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专家讲座_第1页
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专家讲座_第2页
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专家讲座_第3页
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专家讲座_第4页
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

讲授喻小明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

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页1.为何要学习中药学?2.怎样学习中药学?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页

总论中药当前已达12800余种.一.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疗疾病并含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物质。它是中医防治疾病主要武器,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主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繁衍兴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药品。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页

二.本草:中药。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其它植物.植物.动物.矿物等而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习称本草。五代韩保升:“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韩保升:九世纪人,五代时期本草学家,四川人,蜀翰林学士,著《蜀本草》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页三.草药:普通指官方少用,国家药房不备,多为郎中,走方医,铃医,民间医所使用。多带有一定区域性。四.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起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一门学科。五.临床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临床应用学科。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页第一章中药起源和中药学发展

“口尝身受、医食同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知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寻找食物—发觉药效—产生疾病—利用药品无意识被动有意识主动口耳相传—文字记载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页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

作者:托名神农成书:东汉末年载药:365味(三品分类法)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矿物46味上品—120味(滋补强壮,无毒或毒性弱)中品—120味(治病补虚,有毒或无毒)下品—125味(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价值:我国现存最早第一本本草专著。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7页《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456-536)成书:梁·南北朝(公元五世纪)载药:730味(由《本经》《名医别录》合成)新增365味内容:分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每类又分为上、中、下三品)。价值:首创药品自然属性分类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8页

《新修本草》《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23人成书: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载药:844味(850味)新增114味(120味)价值:1、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国家药典。2、图文对照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先例。在国内外起到了很大影响,731年流传到日本,成为医学生必修书本。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9页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载药:1558味,新增476味价值:聚集了神农本草经以后各类本草著作内容,使古代方药资料得到了保留。李时珍说“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0页

《本草纲目》《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湖北蕲州人成书: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1596年)载药:1892味,新增374味。分栏目: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创造,正误,附方,附录。价值:1、批判了医药学中错误,明确了许多药品真正疗效。2、分类法伟大进步,如“析族分类法”。

3、对世界文化作出了伟大贡献。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1页

《本草纲目拾遗》《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载药:921味新增716味价值:对纲目标错简之处作了主要补充和修正。《药典》《中药大词典》(1977年)载药5767种《中华本草》8980余种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2页

【复习思索题】1.简述中药、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含义。2.《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和学术成就分别是什么?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3页第二章中药产地与采集

第一节产地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4页

1、产地不一样,药效不一样道地药材:含有地方特色,质地优良,疗效突出药材。又称‘‘地道药材’’。如:宁夏枸杞、东北人参、河南地黄、云南茯苓、四川黄连、山东阿胶、广东陈皮、湖北蕲艾等。2、产地不一样,功效有别

川贝母—润肺化痰贝母

浙贝母—清肺化痰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5页第二节采集

1、采收季节与药效关系(1)采收季节不一样,药效质量不一样‘‘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2)采收季节不一样,成其为不一样药品

橘皮—已成熟果实

青皮—未成熟果实2、不一样药品采收季节不一样

在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采收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6页全草:生长茂盛,花朵初开,益母草、荆芥、紫苏;叶类:花蕾将放,盛开,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花.花粉:未开放、含苞待放:金银花、槐花、辛夷花。刚开放:菊花、旋覆花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7页果实.种子:未成熟乌梅、青皮;成熟时瓜蒌、槟榔、莲子、银杏。根.根茎:二月或者八月。特殊:半夏、冬天麻、葛根、桔梗。树皮.根皮:春夏时节:黄柏,杜仲,厚朴。秋后采收:牡丹,苦楝皮,地骨皮。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动物昆虫类药材夏末秋初捕捉;矿物整年可采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8页

第三章中药炮制炮制:是药品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依据医疗,调剂,制剂需要,进行必要加工处理过程。亦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炮:代表各种与火相关加工处理技术。炮:裹物烧也。制:代表各种更广泛加工处理技术。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19页

第一节炮制目标1.纯净药材,确保质量;分捡药品,区分等级祛除泥土,沙石,非药用部分。如黄柏刮去粗皮,鳖甲除去残肉;人参,三七区分优劣。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饮片(制成一定规格,片,段,丝,块),便于准确称量,计量,调剂。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0页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如桑螵蛸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醋炒五灵脂5.降低毒副作用,确保安全用药:醋煮甘遂,大戟,姜矾水制半夏。6.增强疗效:醋阻止痛,蜜阻止咳,酒制活血,姜阻止呕7.改变药品性能,扩大应用范围;生地酒制成熟地,生首乌经黑豆拌蒸成制首乌8.引药入经于定向用药:醋制入肝,盐(咸)入肾。便。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1页上述8点简明为5点即

