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页XXXX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XXXX有限公司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62.1项目提出背景 62.1.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62.1.2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72.1.3本次建设项目的提出 7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2.2.1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 82.2.2促进当地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92.2.3提升当地农业生态旅游氛围的积极之举 102.2.4全面推进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的需要 102.2.5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112.2.6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1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2.3.1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 122.3.2具备市场可行性 172.3.3具备管理可行性 182.4可行性分析结论 18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93.1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93.2我国生态农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03.3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市场分析 213.4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意义及前景分析 223.5市场分析结论 25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74.1地理位置选择 274.2区域投资环境 274.2.1区域地理位置 27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284.2.3区域气候条件 284.2.4区域自然资源条件 284.2.5区域交通条件 304.2.6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1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25.1项目建设方针 325.2项目规划原则 335.3总体规划方案 355.3.1规划建设思路 355.3.2总体规划内容 365.4结构设计 375.4.1指导思路 375.4.2结构设计等级 375.5给排水设计 375.5.1设计依据 375.5.2给水设计 385.5.3排水设计 385.6供配电设计 38第六章节约能源方案 406.1设计依据 406.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16.2.1能源消耗种类 416.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16.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16.4节能措施 416.4.1建筑节能措施 426.4.2用电节能设计 426.4.3通风节能设计 436.4.4节水措施 436.5结论 43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447.1环保依据及设计原则 447.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447.1.2设计原则 447.2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447.3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457.4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457.5消防措施 457.5.1设计依据 457.5.2防范措施 467.5.3消防管理 477.5.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47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 488.1编制依据 488.2概况 488.3游客人身安全与火灾预防 488.4劳动安全 508.4.1工程消防 508.4.2防火防爆设计 508.4.3电力 508.4.4防静电防雷措施 518.5劳动卫生 518.5.1防暑降温 518.5.2卫生 518.5.3照明 518.5.4安全教育及防护 51第九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29.1组织机构 529.2劳动定员 529.3人力资源管理 529.4福利待遇 53第十章项目实施规划 5410.1建设工期的规划 5410.2建设工期 5410.3实施进度安排 54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511.1投资估算依据 5511.2建设投资估算 5511.3流动资金估算 5611.4资金筹措 5611.5项目投资总额 5611.6资金使用和管理 59第十二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6012.1总成本费用估算 6012.1.1基本数据的确立 6012.1.2产品成本 6112.1.3平均产品利润 6212.2财务评价 62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 6212.2.2项目投资利润率 6312.2.3不确定性分析 6312.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63第十三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6513.1项目风险因素 6513.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6513.1.2市场风险 6513.1.3工程风险 6513.1.4资金管理风险 6613.2风险规避对策 6613.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6613.2.2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6613.2.3工程风险规避对策 6613.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67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6814.1招标管理 6814.2招标依据 6814.3招标范围 6814.4招标方式 6914.5招标程序 6914.6评标程序 7014.7发放中标通知书 7014.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7014.9合同备案 70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7115.1结论 7115.2建议 71附表 72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 72附表2总成本表 74附表3外购原材料表 75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76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 77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78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79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80附表9流动资金估算表 81附表10资产负债表 82附表11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83附表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84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86附表14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88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XXXX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XXXXX1.1.5项目负责人XXX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6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54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4310.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814.00万元,其他费用为168.54万元,预备费107.4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6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2581.82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247.66万元,年均净利润935.74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29.68万元,年增值税为296.8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0.79%,投资利税率26.24%,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5.05%,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7.17年。