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专家讲座_第1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专家讲座_第2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专家讲座_第3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专家讲座_第4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

(Intra-aorticBalloonPumping,IABP)

临床应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页IABP发展史

经过机械装置辅助以改进心功效概念提出于1953年,1961年Clauss等报道在股动脉位置应用球囊反搏装置尝试,1962年Moulopoulos等将球囊置于胸主动脉位置抢救循环衰竭病人,1967年Kantrawitz应用IABP抢救药品治疗无效心肌梗塞病人2例,1例死亡,1例好转出院。1973年Buckley将IABP用于心外科26例因体外循环而脱机困难病人,使22例安全脱机。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页当前,仅有Datascope和Arrow两大著名世界企业从事IABP研制开发、临床应用。以下主要以DatascopeSYSTEM98XT为蓝本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3页IABP工作原理

将球囊置于锁骨下动脉下2-3cm(胸骨角处)与肾动脉开口之间主动脉内;左心室舒张期球囊充盈,突然阻滞降主动脉内血流,使主动脉内舒张期血压升高,大于或等于收缩期血压,大于辅助前舒张压5-10mmHg,增加冠状动脉供血——此时冠状动脉灌注量几乎占心排量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4页

左心室等容收缩期球囊突然排空,主动脉内压力骤然下降,降低收缩压5-10mmHg,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减轻左心室后负荷,缩短等容收缩期,降低左心室室壁张力及左心室做功和耗氧。IABP最大降低心肌作功25%。增加前向血流,增加组织灌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5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6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7页充气与排气时间

正确充气期开始于主动脉瓣关闭时,相当于心电图T波后半部分,即在主动脉压双重波缺口(图1),假如监测挠动脉压,则充气点应于双重波前30-40ms,监测股动脉压,则充气点应于双重波前120ms。正确排气期应在等容收缩期,开始于主动脉瓣开放前瞬间,相当于心电图R波时触发(图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8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9页充气过早,可使主动脉瓣提前关闭,降低了此次心排量,增加了下一心搏前负荷和耗氧量。使IABP应用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病情。若存在左向右房或室分流,将加重分流量(图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0页充气过晚,既降低了舒张期加压时间,使冠状动脉灌注时间缩短,又降低了灌注压(图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1页排气过早,球囊在等容收缩前就开始排气,形成压力突降发生在生理舒张期末主动脉压最小值到来之前,二者在时间上脱节,使球囊完全起不到降低氧耗、减轻后负荷作用,而因球囊排气,体积降低引发压力突降,降低了冠状动脉充盈量和有效灌注时间(图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2页

排气过晚,球囊充气状态维持到射血期,主动脉舒张末压较高,延迟了主动脉瓣开放时间,延长了等容收缩时间,增加了心脏射血后负荷,搏出量大大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合并有室壁瘤、二尖瓣返流或室间隔缺损时,会产生更严重后果(图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3页触发方式---用于分辨心脏周期信号ECG触发模式:心电图R波时触发,为最常选取触发方式压力触发模式:动脉波形收缩压上升波触发固有频率触发模式:在非同时辅助时,触发由内部信号发生器产生。起搏(器)触发模式:由人工起搏信号触发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4页球囊选择

标准上,球囊容量应选择相当于心脏每搏量50%。应用身高估测:身高<152cm,选取25ml;152~163cm,选取34ml;163~183cm,选取40ml;>183cm,选取50ml。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5页驱动气体

二氧化碳最早应用,密度较大,因其价廉又无气栓危险,当前仍有应用氮气拥有最小层流和很快扩张性,应用最广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6页病人生理、病理状态与IABP

MAP大于40mmHg时,使用IABP才能升高MADP。所以,IABP应用要早,病人收缩压下降到70~80mmHg时即可考虑应用,必须同时加强后续治疗。心率大于120~140次/分,舒张期缩短,MADP增加不多,应1:2搏动。心功效改进前不能直接改进肾、脑、肢体灌注,有些人观察到IABP5分钟后,肾血流下降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7页IABP适应症

