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1页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2页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3页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4页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幸运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第二个故事: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他们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弟弟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伦敦有位年轻的小伙子,是一家大学里的学生,租住在一家公寓。他租住后不久,来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就租住在他隔壁。那姑娘长得很美,有着天使一般的容颜,深深地打动了小伙子的心。他每次上楼下楼都能遇见他,在不知不觉中,他爱上了那姑娘,可他一直找不到借口与她相识,因而他觉得很痛苦,郁郁寡欢。圣诞节到了,小伙子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举目无亲,寂寞难挨。忽然,他听见隔壁房间传来了咯吱咯吱的声和阵阵喘息声,连续很长时间。那姑娘欢快的呻吟声响和床架咯吱咯吱声一直没有停止。小伙子想到自己正在孤独悲伤,而那姑娘却在男欢女爱,这深深地刺伤了他那颗沉浸在沮丧之中的心,使他感到人生彻底地绝望了。最后,他找了一根绳索,自悬于梁上,告别了人世。第二天,人们发现,就在那个圣诞节之夜,不仅那个小伙子,那个姑娘也自杀了,是吃砒霜死的。小伙子听到的那些响声,是砒霜毒性发作姑娘挣扎时发出的,他完全误解了那些声响的性质。姑娘的桌子上有一份遗书,遗书上说,她实在忍受不了这份孤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关心她,尤其是在那个美丽的圣诞节之夜。点评可怜两个人相互仰慕却竟然都未跨入认识这一步。哪怕只是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搭讪即可解决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讲,竟比登天还难,这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我们无法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是可以也可以从中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交往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点评人类自古就过着群居生活,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够立足的必要条件之一。与人相处的学位,是人类所有学问中应该是排在前面的。大学时代是人生觅友交往的高峰期“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其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第一节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什么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概念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物质交换等方式所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换句话说,人机交往时人们为了彼此传达思想、交换意见、沟通感情、满足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进行的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

有人估计,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小时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概念--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是指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

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

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

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心理小实验: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为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又让他们戴上木绵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孤独实验场景示意图

美对800人进行承受孤独实验多数人更愿被电击2014年,一些美国学者在弗吉尼亚州大学教授蒂莫斯·威尔逊的带领下开展了一项实验,其目的在于试图搞清,人类实际上到底能承受多大程度的沉默和孤独。在他们的实验中有超过800人参加,其中有男人有女人,有老的有少的,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普通民众、大学生、职员、工人。参加实验者需要在单独的房间里沉默地坐上15分钟,可以随便想点什么。不过不允许使用手机和其他的电子设备。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读书或者睡觉。绝大多数志愿者,无论性别和年龄,都向教授承认,他们很难经受得住考验。在下一个阶段,学者们向参加实验者提供了两种选择,要么得到5美金然后继续孤独地坐着,要么得到5美金但要感受足够强烈的电击。令人惊奇的是,大部分人为了不在沉默中难过都选择了电击。三分之二的男人比起孤独来更愿意承受电击,而只有四分之一的女人们愿意这样做。威尔逊教授说:“很多人很难能够只靠自己的大脑来愉悦自我,特别是当他们被专门要求这样做时。”学者认为,罪责在现代的各种电子设备和社交网络,正是它们把人类变成了奴隶。而且,好像他是对的。孩子们没有Ipad简直没法活下去。带着耳机行走在大街上的青少年看不到也听不到擦肩而过的彼此。甚至“恋人们”在浪漫的约会中也很难拒绝来之手机这一外界刺激物的诱惑。已经是孤身一人了,还要无法与外界联系,这根本就是噩梦……最好还是上电击吧!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

——戴尔·卡内基

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1.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每个人的社会化进程是自出生以来就开始了。人一出生就落入人际交往之中,首先依赖父母的照顾,由父母提供他生长所需要的食物、衣着、抚爱、关怀等。与此同时,儿童也接受父母及其他周围人的影响,使自己的行为适合周围环境的需要,所以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而言,这种手段的作用更加强烈。通过人际交往,他们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与社会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对大学生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得更加深刻,因此,人际交往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2.人际交往是个体自我认识的途径人对自己的认识总是以他人为镜,需要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把自己的形象反射出来,从而加以认识。别人是尊重、喜爱、赞扬你,还是轻蔑、讨厌、疏远你,这常常成为认识自我的尺度。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态度和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到自己恰当的社会位置,从中得到丰富的教育意义,为自我的设计、发展、完善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人际交往,大学生对如何与人交往才能获得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从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选择更加适合自己身份的交往行为。3.与人交往是培养良好个性的需要一个人的个性除了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如果长期生活在互助、互爱、充满热情、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气氛中,一个人的个性就会变得乐观、开朗、积极、主动。相反,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入际关系充满冲突的环境中,则性格压抑、内向或者性格暴躁、疑心重,这反过来又会促使人际关系更加不和谐。4.人际交往是获得信息的手段在与他人的广泛交往中,随时可吸取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经验:以别人的长处填补自己的短处:借鉴别人的优势改变自己的劣势;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吸取他人失败的教训专以此扩充自己的知识积累,发展已有的知识体系,更新思想观念,追踪新鲜信息。这也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英国作家萧伯纳曾经形象地比喻过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信息交流有利于启迪思想,开发智能,使思维撞击,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5.人际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基本需要当我们忧伤时,需要有别人抚慰,需要向人倾诉;当我们面临危机时,需要有别人帮助,需要得到别人支持。每个人都需要友谊、爱情,都需要别人的认可、支持与合作,需要与他人保持人际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研究人的心理需要层次时指出,一个人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级的需要,如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与尊重的需要,这些高级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满足的。如果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产生心理安全感,对人更加信任、宽容。人际交往的类型1.按交往的心理模式划分