1.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公司利用乐平市礼林镇罗湾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素质教育为一体综合旅游产业开发区,主要板块有青少年素质教育景区、仿古洎水文化书画长廊风景区、民宿度假风景区、松林公园景区、安殷河水库风景区、生态农业景区等。本项目规划总占地830亩,其中:民宿休闲区100亩,松林公园100亩,生态农业种植区300亩,水库200亩,青少年素质教育景区(包括动物园、CS野战区、攀登、索道探险)80亩,民俗风情、书画文化景区50亩。项目主要规划内容及规模如下表:项目主要建筑内容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工程量1生态农业种植区亩3002水库亩2003松林公园亩1004少年素质教育景区(包括动物园、CS野战区、攀登、索道探险)亩805民俗风情、书画文化景区亩506民宿休闲区亩100合计83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6000.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由项目企业自筹。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建设工期共计24个月。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XXX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江西省绿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现代财务会计》;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项目总用地面积亩830.002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6000.002.1建筑工程费用万元4310.002.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814.002.3土地费用万元0.002.4其他费用万元168.542.5预备费用万元107.462.6铺底流动资金万元60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355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2581.82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1247.664年均净利润万元935.74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29.686年均增值税万元296.807年均所得税万元311.918项目定员人1109建设期年2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20.79%2项目投资利税率%26.24%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5.05%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19.35%5税后财务净现值(ic=4%)万元5,812.056税前财务净现值(ic=4%)万元8,372.89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7.17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6.069盈亏平衡点%34.03%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2.1.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一个地区的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历经劳动人民选择培育,展现了它的独特农业景观。不仅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考虑趋同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本项目具有一定资源、产业和区位,用产业园区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是农业示范区的高级形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中获利,还可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已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最大效益的必然选择。2.1.2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可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厌倦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人们渴望能够重返自然,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出现正迎合了人们返朴归真的心理。其二,城市现有的休闲娱乐场所多是追求一种金碧辉煌的豪华,多年以来的一贯风格已使人们形成了视觉疲劳,绿色生态观光园的出现带动了一股清新的风,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几年来,在国内各城市兴建的生态农业园区在投入使用后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服务业是个很大的市场,争取到市场,会给商家带来丰厚的回报。有特色,符合趋势的生态旅游观光园独具魅力,对吸引顾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2.1.3本次建设项目的提出近年来,江西省政府提出应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切实措施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严守生态红线,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加快生态宜居城乡建设,努力实现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推动生态、绿色、有机、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生态人居、环境、文化、家园同步建设,让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主题,牢牢把握国家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乐平市人口众多,但其境内及周边地区成模的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居民闲暇的旅游休闲活动相对贫乏。为丰富区域内居民的业余生活,以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拉动乐平市旅游活动的开展,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力,建设本次XXXX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势在必行。项目座落于江西省乐平市礼林镇,规划区内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市场发展前景潜力巨大。鉴于以上背景,项目定位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素质教育、休闲娱乐”为核心策略,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坚持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之路,确立了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工作思路,着力把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业作为引擎产业来抓,将本项目示范区打造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高标准的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示范区,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为乐平市现代生态农业及观光旅游事业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由此可见,本项目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建成后市场前景与发展前景均十分广阔。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2.1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宏观政策环境将进一步突出农业地位。“十三五”规划继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随着乐平市各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将更加突出。“十三五”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关键期,农业发展迎来宏观政策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历史机遇期。今后,国内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将更加广阔。产业的利好政策环境将为项目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因而,发展江西伊犁龙坤休闲农林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项目是时代要求,具有广阔发展前景。