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移民安置小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盘石移民安置小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盘石移民安置小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盘石移民安置小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盘石移民安置小区环境改善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2)中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云阳县盘龙街道盘石移民安置小区环境改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重庆玺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云阳县盘龙街道盘石移民安置小区环境改善工程》初步设计报告。(4)建勘勘测有限公司编制的《云阳县盘龙街道盘石移民安置小区环境改善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5)设计委托合同及其它相关资料。二、对“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组意见”的执行情况2.1初步设计建设内容本工程初步设计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并由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假日酒店6楼会议室组织专家对本项目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下表。表2.1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设计阶段建设内容备注初步设计阶段道路整治面积29069m2、污水管网325m,100m3化粪池2座,污水提升泵站1座,青石栏杆60m,围墙148m,绿化1026m2,塑胶铺装4410m2,室外活动场地1350.82m2,社区管理活动中心232.13m2等。2.2专家组意见及执行情况(1)初步设计报告部分规范过期。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已修改。(2)完善投资概算的编制依据,校核工程量及工程造价。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已完善。(3)完善初步设计的图说及文件。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已完善。三、工程概况盘石移民安置小区环境改善工程位于云阳县盘龙街道,施工图阶段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下表。表3.1施工图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设计阶段建设内容备注施工图设计阶段道路整治面积29619m2、污水管网350m,200m3化粪池1座,污水提升泵站1座,青石栏杆60m,围墙148m,绿化1026m2,塑胶铺装4410m2,室外活动场地1350.82m2,社区管理活动中心232.13m2等。四、工程地质4.1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低气温-4℃,最高气温41.7℃。多年平均降水量1145.1mm,最大年降水量1752.6mm(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740.0mm(1990年)。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42%,最大日降水量191.5mm(1982年7月17日)。境内地形高差大,立体小气候明显。根据相应规范,一月份平均气温大于(2)水文项目区东侧为长江,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在145m~175m~145m间波动,水库水位变幅为30m。坝前175m时对应的项目区回水位为吴淞高程175.1m,对应黄海高程为173.31m。工作区高程高于库区水位,对本工程无影响。4.2地形地貌拟建室外活动场地位于云阳县盘龙街道,场地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总体倾向东。红线范围内场区最大高程177.0m,最低174.0m。最大高差3.0m。地形地貌中等复杂。拟建社区管理活动中心位于云阳县盘龙街道,场地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总体倾向南。红线范围内场区最大高程496.0m,最低493.0m。最大高差3.0m。地形地貌中等复杂。4.3地质构造及地震效应(1)地质构造本区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喜山运动以来经历了多次整体抬升和相对稳定的过程,以夷平作用为主,全新世以来该区相对稳定,表现为河流弯曲下切,形成阶地,无明显断裂活动或差异性升降活动。勘察区在构造上位于于为新场背斜的东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次级构造不发育,无断层和褶皱。区内无断层,也无大规模裂隙发育。岩层产状190°∠14°,为原生结构面,无软弱夹层,裂隙面平直光滑无胶结,张开度1-2mm,无充填,结构面为软弱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很差。根据现场调查,该场地主要发育有以下二组裂隙:第一组优势裂隙:产状倾向75°,倾角76°。为构造裂隙,裂隙面平直光滑无胶结,张开度2-4mm,无充填或少量钙质薄膜充填,裂隙延展性中等,贯通性一般,水平长一般1-3m,垂直高一般小于2.0m,间距0.8~1.5m。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差。第二组优势裂隙:产状倾向163°,倾角78°。为构造裂隙,裂隙面平直光滑无胶结,张开度2-3mm,无充填或少量钙质薄膜充填,裂隙延展性中等,贯通性一般,水平长一般1-2m,垂直高一般小于1.5m,间距0.5~1.2m。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差。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基岩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地质构造较简单。(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附录C,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相应的地震设防烈度为Ⅵ。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场地建筑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4.4地层岩性(1)地层岩性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的填土(Q4ml)、粉质粘土(Q4dl+e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砂岩第四系:1)素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稍密状,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碎石块组成,夹有含量25%左右的砂岩质碎石,粒径2-18cm不等,棱角状。该层为道路修建时堆积而成形成,堆填年限10年。2)粉质粘土(Q4dl+el):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3)泥岩(J2s):紫红色,局部夹灰色团块,及白色钙质结核,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局部地段夹砂质条带或含砂质较重,部份相变为砂质泥岩。暴露于大气中极易风化开裂。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长8~25cm柱状。4)砂岩(J2s):青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岩质较硬,敲击声响。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及岩屑为主。