建设性人际交往是指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里,要面对新的人际交往模式,要对新的人际关系进行拓展和创新,如宿舍的室友可情同手足。它应具备创造性、适应性、动态性和时代性特征。

服务性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通过为他人志愿服务建立人际关系或建立契约型服务关系的人际交往。比如,大学生参加各种学生自治性组织及社团、志愿者服务组织、小区服务队、勤工助学等为其他成员服务的交往行为,以及为毕业后择业与各企事业单位建立服务性聘用关系的交往,大学生提前学会并善于处理服务性人际交往对个人发展、社会风气和行业道德风尚都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维系性人际交往是指维持和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友谊、爱情或其他类型的人际关系所进行的人际交往,即“有了新朋友不要忘了老朋友”。维系性人际交往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已有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始终拥有良好的人际资源。维系性交往具有维系友谊、优化心理、学会做人的特点。2.按交往的对象与范围不同划分按交往的对象与范围不同,可分为同学关系、宿舍关系、师生关系、网络关系和其他关系。

(1)同学关系。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校园的同学关系总的来说是和谐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友情化、亲情化的趋势。在同学关系中,大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性格等的不同,结成一个个或松散或紧密的交际圈。如学习圈内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学习;娱乐圈内的学生,都爱好某种体育运动、文艺活动和休闲等娱乐活动;而社团圈内的学生大多数是性格开朗活泼,喜欢主动与人交往,热心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人,他们往往具有突出的交际、公关、合作和表达能力;还有以地域上的“同乡”为基础,以老乡感情维系的老乡圈,人际关系也较为亲密,来往较多。

(2)宿舍关系。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同宿舍的同学关系有亲密如同手足,相互间以姐妹、兄弟称呼的,但“同室操戈”的情形也时有发生。由于距离过分接近,随着时间的延续,彼此优缺点尽露无遗;同时由于来自不同地域和家庭,个体的性格、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多存在差异,易造成不和谐的宿舍关系。调查表明,宿舍关系是大学生交往最频繁的人际关系,也是最难相处的人际关系。视频:宿舍你我他(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康的学习和成长。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实际上学生常常处于较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发展的方向与速度。大学生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师生间应彼此尊重理解,从而缩短心理距离。但有调查显示,学生只有遇到与学习有关的“功课问题”、“学业问题”,才有较多的人去寻求老师的帮助,至于其他个人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交友问题、恋爱问题等,则很少有人会去找老师咨询。这反映出师生之间交往、交流都不多,总体师生关系不密切。(4)网络关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已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踏着铃声进出教室,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诉衷肠”,这一形象的描述,真实地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网络交际的现实。网络人际交往是信息时代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网络人际交往给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大学生喜欢网络人际交往,可基于以下原因:交往角色的虚拟性和主体的平等性;交往心理的隐秘性和交往过程中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这种信息时代所创设的虚拟交往空间极大满足了大学生复杂多样的交往动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5)其他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身心日趋成熟,大学生渴求了解社会,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前期见习的尝试,从而把交往的范围还进一步扩大到社会。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搞营销、做家教、当服务员、到娱乐场所演唱弹奏,与社会人士等都有广泛交往。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但也要注意,过分与社会交往,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业,因而大学生应理智地把好学习与交往的这个“度”。3.按交往的方式划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交际方式变得更为丰富,按交往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直接交往是运用人类生动的语言、面部表情或体态表情等交际手段进行“面对面”的自然心理接触,交往回馈联系迅速清楚。而间接交往是借助于书面语言、网络传播或技术设备所进行的充分的心理接触,其回馈联系在时间上比较缓慢。在间接交往中,电话成为大学生联络感情的主要手段,短信聊天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网络的快捷便利也使得多数同学选择网络聊天的交流方式,而传统的面对面或写信交友的比例则大幅度下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一)首因效应(primacyeffect)

——先入为主学生A第一次考试为甲第二次考试为甲第三次考试为乙评价:第三次考试意外失利学生B第一次考试为乙第二次考试为乙第三次考试为甲评价:第三次考试侥幸得甲首因效应的启示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应穿着打扮整齐、干净、谈吐自然,有礼有节。2、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尤其是见网友更要注意首因效应带来错误印象。如何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第一印象?SOLER模式(GEgan艾根)

S:表示坐姿或站姿要面对别人

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

L(lean):表示身体要微微前倾

E(eye-contact):表示目光接触

R(relax):表示放松表现“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的印象。(二)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

——十个好,百个好,一个不好全遮了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也称为“新颖效应”。比如: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近因效应的启示1、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没有用,功亏一篑。2、与他人之间因一时之气而发生冲突或是训责别人时,开诚布公,积极沟通。要记得安慰和道歉,知错马上改,亡羊要补牢。3、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4、我们在看待人或事物时,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这样才可避免因近因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三)晕轮效应(Thehaloeffect)印象形成中产生偏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判断者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性地得出或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晕轮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为“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正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负的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卫灵公的故事晕轮效应的启示1、理性。不仅要听从心的声音,也要听从大脑的声音。2、在交往中应避免以貌取人,要实事求是。3、要尽量消除“偏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分析取舍。4、正确利用晕轮效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刻板印象(stereotypes)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所谓的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的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