2.2.2促进当地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城市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也日趋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步入亚健康状态,于是,提高生活质量、维护身心健康逐渐成为消费热点和潮流,人们逐步开始从有形的物质消费转向非物质的健康与精神消费,这为养生与休闲度假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统计,美国人有1/3的休闲时间,有2/3的收入用于休闲,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美国《时代周刊》曾预言,2017年前后,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休闲产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将占据一半的份额。现代社会,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生态食品,也希望能在优美、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农业休闲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近年来,伴随着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在生态农业基地内不但可品尝到无公害纯生态水果、蔬菜、特色畜禽,还能看到各种特色观赏植物,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集果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活动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2.2.3提升当地农业生态旅游氛围的积极之举实施农业生态旅游带动战略,以农业生态旅游为龙头,培育壮大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旅游带动各业发展,以各业发展促进旅游”的良性循环,使现代生态旅游成为乐平市人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灵魂。本次项目建立农林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态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形成以种植、养殖、生产、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为主,辅以科技观赏,农耕文化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体验的农业生态景观。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形成特色农业产品生产、采摘、观赏、风味餐饮、生态养生、休闲娱乐、度假一条龙产业和服务,增加农事体验活动,丰富和完善旅游消费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因此,本次项目的建成将为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尤为重要的是,这将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环境配套的价值发现和挖潜作出积极贡献,进一步促进乐平市现代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2.2.4全面推进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的需要青少年是未来,也是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已不能全面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要,社会教育在青少年成长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阵地将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的本身就是科普教育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离城市生活越来越远,但作为人的一项基本需要,每个人都有必要亲近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这种需要是基于对农产品的物质需要,却又超越了这一需要的,可以被描述为心理的、行为的、精神的、生命本身的需要。对求知欲极强的少年儿童来说是非常有益而轻松的学习机会,感受农业景观、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农业文化的户外教学场所。还可以通过发挥自然农业的环保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景观的生态状况,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对学生进行现场体验的环保教育。也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对周边人群的感情。2.2.5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通过水面工程的扩大,可有效解决下游数千亩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基础条件差、且基本靠天吃饭的现状,促进下游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及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且项目实施还可示范带动乐平市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当地营销、运输、包装、加工、餐饮、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安置下岗富余人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对于增加财政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2.6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2581.82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1247.66万元,年可上缴所得税311.91万元,年增值税为296.80万元,年可上缴城建费及附加29.68万元。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638.40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程。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丰富生态产品,优化生态服务空间配置,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保护力度,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加快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小镇。打造生态体验精品线路,拓展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指出:(七)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八)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九)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十一)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农垦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垦地合作共建,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深度开发人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身心健康、从出生到终老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生活性服务,满足大众新需求,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新需要,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网络消费领域,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培育新型服务消费,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加强生活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设计理念,体现人文精神。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拓展服务维度,精细服务环节,延伸服务链条,发展智慧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服务流程,扩大消费选择。培育信息消费需求,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改善生活性服务消费环境,加强服务规范和监督管理,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深度挖掘我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区域特色的发展潜力,促进生活性服务“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城市流通网络,畅通农村商贸渠道,加强现代批发零售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布局,鼓励发展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以及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大型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农村邮政物流设施、快件集散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各类批发市场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发挥实体店的服务、体验优势,与线上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鼓励发展绿色商场,提高绿色商品供给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引导便利店等业态进社区,规范和拓展代收费、代收货等便民服务。