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初三物理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g取10N/kg1.时间90分钟。2.全卷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善于思考的小洛对以下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与实际不相符的是()A.八年级物理课本重约2NB.同桌小豫的重力约为600NC.1标准大气压最多能托起76cm高的水柱D.小洛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答案】C【解析】A.八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200g=0.2kg,重约G=mg=0.2kg×10N/kg=2N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600N,同桌小豫的重力约为600N,故B不符合题意;C.1标准大气压能托起76cm高的水银柱,最多能托起约10m高的水柱,故C符合题意;D.小洛重力约为500N,双脚站立时地面受力面积约为400cm2=0.04m2,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形中,两个力是平衡力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A.由图可知,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不满足平衡力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满足平衡力的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两个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满足平衡力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两个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满足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如图所示,下列四个有关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图像中,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A.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表示物体静止,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故A不符合题意;B.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故B不符合题意;C.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0,故D符合题意。故选B。4.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忽略机械自重、绳重以及摩擦,提升同一重物,最省力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忽略机械自重、绳重以及摩擦,提升同一重物。A为定滑轮,拉力等于重力,即F1=G;B为杠杆,根据F1L1=F2L2可知;C为动滑轮,省一半的力,;D为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4=G。所以最省力的是B中的杠杆,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右图为举重运动员做挺举连续动作时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B.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功C.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D.举着杠铃稳定站立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答案】B【解析】A.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同时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故A错误;B.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同时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故B正确;C.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同时杠铃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故C错误;D.举着杠铃稳定站立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但是杠铃静止不动,所以运动员没有对杠铃做功,故D错误。故选B。6.小夏是一位体育爱好者,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如图所示的运动项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运动员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所受合力为零B.乙图中运动员游泳时向后拨水,他向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丙图中运动员正在投篮,篮球出手后仍能继续向前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D.丁图中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杠铃的重力和他对杠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B【解析】A.跳高腾跃到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合力不为零,故A错误;B.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运动员向后拨水时,对水有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对运动员有一个向前的力,人就向前进,故B正确;C.运动员投篮时,当篮球出手后仍能继续向前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D.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静止不动时,杠铃的重力和他对杠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浮力的分析,正确的是()A.鸡蛋在浓盐水中静止,若往浓盐水中再加一些盐,鸡蛋再次静止后所受浮力变大B.如图,是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训练过程,潜水艇在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相等C.将一木棒下端缠一些铜丝制成的简易密度计分别放入A、B两液体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简易密度计在A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简易密度计在B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D.山东舰航母满载排水量约为65000t,满载时所受的浮力约为【答案】C【解析】A.如图,鸡蛋在浓盐水中静止,此时处于悬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若往浓盐水中再加一些盐,盐水密度增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大于它的重力,鸡蛋将上浮,最终漂浮于盐水水面上,漂浮时鸡蛋受到的浮力仍等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再次静止后所受浮力不变,故A错误;B.潜水艇在悬浮和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受的浮力不相等,故B错误;C.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根据可知,简易密度计在A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简易密度计在B液体中排开液体的质量,故C正确;D.山东舰航母满载排水量约为65000t,满载时所受的浮力约为故D错误。故选C。8.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甲图:钓鱼者使用的钓鱼竿是省力杠杆B.乙图:在旗杆顶部安装定滑轮是为了改变拉力的方向C.丙图:C919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D.丁图:不计绳重、滑轮重与摩擦,拉力F=G【答案】B【解析】A.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B.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以在旗杆顶部安装定滑轮,故B正确;C.C919飞机飞行时机翼上凸下平,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产生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D.图中滑轮组绳子股数n=2,不计绳重、滑轮重与摩擦,拉力,故D错误。故选B。9.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甲)所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已知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p、F浮与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的压强图象应是逐渐升高的,图象①正确,②错误;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其浮力大小将不再变化,故图象③正确,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思路分析: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的压强图象应是逐渐升高的,图象①正确;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其浮力大小将不再变化,故图象③正确.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浮力和液体压强的知识.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的压强图象应是逐渐升高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其浮力大小将不再变化.10.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烧杯,里面装有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入两杯中,静止时甲、乙中液面刚好相平。