“南方人都很精明,北方人都很憨厚”

“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

“东北姑娘“宁肯饿着,也要靓着”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小孩和母亲关于对五套班子的对话)刻板印象的启示1、不要从交往对象的性格、地位、背景出发交往。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穿着“印象外套”交往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中一个人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实质在于“强加于人”。“以己论人”

“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表现:1.相同投射——从自我出发做判断

2.愿望投射——把自我主观愿望强加于人

3.情感投射——以自我的爱憎指引交往投射效应的启示1.在交往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2.在交往中遇到问题要理性分析,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的对待别人和自己。“已所不欲”时“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也要学会“慎施于人”。

人际吸引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他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是个体对他人给予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在人际吸引中占主导成分的是人的感情。

1.邻近律

邻近律指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这一规律也称为时空接近原则。“远亲不如近邻”就是邻近律的具体体现。

邻近律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在以下两个条件的作用下,邻近律才能发挥作用。

第一,交往频繁。第二,产生积极的交往体验。邻近律在人际关系建立之初,所起到作用较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和彼此了解的加深,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2.相似律相似律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如果双方或几方在年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尤其是认识态度上具有某种一致性和相似性时,容易相互吸引。相似性的因素很多,包括文化背景、民族、年龄、学历、修养、社会地位、职务、思想成熟水平、兴趣、态度、观点、专长等方方面面。

为什么相似导致吸引呢?第一,人们愿意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第二,相似的人可以为我们的信仰和态度提供支持。第三,人们以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会喜欢自己。

3.互补律

互补律是指在交往过程中,当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会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当一方所具有的品质和表现出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一方的心理需要时,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互补性与相似性并不矛盾,只不过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和领域发挥作用。一般来说,在人际关系建立的最初阶段和较低水平时,人们更注重相似性因素。但在人际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则是互补性占优势。

并非所有的相反特征都能互补。

4.对等律

对等律是指人们在社交中常具有这样的心理倾向,即喜欢同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交往。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证明: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喜欢那些给自己带来愉快感的人。

【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应用】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5.个性吸引律

个性吸引力主要包括外表、性格和能力。

(1)外表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伟大的推荐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格尔(H.Sigall)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外貌与交往关系密切。

5.个性吸引律

个性吸引力主要包括外表、性格和能力。

(1)外表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伟大的推荐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格尔(H.Sigall)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外貌与交往关系密切。

为什么漂亮的人容易被人喜欢?漂亮的人看起来舒服,使人沉醉于美的满足中;同漂亮的人在一起,显得荣耀、光彩、虚荣心得到满足;对人知觉时,认为漂亮的人具有一些好的特性。(2)个性

个人的吸引力最根本的还在于一种使人喜爱、仰慕并渴望接近的个性品质。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N.H.Anderson)1968年曾经进行了一项研究,将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照喜欢程度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结果被大学生列为最喜欢的品质、最不喜欢的品质和中间品质的前19个个性品质排列如下:令人喜欢的个性品质中间品质令人不喜欢的个性品质真诚固执古怪诚实刻板不友好理解大胆敌意忠实谨慎饶舌真实易激动自私可信文静粗鲁智慧冲动自负可信赖好斗贪婪有思想腼腆不真诚体贴易动情不善良热情羞怯不可信善良天真恶毒友好不明朗虚假快乐好动令人讨厌不自私空想不老实幽默追求物欲冷酷负责反叛邪恶开朗孤独假装信任依赖别人说谎

我国西南师大的黄希庭教授于1983年曾经主持了“关于大学生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的课题,运用社会测量、访问、观察等方法对21个班级进行了人际吸引的研究,发现每个班级内部有少数人缘型学生和嫌弃型学生。人缘型学生是最受欢迎的人,一个30人左右的班级内有2-3个人缘型学生,他们的个性品质见下表:人缘型的个性品质次序个性品质人数百分比1尊重、关心他人,对人平等,一视同仁,有同情心391002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热情,责任心强3794.93持重、耐心、忠厚老实3794.94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3692.35聪颖,善于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3589.76重视自己的独立性格和自治,有谦虚的品质3589.77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2051.38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1538.59温文尔雅,仪表美512.8嫌弃型的个性品质次序个性品质人数百分比1自我中心,不为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着想,忌妒心强551002对集体工作漠不关心、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551003虚伪、不诚实,固执,爱吹毛求疵5090.94不尊重他人,操作欲、支配欲强4581.85对人淡漠、孤僻、不合群4581.86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4378.27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鲁、粗暴、神经质3970.98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浮夸3869.19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助他人,甚至看不起他人3563.610自我期望很高,小气,对人际关系关于敏感3054.511势利眼,想方设法巴结领导,而不听取群众意见3054.512学习不努力,无组织纪律,不求上进2443.613兴趣贫乏1832.714生活放荡814.5(3)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使他人喜欢程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特别是有某些特长的人,会增加人际吸引力。追星族就是典型的对他人某方面能力和特长的极度崇拜。同时,能力或才华与外貌具有互补性。一个长相一般甚至丑陋的人,如果其才华出众,或者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其能力因素就会起主导作用,产生人际吸引,而其相貌劣势可以被忽略或接受。但是,能力与吸引力之间并非总是成正比的关系,有些能力超强的人,反而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孤立和排斥。