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一体化等物流服务新模式,推广使用智能包裹柜、智能快件箱。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等商品的流通准入管理,健全覆盖准入、监管、退出的全程管理机制。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丰富旅游产品,改善市场环境,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突出乡村特色,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推动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海上运动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和海岛旅游。丰富老年旅游服务供给,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引导健康的旅游消费方式,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行、工业旅游,推动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融合发展。适应房车、自驾车、邮轮、游艇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需要,合理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和基地布局。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推动旅游定制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深化旅游体验。开发特色旅游路线,加强国际市场营销,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加强旅游纪念品在体现民俗、历史、区位等文化内涵方面的创意设计,推动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江西省绿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要结合当地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本土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向上游、下游延伸,大力构建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努力实现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到2020年,绿色农业得到高度发展,特色农业资源得到有效挖掘,企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取得明显突破,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发展战略得以全面实施。全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5000个以上,其中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000个;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产量占各类农产品商品总量的80%以上。紧紧围绕江西省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绿色水稻、绿色生猪、绿色家禽、绿色水果、绿色水产、绿色蔬菜、绿色茶叶、绿色中药等八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发展安全、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完善绿色低碳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依托江西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独特优势,发展壮大绿色生态农业。注重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江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绿色农业发展规划。遵循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制定全省绿色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尽快完成全省绿色农业区划工作,确定绿色农业适宜发展区域范围,明确绿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步骤、发展规模。把绿色农业建设成为江西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和高品位、高价格、高收益的特色产业,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之一。完善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根据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结合全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快形成以农产品供给功能为主、以生态调节功能为主、以文化传承与休闲功能为主的三大现代农业功能区,促进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推动农业功能从食物保障、原料供给等传统功能,向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现代功能扩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6方面、26条具体措施。一是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着力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强连通景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加强中西部地区旅游支线机场建设,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二是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推进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游艇旅游大众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三是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积极发展老年旅游,支持研学旅行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四是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活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五是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六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旅游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因此,项目实施符合国家及江西省及伊犁地方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具备政策可行性。2.3.2具备市场可行性本项目的建设为实现生态文化及生态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产业,可极大地促进当地生态农业结构调整,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能有效解决长期以来传统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真正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其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随着国家的日益昌盛,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不满足于吃的健康,穿的时尚,而且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显示出更为广泛、更为高雅的需求,这为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亚健康”状态在都市中日渐普遍,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养生开始成为时代的热点和潮流,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静逸、清新、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成为最佳的养生场所,让人得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放松,容易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完全得到解决。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相对发达的前提下,加上闲暇时间的越来越多,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和精神享受的普遍需求。