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短柱状;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长柱状,岩芯多呈长10~26cm柱状。(2)基岩面特征场地受人工活动破坏中等强烈,地表大面积分布填土、粉质粘土,下覆基岩产状稳定。根据钻探资料可知:场地内基岩面形态与地表形态无相关性,与岩层产状无大的相关性,基岩面倾角一般15-20°。(3)基岩风化特征场基岩强风带走势与基岩面基本一致,局部起伏较大,整体与基岩面大致相同。1)强风化带:岩体岩芯呈碎块状~块状,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度总体较为均一,局部起伏较大。2)中等风化带:中风化带基岩较为完整,风化裂隙相对不发育。4.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边坡据地面调查,勘察区覆盖填土、粉质粘土,基岩为中厚层状砂岩、泥岩。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1)松散层孔隙水场地第四系覆盖层为填土、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坡积层内。埋藏不深,水量不丰,受季节影响明显,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大部分沿斜坡向坡脚排泄,仅在松散堆积层段以渗水的方式排泄。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工程区未见泉水出露。场地基岩为泥岩及砂岩,泥岩属微透水岩层,为相对隔水层,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砂岩属于弱透水层,裂隙发育,为相对透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裂隙水在表层补给后,顺地势向排水系统地段迳流,具迳流途径短,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地下水相对较缺乏。根据规范,该场地环境类型为III类。勘察未见水位。4.6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流水顺畅,未发现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7地基岩土力学参数建议值综合上述计算成果以及本地区经验,地基土承载力值建议如下:表4.7-1地基土承载力建议值表岩性重度(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承载力特征值(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天然饱和填土20.0(20.5)/////粉质粘土19.7(20.0)//300*150*50*强风化泥岩24.5*///300*100*强风化砂岩24.2*///350*160*中等风化泥岩24.0(24.5)*5.43.359401960中等风化砂岩24.5(25.0)*34.827.63828012632表4.7-2边坡参数建议值岩性粘聚力c标准值(k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水平抗力系数MN/m3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M30砂浆与孔壁极限粘接强度标准kPa基底摩擦系数填土030(25)*//8*/0.30粉质粘土24.0(17.0)13.4(9.4)//15*40*0.25*强风化泥岩////60*200*0.30*强风化砂岩////120*250*0.35*中等风化泥岩24030.0150*50*/350*0.45*中等风化砂岩140032.5566*320*/780*0.55*表4.7-3结构面参数建议取值表结构面类型结合程度c(kPa)φ(º)层面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30*14*J1硬性结构面结合差50*18*J2硬性结构面结合差50*18*说明:1、*为根据地区经验取值,()内为饱和值。2、中等风化岩体地基极限承载力等于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1.1的地基条件系数(岩体完整性为较完整);中等风化岩体承载力特征值等于地基极限承载力乘以0.33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3、当岩体较完整时,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可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乘以0.90的折减系数确定。岩体粘聚力标准值可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以0.30的折减系数确定。当岩体较完整时,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根据结构面产状和岩体完整性由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确定。当结构面不起控制作用时折减系数可取0.40。4、结构面抗剪强度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附录G岩体性质指标标准值及结构面抗剪强度表G.0.1确定。五、道路整治工程5.1道路油化5.1.1工程概况云阳县盘龙街道永兴路至盘石中学道路、盘石社区碧水支路一、新安路现状为混凝土路面,云阳县盘龙街道盘石老粮站至码头连接路部分段为混凝土路面,部分段为泥结碎石路面。本次设计将原破损混凝土路面破除后在重新浇筑C25混凝土路面,同时将泥结碎石路面浇筑C25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对路面进行油化处理。永兴路至盘石中学道路全长172.466m,平均宽度4.5m;盘石老粮站至码头连接路全长302.308m,平均宽度9m;盘石社区碧水支路一全长405.16m,平均宽度11.3m;新安路全长1052.97m,平均宽度7.4m。5.1.2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5)《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7)《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5.1.3设计标准1)设计速度:20Km/h;2)道路等级:城市支路;3)设计荷载:BZZ-100;4)设计控制纵坡:与原道路纵坡基本一致;5)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10年;6)沥青砼路面设计工作年限:10年;7)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为6度;8)停车视距:20m。9)道路净高:4.5m。5.1.4平面设计道路油化宽度基本与原宽度一致,车行道为双向路拱排水(无超高)。5.1.5纵断面设计本工程为在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纵坡设计基本上以老路和周边建筑物的标高为控制标高,纵坡本次不作调整。道路平纵横线性组合经透视检验,符合要求,视线连续,走向明确,视线诱导良好,满足行车安全要求。5.1.6路面处理措施根据现场踏勘,现状路面为混凝土路面,本次设计将原破损混凝土路面破除后在重新浇筑C25混凝土路面,路面浇筑完成后对路面清扫铣刨处理,在现状水泥路面板缝铺设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1.7路面结构设计根据交通功能需要,路面交通等级为重级,设计年限为10年。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路面设计以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路表容许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控制指标。确定道路结构层如下:上面层:4.0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层;粘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3~0.6L/m2);下面层:5.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16);粘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6mm;透层:1.0~2.0L/m2改性乳化沥青透层油。5.1.8透层在进行沥青面层施工之间必须在原路面上喷洒透层油,透层沥青宜采用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也可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煤沥青做透层油,透层油的稠度和用量通过试洒确定,透层沥青的规格和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透层油宜采用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均匀时宜改用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撒布石屑或砂吸油。浇洒沥青透层油后严禁车辆人、行人通过。5.1.9稀浆封层1)材料①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粘度C25,3

