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常见的浅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疗(临床医学课件)_第1页
外科感染-常见的浅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疗(临床医学课件)_第2页
外科感染-常见的浅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疗(临床医学课件)_第3页
外科感染-常见的浅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疗(临床医学课件)_第4页
外科感染-常见的浅部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疗(临床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疖(furuncle)为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累及皮下组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背、腋、腹股沟及会阴和小腿。炎热季节多见。在全身免疫力降低时,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成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患者。

临床表现

病初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结节,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中央因组织坏死、液化成脓,在顶端形成黄白色脓栓,在数日后,脓栓脱落,排除脓液后炎症消退而愈。

临床表现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全身免疫力减弱时,可致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症状。面部特别是上唇周围和鼻部(鼻根部和两侧口角之间的区域称危险三角区)的疖,若被挤压,致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海绵窦静脉炎,可出现累及眼部及周围组织进行性红肿的大片硬结、结膜充血、眼球外凸、头痛、呕吐、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头、洗澡、换衣、剪指甲。盛夏季节可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饮。

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1.微循环的改变(三期)2.代谢改变3.重要脏器继发性损害4.介质在休克中作用

治疗

早期病灶涂擦络合碘,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药膏或金黄膏。患处以50%硫酸镁湿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已有脓头时,可点涂苯酚,有波动时,应尽早切开引流;禁忌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治疗

危险三角区的疖,严禁挤压,卧床休息,少言语,进高营养饮食,全身使用有效抗菌药,力争消散吸收。疖病患者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提高免疫力,肌注丙种球蛋白,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糖尿病。

痈(carbuncle)是邻近多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好发于颈项、背等皮肤厚韧处。多见于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成年患者。

临床表现感染常从一个毛囊底部开始,沿阻力小的脂肪柱蔓延至深筋膜,并向四周扩散,波及邻近脂肪柱,再向上侵及毛囊群,故病灶为多个脓头隆起的紫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以后中央坏死、溶解、塌陷,形成火山口状,而周围呈浸润性水肿。除局部剧痛或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疼痛外,伴有明显全身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厌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等。易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治疗适当休息和加强营养,必要时补液,联用有效抗菌药物,控制糖尿病,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新鲜血浆、白蛋白等。病程早期局部热敷,若感染灶中心坏死组织多,宜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下,作“*、++”形切口,直达深筋膜,保留皮瓣,清除所有坏死组织,伤口内用纱布或碘仿纱布填塞止血(图11-1)。术后每日换药,伤口内亦可用生肌收,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如创面直径超过4cm,需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再植皮覆盖。

丹毒

丹毒(erysipelas)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破损处入侵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及面部,蔓延迅速,但很少发生组织坏死或化脓。

临床表现

起病急,常有头痛、畏寒、发热。患处烧灼样痛,出现边界清、稍高出皮肤的鲜红色片状红斑,有时伴小水疱形成,手指轻压褪色,松手后很快复红。随着红肿区向外蔓延,中心区肤色变暗、脱屑,转为棕黄。区域淋巴结肿大疼痛。足癣和血丝虫感染可反复诱发下肢丹毒,重者因淋巴阻塞和淋巴淤滞发展成象皮腿。

治疗

休息,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或70%乙醇湿热敷。应用大剂量磺胺药或青霉素,并在全身或局部症状消失后继续应用3-5d,以免丹毒复发。宜积极治疗存在的足癣、血丝虫病。还应防止接触性传染。由于不发生化脓,一般不需切开引流。

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头、洗澡、换衣、剪指甲。盛夏季节可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饮。

浅部急性淋巴管炎与急性淋巴结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从皮肤、黏膜破损处或邻近病灶,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急性感染,称急性淋巴管炎(acutelymphangitis);若所属引流淋巴结受累,则称急性淋巴结炎(acutelymphadenitis)。浅部急性淋巴结炎的部位多在颌下、颈部、腋窝和腹股沟。

临床表现

淋巴管分深、浅两组,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炎,仅有患肢肿胀和压痛。均可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感染症状。

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受累淋巴结肿大和局部压痛,常可自愈。较重者,局部红、肿、热、痛、伴有全身症状。及时治疗,红肿能清退,或仅遗留一小硬结;如炎症扩散至淋巴结周围,几个淋巴结粘连成团;也可发展成脓肿,局部疼痛加剧,皮肤变暗红、水肿、压痛明显,有波动感。

