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牡丹花罗隐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①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②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注]①绛罗:大红色丝绢。②韩令,指韩弘,他不喜牡丹,见必除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春天到来,用红色丝绢做的门帘高卷,屋内牡丹开放,美艳无比。B.颔联运用拟人修辞写花情动人,想象牡丹花如懂得说话,则能倾国倾城。C.颈联中“君”“芳尘”皆指牡丹,用其他名花陪衬,突出其超越众卉。D.尾联运用韩弘的典故,指出即便极其美丽如牡丹花,也未必人人都喜欢。16.《红楼梦》中宝钗抽得牡丹花签,上题“艳冠群芳”,下镌小字“任是无情也动人”。有人认为曹雪芹笔下宝钗“似冷而热”,罗隐诗中的牡丹却“似热而冷”,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5.A16.①曹雪芹笔下的宝钗“似冷而热”,指宝钗的性格表面是“冷”的理性从容、超然豁达,实则是“热”的热情可亲、平易近人。②罗隐诗中的牡丹“似热而冷”,指本诗中的牡丹表面是“热”的妩媚动人、倾国倾城、芳姿艳质,实则其命运却是“冷”的孤芳自赏、傲岸冷峻、备受摧残。【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用红色丝绢做的门帘高卷”错误。“绛罗”,本指绛色丝绸,此处喻牡丹的花瓣。“高卷”,指花盛开时高高挺出花瓣翻卷着的形象。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红楼梦》中的宝钗,尽力克制自己对宝玉的情感,对待他人保持得体从容,对待事物有着置身事外的通透,这是她的“冷”。同时,她对他人有着温和敦厚的长者风范,有着热情相助的真心相待,有着和蔼可亲的待人接物,这是她的“热”。罗隐诗中的牡丹“绛罗高卷”,开得热烈芬芳,鲜艳美丽;“应倾国”“无情亦动人”,突出牡丹的倾国倾城,动人心魄;“芍药为近侍”,突出牡丹的富贵端庄。外表看起来热闹繁华,这是牡丹的“热”。但它却“不解语”“无情”,被“芙蓉避芳尘”,它的命运却是在“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被删刈,被除去,被摧折,牡丹只能顾影自怜,只能不屑随俗,只能饱受摧残,命运凄苦无助,这是牡丹的“冷”。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用前韵招蕃叟①弟(其二)陈傅良落花风雨奈愁何,愁亦不应缘落花。尚可流觞追曲水,底须②占鹏似长沙。无人晤语鸟鸟乐,为我食贫楼笋佳。休说关河无限恨,腹非空怒道旁蛙③。[注]①蕃叟,是陈傅良族弟陈武的字。二人当时皆受宰相韩侂胄迫害,被谗罢官。②底须:何须。③勾践立志向吴国复仇,曾向路旁的怒蛙表示敬意,以此鼓舞百姓。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中“前韵”指本诗与写给弟弟的第一首诗用韵相同,“招”有殷切招请之意。B.首联“落花风雨”既表达自己愁思难解的情怀,又暗含劝慰对方驱散愁云的心迹。C.颈联用“鸟乌乐”“楼笋佳”表达了自己罢官后及时行乐、消极避世的心理状态。D.“休说”本指不要说,诗人反其意而用之,强烈地表达自己难以排解的偾懑之情。16.诗中用典贴切得当,请结合颔联简要赏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表达了自己罢官后及时行乐、消极避世的心理状态”错。颈联用“百年”“乔木”“参天”写树,隐喻诗人及其友人的风骨,四句表达了作者及其友人内心的不满悲愤之情。

故选C。

(2)“尚可流觞追曲水,底须占鹏似长沙”中“流觞追曲水”正用《兰字集序》中“曲水流游”的典故,希望任逢失意的弟弟统和自己一同做法当年兰辛雅士,寄惜山水以经道热绪;“占鹏似长沙”反用贾谊被贬长沙时作《鹏鸟赋》的典故,劝然弟弟不要像贯该一样国仕逝失意而车骚太盛,并以此宽解自己。两个典故前正后反,初中自己与弟弟当时的处境和心境,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的劝慰之心。

