚书之事,属于正面塑造,薛诗写田尚书“入塞”“月下翻营”胜利,表现其深谙兵法和机智。②结合“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可知,用诗语言来介绍卢潘要去的灵武的位置是在贺兰山下,这里是“塞北江南”很早就有名了,唐朝以前五胡十六国的赫连勃勃时期,在这里建了果园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府把江南居民迁到灵州地区,带来先进技术和文化,于是,灵州就被称作是鱼米之乡的“塞北江南”。灵武城万户居民,靠黄河引来的渠水家家户户都有果木园林,繁茂的枝叶把各家的红色大门都给遮阴了,描写了灵州特有的自然景物,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韦诗写“果园”“塞北江南”“水木万家”“朱户”等,借灵州的富庶烘托卢潘尚书的治理有方。结合“阴风猎猎满旗竿,白草飕飕剑气攒”可知,首联写风及风吹白草之声,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是以景物衬托田尚书的英雄形象,烘托了田尚书指挥有方。③结合“马前不信是书生”可知,人们怎么也不敢相信,“卢潘将军原来还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书生,借他人的评价来衬托人物文武兼修。结合“今日路傍谁不指”尾联上句是写路人的行为,田尚书经过时,人们纷纷指点,予以赞美,属于侧面描写;“穰苴门户惯登坛”下句用典,通过与古代军事家田穰苴类比,写出了田尚书卓越的军事才能,间接塑造了田尚书的英雄形象,借路人的赞美写出田尚书的深通兵法、治军威严。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5.C16.①诗歌前面写毒草漫道,其毒无比,以毒草范围的普遍与毒性的严重来凸显除草的必要性。②中间写毒草如芒刺在眼,如不及早除掉恶草,则将邪正难分,以毒草不除的后果来凸显除草的必要性。③结尾诗人想象在除草后将获得宽松环境,除草后心情是何等的愉快,以除草后的利好来凸显除草的必要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以‘松竹’这样的‘香草’喻贤人君子,以毒草喻奸佞小人”错,《除草》中的出现香草是“蕙”,写“松竹”只是为了凸显除草后环境的清幽、心情的愉悦。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阻修,喻道路。意谓:这种对人有毒害的草为什么生长在道路上?指出毒草唯其出现在道路上,才更易于害人,于是行路之人受其害就不可避免,这就突出了对它非“除”不可。“其毒甚蜂虿,其多弥道周”意思是:这种草的毒性超过了蜂虿,偏偏多得满道皆是,这就进一步突出了它非“除”不可!②“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写毒草如芒刺在眼,如不及早除掉恶草,则后患无穷。认为除恶不能仅仅停留在有这个愿望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贵在迅速,不能等待秋后任其自灭。③结尾“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诗人想象在除草后将获得宽松环境,心情是何等的愉快!“芟夷不可阙,疾恶信如仇”,铲除恶草,尽而不留,以除草后的利好来凸显除草的必要性。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5.D16.①语言诙谐,如“烛焰双丫红再合”,红烛的焰光一会分叉、一会汇聚,诙谐而真实,写出了醉酒后观察烛光时的恍惚、朦胧。②志趣幽深,如“一支樵斧一渔蓑”,通过幽默式的自嘲,实际上是进行自我调侃,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融典入诗”分析有误,尾联没有涉及具体的典故;“暗含了壮志未酬的苦闷”错,尾联是自我调侃,表现出豁达的心态。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评价诗歌情感主旨的能力。①“谐”即语言诙谐幽默,如颔联中“烛焰双丫红再合”,写诗人醉酒后观看红烛的焰光,恍恍惚惚、朦朦胧胧,一会分叉、一会聚合,诙谐而真实,写出了醉酒后观察烛光时的恍惚、朦胧;又如尾联中“道是闲人没勋绩”,诗人自称“闲人”,似乎在自嘲没有成就,显示出诗人的幽默感。②“趣”即志趣,全诗志趣幽深,如尾联中的“一支樵斧一渔蓑”,嘲讽自己未曾有过功绩,只能过着“樵斧”“渔蓑”般的归隐生活,通过这种自嘲式的调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也显示出诗人的幽默感。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15.C16.①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联诗人回顾了唐朝贞观时期、开元时期的辉煌,对唐朝因安史之乱走向颓势最终改朝换代的历史沧桑感慨万千。②对国家动荡的忧虑:颔联“干戈暗洛阳”,洛阳城内战乱四起,颈联“哲妇”“大阁”干预政事,唐朝由盛转衰,以古鉴今,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③对国家未来仍存期待,愿意奉献自我的豪情壮志:尾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思考,自身愿意投入其中肝脑涂地。【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将玄宗西游蜀地的盛况与洛阳城内的战乱对比”错误,只是陈述史实,引发思考,没有构成对比,“深刻剖析了‘半存亡’的原因”也属于过度解读。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首联诗意是:贞观时期的规模宏伟,诚实远大,而开元年间宗社却半倾半亡。诗人用“诚远大”回顾了唐朝贞观时期的辉煌,又用“半存亡”回顾了开元时期的辉煌,对唐朝因安史之乱走向颓势最终改朝换代的历史沧桑感慨万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②颔联“干戈暗洛阳”,指洛阳城内战乱四起,颈联诗意是:妇女乘时而行,推翻了皇位继承中的嫡长子制度,大臣当道,确立了储君的地位。指出“哲妇”“大阁”干预政事,使唐朝由盛转衰,以古鉴今,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对国家动荡的忧虑。③尾联诗意是:对前朝的沉痛遭遇,不忍再去提及。愿意成为一只神龟,献身给未央宫,永远为皇家效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思考,并表达自己愿意投入其中肝脑涂地的志向。“不忍前朝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仍存期待,“愿”和“献”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愿意奉献自我的豪情壮志。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5.B16.(1)杜甫借“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来表达自己的“怨恨”:既有思念故乡不得归的痛苦,又有虽怀“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仕途失意的悲愤。

(2)林黛玉借“红颜命薄古今同”来感慨身不由己的命运:既同情才貌出众的昭君,又表现了自己不甘命运摆弄的独立性格。【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连’字写出向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说法错误,应是“连”字写出出塞之景,“向”字写出向汉之心。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诗词主旨内容的能力。“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实际上,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漂泊在外,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也表达出自己虽怀“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仕途失意的悲愤。《五美吟·明妃》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她借“红颜命薄古今同”将古时才貌出众的昭君与身不由己的自己联系起来,既同情昭君,又是自我悲叹,以抒发早已郁积在内心的愤懑和理想,表现了自己不甘命运摆弄的独立性格。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