由此可见,该项目市场前景好,具备市场可行性。2.3.3具备管理可行性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4可行性分析结论本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及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带动项目当地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社会效益显著。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XXXX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77页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3.1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随着我国农业的基础条件、投入程度、科技程度等的不断改良和进步,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使农民各方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良。但是,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增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人口生育模式发生转型,人口和农村劳动力供给从剩余转向短缺,农业和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间争夺劳动力加剧,农业投入出现重大阶段性变化,农作物用工成本增加、单位用工量减少、机械投入大幅增加。农业要素投入的变化,使农业土地生产率增长趋于平缓,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以劳动密集投入为主,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传统农业类型向以机械化投入为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农业转型。最早的宏观战略研究重要集中在对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态农业的定义、内涵、理论以及技巧系统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围绕生态农业与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道路及对策等问题的研究。经过学者的讨论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首先,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是必定趋势,发展生态农业对荒野化治理、脱贫致富、食品安全、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质量变更、防止农业土地污染、应对参加WTO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大意义。其次,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寻求目标是既要保证生产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掩护和建设好农业生态环境。因此,中国生态农业本质上是生态与经济高度和谐的生产系统,是综合农业,其基础特点是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可持续性。再次,生态农业评价系统是衡量生态农业建设程度的基础和手段。目前主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构建指标系统,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农业的效果等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法已经能够成为大家所认同的一种最广泛的方法。评价指标系统重要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最后,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将朝着中国特点的现代化、市场化、知识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相互融合与和谐的方向发展。3.2我国生态农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当前,随着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对生产环境与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都使农产品的优质安全问题、农业与农村的生态问题变的更加突出。既要满足人口持续增长条件下的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物卫生安全,恢复、维护生命支持系统,又要控制农业的污染、农村的脏乱环境,有效遏制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消除生态赤字,不断提高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这些都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态农业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各种类型的蔬菜食品如营养保健型、生态野味型、绿色安全型、奇形异彩型、质优味美型等等,都是市场需求的热点,对于生态、环保、无公害健康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3.3我国生态旅游产业市场分析我国生态旅游业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近年来,作为生态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观光农业养生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对城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主要以观光和采摘旅游的形式分布在大城市郊区、重要景区边缘和老少边贫地区。大城市郊区以其独特的区位、市场、交通、资金和技术优势将成为这类特种旅游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地区,同时,这类特种旅游也将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向。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养生旅游产业应运而生。生态旅游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生态旅游作为“无烟工业”的代表,满足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实现绿色消费,倡导社会保护环境,唤醒人类保护环境意识,深受海内外游客青睐。进入21世纪,旅游业早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支柱产业,其中生态旅游更显现出了飞速发展的势头,未来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城市化、小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种新的产业形态——生态养生旅游产业正以强劲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似一枝独秀,大放异彩。

3.4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意义及前景分析一、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和人民经济收入较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始于欧洲,如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后来由欧州国家扩展到东方亚州,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目前,休闲农业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休闲农业的意义是,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因为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生产、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从事住宿、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休闲农业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休闲农业的功能特征1、观赏性是指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和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品种繁多,特别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农作物、林草和花木,对城市居民是奇趣无穷。这种观奇活动,使游人获得绿色植物形、色、味等多种美感。从农业本身看它是人工产物,如各种农作物、人工林、养殖动物等,它们既需人工培育,同时又要靠大气、光热、降水等自然条件完成其生长周期,整个环境又属于田园旷野,因此观光农业具有浓厚的大自然意趣和丰富的观赏性。2、休闲性指依某些作物或养殖动物,构成多种具有观光、休闲和娱乐性产品,供人们欣赏和休闲。在不同类型观光农业区设计修建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在树林中设吊床、秋千;在海滨滩涂区踩文蛤、跳迪斯科舞;在水塘垂钓、抓鱼、套鸭子、;在草原区设跑马场,开展骑马、赛马等娱乐活动。