(秒)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40~10040~100T0604不小于205℃cm不小于20T0605不小于53不小于53T0606②石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2)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1h <800g/m2T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度2~3cmT07513)施工技术要求①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②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③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④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⑤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⑥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⑦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5.1.10沥青面层面层设计为SMA沥青砼路面,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1.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1)质量标准压实度:≥98%平整度:σ≤1.8mm,IRI≤3.0m/Km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5%,上面层-5mm中线高程:±15mm横坡度:±0.3%宽度:0,+20mm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0.55mm弯沉值:≤28(0.01mm)2)材料①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A级70号沥青(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用)和A级90号沥青(上面层SMA改性沥青混凝土用)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试验项目A级70号A级9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80~100T0604延度(5cm/min,15℃)cm不小于100不小于100T0605软化点(R&B)℃4645T0606闪点℃不小于260不小于245T0611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2.2大大于2.2T0615密度g/cm3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溶解度%不小于99.5不小于99.5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0.8不大于±0.8T0610或T0609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不小于57T0604应用于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改性剂采用EVA、PE类改性剂时,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为3%。改性剂采用SBS类改性剂时,沥青混合料中改性剂掺量为5%。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见下表:技术指标EVA、PE类SBS类实验方式针入度25℃,100g,5s0.1mm30~403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40T0604软化点TR&B,不小于℃606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03.0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230T0611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2.5T066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质量变化,不大于%±1.0±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6065T0604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CH5)<5T0655粘度C25,3(秒)8~25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50T06517②石料根据重庆市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调查情况,选用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卵石破碎石料作为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所选用的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性能要求:指标单位表面层其他层次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T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18T0312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吸水率,不大于%2.03.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粗集料的磨光值,不小于PSV--42T0321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4T0616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9080T0361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所用石料为保证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拟选用卵石破碎石料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所用石料,粗集料应满足上表所示的技术要求,细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SMA13沥青砼中,所用石料的级配组成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表4.8.5和表4.8.7对应于一级公路石料的分级要求。石料第二次破碎可采用反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和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③矿粉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10.1技术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④纤维路面表层SMA-13沥青混合料采用木质素纤维。