此时,设A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甲中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甲杯对水平面压强为,B物体受到的浮力为,乙中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乙杯对水平面压强为,则()AF1=F2,p1<p2, B.F1<F2,p1=p2,C.F1>F2,p1=p2, D.F1=F2,p1>p2,【答案】D【解析】(1)由图可知,A物体漂浮在甲烧杯的液面上,则A物体受到的浮力,B物体漂浮在乙烧杯的液面上,则B物体受到的浮力,由于A、B是两个相同的物体,所以A物体和B物体的重力相等,即,所以A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B受到的浮力,即(2)由图可知,A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B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由于A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B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根据题意可知,静止时甲、乙中液面刚好相平,由可知,甲烧杯中液体对烧杯底部压强p1大于乙烧杯中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p2,即(3)由图可知,甲烧杯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烧杯中液体的体积,由于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根据的形变公式m=ρV可知,甲烧杯液体的质量大于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根据G=mg可知,甲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大于乙烧杯中液体的重力;由于甲、乙是两个相同的烧杯,A、B是两个相同的物体,所以甲烧杯中烧杯、液体和烧杯中物体的重力之和大于乙烧杯中烧杯、液体和烧杯中物体的重力之和,则甲烧杯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烧杯对地面的压力,根据可知,受力面积相同,甲烧杯水对地面的压强p1′大于乙烧杯对地面的压强p2′,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如图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轨道abcd从a点运动到d点,则钢珠A.通过d时的速度比通过c时大B.在c点比在b点的重力势能小C.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答案】A【解析】A.由于表面是光滑的,不计阻力,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动能+势能.钢球的质量不变,d点的高度小于c点的高度,d点的重力势能小于c点的重力势能.d点动能大于c点动能,钢球的质量不变,d点速度大于c点速度.符合题意;B.钢球的质量不变,b点的高度小于c点的高度,b点的重力势能小于c点的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C.从a运动到b的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D.从b运动到c的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如图所示,工人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500N的推力,将重800N的货物从斜面底端匀速推上顶端共用时4s。已知斜面长2m,高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m/s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C.推力做功的功率为200W D.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答案】D【解析】A.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故A错误;B.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C.推力做功的功率为故C错误;D.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2分)13.完成下列问题。(1)“荡秋千”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如果小明在荡秋千时,当秋千荡到最高点,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则小明会______。(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______;②______。【答案】①.静止②.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③.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解析】(1)[1]当秋千荡到最高点,小明的速度为零,若此时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则小明会保持静止状态。(2)[2][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14.某机器的功率是100kW,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答案】见解析【解析】机器的功率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物理量,某机器的功率是100kW,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这台机器每秒做功为。15.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乙,把被剪物体尽量靠近剪刀的转动轴,可减小______,剪断物体更省力;(2)如图丙,盘山公路属于简单机械中的______(选填“滑轮”、“杠杆”、“斜面”);(3)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______,从而证明原子是可分的;(4)吃粽子、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我们闻到艾蒿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运动;【答案】①.阻力臂②.斜面③.电子④.无规则【解析】(1)[1]把被剪物体尽量靠近剪刀的转动轴,可减小阻力臂,阻力不变,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减小,所以剪断物体更省力。(2)[2]使用斜面可以省力,盘山公路属于简单机械中斜面。(3)[3]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4)[4]我们闻到艾蒿的清香味儿,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6.生活中的许多和压强相关的应用:(1)著名的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书包带,滑雪板,枕木是______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2)某实心正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1kg,边长为10cm,取6块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如图1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压强之比______;(3)如图所示,茶壶是一种______(填物理模型名称),茶壶盖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防止其中的茶水在______作用下难以倒出来,若茶壶内装有10cm深的茶水,则茶壶底部受到茶水的压强为______Pa(茶水密度,);(4)如图丙所示,______实验首次测量出了大气压,小明看到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根据图中数据可知该地的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若将玻璃管倾斜(玻璃管上方是真空),两液面高度差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根据此实验自制了简易气压计(如图丁所示),瓶内封闭了一部分空气。若从一楼拿到六楼,玻璃管内的水柱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①.马德堡半球②.减小③.60④.⑤.连通器⑥.大气压⑦.1000⑧.托里拆利⑨.等于⑩.不变⑪.升高【解析】(1)[1][2]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书包带,滑雪板,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2)[3]甲受到的总重力是G=6mg=6×1kg×10N/kg=60N[4]由题知,两种放置方式都是将6个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对地面的压力都是60N,而甲的受力面积是3个底面积,乙的2个底面积,根据知,压强与底面积成反比,故压强之比(3)[5]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一个上端开口、下端联通的连通器,当里面的水不流动时,壶嘴和壶身内的水面保持相平。[6]当水由茶壶向外流出时,壶内的水面上方的空间增大,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若不及时增大壶内气压,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不会流出来,因此在壶盖上增加一个小孔,是为了利用大气压将茶水倒入杯中的。[7]茶水深10cm的地方受到茶水压强为(4)[8][9]如图是测量大气压的托里拆利实验,从水银槽内的水银面开始,到玻璃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760mm,所以大气压是760mm高水银柱;760mm水银柱等于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9]若将玻璃管倾斜一些,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长,由于大气压不变,水银柱的垂直高度也不变。[10]将气压计从一楼拿到六楼时,高度在升高,大气压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外界大气压变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会进一步向外压水柱,所以水柱将会升高。17.如图,展示了一些你熟悉的物理图形,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如图a、b两个实验可以说明的同一个物理问题是:______,(2)如图c中点燃的蜡烛上下摆动,形成跷跷板。涉及的物理原理是______;(3)如图d是用绳和木棍体验“滑轮组”威力的实验,该实验说明了使用滑轮组可以______。【答案】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②.杠杆平衡原理③.