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由大江奔腾引出千古人物,为全词设置了一个广阔而悠远的时空背景。B.“故垒”指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表明此地即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战场。C.“穿”“拍”“卷”一系列动词,富有力量和气势,描绘了雄奇壮阔的自然风光。D.“羽扇纶巾”“谈笑”,通过服饰、神态等方面的描写,突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16.本词和《赤壁赋》都写到了三国的英雄人物,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既要对诗歌内容做出整体把握,又要对诗歌局部做出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把握作者的内心感受。【解答】(1)B.“地即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战场”错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的“人道是”表明这里只是人们传说的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战场。

故选:B。

(2)《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描绘赤壁壮丽的景色,缅怀周瑜的功绩,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早生华发,抒发了作者年岁将老、功业未就的感慨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赤壁赋》同样写到赤壁及三国英雄,但更多的是借赤壁之景和曹操等历史人物来探讨人生的短暂与永恒、变化与不变,表达了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感叹人生短暂的同时,也强调了要珍惜当下、享受自然之美。

答案:

(1)B

(2)①《赤壁怀古》写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一方面表达词人对他的仰慕之情,另一方面在比较中流露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伤感;②《赤壁赋》写英雄人物曹操也只能一时显赫,抒发作者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感慨。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上片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二字,写出了古代战场的遗址如在目前。“西边”一词,点明方位,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人道是”三字,借人们的传说加以证实,深化“怀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亲切。“三国周郎赤壁”,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一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

下片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句写入词中非等闲笔墨。“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周郎与她结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这里写“初嫁”,不是诗人的一时疏忽,而是着意渲染词的浪漫气氛,这对塑造“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起着稍加点染、全篇生色的艺术效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他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樯橹”,指曹操的军队,含有贬义。“灰飞烟灭”,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了,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心神仿佛游到三国时代周瑜立功的地方,应笑我自己多愁善感,早已生出白发来了。这三句是诗人抒发的感慨。上面怀古,这里抒情,这个情是由怀古而派生出来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消极感伤的情调,产生着极不健康的影响,读时值得注意。同时也应该看到: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迫使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被磨折、被损害的心灵的结果,无疑的,多少隐含着对现实不满的感情在内。“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①,红莲落故衣②。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注】①新粉,新生的竹子,在笋壳脱落处有一层白色粉末。②故衣,指枯萎的花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寞掩柴扉”,有人认为是写诗人“关门不出”的寂寞生活,但从全诗所写之景看,解作诗人“关门外出”似更合理。

B.“苍茫对落晖”,即“对苍茫落晖”,其中“苍茫”一语写出了诗人面对落日产生的旷远、迷茫、空落而又清寂的感受。

C.“鹤巢松树遍”,意思是诗人隐居之地的松林里,到处都是归巢的仙鹤,这与陶渊明的“羁鸟恋旧林”一句的意思相近。

D.“人访荜门稀”,是说很少有人前来造访诗人,以致诗人门前车马冷落,这种境况与诗歌首句中的“寂寞”相呼应。

16.有人认为这首诗“寂寞中景色鲜活”。请结合诗歌最后两联简述“景色鲜活”的表现。【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与陶渊明的‘羁鸟恋旧林’一句的意思相近”错,“羁鸟恋旧林”意指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和“鹤巢松树遍”意思不同。

故选C。

(2)颈联写自然景物:“绿竹”嫩绿的竹子,“含新粉”竹节上带着白色的新粉,“红莲”红色的莲花,“落故衣”将枯萎的花瓣一片片脱落,暗指莲实生长;一绿一红,色彩明丽,嫩竹莲实,充满生机。大自然是鲜活热闹的。

尾联写生活场景:渡口那边炊烟袅袅升起,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摇着船儿唱着采菱曲从四处归来,他们过着简单而欢乐的生活,此时的山村开始热闹起来,构成一幅夕照晚归图,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答案:

(1)C

(2)①颈联写自然景物:绿竹新生,莲花飘落(莲实潜滋暗长),色彩明丽,充满生机。

②尾联写生活场景:渡口炊烟升起,人们唱着采菱曲从四处归来,热闹活泼,生活气息浓郁。

译文: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赏析: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后四句描写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子由苏轼厌暑多应一向慵,银钩秀句益疏通。也知堆案文书满,未暇开轩砚墨中。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摇风。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抑后扬,诗人夏日的慵懒状态与读完苏辙优美诗句后的疏朗通达形成反差。B.颔联“未暇”句写诗人沉溺笔墨以致无暇开窗的情形,侧面体现诗人公务的繁忙。C.尾联诗人从自身情形出发,认为做官并不是值得尊崇的美事,而是前人美化太多。D.诗人看似“厌暑”实为厌倦官场,言在此而意在彼,类比之中揭示官场沉闷无聊。16.颈联中“空”字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稳泛沧浪空阔”的“空”在表意上有何不同。(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侧面体现诗人公务的繁忙”错,应为“正侧结合”。