答案:

(1)C

(2)①“流觞追曲水”正用《兰字集序》中“曲水流游”的典故,希望任逢失意的弟弟统和自己一同做法当年兰辛雅士,寄惜山水以经道热绪;②“占鹏似长沙”反用贾谊被贬长沙时作《鹏鸟赋》的典故,劝然弟弟不要像贯该一样国仕逝失意而车骚太盛,并以此宽解自己;③两个典故前正后反,初中自己与弟弟当时的处境和心境,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的劝慰之心。【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汨罗李德裕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汨罗人。都缘靳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注】招魂:迷信的人指招回死者的灵魂,比喻给死亡的事物复活造声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塑造了被贬南方偏远地、疾病缠身、孤独漂泊的屈原形象。B.颔联提出屈原被流放是遭到靳尚的排挤,而不是由于楚怀王的厌弃。C.颈联描绘了一幅开阔优美的秋景:万物宁静,湖水澄澈,野花绽放。D.本诗借屈原的经历来抒写胸中块垒,含有自比屈原表明心迹的意思。16.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5.A16.①借助屈原与渔父对话的典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像屈原一样坚守节操,保持人格的高洁,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②借助《招魂》的典故,表达即使被贬谪也不屈服的正直坚贞的品格,以及希望肃清奸佞,社会安定,表达了对国家振兴的迫切希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首联塑造了……屈原形象”错,根据“停舟暂吊汨罗人”可知,“远谪南荒一病身”写的是诗人自己。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尾联“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意思是不用劳烦渔父像问屈原一样询问我,我自有屈原的《招魂》作擦拭眼泪的手巾。此句用到了两个关于屈原的典故。一个是渔夫与屈原对话的典故,渔父劝屈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而屈原却回答“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他们秉持不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屈原是一位恪守高洁的人格精神、“清白以取直、舍生取义”的理想主义者;而渔父则是一位顺应时代,与世推移,随遇而安的智者。诗人借助这个典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像屈原一样坚守节操,保持人格的高洁,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第二个典故是屈原的《招魂》,诗歌模仿民间招魂习俗写成,用神话传说和浪漫主义的幻想描写上下四方的险恶,而李德裕则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面对“牛李党争”的险恶处境,即使被贬谪也不屈服的正直坚贞的品格;同时《招魂》也表现了屈原热爱自己的祖国,期待着怀王灵魂的归来,深切寄寓着对顷襄王振兴楚国、报仇雪恨的希望,李德裕借助《招魂》同样表现了希望肃清奸佞,社会安定,表达了对国家振兴的迫切希望。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韦侍御量移【注】金州司马白居易春欢雨露同沾泽,冬叹风霜独满衣。留滞多时如我少,迁移好处似君稀。卧龙云到须先起,蛰燕雷惊尚未飞。莫恨东西沟水别,沧溟长短拟同归。【注】量移:这里指升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首联可知:以前,诗人与友人都沐浴皇恩,志得意满;如今,诗人仕途失意,大异于前。B.颔联紧承首联,交代了诗人多年未得升迁的现状;并且与标题中“量移金州司马”相呼应。C.诗人在颈联中以“卧龙”和“蛰燕”分别喻以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凸显今昔境况之别。D.诗人将自己和友人的境况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之情和对自身遭遇的苦闷、无奈之情。16.白诗尾联和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开头两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都写了“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白诗尾联以“东西沟水”暂时分别,但最终聚于大海,喻诗人与友人韦侍御虽然暂时离别,但终究会相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情,体现了诗人面对离别的豁达心境。②鲍诗开头两句使用比兴手法,以被倒在平地上的水受地势影响而向各个方向流淌的现象,喻世上的人们因门第不同而有不同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的不满之情和对自身命运的忧愁、无奈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以‘卧龙’和‘蛰燕’分别喻以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错误。颈联出句以“卧龙”喻友人,写友人得以升迁;颈联对句以“蛰燕”喻诗人自己,写诗人自己仍然留滞。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理解白诗尾联的含意,关键是明确“东西沟水”这一喻体对应的本体。由“别”和题目“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可知,“东西沟水”喻指诗人和友人韦侍御,韦侍御要升迁去金州任职,而诗人却还是要留在这里,因此两人像沟水一样,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但是却豁达地说“沧溟长短拟同归”,“沧溟”指大海,无论水流长短,终归要汇到一处,归向大海。诗人在劝慰朋友,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但终会相聚,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浮沉及分别的豁达心境。