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他让被试听录音。录音带有四种声音,显示出四种不同能力条件的人:能力超凡的人;B.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C.能力平平的人;D.能力平平又犯了错误的人。

结果发现,最受欢迎的人是第二种,最不受欢迎的人是第四种。实验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一个有能力的人来说,偶尔的小过失并不会使他失去吸引力,反而使他更接近普通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仰巴脚效应或出丑效应或犯错误效应。人际交往的PAC理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一)自负心理及其调适(二)嫉妒心理及其调适(三)猜疑心理及其调适(四)自卑心理及其调适(五)害羞心理及其调适(一)自负心理及其调适自负的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地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分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自负的一般表现(1)自视过高,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不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没有丝毫的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2)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这种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3)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这种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嫉妒之心油然而生,极力去打击别人、排斥别人。当别人失败时,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帮助。同时,在别人成功时,这种人常用“酸葡萄心理”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克服自负的负面影晌人不能没有自负。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帮助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他们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们,反而会影响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它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其次,与人平等相处。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再次,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失之偏颇。最后,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现在,也不预示着将来。(二)嫉妒心理及其调适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对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优越地位及既得利益的一种不友好的、敌视与憎恨的情感。嫉妒心里强的人,把强于自己的人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是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而对他感到不悦,甚至产生怨恨、愤怒的烦躁情绪。嫉妒心理是一种积极地想排除别人优越地位的心理状态,具有破坏和憎恨的感情色彩,是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卑劣的情感。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会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并很快地导致诸如中伤、怨恨、诋毁等嫉妒行为的发生。而更强烈的嫉妒心理还具有报复性,他把嫉妒对象作为发泄的目标,使其蒙受巨大的精神损伤。嫉妒心理的特点

(1)普遍性。嫉妒在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也不管是低年级同学还是高年级同学,每个同学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嫉妒心理,只不过有的人嫉妒心理强,有的人嫉妒心理弱罢了。(2)潜隐性。大学生中的嫉妒心理一般不表现在表面上,而是深藏于内心之中。因为他们担心若别人知道自己有嫉妒心会疏远他们,但又不服气别人的成就。(3)临近性。大学生嫉妒的对象往往是其身边的同学,甚至是十分要好的朋友。(4)社会性。大学校园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嫉妒心是在这个特殊的小社会中逐步形成和表现出来的。(5)嫉妒者会有一种无法摆脱、充满压抑和矛盾的挫折感,这种人不愿承认和面对现实,但他们又不甘落后,对方的任何进步对于这种人来说都是挑战,为此他们终日闷闷不乐,精神萎靡。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嫉妒心理产生源于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别人取得了成绩,就说明自己没有成绩,别人成功了就说明自己失败了;二是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是对自己利益的侵害。嫉妒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生活环境和心理空间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大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案例:小芸与楠楠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芸活泼开朗,楠楠性格内项,沉默寡言,楠楠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芸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芸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芸。大学三年级,小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楠楠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芸不在宿舍之机将小芸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芸的床上。小芸知道后很痛苦,不知道怎样对待楠楠,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小芸与楠楠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两个字——嫉妒。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嫉妒心理的克服(1)正确地看待人生的价值。一个埋头于自己的事业追求的人是无暇顾及别人的事的。俗语“无事生非”,正出于此。一个人没有理想,胸无大志,无所事事,就会挑别人的刺,寻别人的短,自己不进取,却去阻碍他人前进,唯愿众人都平庸度过一生。(2)发挥自我优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各人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要全方位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力求改善现状,开创新局面。

(3)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自得其所,各有归宿;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重新认识、发现和创造自己。(4)密切交往,加深理解。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嫉妒者误认为对方的优势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从而耿耿于怀。所以要多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别人,加强心理沟通,避免发生误会,即使发生了也要及时、妥善地解决。(三)猜疑心理及其调适《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由于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到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吕伯奢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是一个因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猜疑心理的表现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果看见两个同学在窃窃私语,就以为在说自己的坏话;别人无意之中看自己一眼,以为别人不怀好意,别有用心;每当自己做错了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怀疑别人早就知道,好像正盯着自己似的;别人无意之中说了一句笑话也以为在讥讽自己;怀疑别人对自己的真诚,认为这些都是虚假的,整个世界都是罪恶的,自己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心慌、焦虑;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这种人心有疑惑却不愿公开,也很少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猜疑心理的克服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如“疑人偷斧”中的那个农夫,如果失斧后冷静想一想,斧头会不会是自己砍柴时忘了带回家,或者挑柴时掉在了路上,那么,这个差点影响他同邻居关系的猜疑,或许根本就不会产生。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的思路所主宰,这种猜疑显得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3.学会自我安慰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4.及时沟通,解除疑惑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地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弄清真相,解除误会。(四)自卑心理及其调适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便会增强,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感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才会被认为是心理疾病。自卑心理的特点1.泛化性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往往会因为某一方面的失败,落后于人,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自己。自卑情绪的这种泛化特点,使这些人无法看到自己的优点。2.敏感性与虚荣性自卑心理严重的大学生在同人交往中,对他人的态度、评价等表现得特别敏感,女性自卑者更是如此,几个同学的小声议论会被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身材矮小的人在同学们议论高矮的时候,总是借故避开等,这些都是自卑者敏感性与虚荣性的表现。