3、参与性让游人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让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比如对其有趣的观光农业项目,让游人模仿和学习,如嫁接、割胶、挖薯、摘果、捕捞、挤奶、放牧、植稻、种菜等,还可以开展当一天农民的活动,游客可以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从而了解农业生产,增长农业生产技术知识。4、文化性观光休闲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的城市人服务的,因此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观光休闲农业经营者必须认识这种市场定位的特点,研究城市旅游客源市场及其对观光休闲农业功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按季节特点开设观光休闲旅游项目。如体验种植活动在春季,采摘农业果实在秋季,森林疗养在夏季,狞猎在冬季。这样可以利用季节,定位市场,扩大游客来源。三、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1、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良好的时代背景和有利时机,这要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希望在假日里到郊区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改变环境,放松自己,恢复精力和体力。2)、广大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3)、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程度以后,就会产生精神生活的追求,外出休闲旅游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城市在岗人员有了双休日,又有私人汽车,这也为外出旅游提供了可能条件。4)、广大农村一般远离繁华的城市,具有优良的农业自然环境,美好的田园风光,多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的农家生活,这些都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5)、从城乡发展的时机来看,中国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新时期,城市各行各业都在支援农业、支持农村发展,而农村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城市的支持和支援,发展休闲农业正是把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拉向农村最好的途径之一。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推动改革开放,促进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前景广阔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乡村大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条件:一是中国农业自然环境优美,景观类型多样;二是农业资原丰富,农业类型多样,地区特色显著;三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丰富;四是农村民俗风情多彩,农家生活富有乡土特色;五是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城里人到农村观光休闲的人会越来越多,休闲旅游的市场需求大;六是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广大农民的心愿。这些都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因此可以说,未来中国不仅是旅游大国,而且也应是农业休闲旅游大国。展望未来,中国发展休闲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3.5市场分析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将日益加大,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期市场发展潮流,可极大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绿色产品的市场迫切需求,可有效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对调整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我国对于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支持力度的加大,项目实施未来面对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选择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江西乐平市礼林镇。项目区域位置示意图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地理位置乐平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总面积197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5平方千米。总人口8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万人,城区人口15万人。产业以煤炭、电力、化工、纺织、机械、食物、医药、建材为主。农业以种水稻、棉花、蔬菜为主。皖赣铁路、乐德铁路、景鹰高速公路、206国道和乐上、乐弋、田乐线3条省道穿境而过。乐安河可终年通航,上溯德兴市,下入鄱阳湖通长江。名胜古迹有翠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洪岩仙境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泪滩双月、文山石林、历居寺、(山历)崌山、乐平湖、红十军旧址、饶派风格古民居建筑群等。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乐平地处赣东北丘陵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东北南边沿多山,历居山主峰海拨789.2米,为全市最高点。中部平原与丘陵交错,西部多平原。市区海拔18.2至32.6米。乐平市地处黄山和怀玉山余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境内以丘陵山岗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大致呈三个梯级:北、东、南三方边缘为低山丘陵梯级,高程在海拔200~500米之间;中部是平原与丘陵交错梯级,高程在海拔100~200米之间;西部乐安江及大支流沿岸为平原梯级(亦称“乐平盆地”),高程在海拔20~60米之间。市境内地形地貌多样,低山丘陵地带多石灰岩,有不少岩溶山洞,如洪岩、汪家岩、中堡岩、梅岩、涌山岩。4.2.3区域气候条件乐平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冷暖交替,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6摄氏度,最热月份为7月、月均温为29.4℃,最冷月份为一月、月均温为5.2℃。极端最低温为-13.4℃;常年无霜期219-313天,多年平均为247.2天,年平均降水量1672.3毫米;年蒸发量1220.7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766.3小时。4.2.4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土地资源乐平市全市国土面积1978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量约360亩,森林覆盖率为41.9%。水资源乐平市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十分之一。乐安河由东向西贯穿全境,东汇婺江和洎水,蜿蜒83公里,西流出境。在境内南纳长乐水(南港河)、建节水(众埠河)、安殷水(礼林河)北汇磻溪(鸣山河)、三溪水等大小河流,形成羽状分布。各大小支流的上游,在新中国建立后建成了数以百计的水库。其中以车溪河上游的共产主义水库最大,集水而积达155平方公里,库容为一亿六千二百立方米,干渠总长83公里,灌溉面积近14万亩。境内地表水多年平均水量为20.57亿吨,丰水年降水量为26.7亿立方米,枯水年降水量为15.0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亿立方米。生物资源乐平市内生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类主要是牛、猪、狗、猫、鸡、鸭、鹅、鸽、蜜蜂、鱼、黄鼠狼、野猫、獐、麂、野兔、野猪、豪猪、狐狸、穿山甲、斑鸠、雉、画眉、翡翠鸟、田螺、甲鱼、泥鳅、黄鳝、棋盘蛇、壁虎、蝴蝶、蜈蚣、蜗牛等。较多的植物品种有杉树、樟树、松树、枫树、椿树、楮树等,同时还有猕猴桃、油菜、乌桕和蕨萁、葛、板栗、苦槠等野生植物,经济价值很高。野生中药材有半夏、南星、枸杞、香附、麦冬、白术、黄枝子、金银花、木香、益母草、苦栋子、五倍子、乌梅、菖蒲、石蒲、山苍子、七叶一枝花、夏枯草、夏天无等数十种,另外还有青黛,具有产品多,品质优的特点。矿产资源乐平市矿产资源丰富,是江西省四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稀有矿产海泡石的唯一产地,是全国四大产锰地之一。境内已探明的矿藏还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膨润土、瓷土、陶粒岩、花岗岩、金等,都具有一定的工业开采价值。乐平、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海泡石、陶粒岩、花岗岩、锰、金、瓷土、陶土和膨润土等。尤以煤、石灰石在省内外颇负盛名,其中煤储藏量达27亿吨,石灰石12亿立方米,大理石1.5亿立方米以上,石英石2000万吨,海泡石2090万吨。乐平市是江西省三大产煤基地之一,境内煤主要分布在涌山、乐港、双田、浯口、接渡、礼林、后港和科山等地。其中以涌山煤藏量最丰,产量最多,煤质以鸣山最优。石灰石储最大,品位高,适于生产石灰和水泥,石灰质量优良,是乐平大宗出口的传统产品之一,以涌山,双田生产最多。锰矿主要分布在众埠附近的大小铁山和众埠以南的鸡公山以及南港附近的天子堂一带。