鲍诗开头两句使用了比兴手法,考生要结合这首诗的主旨来理解这两句的含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之情和面对艰难人生路的愁闷心情。明白了诗歌的主旨,再来思考水“东西南北流”的原因。水“东西南北流”是地势造成的。水因地势不同而流向各方,这正喻指人们因门第不同而有不同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的不满之情和对自身命运的忧愁、无奈之情。江苏省镇江市八校2023_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陶归园田居(其五)①苏轼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②。不逢商山翁,见此野老足。愿同荔支社,长作鸡黍局。教我同光尘,月固不胜烛③。霜飙④散氛祲⑤,廓然似朝旭。【注】①苏轼被贬惠州时,一位85岁的老人邀请他在荔枝成熟时相聚,他欣然答应,夜闻苏过诵《归园田居》,于是作《和陶归园田居》六首,本诗是第五首。②紫芝曲: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隐士所作。③月固不胜烛:苏轼自注为“明于大者,必晦于小,月能烛天地而不能烛毫厘”。④霜飙:凛冽的寒风。⑤氛祲(jìn):雾气。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勾勒了诗人日常闲适雅逸的情态,“紫芝曲”借用典故,表现诗人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B.三四两句,使用典故和衬托的手法,既表现了野老的超尘不凡,也流露出诗人见到野老时的欣喜。C.“荔支社”“鸡黍局”说明此地民风淳朴,老人情意真率;“愿同”“长作”说明诗人能随缘自适,希望与老人共享欢聚之乐。D.野老的开导和首两句中诗人的行为呼应,暗示了诗人与野老精神的契合,透露了两人志趣的相投。16.苏轼这首诗融景、情、理为一体。请结合后四句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前两句蕴含哲理。野老结合诗人的处境劝慰诗人,使诗人体悟到隐藏光芒、与世无争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态度。②后两句写景,凛冽的寒风吹散了笼罩着天地的雾气,天地之间顿时变得空阔寂寥,犹如朝阳映照。③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击碎思想枷锁一扫心灵阴霾后的轻松和畅快,表现出诗人从容洒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远离官场”错误根据注释可知,此时作者被贬惠州,并非远离官场。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前两句蕴含哲理。前两句写出诗人当时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行歌紫芝曲”化用典故,写出当时仕途失意的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诗人在与老人的交往中明白了隐藏光芒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方式②后两句写景,“寒霜飘散在空气中,它们宛如朝阳一样明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寒霜飘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纯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清新的赞美。③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氛祲”既指自然界中的雾气,又指诗人遭遇贬谪后的郁闷之气;“廓然”既指天地间空间寂寥的情景,又指诗人内心变得豁然。作者借助眼前空阔的景物,表达了从容洒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②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②斗:比较,竞赛。③压金线:用金线绣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贫女有着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才能,并且和其他妇女一样喜爱当时流行的装扮。

C.尾联发出深沉的感慨,把悲愤情绪推向全诗高潮,揭示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无奈。

D.诗歌用语朴实,用贫女细腻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反映她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

16.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和其他妇女一样喜爱当时流行的装扮”错误,由“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可知,这是贫女对自己品格的自信,不屑于迎合世俗。

故选B。

(2)评论点明了本诗的比兴意义,“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的苦闷与哀怨;

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才高德贤、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

“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

“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久屈下僚的读书人一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

诗情哀怨沉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慨,同时寄寓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

答案:

(1)B

(2)①首联明写贫女因找不到良媒、出嫁无门而自伤,实写贫士因无人提携而仕途无望。②颔联、颈联明写贫女的品质才能超越世俗,实写贫士空怀才华却不合世俗、有志难酬。③尾联明写贫女个人婚姻无望、心灵创伤,实写贫士因社会不公而命运坎坷、蹉跎岁月。

译文: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赏析: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