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1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2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3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4页
福建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①,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②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③。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①黄州再闰:苏轼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②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③莫剪柔柯:《诗经·召南·甘棠》载,周召伯在甘棠下住过,人们因思念召伯而爱护此树,不加剪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将调任汝州,归家不得,年近五十却蹉跎岁月,其心境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不同。B.词人感慨贬谪黄州日久,孩子们都已会说当地方言,“坐见”二字道出词人的心酸与悲哀。C.词人已离去,江南父老因思念他,仍不舍得剪伐堂前细柳,还会时常翻晒词人的渔蓑。D.全词意象鲜明,情感表达于平白直露中见含蓄婉曲,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词人的才情与性情。16.叶嘉莹说“通过这首词,我们就能看到苏东坡的转变,看到他怎样从挫折忧患和悲哀痛苦中解脱出来”,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书愤》,完成小题。书愤(甲)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远戍十年临的博①,壮图万里战皋兰②。关河③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注】①的博:在四川,此泛指川陕。②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③关河:泛指边塞。书愤(乙)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4.下列对《书愤(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揽镜自照,诗人发觉自己已是两鬓苍苍,但年华虽逝,壮心却依然炽热,一如当年。B.迟暮衰弱,诗人已不胜戎衣,但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烁,依然想报效国家。C.当年诗人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曾经十年远戍的博,还立志远征皋兰。D.此诗每联都自成对比,形象鲜明,情感强烈,不仅突出了主旨,而且强化了表达效果。15.陆游曾以“书愤”为题写过多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请问:(1)甲乙两诗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2)甲乙两诗尾联各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归孤山寺却寄卢郎中许浑青山有志路犹赊,心在琴书自忆家。醉别庾楼山色晓,夜归萧寺月光斜。落帆露湿回塘柳,别院风惊满地花。他日此身须报德,莫言空爱旧烟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青山”喻自己远大之志,接着却又以“琴书”引出思乡之情。B.第三句通过写诗人破晓时醉别庾楼,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C.颈联用“湿”“惊”等词对所见之景进行细致刻画,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D.诗歌中间两联集中笔力描绘夜晚归途中的景色,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16.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恨别①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③,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④急为破幽燕。[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写。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思家、忧国的主旨。“四千里”是说离家之远,而“五六年”是说战乱之久。B.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喻自己年老多病,以“兵戈阻绝”点出了不能重返故土的原因。C.尾联写听到乘胜追击敌人的消息,诗人盼望国家复兴,自己也可还乡,表达了欢快之情。D.这首诗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蕴含丰富的内涵,诗人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写。16.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请结合这一评论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福建省福州市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谢亭送别①许浑②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①谢亭,南齐诗人谢脁所建,著名的送别之地。②许浑,晚唐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后长年奔波仕途。赠河东虞押衙二首(其一)①许浑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思未报不言归。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注】①虞押衙,工书善文,即将奉使从军,作者题诗送别。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诗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开,诗人唱歌送行,从送别者角度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B.前诗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的明丽江景,鲜艳的色彩更有力反衬别离之情。C.后诗起句不提眼前离别情景,却着笔刻画友人形象:换上素衣,慷慨激昂,挥剑高歌。D.后诗颈联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来表情达意,与杜甫《登高》一诗的颈联手法类似。16.两诗结句同写“西楼”,一“下”一“上”在人物塑造与表情达意上同中有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闽江口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1]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王溶: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下”一“收”两字鲜明地表现了一方势如破竹,一方迅速灭亡。B.颔联描绘东吴防御工事被摧毁、举旗投降的场面,具有讽刺意味。C.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写时间,表现出诗人的无限感慨,丰富了诗意意蕴。D.全诗巧妙地将史、景、情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苍凉悠远的意境。16.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为什么以“故垒萧萧芦荻秋”来收束全诗。