故选B。

(2)“湖面新荷空照水”的“空”字,意为“白白地”,这一句写湖面上新荷的倒影,只是静静地映射在水中,结合“未暇开轩砚墨中”可知,作者公务繁忙,无暇欣赏自然美景,表达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感伤,以及对官场的厌倦。

“稳泛沧浪空阔”的“空”字,意为“空旷”,“空阔”即洞庭湖空旷、远阔,这一句写词人泛舟在辽阔、浩渺的洞庭湖,表现出了词人面对着广阔、浩瀚的自然,感到渺小,突出了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1)B

(2)①颔联中的“空”是枉自、徒然的意思,写出了新荷无人欣赏之状,也写出了作者耽与公务的苦闷。②《念奴娇•过洞庭》的“空”是空旷、辽阔的意思,一语双关,写出了湖面空旷辽远的样子,也写出了诗人的宽广的襟怀。【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久不得张乔消息郑谷①天末②去程孤,沿淮复向吴。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树尽云垂野,樯稀月满湖。伤心绕村落,应少旧耕夫。【注】①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②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友人孤身一人乘舟沿准水而下,去往吴地,路途遥远。B.颔联中诗人不知友人是否安稳到家,呼应了诗歌的标题。C.颈联借景抒情,诗人看着眼前开阔、明丽的景色,心胸也开阔了起来。D.尾联中诗人因友人离去而情绪低落,绕着村落漫步,心情十分复杂。16.清代陆次云评价本诗“其念甚深,岂独怀友”。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答案】15.C16.①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友人孤身一人离去,路途遥远,不知友人是否到家。②抒发了自己对兵燹战乱的忧虑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心胸也开阔了起来”错误。第三联写景,景中含情。远处,树林的尽头,云挂低垂,接近原野;近处,帆船的桅杆,稀稀疏疏,月光满湖。“垂”“满”等字状云写月,形象贴切,使景物尤为清丽。但这旷野垂云、满湖月光静静地伴着诗人,更增添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惆怅之绪,更烘托出诗人因乱离而怀友的沉重担忧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首联写友人张乔的离去。去路遥遥,友人孤身一人,好像要到天的尽头;沿着淮水,友人乘舟东下,又转向三吴。次联写对友人的牵挂。政治混乱,给百姓带来忧患,何处最深,不知友人是否已经平安到家。所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乱离何处甚”写到政治混乱,给百姓带来忧患,何处最深。尾联写到诗人因故交的离去,心里极度悲伤,便绕着村落转悠,感叹农民被征兵役,田园荒芜,无人耕种。所以,抒发了自己对兵燹战乱的忧虑之情。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陈与义①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注]①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1126)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南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用“壮观”二字点明总体印象,再用“楼阴”“背日”两词点出作者所站方位是从楼北向远处眺望。B.颔联由实转虚,想象岳阳楼南边湖岸草木葱茏,相连不绝,“南服”“异态”等词暗含了作者对时事的感慨。C.颈联写出作者遭遇贬谪、颠沛流离、双鬓斑白的状况,与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用“风壮浪涌”照应开头所写之景,又用“心茫然”收束全诗,展现出作者欲言又止、郁愤不平的心境。16.有人评价本诗“学杜而得其骨”,请结合杜甫的《登岳阳楼》作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杜甫的《登岳阳楼》从描绘岳阳楼的恢宏气象入手,写出了自己老病孤独的处境,并表达了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担忧;

②本诗也是从描绘岳阳楼前所见之景入手,进而表达自身迁谪之恨、国家兴衰之感,以及内心郁愤不平的心境;

③两者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结合,表达爱国之情,体现出沉郁顿挫的诗风。所以说“学杜而得其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颔联由实转虚”错误。想象岳阳楼南边湖岸草木葱茏,相连不绝,是虚写,“江湖异态栏干前”是眼前景,是实写,所以应该是“由虚转实”。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杜甫的《登岳阳楼》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表达了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担忧;②本诗的前四句,诗人着力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观特征。再次登临,诗人选择最佳观察角度,站在楼北眺望,长江堤坝连绵不绝。草木连绵不绝延伸到偏远的南方,可惜眼前的山河已换了主人。面对此景,诗人凭栏良久,自身迁谪之恨、国家兴衰之感,不觉一齐涌上心头。万千感慨、诸种情怀,凝成掷地有声的一联诗句:“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③“臣子一谪今五年”,五年之中,发生太多的变化。国无宁日,人无宁日。靖康之难,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到处流浪。“乾坤万事集双鬓”,诗人头发已愁白了,真是天下之事、迁臣之恨都反映在双鬓之上。杜甫的《登岳阳楼》中,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两者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结合,表达爱国之情,体现出沉郁顿挫的诗风。所以说“学杜而得其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