1.减毒2.增效3.改变性能4.改变性状5.纯净药材

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2页第二节炮制方法一.修治:包含纯净,粉碎,切制。1.纯净药材挑,筛,簸,刷,刮,2.粉碎药材捣碾,研,磅,锉。3.切制药材切,铡。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3页二.水制1.漂洗如海藻2.浸泡如白矾水泡半夏3.闷润如伏润天麻4.喷洒如洒清水,酒。5.水飞借药品在水中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方法。如水飞朱砂,炉甘石,雄黄。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4页三.火制1.炒清炒(1)炒黄表面微黄,如炒牛蒡子.炒苏子(2)炒焦表面焦黄,内部淡黄,如焦山楂、焦白术。(3)炒炭外部黑色,内部淡黄,如艾叶炭、地榆炭、姜炭。辅料炒(固体)土、麸、米、砂、滑石、蛤粉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5页2.炙:将药品与液体辅料置锅中加热拌炒,如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蜜炙百部,酒炙川芎,醋炙香附,盐炙黄柏。3.烫:蛤粉烫阿胶珠,砂烫穿山甲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6页4.煅:将药品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份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如煅龙骨,间接煅血余炭。5.煨:将药品用湿纸,湿面,黄泥包裹,置于热火灰中进行加热。祛除挥发性及刺激性成份,缓解药性,降低副作用,如煨木香,煨生姜。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7页四.水火共制1.煮:醋煮芫花,狼毒。姜矾煮半夏。2.蒸:清蒸玄参、桑螵蛸。辅料蒸酒蒸山茱萸,大黄。3.炖:于容器内加液体辅料,如炖制熟地4.氵:是将药品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马上取出方法。去皮,如杏仁。去肉质多汁,如马齿苋5.淬:将药品以猛火煅烧后快速投入液体辅料中,如自然铜单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8页五.其它制法1.制霜法(1)去油巴豆霜(2)制结晶西瓜霜(3)药品经煮后剩下残渣鹿角霜2.发酵法如神曲,半夏曲。3.精制朴硝制成芒硝,玄明粉。4.药拌朱砂拌茯苓,砂仁拌熟地。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29页第四章药性理论一.药品治病基本作用1.祛除病邪,消除病因。2.扶正固本3.恢复脏腑正常生理功效。4.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病理现象二.药性理论基本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禁忌。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0页

第一节四气一.内容:寒热温凉平

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亦称四性。寒凉凉次于寒,大寒胜于寒,微寒次于寒(相当于凉)温热温次于热,大热胜于热,微温次于温(大温相当于热)平性介于微温与微寒之间大热热大温温微温大寒寒微寒凉平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1页

二.起源是从药品作用于机体所发生反应出来.是与所治疾病寒热性质相对应。生姜性温,治寒证;黄芩性寒,治热证三.作用温热减轻或消除寒证。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络,回阳救逆。寒凉减轻或消除热证。清热解毒,泻火凉血四.药性与治则关系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2页第二节五味一.内容辛甘酸苦咸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3页二.作用辛:能散能行散:发散(风寒,麻黄;风热,薄荷)行:(行气,木香;行血,川芎)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化湿药,开窍药,祛风湿药多具辛味。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4页

甘:能补能缓能和补:补益。补气,人参;补血,熟地;补阴,麦冬;补阳,杜仲。缓:缓急止痛:(缓解拘挛,拘急)饴糖和:和中,调和药性,甘草调和药性。补虚药多含有甘味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5页

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治滑脱证,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苦:能泄能燥能坚阴泄:①清泄黄芩,栀子清泄炽热②降泄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陈皮降逆止呕;代赭石降肝气③通泄大黄泻热通便燥:苦温燥湿:苍术、厚朴;苦寒燥湿:龙胆草、黄连坚阴:知母、黄柏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6页

咸:能下能软下:泻下通便芒硝泻热通便软:软坚散结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另外咸走血即以水胜火:大青叶、玄参、紫草、青黛、白薇,均清热解毒凉血。咸先入肾,增强补肾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甲、鳖甲。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7页

淡:能渗能利即渗湿利小便茯苓、薏苡仁、猪苓、通草、灯心草。涩:作用似酸味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敛止血。涩味与酸味区分酸生津,酸甘化阴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8页三.五味理论产生1.口尝2.依据功效推断其味:用五味来归纳药品作用。四.性与味关系1、性是药品关键,味处于隶属地位,辛温多发散风寒,甘温多补气助阳2、性是单一,味能够是各种。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39页1.性味相同,作用相近。

2.性味不一样,作用不一样。

3.性同味异,味同性异,作用有别

4.一物兼有数味,作用复杂

5.性味相同,功效不全一样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0页

第三节升降浮沉一.含义:是药品对人体作用不一样趋向性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1页二.影响药品升降浮沉诸原因1.四气五味升浮药辛、甘;温热,如麻黄,黄芪沉降药苦、酸、咸;寒凉,如大黄芒硝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2页2.质地轻重升浮药花、叶、皮、枝,如菊花、桑叶沉降药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如苏子、枳实、牡蛎。特殊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槐花;诸子皆降,苍耳子独升,蔓荆子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3页3.炮制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如大黄泻下通便,酒炒清上焦炽热。李时珍说“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4页4.配伍升浮药少许沉降药配大量升浮药则升浮沉降药少许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则沉降李时珍“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桔梗载药上行。牛膝引药下行。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5页