3.掩饰性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对自己主观上认为的缺点、短处总是设法掩饰,生怕别人知道。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对此的评价很敏感,常把别人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由于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知道,因而故意加以掩饰或否认。自卑心理的调适自卑是心理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此可以通过补偿的方法来加以调适,这种补偿又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有的大学生明知自己能力不强,却故作姿态,甚至以奇异打扮来招人注意,借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这种消极的补偿方法,是不足取的。积极的补偿方法有以下几种。

1.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既比上,又比下;既比优点,也比缺点。跟下比,看到自身的价值;跟上比,鞭策自己求进步。这样,就会得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结论。世上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公式,明白了这一点,心理也就取得了平衡点。看到长处是为了培养自信,但也必须承认自己身上存在的短处,如生理缺陷、环境的不利、知识的不足、经验的欠缺等。对于导致自卑的因素要积极地进行补偿,一是“笨鸟先飞,以勤补拙”;二是扬长避短。有些缺陷已成定局,如个子矮小、长相不好等,但是,可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偿。拿破仑虽然个子矮小,但他做了法兰西帝国的统帅;身残者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却登上了事业的高峰,写了几百万字的书……2.正确地暗示自己,避免使用否定自己的语言自卑本身就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做事之前就对自己说“我不行”、“我没什么用”、“我不会干”,结果就真的干不好,这种消极的暗示导致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和精神负担,使自己的内心充满失败感。因此,要勇敢地暗示自己“我能行”、“别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为”、“坚持就是胜利”等,这样会增加自己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力量,成功就会向我们招手,自卑也就逐渐丢在脑后。3.正确地表现自己,积极与人交往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就要大胆地表现。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如一次发言、一次竞赛、一次属于你的机会,要积极自信地去做、去尝试,因为只有行动才是达到成功的惟一途径。要注意循序渐进,先去做自己最拿手、最容易取得成功的。有了一次成功,你会惊异地发现,你也行,这样自信心就随之增强。再去尝试稍难一点的事,以积累第二次成功,接着争取更多的成功。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4.调整理想的自我,改变不合理观念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降低自我期望的水平,努力使理想自我的内容符合自我所能作出努力的程度,不过分追求完美,或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的建立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想标准的确立应当以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为原则,只有这样,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是指改变思维方式中某些不合理的观念。(五)害羞心理及其调适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对青少年来说更为普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97%的学生认为做公开演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件事情之一(另一件是核武器)。本来,一个人有一定害羞心理是正常的,只要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不能视为障碍。一个人如果在任何场合都不害羞,比如某女子在异性面前从不害羞,有时反而会让人接受不了。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表明,幼儿出生五六个月后,就有一种认生现象,这种认生现象便是害羞的最初表现形式,它表示儿童的认知水平有了新发展,能够区分生人与熟人。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任何场合与人交往都害羞,甚至不敢或不愿与人交往,就成了交往心理障碍。害羞心理的表现

(1)站在陌生人面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自己正在被人审视,不敢直视对方的目光,感到极难为情。

(2)与人交谈时,面红耳赤,虚汗直冒,心里发慌。即使硬着头皮与人说上几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的。

(3)不善于结交朋友,于是经常感到孤独,常因不能与人融洽相处或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烦恼;不善于在各种不同场合对事物坦率地发表个人意见或评论,因此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换意见,给人拘谨、呆板的感觉。

(4)常感到自卑,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不是考虑取得成功,而更多的是考虑不要失败。

1.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自信心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自信是要求害羞者肯定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要鼓起勇气,敢于迈出第一步。当害羞者在自信心支持下终于有所成功的时候,就会在未有过的成功体验下对自己重新评价,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再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害羞者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肯定认识,害羞心理就会悄悄地消除。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只看自己的短处。2.勇于和他人交往勇于和他人交往,就是要丢下包袱、抛弃一切顾虑、大胆前行,不要怕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要认识到说错了虽然不能收回,但可以改正;做错了,只要吸取教训,能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失败并不等于无能。能够想到羞怯并不等于失败,只是由于精神紧张,并非是自己不能应付社交活动,这样他们就会走出自我否定和自我暗示的阴影克服害羞心理3.学会交往学会交往也是帮助害羞者摆脱障碍的有效方法。害羞者可以在与人交往中观察别人是怎样交往的,特别是要观察两类人:一是观察交往成功者,看看他们为什么总是处于交往的中心,为什么能将各种复杂交往方法运用得得心应手;二是观察从害羞中走出来的那些人,并向他们学习。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多考虑我要怎么做;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应顺其自然地表现自己,不要担忧人家是否注意你。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4.学会克制自己的忧虑情绪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

一些知名演员、演说家、教师,在青年时代曾是胆怯、害羞的人,但是后来他们却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口若悬河,就是他们意识到非得克服害羞心理不可之后所取得的成效。

事先做好准备,答题时就会应对自如;熟记演讲内容,演讲时便会口若悬河;发言开口时声音洪亮,结束时也会掷地有声。除了这些“策略”与“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羞怯的心理。

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时候,妨碍我们与别人交往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的不良心理。扪心自问,你在与别人交往时是否有以下心理呢?

