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1.汉朝政论家仲长统议论某一制度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材料表明这一制度 ()A.从光武帝开始实行B.台阁官员位高权重C.是皇权扩张的结果D.是中央与地方博弈2.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团队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处的设立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C.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4.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5.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6.赵翼《陔余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7.(2023·山东沂南一中期末)《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可以看出(B)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C.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D.官修史书缺乏固定体例8.(2023·山东模拟)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D)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 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9.(2023·山东招远一中期末)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C)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10.(2023·山东青岛期末)下表材料可以用来说明(B)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嬴)政代立为秦王……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A.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B.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C.商鞅变法普遍推行郡县制D.秦始皇统一后采用郡县制度11.(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B)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1.汉朝政论家仲长统议论某一制度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材料表明这一制度 ()A.从光武帝开始实行B.台阁官员位高权重C.是皇权扩张的结果D.是中央与地方博弈【解析】选C。材料“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反映了东汉尚书台逐渐成为参与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三公权力受到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加强皇权的结果,故C正确;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该制度从光武帝开始实行,故A错误;汉代台阁官员权力虽大,但职位不高,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错误。2.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团队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处的设立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C.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选D。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和“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3.《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解析】选C。由“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地方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由“亲属益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汉初分封同姓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关,C正确。察举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A错误。独尊儒家学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是秦朝的措施,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D错误。4.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解析】选A。“皇帝”称号反映了秦始皇并不仅仅满足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故A正确。5.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解析】选D。由材料“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可知,分封制推动了同一文化观念的形成,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D正确。6.赵翼《陔余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解析】选C。“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表明行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故C正确。7.(2023·山东沂南一中期末)《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可以看出(B)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C.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D.官修史书缺乏固定体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所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辟“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而汉武帝以后,通过“推恩令”等举措,封国势力受到极大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强化,所以,成书于东汉的《汉书》“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B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史学家封杀的结果,排除A项;司马迁和班固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史学家,思想境界没有根本性的差异,排除C项;《史记》与《汉书》均是纪传体史书,体例相同,排除D项。故选B项。8.(2023·山东模拟)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D)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 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路的设立,将地方权力分割为不同板块,各自负责,分别隶属中央,意在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排除A项;过度分割权力导致机构冗滥,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体制对后世体制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山东招远一中期末)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C)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解析:根据材料“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可知,这里的“正”指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反”指藩镇割据下地方的自主权过大,那么“合”应为既发挥中央的集权又照顾地方分权,C项正确;“铲除了地方割据”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B项强调的是“正”,而非合,排除;D项强调的是“正”而非合,排除。故选C项。10.(2023·山东青岛期末)下表材料可以用来说明(B)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嬴)政代立为秦王……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A.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B.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C.商鞅变法普遍推行郡县制D.秦始皇统一后采用郡县制度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分析,秦武公时期(春秋时期)已经置县;秦孝公以后(亦即商鞅变法以后),聚乡为县,更成为定制;秦始皇即位以前,郡县制在秦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中已占主导地位,B项正确;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是在秦统一全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商鞅变法只是在秦国推广郡县制,而不是全国,不具有普遍性,排除C项;材料的时间截止到秦始皇即位,并未对秦统一后的措施进行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预测)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B)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行省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不是促进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解析】第(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