三.作用升浮药主上升向外疏散解表,宣毒透疹,宣肺止咳,温里散寒,暖肝散结,温通经脉,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解表药,温里药,祛风湿药,行气药,活血祛瘀药,开窍药,补虚药,涌吐药。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6页沉降药主下行向内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降逆,止呕,止呃,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降气平喘药,降逆和胃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收涩药。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7页四.应用标准病变部位在上在表宜升浮不易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宜沉降不易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8页

第四节归经一.含义:

是指对机体某部分选择性作用,即对一些脏腑经络有特殊亲和作用。对这些部位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治疗作用归是作用归属,经是脏腑经络概称。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49页

二.理论依据1.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品所治疗详细病症为依据。2.五味入五脏(亲和作用)“五味入五脏,各归其所属”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苦入心甘入脾3.五色入五脏白入肺赤入心黄入脾青入肝黑入肾4.形态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0页

三.临床意义1.便于临床辨证用药2.有利于区分功效相同药品。白芷治阳明经头痛,吴茱萸治厥阴经头痛细辛治少阴经头痛,苍术治太阴经头痛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1页四.归经与其它性能综合利用

1.同归肺经因为四气不一样,治疗有异。2.同归肺经因为五味不一样,治疗有异。3.同归肺经因为升降浮沉不一样,治疗有异。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2页

第五节毒性一.毒性概念1.西汉以前,毒药是一切药品总称。药即毒也,毒即药也。2.药品毒性即药品偏性。明代张景岳“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3页3.毒性是含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药品,使用不妥可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分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当前未确立量化指标。毒性不可逆副作用可逆以毒攻毒是当前使用毒药理论依据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4页二.影响中药毒性原因1用量2辩证3药材起源4.炮制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5页三.怎样正确对待有毒中药1.有毒药品存在利用价值2.有毒观念,无毒使用3.预防两种片面性观点4.对待文件记载毒性,有待研究,重新评价。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6页第五章中药配伍一.概念按照病情需要和药品不一样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品合在一起应用二.意义1.照料复杂多变病情。2.促进疗效。3.降低了副作用。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7页三.内容“七情”1.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单一疾病。独参汤,清金散。个人认为单行是方剂中单独行使某种治疗作用药品,属于加减法中一个应用方法2.相须两种功效类似药品配合应用,能够增强原有药品功效。麻黄、桂枝;知母、贝母;附子、干姜。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8页3.相使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提升主药功效。黄芪,茯苓;大黄,芒硝。4.相畏一个药品毒副作用另一个药品所抑制。半夏畏生姜;甘遂畏大枣;熟地畏砂仁;常山畏陈皮。5.相杀一个药品能消除另一个药品毒副作用。生姜杀半夏毒被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59页6.相恶一个药品能破坏另一个药品功效。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吴茱萸恶甘草7.相反两种药品同用产生猛烈毒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0页四.应用标准1.相须,相使协同增效。2.相畏,相杀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3.相恶抑制另一药功效。防止应用。4.相反产生毒副作用。属禁忌。关于药对指两药适用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柴胡配黄芩以和解少阳,黄连配干姜以降阳和阴,肉桂配黄连交通心肾。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1页第六章中药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

指一些药品适用会产生猛烈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防止配合应用。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2页

1.十八反

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分别是:半夏瓜蒌(皮、仁、根)贝母(川、浙)白蔹白及反乌头(川、草、附子等)海藻(昆布)大戟(京、红芽)甘遂芫花反甘草诸参细辛芍药反藜芦关于诸参人参丹参苦参沙参现:玄参北沙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及紫参奶参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3页十九畏明刘纯《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煿:以火短暂烧烤。《金匮》甘遂半夏汤(甘遂.半夏.芍药.甘草)赤丸(茯苓.乌头.半夏.细辛)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4页十九畏相畏二者概念不一样。十九畏属于相反范围相畏是应用毒药方法二.证候禁忌某种或者某类病症不宜使用某种或者某类药品称为证候禁忌。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5页三.妊娠用药禁忌分慎用.禁用慎用: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之品(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干姜、冬葵子、瞿麦)禁用: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之品(巴豆、牵牛、大戟、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砒霜)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6页

四.服药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对一些事物禁忌,又称食忌,忌口。普通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发物:引发和加重疾病食物。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7页

第七章中药剂量与使用方法

第一节剂量重量市制斤、两、钱、分、厘;公制千克(kg)、克(g)、毫克(mg)数量片、条、枚、支、对;容量毫升(ml)度量寸、尺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8页1市斤=16两=160钱1千克=1000克=1000000(1百万)毫克1市两(16进位制)=31.25克1钱=3.125克1厘=0.03克现克用g表示3钱≈10g中药总论医学知识讲座第69页一.药品性质与剂量关系1.剧毒药、作用峻烈药品:宜量小,逐步加量;2.花、叶质轻者,作用较强:量宜小3.质重者、作用温和、鲜品量易大。二.剂型、配伍与剂量关系1.入汤剂量可大。2.单用量可大。三.年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