内科方面:顽固左心室衰竭;心源性休克;败血性休克;休克前症状;治疗大面积心肌梗塞;顽固不稳定性心绞痛;局部缺血引发顽固性室性心律不齐造成休克症状;心肌挫伤:钝器挫难过背脊柱受损;心导管检验、治疗时预防与支持——如高危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心肺复苏;药品过量;高危病人转运;高危病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动力学方面——瓣膜狭窄;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乳头肌断裂;心肌梗死引发室间隔缺损;左室室壁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8页外科方面:心脏手术前预防准备,尤其是高危CABG手术预防准备(LVEF≤40%,左主动脉狭窄≥70%,再次CABG,不稳定心绞痛);心脏手术后心肌功效障碍,脱体外循环机困难者;先天性心脏病,缺点矫正后心脏支持;CABG手术后保持移植血管通畅;体外循环搏动性血流;等候心脏移植;严重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时预防性支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19页IABP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相对禁忌症:心脏病终末期(准备心脏移植者除外);动脉粥样硬化及严重周围血管疾病;疾病终末期,如:癌症转移,脑死亡;未经切除腹主动脉瘤;过分肥胖;有经皮插入禁忌证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0页撤除IABP指征

有以下表现时IABP支持能够终止:因为低心排而引发低灌注现象消失:精神情况改进;四肢温暖;肺无啰音;尿量>30ml/小时;心血管系统连续稳定于对正性肌力药品低剂量需求范围;心率低于110次/分;MAP>70mmHg;由心肌缺血引发新发生室性早搏少于6次/分,且为非成对出现或单发病灶;心脏指数大于或等于2L/min/m2,且缩短速率不超出20%;IABP逐步撤除后左室舒张末压(肺动脉、肺动脉舒张压)增加不得超出2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1页撤机方法

先将辅助频率由一个心动周期一次(1:1)逐步依次减至两个心动周期一次(2:1)、四个心动周期一次(4:1)、八个心动周期一次(8:1)、;普通每次下降辅助模式可维持1~4小时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2页撤除时间

依据血流动力学状态、后续治疗要求来决定,气囊导管保留于体内1~2周并不显著增加额外风险,有时甚至可维持1个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3页IABP并发症

危险原因:女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有吸烟史及休克是造成出现IABP并发症相关危险原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4页球囊插入期并发症

A.内膜损伤,动脉破裂:发生率约2%-4%。应掌握正确插管方法,降低其发生率;B.血栓脱落而产生栓塞;动脉阻塞,造成腿部血流受阻;C.无法经过IABP导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5页反搏期并发症

A.血栓形成:长久卧床,应用抗凝不妥,易致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致栓塞。IABP应用中应保持球囊在体内连续工作,保持ACT在150~180秒;B.气栓:球囊漏气造成。当前多采取球囊压力监测,一旦出现漏气,IABP马上停顿工作;C.血小板生成降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6页D.感染:严重时可致败血症。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应用抗菌素预防,可控制其发生率;E.出血:可发生于血管穿刺部位;F.主动脉破裂;G.因为IABP造成安装所造成循环受阻:球囊过高时阻塞锁骨下动脉,球囊太低时阻塞肾动脉;H.ICU综合症;I.下肢缺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7页撤除期并发症

A.血小板降低;B.出血、感染;C.血栓形成;D.病情复发。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8页小结IABP最早应用于冠心病合并休克病人,单独应用IABP不能改进病人成活率,最少85%病人难以脱离IABP辅助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早期应用IABP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接续早期冠脉介入或手术治疗,成活率可达40-85%。心梗前不稳定心绞痛病人术前选取IABP普通限于药品难以控制并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第29页心肌病变晚期或慢性心外疾病临终前患者获益有限或极少。血流动力学监测示心功效恶化主要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