十里岗和礼林盛产资土。小陂等地出质优质耐火泥。乐平历来出产沙金,远在晋代就有史籍记载,产地主要在乐安河中上游。乐平陶土多伴生于煤矿附近,含镁量高,能耐高温。洺口等地有花岗岩、长石、沙页岩等岩石可作建筑材料和碾磨器具材料。特别引人关注的是,经勘探查明的市西牯牛岭石海泡矿,为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稀有。4.2.5区域交通条件乐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这里地处“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区域,人口众多,市场发达,商贸繁荣,物流便捷,皖赣铁路穿境而过,境内现有206国道和乐上、乐弋、田乐线3条省道与外界相连,南与鹰潭相距只有几十公里,西距南昌150公里,北离景德镇机场只有40公里,景鹰高速途经我市并开设互通立交,另有德昌高速乐平南出口在众埠镇境内。乐平是赣东北区域中心,区位优势凸显。境内乐安河四季通航,可直达鄱阳湖、长江;皖赣铁路、乐德铁路、206国道和3条省道通江达海;景鹰高速、(南)昌德(兴)加密高速穿境而过,与杭瑞、沪昆高速全线贯通。一个半小时车程内有景德镇机场、九江港口、铁路枢纽鹰潭,2小时车程内有南昌机场;3小时经济圈内有金华、义乌、黄山、南昌、九江等城市。4.2.6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十二五”时期,是乐平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乐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生机勃勃,迈出了建设“实力雄厚生态宜居社会和谐”新乐平的坚实步伐。201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65.1亿元,绝对值较“十一五”末增长84.9%;财政总收入37亿元,增长151.6%;固定资产投资328.5亿元,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8亿元,增长87.5%;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8.5‰以下;节能减排完成计划目标。产业转型升级态势初显,集群发展局面已经形成,五大类重点建设项目压茬推进,城市建管水平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乐平相继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和全省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县(市、区);被列为国家级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连续获全省固投先进县(市、区)和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市、区)。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5.1项目建设方针以农业科技生产为宗旨,以现代化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消化、吸收、示范、推广为基础,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的观光效应,以农业科研、生产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资源,并加以提高利用,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形成以农业保观光、观光促农业的良性循环。因地制宜,将园区规划成为体现地方特色和引进新、奇、特项目相结合,突出农业高科技的技术特征,形成一个融观光性、可参与性和具有乡土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自然、清新、质朴的生态农业及休闲农业示范园。其指导思想是:(一)尽量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生态农业基地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基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基地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本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二)兼顾景观生态性与与娱乐性在对基地进行实地规划时将通过合理布局,采取养殖区与种植区和观光服务区分开、果树中间种农作物等措施,既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又增加观光采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三)开发“体验经济”通过基地的建设,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基地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四)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现代性在办公区、服务接待区、展示区、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上将采用现代化的材质和设计方案,特别是观光者关心的卫生和洗手池的布置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农家风格。5.2项目规划原则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规划,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基地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利用“山”的优势和“水”的优势,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受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业为主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形成发展长龙经济的“三个构想”:发展绿色高效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观光业,适当发展加工业。其规划原则是:(一)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生态农业基地的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种养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从基地内部讲,整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种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基地本身将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二)生态性原则基地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不会对农场本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三)经济性原则基地将充分发挥高科技公司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基地本身除了发展生态农业产品以外,还将开展采摘观光等,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求得基地自身良性循环,因此在基地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四)参与性原则亲身直接参与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基地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结合基地本身空间广阔、地貌丰富等特点,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基地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农场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五)特色性原则特色是基地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基地需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基地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六)多样性原则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乐中将充分展现个性,基地在进行观光规划中安排观光线路、方式、时间和消费水平上,将综合考虑多种方案,组织多样的休闲项目和线路供观光者选择。(七)适宜性原则土地能力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它是一定土地所固有的。对基地的土地利用作出决定,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基地土地评价的基础是土地利用和地块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要对基地内各个不同土地类型地块的各种利用作出适宜性评价,以达到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八)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性原则基地的规划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期建设。为做到布局合理,就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实施,逐步建设。为保证其健康发展,一要搞好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二要根据投入的资金合理分配,进行分期建设。5.3总体规划方案5.3.1规划建设思路(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和提高。