自卑⊙自我中心“他们太讨厌了,没有人认真听我说话。”“我说的这些真正是有哲理的,你们就听着好了。”“你们不要再去说那些无聊的话题了,听我讲讲这个问题的最新的动态吧。”“闭嘴,当我说话的时候。”“”⊙孤僻心理“我才不与哪些地位比我低的人说话。”“我讨厌别人来打扰我,我宁愿一个待在一个清净的地方。”“要是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一个人就好了。”“”⊙多疑心理“你们这么热情是不是对我有所企图?”“现在的坏人多得很,我还是小心为妙。”“这些人一看就像坏人。”“”

大学生交往的不良心理表现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足太多,优势太少。自负心理总觉得自己优于别人,盛气凌人,自以为是,不愿与人为伍。自恋心理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欣赏,抱怨别人不重视他或(她)。害羞心理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表情羞涩,神情不自然,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被动。封闭心理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地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恐惧心理感到紧张、担心和害怕,以至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孤僻心理行为怪癖、偏执,为人孤独,不愿与人交往。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刻板心理喜欢把人按某种类型来划分,而不是根据这个人的本身。投射心理“以已之心,度人之腹”。自己善良(自私)就认为别人也善良(自私)。泛化心理把对方的某一优点或缺点无原则地加以泛化。所谓“一好(丑)遮百丑(好)”逆反心理对对方的言行不加分析地反抗和抵制,使双方关系紧张。随意心理过于放纵自己的情绪,随心所欲。情绪变幻莫测,使人难以适应。大学生人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远离父母的孤独、陌生的环境,使大学生对“人际交往”产生前所未有的渴求;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朝夕相处的寝室室友、不同年级的老乡、不同院系学生组织的校内团体,使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环境一下子变得复杂多样;与此同时,分数已不再是惟一的追求目标,学生们思考的内容更为丰富,对人际交往中的细节也更为在意;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属“自我中心型”,凡事都想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不顾及他人感受,缺乏包容心。在这个崇尚“吸引眼球”的时代,学生们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总觉得自己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旁人的注意,对别人的反应过于敏感。不能理解他人的交友原则,找不准自己的位置,缺少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因而觉得别人虚伪。

缺乏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存在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

讲述你在人际交往中曾经所遇到的困惑、窘境、难堪……及你采取的对策。教学活动为什么交不到知心朋友?为什么“话不投机,半句多”?为什么“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思考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在大学生在宿舍这一特殊情境中保有的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等为媒介建立起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关系。这是一种与主体本身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相关联的特殊人际关系。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可以从影响问题发生和问题解决的因素中寻得。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六个因素:一是主观方面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人际交往;二是客观方面的家庭因素、制度因素、宿舍本身的因素。从而,学会宽容、欣赏和交流对于调节宿舍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美好的宿舍气氛至关重要。宿舍你我他风波一:生活习惯难相容

案例一:小黄晚上早晨都喜欢打开窗换换新鲜空气,而其他室友却觉得小黄存心让他们生病,一起指责他;而小黄却认为,室友们不注意时间的掌握,很晚才归宿,严重影响自己的休息和生活习惯。案例二:有的同学习惯早睡早起,有的则相反。晚睡的学生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不注意控制音量,或是用电脑时还用音箱,或是键盘声很大,惹得早睡的学生甚是恼怒。第二天,早起的同学有意无意的提高洗漱声音,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风波二:金钱问题伤感情案例一:舍友的生活费突然短缺了,开口问小张借50块。宿舍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好不借呢?小张犹豫中掏出了钱。但是一个月的规定期限到了,舍友总也不提借钱的事,这钱不是很多,要了会不会很伤感情啊,可是不要回来的话,自己生活费也不是很宽裕……小张心里为这钱矛盾极了,他纳闷:这钱怎么就影响了交往呢?案例二:寝室里除了小李外都买了电脑,大家都设了密码仅供私用,而多消耗的电能却不是个人承担。对此种种,平时“耗能少”的小李不愿接受,于是跟室友们在寝室分摊电费问题上发生了争吵。风波三:公共责任谁来负?案例一:公共卫生总是宿舍里最麻烦的事。“都有责任”总会被那么几个人理解成“都没有责任”。作为寝室长的小刘诉说了他的苦衷:我们寝室就是有一个同学做得特别差,从不打开水,从不扫地,从不注意个人的卫生,不仅懒,还常常要享受。作为寝室长,开始想着帮他们多干点没啥,时间久了,觉得心里特别不平衡,为什么他们那么缺乏起码的集体观念?为什么他们该坐享其成?可他一管,不仅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反而使矛盾闹得更大了。风波四:隐私问题案例一:学生小王跟宿舍的人大吵了一架,就是因为自己桌上的书被舍友翻了。小王找朋友诉苦:我就是不喜欢别人碰我东西,不喜欢别人看到什么……舍友们也很委屈:只是想看看你平时看的东西,怎么就不行了呢,哪有那么小气的人啊,何况咱们的关系那么铁。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1、稳定情绪,补偿情感缺失;2、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成长起导向作用。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1、时空充分接近,矛盾相对集中;2、小群体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易保持;3、宿舍成员有极强的归属感。2003年,化学专业一个宿舍7名女生同时考取研究生,“七朵金花”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2009年,资源环境专业一个班级45人报考研究生录取43人,更是享誉全国,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考研班级”。2010年,化学化工学院一个专升本班级,26人报考研究生录取20人,创下了专升本学生的考研奇迹。这个比例不仅仅在安庆师范学院罕见,就是在安徽省,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