治疗

主要针对原发灶,如足癖、手部感染、扁桃腺炎、龋齿等的治疗。局部淋巴结炎症可采用热敷成外敷药物。已形成脓肿,应做切开引流。有全身症状应加用抗菌药物。

脓肿

浅部脓肿(abscess)是化脓性感染区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内含大量病原菌、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四周有完整的脓腔壁,常位于体表软组织内。一般继发于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疖等;亦可发生于损伤后感染处,或远处感染灶经血流或淋巴转移而来。

临床表现和诊断

浅部脓肿局部常隆起,有红、肿、热、痛和波动感,小的脓肿多无全身反应,大或多发的脓肿可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食欲不振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检查有无波动感方法(波动试验):左手示指轻压隆起一侧,右手示指在其对侧稍加压力或轻轻叩击,左手示指感到有液体波动的传导;然后两手示指再在互相垂直方向同样检查一次。如均有波动感即为波动试验阳性。于波动感或压痛明显处穿刺抽得脓液,即可确诊。

治疗

伴有全身症状时可予以全身支持、抗菌药物及对症处理。脓肿尚未形成时治疗同疖,如脓肿已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到脓液,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口应做在波动最明显处或脓肿低位;较大脓肿,术者应将手指伸入脓腔,分开间隔,变多房脓腔为单房,清除坏死组织后,以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冲洗,用计数无误的凡土林纱布顺序填塞脓腔,尾端置于切口外,如脓腔较大,尚可置外端固定的橡皮管引流,外加敷料、绷带包扎。术后敷料被脓性分泌物浸透应随时更换。

概述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和手术等并发的感染。

范畴:

1.感染比较局限(如阑尾炎、脓肿)

2.与手术有关

分类1.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①特异性感染: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真菌感染等。

②非特异性感染2.按病程分类:

急性感染:3周内

慢性感染:2个月以上

亚急性感染:二者之间

分类3.按感染发生的情况分类:

①原发性感染:伤口直接污染造成的感染。

②继发性感染:在愈合过程中出现的病菌感染。

③条件性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增多使毒性增大,或人体免疫力下降,趁机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分类3.按感染发生的情况分类:

④医院内感染:分交叉(外源性)感染和自身(内源性)感染两种,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通常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创伤和烧伤感染、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对院内感染有显著影响。

分类

⑤二重感染:亦称菌群交替症,是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多数敏感细菌被抑制,耐药菌大量生长繁殖,导致机体菌群失调而产生的新感染。一般见于用药后20天内,好发于婴儿、年老体弱、有严重疾病、腹部大手术后和长期使用激素等免疫功能低下者。病原微生物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

分类

二重感染:常见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过度繁殖所致假膜性结肠炎;还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少数患者可发生病死率颇高的真菌性败血症。

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2.全身表现

局部表现

感染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大典型症状。感染局部症状的程度可随病变范围和位置深浅而异。病变范围小或位置较深时,局部症状则不明显,反之,病变范围大或位置表浅时,局部症状则较突出。

全身表现

感染轻,可无全身症状。感染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和核左移。病情严重时,甚至出现白细胞降低和中毒颗粒。全身感染严重,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感染性休克。部分严重感染患者由于反应低下,出现体温下降、脉搏快、预后不良。病程长者,因营养消耗可出现贫血、消瘦或浮肿。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进行综合判断,仍是感染的基本诊断方法。

细菌培养阳性是诊断感染的过硬指标。为提高培养阳性率和尽快得到结果,可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改善培养条件,或使用微生物快速自动诊断仪。

诊断要点更精确的方法是利用PCR技术扩增血中或组织中共有或某种特有细菌DNA片段进行检测。波动感是诊断脓肿的主要依据。深部脓肿波动感常不明显,但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局部有压痛,全身症状明显,可借助诊断性穿刺抽到脓液,将抽到的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可为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诊断要点

为寻找或定位深部的感染灶,还可进行如超声波、X线、CT和MRI检查等辅助检查。

此外,对脓毒症或并发体克者尚需连续监测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

预防

增强人体的全身和局部免疫力,减少致病菌进人人体机会,是防止感染发生的两个重要环节。

治疗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1)患部制动、休息:对感染的肢体,可抬高,必要时,可用夹板或石膏绷带固定,有利于静脉的回流,减轻疼痛,使炎症局限化或消肿。

局部治疗

(2)外用药:浅部感染早期或中期可外用:①2.5%碘酒:②2%鱼石脂软膏;③50%硫酸镁溶液浸浴:④0.25%普鲁卡因加青霉素80万U或庆大霉素16万U作病灶周围封闭:⑤中药外敷。已破瀵的感染,则行引流和更换敷料。厌氧菌感染伤口可用3%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