以田园风情、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功能性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区域交通资源优势、丰富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做深做透山水田园风光的文章,充分赋予园区以观赏、休闲、度假、消费、贸易和乐平市农业文化赋予的旅游项目概念等新的功能,把园区生态功能的开发与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文化的开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做大做响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生态观光、农业项目衍生服务项目等旅游新品牌,为乐平市旅游繁荣、和谐乐平市增收开辟新的途径。园区的规划建设,除了必需的生活、办公、服务设施应率先定位以外,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设施必须是以与乐平市特有文化相互交融的固定建筑,必须体现出特色,要充分利用生态观光及各种绿化植物,装饰基地内每一块地、每一角落。所有道路、停车场、房前屋后、墙上都可让蔓生的瓜果、蔬菜、葡萄及其他绿化植物攀援生长,用别具风格的材料做支架,实现园内的立体绿化,让游人能在更多的绿荫下轻松漫步,绿荫下可布置一些耐荫花草和布置一些取自自然的石质、木质、竹材等的凳子、椅子,供游客休息、纳凉,从而造就一个亲绿空间。根据园内地形及土壤质地条件,做好种植、养殖及其他功能区域划分。总之要充分利用园内每一寸土地,不能荒废和闲置,要搞一片是一片,避免一次性铺的面积太大,出现资金、技术、管理跟不上而导致瘫痪、根据经验和资金的积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完善。(二)坚持绿色生态原则。基地建设必须符合江西生态农业的总体归划方案,充分利用生态观光,有利的结合商务会议、休闲、度假、购物、餐饮、娱乐等综合性功能区,进而建设成为理想的消费目的地。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是以种植珍惜林木花卉、名贵反季节蔬果和文化氛围建设为基础生态田园风光。因此凡是涉及生态田园的内容都可以在园中设置,内容越多越好,但布局要合理,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美感,而不是简单的拼凑组合。尤其必须从生态自然、田园风光的角度考虑,把生态田园景点建设、功能区域建设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地综合利用、科学地展现出来,让人们既能感受到乐平市特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文化底蕴,又能沐浴大自然般的清新、雅静,还能使充分享受现代生活消遣方式和无微不至的人性化服务。项目总平面规划图5.3.2总体规划内容本项目规划总占地830亩,其中:民宿休闲区100亩,松林公园100亩,生态农业种植区300亩,水库200亩,青少年素质教育景区(包括动物园、CS野战区、攀登、索道探险)80亩,民俗风情、书画文化景区50亩。项目主要规划内容及规模如下表:项目主要建筑内容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工程量1生态农业种植区亩3002水库亩2003松林公园亩1004少年素质教育景区(包括动物园、CS野战区、攀登、索道探险)亩805民俗风情、书画文化景区亩506民宿休闲区亩100合计8305.4结构设计5.4.1指导思路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以下内容:Ⅰ使结构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Ⅱ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Ⅲ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拟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5.4.2结构设计等级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5.5给排水设计5.5.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国家和本地区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5.5.2给水设计本次项目工程用水以城市管网为源,引入两根DN100的给水管供给生活及消防用水,生活用水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用水量为24m3/T。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共用一套系统,沿道路一侧设室外消火栓,室外消防管采用热镀无缝钢管,消防用水量l0L/T。5.5.3排水设计本工程污、废水采用分流式,污、废水采用地埋式无动力处理达标后排放,室内排水管采用PVC管,室外排水管采用砼管。5.6供配电设计本次项目供配电设计如下:一、电源供给①计算负荷:300kw;②该工程供电电源等级为三级,部分为二级,电源引自巴依托海镇变压站,本项目每个单位的电压等级为380/220V,采用地埋式引入;③每个建筑物内均设一总配电箱,各层设一分配电箱,各办公室、客户及多功能房间设开关箱,各箱之间的配线为BV导线穿槽管敷设。二、照明、消防、防雷、电话、闭路电视系统及暖通系统。①办公、客房、会议室、各娱乐场所以电子型镇流器节能型荧光灯为主。②按规范要求,各客房,娱乐间,公共走道,电梯前室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③该工程的建筑物防雷等级为三级,屋顶设避雷敷口利用结构梓中的钢筋作避雷引下线,采用结构基础中的钢筋作为水平接地体。④该工程设电话交换机,办公室、客房发电话分机和卫生间副机,电视设共用天线和闭路电视系统,并应根据建设单位和功能使用设电视监控系统。⑤采用置冷、暖分散空调设施。第六章节约能源方案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基本国策,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目标,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本项目节能降耗工作依据国家和省上的相关节能规范、标准,对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标准。大力推广采用高效节能电器、照明产品,重点抓好建筑物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同时,建议企业建立节能机构,开展以“双节”为主要内容的节约能源资源的工作,在制订工作规划,进行年度财政预算时,应考虑这项内容,使得资源节约在资金和组织工作方面得到落实。6.1设计依据国家计委、经贸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计交能[1997]2542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国家(1996)4号《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6.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6.2.1能源消耗种类1)、动力主要动力为电力。2)、其他能源项目使用其他能源为生产生活用水。6.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1)、用电量:根据动力及照明需求测算年用量为45.36万度。2)、用水量:年用量8万吨。6.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项目地址位于江西省乐平市礼林镇,该区域内主要能源供应情况分析如下:1、电:本项目拟采用国家电网供电方案,本地电力丰富,用电有保障。2、水:项目用水由当地自来水管网供给,项目地水资源充沛,可满足工程、生活、消防等用水需要。6.4节能措施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应满足冬季保温、夏季隔热要求。按照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用外墙内保温方式,完全可满足整个建筑的节能要求。6.4.1建筑节能措施充分考虑了影响建筑物耗热指标的各个因素,合理的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合理的制定窗墙面积比,对热桥部分采取保温措施。建筑物轮廓尺寸和窗墙面积比不变的条件下,采用保温材料贴在高效保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门窗选用密闭性好的三玻塑钢窗。在规模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即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建筑外形尽可能规整,避免不必要的凸凹变化,以实现建筑节能。6.4.2用电节能设计1)箱式变电站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设备,箱变内设低压无功电容自动补偿设置。2)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照明度标准进行照明设计,严格控制LPD值。供电线路设计合理,根据用电负荷选用节能截面。3)楼梯间采用声(光)控灯;室外灯具均采用高效节能光源;4)园区道路照明节能:贯彻照明标准,道路照明要适度,选用高效电光源和灯具,合理照明设计。5)全部电气设施均选用国家推荐节能产品。6.4.3通风节能设计中央空调能耗占商业建筑总能耗的40%~60%,因此,中央空调节能是商业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目前,能够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且成本较低的技术手段主要有中央空调自动控制技术、主机房模糊变频控制技术、新风换气技术。6.4.4节水措施项目方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第158号令《城市供水条例》、建设部《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将节约用水工作纳入正常工作的范畴,认真对待。在项目设计和施工中要对管道的布局和管道选材做到科学合理,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