判断鉴别1、宿舍里常常发生联手排挤某个人的现象;2、即使室友都在宿舍,也经常处于鸦雀无声的状态;3、经常有作息时间争论战,比如何日关灯等;4、有的室友的行为经常引起大家不满;5、为了明哲保身,大家通常都不会指出室友的错误做法;6、宿舍分为两三个小团体,团体之间互不理睬甚至有较大冲突;7、有恃强凌弱现象,而且比较严重;8、通常大家的做法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如果你打“√”的命中率超过3个,说明你处在一个关系不良的宿舍人际中,必须寻求方法改善了。宿舍你我他一宗罪:“有钱就可以瞧不起人?”

二宗罪:“求求你洗个澡吧!”

四宗罪:“我总有做不完的清洁。”三宗罪:“能不能不要打游戏了?”

五宗罪:“早上的馒头钱还没有给我。”

六宗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七宗罪:“我才是最正确的。”【点评】贫富差距导致的矛盾在大学生中很普遍。这些关系处理不好,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伤害常常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小涵是寝室里最有钱的学生,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常在1000元以上,生活条件明显比其他5名同学优越很多。刚进大学时,小涵常请寝室的同学们吃饭,自己的东西也常与朋友们共享,关系一度很好。但后来,由于同学不小心弄坏了小涵的热水器和充电灯等,使得小涵很恼火,加上平时一些观点上的小摩擦,使得她逐渐瞧不起这些没见识的“乡下同学”,这种情绪在言行上表现出来后,导致寝室里的贫困同学拉成战线来孤立她。受不了孤独的小涵最终不得已搬出了寝室。“有钱就可以瞧不起人?”【点评】“求求你洗个澡吧。”这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实现了,同学不就都是朋友了吗?但就有这么一部分人不顾别人的怨言而我行我素。

小锋常是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还常在寝室里乱扔东西,从来不叠被子,床上又脏又乱,袜子穿完也不洗,踢了球一身臭汗也不洗,上厕所甚至常常忘记冲,这些恶习常让同寝室的哥们儿受不了,矛盾冲突时常发生。贫困的小锋又无钱自己出去租房子住,这使得寝室的同学郁闷至极而不愿意再与他搭话。“求求你洗个澡吧!”

【点评】夜里点蜡烛看书、聊天、打游戏这些活动不应该无视别人的权利强行进行。

现代高校学生在寝室拥有电脑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电脑给学习带来的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但在某些寝室里,电脑却成了寝室关系不和的“导火线”。小宁自从买了电脑后,寝室里再无宁日。他每次回到寝室不是玩《传奇》就是《大话西游》一类的游戏,搞得寝室鸡犬不宁,夜里一两点还不肯关机,玩到兴奋处,还习惯性地怪叫几声,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惊醒。这让小宁与同学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能不能不要打游戏了”【点评】寝室生活习惯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风貌。“一屋不扫怎能扫天下?”不断制造垃圾的同学应该好好反省反省。

地上铺满由瓜子壳、废纸制成的“地毯”,踩上去也许还会发出“吱吱”的声响;蓦然回首想要寻找一把扫帚,却发现它已在垃圾掩埋处;无奈深呼吸一口,才发觉空气也弥漫着一股异味。这样的场面也许有些极端,但也正是我们一部分寝室卫生状态的真实写照。爱干净的李力就处于这样的寝室中,其他成员除了大量制造垃圾,根本就不做清洁,他们宁愿生活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中,李力就成了寝室里唯一的“清洁工”,心头的不快堆积得越来越多。“我总有做不完的清洁”【点评】“亲兄弟明算帐”固然正确,但若演化成1角钱、2角钱的斤斤计较就累了。要在关系密切的寝室成员中,把互相的经济帐精确到以角做单位的程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有一小部分同学还是“执着”于追求寝室经济分配的“绝对公平”,早上我请你吃了一顿饭,心里就上了根弦,一定要尽快“吃回来”。到头来寝室“财政”是理得一清二楚了,却忘了由此带来的情感损失。“早上的馒头钱还没有给我。”

比如反正是好兄弟的东西,一包饼干什么,先吃了再说;下雨天不想买饭打水了,就请同寝室的姐妹代劳一次吧。一两次可以,长此以往,如果帮忙的机制得不到轮换,再铁的兄弟、再亲的姐妹,也会生出反感。尤其是因为事情发生在朋友之间,同学大多会选择低调处理,但如果心头的阴霾长久得不到消除,沉默也总有爆发的一天。“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点评】一间和睦的寝室,肯定不会维持在一种“相敬如宾”的状态。然而凡事有“度”,亲密得太“不拘小节”了,好事也要转化。【点评】逼迫别人接受你的意见容易激发别人的抗拒心理,同一寝室中不见得谁的观点就比别人高明多少,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在“寝室辩论”中总是取得全胜的一方,小心寝室不和的种子也许已经在小圈子里播撒开了。