省力【解析】(1)[1]图a中,小球左右来回摆动,小球在最高位置时速度为零,动能为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小球摆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快,动能最大,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不断相互转化;图b中,滚摆上下运动,滚摆在最高位置时速度为零,动能为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小球摆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快,动能最大,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在滚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不断相互转化;所以,如图a、b两个实验可以说明的同一个物理问题是: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2]如图c中点燃的蜡烛上下摆动,形成跷跷板;蜡烛中间的杆在两端蜡烛作用力下绕中间的点转动,可看作杠杆,哪端蜡烛对杠杆的作用力与对应力臂乘积较大,哪端就下沉,所以,涉及的物理原理是杠杆平衡原理。(3)[3]图d相当于一个滑轮组,左下方的手所拿的绳端相当于滑轮组的绳子自由端,用一只手拉动绳端,就可以将抓住木棍的两边的人向中间拉动,该现象表明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三、作图题(本大题3个小题,18题,19题每题2分,20题3分,共7分)18.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的浮力和烧杯对斜面的压力.()【答案】【解析】(1)小球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在小球的重心;(2)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符号为F,可得烧杯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如图所示:19.如图,一辆汽车陷入泥潭中,要用滑轮组将汽车拉出,请画出汽车受到重力的示意图(图中点O为汽车的重心)以及最省力的绳子绕法。【答案】【解析】​由图示可知,有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滑轮组最大承重绳子的有关股数n=3;点O为汽车的重心,从O点沿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并标出符号G;如图所示​:20.甲是国旗护卫队昂首前行的情景,旗手将旗杆放在肩膀上,右手握住旗杆下部。若将旗杆看成一个可绕肩膀转动的杠杆,其简化图如图乙,O为支点,A为右手握杆处。请在图乙中画出:(1)旗杆自身重力的力臂l;(2)杠杆平衡时,作用在A点最小动力F。【答案】【解析】(1)旗杆自身重力的力臂l为支点O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过O点做重力作用线延长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力臂l,如图所示:(2)杠杆平衡时,作用在A点力以OA为力臂时,动力臂最长,动力最小,为了使杠杆平衡,动力垂直杠杆向上,过A点做垂直与OA向上的力,为最小动力F,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21.如图所示,是物理课本上的一幅图片。受到这幅图的启发,小雨同学想设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水平台面上有一个装有沙子的容器,如图甲所示;小雨先将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表面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她将铁块A放在桌面上,如图丙所示;最后小雨将沙子恢复如图甲所示情况后,她又将桌面朝下,把铁块B放在桌子上如图丁所示。请你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上行走的情景,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一情景为小雨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的过程中,小雨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3)由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有关;(4)利用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是否有关时,铁块A和B的质量关系是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5)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答案】①.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是否有关②.沙子凹陷程度③.压力大小④.相等⑤.压强【解析】(1)[1]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对雪地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它们在雪地表面的下陷程度明显不同,即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据此可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2)[2]根据转换法,实验中是根据桌子陷入沙子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3)[3]通过比较乙、丙实验,受力面积相同,丙中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4)[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所以铁块A和B的质量关系是相等的。(5)[5]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在物理学中,用压强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2.图甲是某班同学分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要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2)图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此时若推动右侧钩码的悬线(如图丙所示),就会发现杠杆______(选填“左端下沉”、“仍然平衡”或“右端下沉”);(3)该小组的同学用图乙中的装置完成了三次实验,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但与其他组交流讨论以后发现这一结论并不可靠,请你对小明组的实验操作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去掉一侧钩码,______;实验次数动力(N)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cm)阻力(N)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cm)121122422432222(4)某同学提出,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该小组利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多次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总是大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5)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答案】①.平衡②.左③.便于测量力臂④.左端下沉⑤.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⑥.2.3⑦.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⑧.寻找普遍规律【解析】(1)[1]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挂钩码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则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2][3]由图甲可知,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则右边较重,要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右沉左调”的调节方法,则接下来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2)[4]图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此时若推动右侧钩码的悬线(如图丙所示),则右侧悬线对杠杆的拉力变为斜向下,右侧拉力的力臂会变小,这时杠杆右侧拉力与力臂的乘积变小,小于左侧拉力与力臂的乘积,所以杠杆的左端下沉。(3)[5]由实验装置可知,小明的“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正确的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故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4)[6]由图丁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3N。[7]由图丁可知,支点在杠杆的左端,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处绳子拉力为阻力F2,因杠杆自身是受重力作用的,即杠杆的重力也是阻力(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所以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则(5)[8]本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寻找普遍规律。23.为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利用斜面、质量不同的小钢球、木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本实验是研究______(填“钢球”或“木块”)在碰撞时的动能大小;(2)实验中动能大小由______来判断;(3)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实验来探究动能大小与______的关系。两次实验,让小钢球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小钢球滚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___;(4)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转换法,二是____________法;(5)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小明认为对比乙、丙两图实验可得出“超速”造成的安全隐患,你认为该对比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6)实验过程中,钢球推动木块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答案】①.钢球②.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③.质量④.速度⑤.控制变量⑥.错误⑦.没有控制钢球质量相同⑧.运动状态【解析】(1)[1]该实验探究的是碰撞时钢球的动能,因为钢球从斜面上自由滚下,到水平面上时具有动能。(2)[2]实验中钢球的动能大小由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法的应用。(3)[3]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实验可知,钢球下滑的高度相同,即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