木质素纤维应满足以下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度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振敲后称量含水率,不大于%5105度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⑤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①沥青混合料的级配SMA沥青砼路面中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混合料类型SMA-13AC-16筛孔(mm)通过率%31.526.510019.090~10016.010078~9213.290~10062~809.550~7550~724.7520~3426~562.3615~2614~441.1814~2412~330.612~208~240.310~165~170.159~154~130.0758~123~7注:用于SMA路面的木质素纤维不宜少于0.3%,矿物纤维不宜少于0.4%。②混合料性能要求SMA沥青砼路面中,上面层SMA-13、下面层AC-16的混合料性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技术指标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SMA-13AC-16试验方法马歇尔稳定度,KN≥6≥8T0709流值,mm-1.5~4T0709空隙率(VV),%3~44~6T0708矿料间隙率(VMA),%≥1712.5T0708沥青饱和度(VFA),%75~8565~75T0708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0≥80T079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75T072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ε25002000T0728动稳定度,次/mm30001000T0719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两面各75T0702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1)沥青透层油及粘层油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在路面基层上洒布透层油,在沥青砼层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透层油用煤油稀释沥青,粘层油用改性乳化沥青。②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0.8~1.2Kg/m2,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上调头,转弯,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待满足相关要求后铺筑沥青砼下面层。③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洒布前,应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只有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施工。④粘层油的洒布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不能污染环境。2)下面层及上面层①透层油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应立即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凝土。②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部颁标准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③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④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砼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⑤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⑥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小于98%,以室内马歇尔试件密实度为准)。⑦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拌和站能满足摊铺机需要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快的摊铺,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压实效果。⑧当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冷接缝;当摊铺机出现故障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时,应就地做成一条接缝;当日施工完毕,应在完毕处做成一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应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80cm。⑨压路机应视摊铺时的气温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情况,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⑩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沥青混合料分层摊铺时,应避免层间污染。5.1.11路面加固(1)对破损的混凝土面板拆除后重新浇筑20cm厚C25混凝土。(2)因本次对道路沿线的检查井、雨水口进行提升,并将原复合型水篦子更换成重型球墨铸铁雨水篦子,将原有复合型井盖和井座更换成承重式防盗型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座。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本次设计大样图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5.1.12交通设施工程本次设计对油化范围内的道路标线进行设计,道路标线均采用掺有反光玻璃珠的熔融型材料。5.2道路硬化5.2.1工程概况社区管理活动中心连接路及永兴村6组道路现状路面为泥结碎石路路面,盘石社区碧水支路二现状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本次设计对社区管理活动中心连接路及永兴村6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盘石社区碧水支路二挖除破损路面后重新浇筑混凝土路面。社区管理活动中心连接路长173.248m,社区管理活动中心连接路长147.713m,永兴村6组道路全长1823.824m,道路宽度约4.5m。5.2.2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5.2.3设计标准本次设计公路均参照四级公路(Ⅱ类),设计速度15Km/h标准进行设计,停车视距15m,道路净高4.5m。公路均采用C25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工作年限10年。为减少工程量、控制工程造价,充分利用既有公路成型路基,道路定线及纵坡沿用既有道路现状进行设计。5.2.4工程设计1)平面设计道路平面沿现状道路线型进行布设,不进行大改动,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15m。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沿现状道路标高进行布设,不进行大填大挖,纵坡控制在0.3%~12%之间。3)横断面设计路基宽4.5m公路,行车道宽4.5m,路基采用单向横坡,横坡i=1.5%。图5.2.4-1标准横断面图4)超高、加宽设计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而在缓和曲线上则是逐渐变化的超高。