“我最讨厌的,就是每次发生争论,不管什么话题,她总要把我彻底驳倒才罢休,摆出一副她才是最正确的架势。其他室友都怕她,都顺从她,不和她争论。我才不怕。”欣雨愤怒地描述她寝室逞强的室友。“我才是最正确的。”策略一提前规范宿舍礼仪一、协商作息时间二、协作搞好宿舍卫生小调查:1、有没有室友是夜猫子?有没有人喜欢开着灯睡觉?2、室友中有没有睡觉时对声音和灯光很敏感的?你们怎么协调?小调查:1、你认为你的宿舍卫生情况怎么样?一星期打扫几次宿舍卫生?2、寝室里是否讨论过指定值日表的问题?3、现在寝室成员是否按值日表打扫卫生?如果有人没有履行,如何惩罚他(她)?策略二细节决定关系一、不搞小团体两只刺猬由于寒冷拥在一起,可由于身上的刺不能“亲密接触”,只好离开距离。但由于寒冷禁不住又凑在一起,因为满身的刺又分开。这样反复好多次,最终双方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不刺到对方,又可以相互取暖。二、不逞口舌之快在嘴巴上占便宜的人太好胜,让人难以相处。三、不触犯室友隐私未经同意,不要乱翻他人物品;同住一个宿舍,有时难免知道舍友隐私,要守口如瓶。四、不拒绝小惠,报之以感谢接受别人的邀请,也是尊重别人。倘若不论零食或宴请,你都一概拒绝,时日一久,别人难免会认为你清高傲慢,对你敬而远之。五、别人有难要帮,自己有事要求除了“爱”之外,“帮助”是世界上最美的动词。---苏特纳六、积极参加宿舍的集体活动七、自己不要斤斤计较,容忍他人的斤斤计较

有这样一个人,她说小时候一家三口在吃饭,突然有人敲门,她妈妈就把最好的一盘菜收起来。这个孩子长到10岁、20岁、30岁,她的东西宁可扔掉,也不会送给别人。

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不妨站在她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斤斤计较,不轻易动她的东西。如果她遇到困难,也要不计前嫌,去帮助她。策略三化解冲突幽默法回避法主动示弱法求和法情景案例:1、A在宿舍下棋,输了几盘心理不痛快。边上看棋的B会怎么说?2、A在宿舍下棋,输了几盘心理不痛快。边上看棋的B说了句:“烂棋”,如果你是A,怎么做?3、A在宿舍下棋,输了几盘心理不痛快。边上看棋的B说了句:“烂棋”,A感到面子上过不去,就说:“我下棋,碍着你啥事,真是多嘴,我气来真的要揍你。”如果你是B你会怎么说?4、A在宿舍下棋,输了几盘心理不痛快。边上看棋的B说了句:“烂棋”,A感到面子上过不去,就说:“我下棋,碍着你啥事,真是多嘴,我气来真的要揍你。”B也不甘示弱:“棋艺不精,还怪起别人来了。我就要说,就要扫你面子,怎么的?”请问这种情况下结果会怎么样呢?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人际交往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个想在未来社会获得成功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要获得成功交往的技能,不仅要求大学生要有较全面的学识才能,积极培养健康的人格质量,更需要我们大学生能把握关于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交往艺术。

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1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2宽容谦让是人际交往的粘合剂3

互利互惠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4一、把握或功交往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前往苏联考察。一天,他在大街上同一个可爱的苏联小女孩相识,两人玩了半天,很开心。分别时,萧伯纳觉得应告诉孩子自己是谁,于是问小女孩:“小姑娘,你知道今天同你玩的是谁吗?”小姑娘答:“不知道。”萧说:“告诉你小姑娘,回家也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小姑娘闻之不悦,回敬说:“你回家也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玛沙。”听了小姑娘的话,萧伯纳为之一震。孩子单纯幼稚,不识名人,头脑中没有世俗的等级观念,在与成人交往时,幼小纯洁的心灵同样渴望一份平等。后来,萧伯纳对朋友谈起此事,感慨到:“一个七岁的小女孩给我上了人生中最好、最重要的一课。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个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平等即交往者要懂得自尊与相互尊重平等原则即交往者要懂得自尊与相互尊重,这是正常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之一。交往者的自尊体现在不卑不亢,这是首先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同时,交往者也应尊重对方,应把自己摆在与对方同样的位置,不以权压人、以强凌弱,不拿架子,不摆资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不伤害和侵犯他人利益。只有这样的相互尊重才能有深化交往、发展关系的可能。如果不尊重对方,使对方产生厌恶心理,就会失去交往的先决条件。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非常重要,但往往人们还会忽略一点,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这也是有违平等原则的。正如《法言•修身》所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遇到显贵的人,不会因此奉承巴结;遇到寒微的人,不会因此傲慢自大,这正是平等之交的可贵之处。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一个车胎被卸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愤愤地想,并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但事情严重了,车胎没了,螺丝也没了。没有螺丝有备胎也装不上去啊!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卸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正如疯子不一定是呆子一样。在你身边,不爱言语的人不一定就口才不好;不爱表现的就不一定没有值得炫耀的资本,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都有他得意的地方。正所谓是:“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承载万物的地位……”因此,“放低姿态、放软身段”是人际交往中常用不衰的法宝。二、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实事求是,坦坦荡荡,不弄虚作假,不口是心非,不坑人骗人,不搞阴谋诡计(战争另说)言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