答案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5.C16.①词人久谪黄州,移任汝州,离家万里,宦途历经坎坷,内心悲哀痛苦;②想象汝州秋风洛水的闲适之景,以此自我宽慰;③与黄州父老的深厚情谊,驱散了贬谪之痛,使他从挫折忧患和悲哀痛苦中解脱出来。【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词人已离去”错误,词人此刻还未离开黄州,“莫剪柔柯”和“时与晒渔蓑”是词人对邻里好友的嘱托和想象的场景,表达词人对黄州朋友的眷恋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句“归去来兮”,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内心更加悲哀痛苦。上片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以此进行自我宽慰。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可爱性格。“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己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片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感情高潮,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使他从挫折忧患和悲哀痛苦中解脱出来。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4.D15.(1)①甲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乙诗用典抒情(用典明志、间接抒情)。

(2)①甲诗:尾联意谓时光流逝,那自古以来的征战疆场、澄清山河之事,在我身上终究无法实现,只能袖手旁观,表现了诗人立志恢复中原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悲痛苍凉。②乙诗:尾联高度评价《出师表》,赞扬诸葛亮自请北伐、讨贼报国的志向,暗讽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不思北伐,同时以诸葛亮自勉,表明诗人至死不移的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此诗每联都自成对比”错误。此诗首联、颔联和尾联的出句和对句都构成对比,但颈联没有对比。颈联写诗人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博岭的前哨,还立志到万里之外的皋兰跃马横枪实现自己杀敌立功的宏伟理想,出句写过去的战斗经历,对句写当年的壮志,本联与尾联的如今报国无门,只能“袖手旁观”形成鲜明对比,而自身不构成对比。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写征战的事无休无止地发生在边远地方,谁能料到现在却让我在这里袖手观望!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烁,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鏖战皋兰。然而,时光流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穷之事,在种植身上终于无法实现。诗人为国尽忠,壮志凌云,岂料到如今变成一个袖手旁观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苍凉,溢于字里行间。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立志恢复中原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悲痛苍凉。(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高度评价《出师表》,赞扬诸葛亮自请北伐、讨贼报国的志向。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间接抒情,以诸葛亮自勉,表明诗人至死不移的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综上所述,甲诗直接抒情,乙诗用典抒情。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5.D16.①“他日”和“须”,表达诗人对“报德”的坚定决心;②“报德”表达对卢郎中的感激,体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③“旧烟霞”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④“莫言空爱”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现实的责任和未来的使命,奋发向上。【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错误,诗歌中间两联集中笔力描绘夜晚归途中的景色,表现的是归途中清幽宁静的氛围。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他日”和“须”都是表示未来的词,表明诗人的决心是长远的,并且坚决的,他对“报德”的坚持不动摇。“报德”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卢郎中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是深厚的,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旧烟霞”指的是过去的美好时光,是与卢郎中共同度过的日子,诗人表达了对这些时光的留恋和不舍。“莫言空爱”是一种提醒,也是诗人的自我激励。他提醒自己不要仅仅沉浸在过去的美好中,忘记了现实的责任和未来的使命。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望。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5.B16.①诗人不是抽象地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言情,让读者体会形象中蕴含的忧伤之情,有含蓄隽永之妙。②颈联描绘了“宵立”“日眠”的生活细节: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③这种坐卧不宁的反常生活,生动传神而又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思家忆弟的无限情思,照应了题目“恨别”,让读者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忧伤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喻自己年老多病”理解错误,应是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示自己入蜀已有多年,暗喻自己的飘零憔悴。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福建省福州市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5.C16.①同:二者都通过动作描写来塑造诗人形象(送行者形象),都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表达离愁别绪;异:②前者塑造了一位走下西楼、逃离送别之地的诗人形象,在凄黯迷茫的风雨之景中,还抒发了别后萧瑟孤寂的情怀;③后者塑造了一位独上西楼、登高望远的诗人形象,在远眺雄浑落日之景的同时,还暗含怀才不遇的慨叹与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换上素衣”错,应该是“脱下素衣,换上朝服”。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能力。①同:从表现手法看,两首诗“下西楼”“上西楼”都是动作描写;“满天风雨”“望落晖”都是景物描写,都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表达离愁别绪。异:②前者写黄昏酒醒之后,朋友早已走远。漫天风雨之中,诗人独自走下西楼,塑造了一位走下西楼、逃离送别之地的诗人形象。描写满天风雨,这是正面烘托,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黯然神伤。③后者尾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