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基本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 B.铁丝——火星四射——分解反应C.红磷——大量白烟——氧化反应 D.石蜡——发出白光——化合反应2.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B.氧气常温下呈气态C.SO2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D.铜丝呈紫红色3.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同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都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B.通常状况下都是无色气体C.都不能供给呼吸 D.都有毒4.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氧B.铝C.钙D.碳5.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完成的几个问题: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一获得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猜想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6.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镁 B.氧气 C.金刚石 D.氧化镁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肥料,在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C.二氧化碳有毒,浓度过高会使人陷入昏迷甚至死亡D.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8.某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9.关于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是阴离子,④是阳离子 B.③④属于不同种元素C.②③是原子 D.①④化学性质相似10.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沉降可将硬水软化B.食用加碘盐可预防骨质疏松C.人体缺铁元素可能会引起贫血D.人体缺锌元素易患佝偻病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12.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与甲气体相比,乙气体更容易溶于水C.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气体D.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1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B. C. D.14.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6.43.24.02.8反应后质量(g)5.2X7.22.8A.甲和丙是反应物 B.丁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5.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水果中因为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因为会呈现出某种香味,回答相关问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有答案不给分)(1)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_____?(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精确到0.1%)(3)若22g乙酸乙酯在体内代谢时,其所含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CO2,则产生的CO2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18.(8分)测定工业废气中的SO2含量。(查阅资料)①溴水(Br2溶于水)可与SO2反应,其化学方程式:Br2+SO2+2H2OH2SO4+2HBr②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气中SO2含量不得超0.4mg·m-3。探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测定步骤:Ⅰ.向试管中加入含质量0.01gBr2的溴水(显黄色)。Ⅱ.在指定地点抽取工业废气缓慢通入上述溴水中(如图)。Ⅲ.当通入溴水中的工业废气总量达5m3时,溶液恰好由黄色变成无色(Br2完全反应,废气中SO2被完全吸收,且不发生其他反应)。求该废气中SO2含量(mg·m-3)?该废气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一中,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填序号)________,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写名称);(3)图二中的装置(Ⅱ)从下端入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4)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一点即可);要将浑浊的液体C变澄清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经上述操作后,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生活中转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A【解析】

A、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B、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C、红磷——大量白烟——化合反应;D、石蜡——发出白光——不是基本反应类型。【详解】A、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描述正确,符合题意;B、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红磷——大量白烟——化合反应,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石蜡——发出白光——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2、A【解析】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详解】A、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B、氧气常温下呈气态,物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SO2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物质的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铜丝呈紫红色,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A。3、D【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正确;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都是无色气体,正确;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不能供给呼吸,正确;D.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没有毒,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点评:掌握二者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4、C【解析】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C。5、B【解析】

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一获得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进行排序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排列顺序为:①③④②⑤故选:B。6、B【解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氧化镁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7、A【解析】

A、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肥料,但在空气中含量不是越高越好,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浓度过高会使人陷入昏迷甚至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D、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8、C【解析】

A、将粗盐放入水中溶解,是构成粗盐的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A正确;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加快溶解的速率,故B正确;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粗盐水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将混合物变为纯净物,故C错误;D、如果在实验时使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会造成白色污染、浪费资源,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符合环保低碳的理念,故D正确。故选C。9、B【解析】

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详解】A、①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④的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③④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②③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都是原子,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数都为8个,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

A、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明矾沉降只能除去水的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明矾沉降不可将硬水软化,故A错误;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食用加碘盐,预防甲状腺肿大,故B错误;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C正确;D、人体缺锌元素易患侏儒症;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D错误。故选C。11、D【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色烟雾,故B错误;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故C错误;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12、D【解析】

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A错误;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B错误;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C错误;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故选D。13、A【解析】

A、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故A不正确;B、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B正确;C、倾倒溶液时,将试管倾斜,试剂瓶标签对着手心,试剂瓶盖倒置在桌面上,故C正确;D、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D正确。故选A。14、D【解析】

A、甲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质量增加是生成物,A错误;B、丁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还可能是杂质,B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6.4+3.2+4.0+2.8=5.2+X+7.2+2.8,故X=1.2,C错误;D、甲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少是反应物,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正确。故选:D。

15、B【解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16%=1:8,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质量分数直方图的形式出现,要先看懂图形的变化,分析数据,弄清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质量分数的数据确定物质变化的质量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分子之间有间隔做无规则的运动对照ba环保,无污染【解析】

(1)分子之间有间隔,故可以被压缩。(2)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烧杯B的作用是对照。(3)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挥发后的氨气先与ba段的棉布条接触先变红。(4)图3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故优点是环保,无污染。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3:254.5%44g【解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