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清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清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清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清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清市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在不断运动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同一种元素3.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M、N、P、Q四种物质各物质的质量:物质MNPQ反应前质量(g)4.22.43.64.6一段时间后质量(g)待测4443.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 B.该反应类型属化合反应C.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7:3 D.M肯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4.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5.20℃时,将50g水倒入盛有20g甲的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是饱和溶液B.②和③都是不饱和溶液C.①和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②和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6.蓬溪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创卫”工作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提倡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 B.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D.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7.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3 C.+4 D.-4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C.称量固体 D.取用固体药品9.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10.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B. C. D.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12.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几种气体的制备实验。(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2)甲同学选择装置BE制氧气。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若改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从导管_______(填“b”或“c”)进入。用分液漏斗相比较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实验结束后,若将MnO2分离开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用B装置还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3)乙同学实验发现,只用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催化剂的认识是______。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量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14.某同学探究水的组成,按图所示做电解水的实验。(1)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2)实验结束后,为检验a中气体应进行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3)电解水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4)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15.如图为过滤装置。(1)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C_____,D_____;(2)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4)过滤能除去水中的_____(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16.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或E。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制备氧气的操作步骤有:①装药品②固定试管,连接仪器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集气瓶灌满水倒置在水槽中⑤加热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⑧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4)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5)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能燃烧。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若用此法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制气装置是___。如果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_口进;若用装置F排水法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_______口进(填“b”或“c”)。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今年兰州新区将加大生态林建设和城市绿化力度,着力改善新区生态环境。为此将推广种植3000亩薰衣草。以薰衣草为主要原料的薰衣助眠茶因富含挥发油、香豆素、单宁、类黄酮等而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已知香豆索的化学式为CxH602,相对分子质量为146,碳元素质量分数为74.0%。请回答:(1)香豆素的化学式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___;(2)香豆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3)含21.6g碳元素的香豆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8.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①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g②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质量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为;(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A、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B、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分子,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不同,不符合题意;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非分子数目减少,符合题意;D、水蒸发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2、B【解析】

A、阳离子一定带有正电荷,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也带正电荷,该选项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不合理;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该选项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C、水和过氧化氢的构成分子不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不合理;D、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有些分子和原子的质子数也相同,例如水分子与氖原子,该选项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不合理。故选B。3、A【解析】

A、待测值:4.2+2.4+3.6+4.6-6-43.6-44=4.2,反应后N、Q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P质量减小,是反应物,M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即P分解生成N、Q,因此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N、Q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P质量减小,是反应物,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44-2.4):(6-4.6)=44:4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M不一定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4、D【解析】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装置内压强增大,U形管左边支管液面下降,右边支管液面上升,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加入水中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装置内压强增大,U形管左边支管液面下降,右边支管液面上升,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装置内压强增大,U形管左边支管液面下降,右边支管液面上升,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气体体积缩小,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右边支管液面下降,符合题意。故选D。5、B【解析】

A、烧杯①中有固体仍未溶解,所以①是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B、由①到②升高温度,剩余固体被溶解,说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没有未溶解固体,可知②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继续升温至③,则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C、①、②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但溶质质量①<②,故溶质质量分数①<②,选项正确;

D、②和③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均相同,故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选项正确;

故选:B。6、C【解析】

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可以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B、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故不符合题意;C、焚烧落叶,会产生污染性气体和烟尘,故符合题意,故正确;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7、C【解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3+(-3)×4=0解得x=+4,故选C8、D【解析】

A、倾倒液体,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错误;B、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失火,错误;C、托盘天平称量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另外称取氢氧化钠时因其有很强的腐蚀性而一定要放在表面皿或者小烧杯中以防腐蚀天平.因此称量固体操作错误;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用药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缓慢竖立起来,操作正确;故选D。9、D【解析】试题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正常,则是空气,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选D。考点: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点评: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通过火焰的不同现象来区分,氧气助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10、D【解析】

A.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属于纯净物、单质,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1、B【解析】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不符合题意;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连续冒出气泡,才能收集气体,故符合题意;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氧气的定义可知,物质与氧元素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而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因此,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不符合题意。12、B【解析】试题分析:从C烧杯一段时间没有变色,可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说明B烧杯变色是因为A烧杯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烧杯中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该实验并不能说明水分子是运动的。所以应选A项。考点:科学探究、分子的性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锥形瓶氧气不易溶于水b可控制反应速率过滤CaCO3+2HCl=CaCl2+H2O+CO2↑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CD【解析】

(1)标号仪器是锥形瓶;(2)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即从导管b进入;分液漏斗相比较长颈漏斗而言,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可控制反应速率;B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说明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生成水,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实验结束后,若将MnO2分离开来,可进行过滤的操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也可用此装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3)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不是作催化剂,原因是加了高锰酸钾之后,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也会产生氧气,同时产生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实验反思:A、MnO2还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错误;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错误;C、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多少没有影响,正确;D、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也是高锰酸钾分解的生成物,正确。故选CD。14、H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中,小木条复燃氧元素和氢元素ABC【解析】

(1)电解水时,生成的体积大的是氢气,根据图示可知可知b管生成的气体体积约是a管的2倍,因此a管处的气体是氧气,b管处生成的气体是氢气;(2)a中气体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中,氧气有助燃性小木条会复燃,因此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中,小木条复燃;(3)电解水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正确,因此AB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因此D错误;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正确。故选ABC。15、漏斗烧杯引流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均可)不溶性【解析】

(1)标号仪器C和D分别是漏斗和烧杯;

(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滤纸破损,则混合物就会不经过滤直接进入滤液;待滤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态混合物也会从过滤器外侧流下;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滤液也会浑浊;(4)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答案为:(1)漏斗;烧杯;(2)引流;(3)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均可);(4)不溶性。16、试管A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③①②④⑤⑧⑦⑥B过氧化氢水+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cc【解析】

(1)图中仪器a为试管,故填:试管。(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因此发生装置选A,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装置是C或E,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操作是:先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固定试管,连接仪器,加热,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所以制备氧气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⑤⑧⑦⑥。故填:A;C;;③①②④⑤⑧⑦⑥。(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故填:B;。(4)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5)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用此法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制气装置是A;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如果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甲烷,气体应从c口进;甲烷的密度比水小,若用装置F排水法收集甲烷,气体应从c口进。故填:A;c;c。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918∶12.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化学式为CxH602,及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可列等式:12x+1×6+16×2=146,∴x=9(2)根据香豆索的化学式为C9H6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