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单选题1.唐朝科举制形成以后,逐渐传到了高丽、日本和越南,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这反映出()A.中外文化互相借鉴 B.文化交流丰富社会生活C.唐朝文化影响力大 D.科举制适用于任何地区2.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3.《旧唐书·李橙传》就李橙占田的情况写道:“伊川(洛阳附近)膏腴,水陆上田,修竹茂树,自城及阙口,别业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这种情况日益增多会导致()A.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B.小农经济稳步发展C.唐朝官员重视经济 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4.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客户(非土著住户)大量增加,以户税和地税为主要内容的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这一措施()A.加重了农民负担 B.消除了土地兼并可C.有助于社会公平 D.抑制了人口增长5.中唐以后,不少高级官僚利用进士科使子孙获得高位,父子、祖孙皆进士及第,均位居五品以上。由此推知()A.科举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B.安史之乱导致门第观念强化C.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扩大 D.科举选官方式存在一定局限6.唐朝前期政府的正赋为租庸调,另有户税和地税两种附加税,后期户税和地税在国家收入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这种变化折射出()A.均田制逐渐瓦解 B.人身控制的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社会矛盾的激化7.从税收本身来看,两税法取代魏晋以来的租庸调制是()A.从临时杂税改为固定赋税 B.从一年四季税改为春秋两季税C.以营业增值税取代田产税 D.以资产田亩税取代单一人丁税8.两税法颁行后,中央收回了藩镇节度使、州刺史等的地方制税权,交回户部统一管理;中央除派专员到各州分配定额税外,还任命了两税使、监察御史对征税行为进行监管。上述举措的目的是()A.创新赋税制度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削弱地方财权 D.重构财政管理体系9.有学者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人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由此可知,科举制()A.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 B.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D.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10.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赠友五首》之一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收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赏析可知()A.时间:大唐盛世下的危机B.空间:南方逐渐赶上北方C.风格:浪漫主义色彩浓厚D.视角:平民对两税法不满二、论述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论中央政府之组织,结束了上半段历史上的三公九卿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尚书六部制。论选贤与能,结束了上半段的乡举里选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科举考试制。论租税制度,结束了上半段的田租力役土贡分项征收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单一税收制。论到军队,结束了上半段的普及兵役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自由兵役制。综此几点,我们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换中枢。——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三、材料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材料一体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其主要弊端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唐朝科举制形成以后,逐渐传到了高丽、日本和越南,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东亚文化圈。”可见唐朝文化扩散到周围其他地区,唐朝文化影响力增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能体现中外文化的互相借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文化交流丰富社会生活的内容,排除B项;“科举制适用于任何地区”此说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尚书省负责执行,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B项正确。唐朝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负责决策和审议,故AC错误。枢密院是宋朝的军事机构,故D项错误。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租庸调制衰败的原因。选择A: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官僚地主占田较多的情况,这种土地兼并的情况日益增多必然会导致均田制无法实施,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自然难以维持。排除B:土地兼并会导致小农经济遭到破坏。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官员兼并土地现象,而不是重视经济。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官僚地主占田的情况,这与藩镇割据的发展没有必然关联。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两税法。选择C:“地税按亩征纳”就会出现土地多的纳税多,土地少的纳税少,体现了相对公平;户税按每户资产多寡征税也体现了公平原则。排除A:“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体现依据土地的多少、户等的高低来定税,没有具体数值,无法判断其税收的轻重。排除B:“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收税的依据是土地和资产,而不是人丁,理论上不会抑制人口增长。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科举制。选择D:根据材料可知,中唐以后,唐代高官利用科举考试的制度设计,使大批高官子弟等入仕,体现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排除A: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高官子弟入仕占优势并非门第观念强化的结果。排除C:题干反映的是科举制的一些弊端,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扩大不符合史实,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门阀士族逐渐走向衰落。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均田制难以继续实施。选择A:由材料信息可知,唐朝前期的附加税户税和地税到后期的比重日渐增加,而作为正赋的租庸调显然比重逐渐减少,租庸调制是和均田制配套的赋税制度,租庸调比重的减少说明均田制逐渐瓦解。7.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以资产田亩税取代单一人丁税,D项正确;租庸调制也是固定赋税,排除A项;两税法是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不是春秋两季税,排除B项;两税法不是营业增值税,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央收回藩镇节度使、州刺史等的地方制税权,交回户部统一管理;派专员到各州分配定额税,任命两税使、监察御史对征税行为进行监管说明中央通过两税法,削弱了地方财权,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创新赋税制度”是现象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财政收入来源拓宽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举措的目的是削弱地方财权,加强中央集权不是重构财政管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制下的考生不再受到门第限制,可以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说明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扩大統治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科举制度的特点,没有与其它途径比较,不能得出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不再是门第而是考试成绩,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不是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排除C项;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其诗歌具有典型的写实风格,这首诗站在平民视角批判了两税法给百姓带来的困扰。材料无法体现南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11.答案:示例一:论题:唐代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时期唐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转化,打破了自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状况,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时期。唐代历经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等统治者对科举制不断完善,使得选拔标准由原来的家世门第逐渐演变成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原则也相对更为公平、公开、客观。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综上所述,唐代科举制的日益完善,使得选官制度无论是选拔标准、选拔方式还是选拔原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故唐代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时期。示例二:论题: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重大变革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体系,自秦朝创建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到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三公九卿制之下,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彼此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尚书省下设六部,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更加有序。三省六部制一方面分散和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另一方面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综上所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较之三公九卿制,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机制的高效运行等方面有了重大变化,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重大变革,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示例三:论题:唐朝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唐朝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大变革。两税法实行之前,赋税制度“以丁身为本”,按丁征税,而两税法却实行“以资产为宗”,体现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汉朝的编户制度和唐初的租庸调制均以人丁为主来征收赋税,辅之以一定的徭役、杂役和兵役等,唐中期以后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简化收税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此外,两税法规定税收可以缴纳货币,实现了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宋、明、清的税制改革均以两税法为蓝本。综上所述,两税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中国古代赋税和财政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故唐朝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论题:根据材料“论中央政府之组织……开创了下半段的尚书六部制”及所学可得出,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重大变革;根据材料“论选贤与能……开创了下半段的科举考试制”及所学可得出,唐代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时期;根据材料“论租税制度……开创了下半段的单一税收制”及所学可得出,唐朝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根据材料“论到军队……开创了下半段的自由兵役制”及所学可得出,唐代是兵役制度的重要变革时期。

12、(1)答案: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