因此,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根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规定,本项目最大超高值不大于4%。本项目平曲线路基超高在缓和曲线段内完成,超高旋转方式为绕路基中线旋转。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由于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轮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根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规定,本项目加宽采用四级公路(Ⅱ类)。5)路基设计①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表5.2.4-1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及压实度要求见下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路床上路床0~0.35≥94下路床0.3~0.83≥94路堤上路堤0.8~1.53≥93下路堤1.5以下2≥90零填及挖方路基0~0.35≥940.3~0.83≥94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②一般路基设计原则a路基挖填方边坡坡率路堤:全段路堤基本上可采用路基挖方中的硬土和石方进行填筑,填筑前应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植物根茎,当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应挖宽度不小于2.0m的内倾斜3%的台阶。路堤应特别注意分层填筑碾压均匀密实,并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对各种不同填筑区压实度要求。表5.2.4-2路堤填方边坡坡率填料类别边坡坡率上部高度(H≤8m)下部高度(H≤12m)细粒土1:1.51:1.75粗粒土1:1.51:1.75巨粒土1:1.31:1.5路堑: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及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土石方开挖应至上而下开挖。根据地质资料及本线情况,按下表所列数值采用。表5.2.4-3土质路堑挖方边坡坡率土的类别边坡坡率黏土、粉质黏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1: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1.5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胶结和密实1:0.75中密1:1表5.2.4-4岩质路堑挖方边坡坡率边坡岩体类型风化程度边坡坡率H<15m15m≤1H≤30mⅠ类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1~1:0.3弱风化1:0.1~1:0.31:0.3~1:0.5Ⅱ类未风化、微风化1:0.1~1:0.31:0.3~1:0.5弱风化1:0.3~1:0.51:0.5~1:0.75Ⅲ类未风化、微风化1:0.3~1:0.5-弱风化1:0.5~1:0.75-Ⅳ类弱风化1:0.5~1:1-强风化1:0.75~1:1-b路基基底处理一般地段: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种植土、腐植土不小于0.3m后,可直接在原地面上填筑路堤;地基较松软地段,填筑路堤前应对基底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得小于90%。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路基,原地面必须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设置向内倾3%的横坡。6)路基、路面排水设计道路路基、路面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以排除可能危害道路的地面水,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稳固,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根据道路地形条件,选择道路内侧(靠山侧)新建排水边沟,排水边沟采用矩形边沟。结合当地既有硬化道路工程实例,边沟尺寸选用0.3×0.4m矩形C20混凝土边沟。 路面(含路肩)表面排水,由路面纵坡、横坡和路肩横坡汇集于边沟或以横向漫流形式向路堤坡面分散排放。路面横坡采用单向直线型横坡,坡度值为1.5%,坡向路堤侧。道路纵坡考虑排水要求,纵坡坡度均不小于0.3%。7)错车道设计为满足错车需求,沿道路前进方向平均间隔150-200m选择通视条件好的路段处设置一处错车道,错车道有效路段路基宽度为6.5m,两端过渡段长度不小于9m,中间有效段长度不小于10m。8)路面结构层设计根据道路功能定位、设计标准及道路所处地区气候、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筑路材料等情况,并综合路面经济、耐久性考虑,本项目道路路面结构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参数: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等级:四级公路(Ⅱ类);设计轴载: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100KN,轮胎压力0.7MPa);交通荷载等级:轻交通;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3.5MPa;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进行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为:20cm厚C25水泥混凝土面层;夯实原有路基(E0=40MPa,压实度不低于94%)。9)路面结构形式及材料参数表5.2.4-5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材料名称抗弯拉强度(Mpa)抗压强度(Mpa)抗压回弹模量(Mpa)竣工验收弯沉值(mm-2)原路基40220.1C25水泥砼面层≥3.5≥252500010)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①路面材料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面层采用C25水泥混凝土,其抗弯拉强度不低于3.5Mpa,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小于PC42.5,其粗集料与细集料的技术要求与级配范围均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a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干净的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并应不低于下表的Ⅲ级规定。粗集料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的公称最大粒径分为2~4个单粒级的集料,并掺配使用,粗集料的合成级配及单粒级级配范围宜符合下表的要求。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表5.2.4-6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质量标准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Ⅰ级Ⅱ级Ⅲ级碎石压碎值(%)≤18.025.030.0JTGE42T0316卵石压碎值(%)≤21.023.026.0JTGE42T0316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5.08.012.0JTGE4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8.015.020.0JTGE42T0311含泥量(按质量计)(%)≤0.51.02.0JTGE42T031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20.50.7JTGE42T0307吸水率(按质量计)(%)≤1.02.03.0JTGE42T0307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SO3质量计)(%)≤0.51.01.0GB/T14685洛杉矶磨耗损失(%)≤28.032.035.0JTGE42T0317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E42T0313岩浆岩抗压强度(MPa)≥100JTGE41T0221变质岩抗压强度(MPa)≥80沉积岩抗压强度(MPa)≥60表观密度(kg/m³)≥2500JTGE42T0308松散堆积密度(kg/m³)≥1350JTGE42T0309空隙率(%)≤47JTGE42T0309磨光值(%)≥35.0JTGE42T0321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JTGE42T0325表5.2.4-7粗集料的级配范围方孔筛尺寸(mm)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级配类型累计筛余(以质量计)(%)合成级配4.75~16.095~10085~10040~600~104.75~19.095~10085~9560~7530~450~50--4.75~26.595~10090~10070~9050~7025~400~50-4.75~31.595~10090~10075~9060~7540~6020~350~50单粒级级配4.75~9.595~10080~1000~1509.5~16.0-95~10080~1000~1509.5~19.0-95~10085~10040~600~150--16.0~26.5--95~10055~7025~400~100-16.0~31.5--95~10085~10055~7022~400~100b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不宜使用再生细集料。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的质量标准不应低于下表规定的Ⅲ级。机制砂的级配范围宜符合下表的规定。面层水泥混凝土使用的机制砂细度模数宜在2.3~3.1之间。细度模数差值超过0.3的砂应分别堆放,分别进行配合比设计。采用机制砂时,外加剂宜采用引气高效减水剂或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表5.2.4-8细集料的质量标准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Ⅰ级Ⅱ级Ⅲ级机制砂母岩的抗压强度(MPa)≥80.060.030.0JTGE41T0221机制砂母岩的磨光值≥38.035.030.0JTGE41T0221机制砂单位级最大压碎指标(%)≤20.025.030.0JTGE42T0335天然砂/机制砂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0.02/0.010.03/0.020.06GB/T14684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6.08.010.0JTGE42T0340天然砂/机制砂云母含量(按质量计)(%)≤1.01.0/2.02.0JTGE42T0337天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1.02.03.0JTGE42T0341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0.51.0JTGE42T0335机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3.05.07.0JTGE42T0349机制砂MB值≥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1.03.05.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0.50.50.5JTGE42T0341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8吸水率(%)≤2.0JTGE42T0330表观密度(kg/m³)≥2500JTGE42T0328松散堆积密度(kg/m³)≥1400JTGE42T0331空隙率(%)≤45JTGE42T0331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JTGE42T0325天然砂结晶态二氧化硅含量(%)≥25.0JTGE42T0324表5.2.4-9机制砂的级配范围机制砂分级细度模数方孔筛尺寸(mm)9.54.752.361.180.600.300.15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I级砂2.3~3.110090~10080~9550~8530~6010~200~10II、III级砂2.8~3.910090~10050~9530~6515~295~200~10c水应采用人畜引用水或自来水,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它有害杂质。②砼板块尺寸本路段按路幅宽度W进行分幅施工,W<5.5米按单幅施工,5.5≤W<10米按双幅施工,双幅砼路面全线设纵缝,纵缝为平缝,并设拉杆;无论单幅或双幅施工,均应按中线每4-5米切割缩缝,纵、横缝均用聚乙稀胶泥填充,起止端加设边缘钢筋;在板缝错开处设置防裂钢筋,在板角小于80°的板中设置角隅钢筋。当纵坡小于5%时,砼路面面层应压纹(纹深一般路段为0.5~1.0mm,特殊路段为0.6~1.1mm),纵坡大于5%的路面应作横刻槽防滑处理,刻槽尺寸为:槽宽7mm、槽深8mm、间距30mm(最好为不等距)。其具体施工详见水泥混凝土板分块大样图。③面层接缝a胀缝设置与施工胀缝设置:在邻近桥梁或固定建筑物处、或与其它类型路面相连接处、板厚变化处、隧道口、小半径曲线和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缝。在其它位置,当板厚≥0.20m并在夏季施工时,也可不设胀缝;其它季节施工,一般可每隔100~200m设置一条胀缝。胀缝施工:胀缝施工的技术关键有两条:一是保证钢筋支架和胀缝板准确定位,使用机械或人工摊铺时不推移,支架不弯曲,胀缝板不倾斜。要求支架和胀缝板较有力的固定。二是胀缝板上部软嵌入临时木条,胀缝板顶部会提前开裂,来不及硬切(双)缝,已经弯曲断开,缝宽不一致,很难处理。解决办法是临时软嵌(20~25)mm×20mm木条,保持均匀缝宽和边角完好性,直到填缝,剔除木条(施工车辆通行期间不剔除),再粘胀缝多孔橡胶条或聚氨酯弹性胶填缝。b拉杆设置拉杆不能设置得过浅,亦不得有过大偏斜,要求拉杆设置深度及上下左右偏斜10mm,不然会给拉杆端带来更大的横向弯拉应力,拉杆端部的行车道轮迹位置很容易断裂破坏。④超高、加宽过渡段对于超高、加宽过渡段应符合渐变率为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若不满足上述要求需做到超高、加宽过渡段圆滑顺直。⑤水泥砼路面养生a混凝土的养护基本要求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砼(混凝土)的养护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砼硬化:二是防止砼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使砼达到其应有强度。b养护工序覆盖养护是最常用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主要措施是:应在初凝以后开始覆盖养护,在终凝后开始浇水(12小时后),使用保湿膜、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袋、草帘等覆盖物保湿养生。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并由此确定每天的洒水遍数。养生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应特别注重前7天的保湿养生。一般养生天数宜为14~21天,高温天不宜少于14天,低温天不宜少于21天,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最短养生时间不宜少于28天,低温天应适当延长。混凝土板养生初期,严禁人、畜、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40%后,行人方可通行,面板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