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后素养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后素养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后素养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后素养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后素养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与东汉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1.(2023·北京房山区高一检测)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西汉的史实。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政治上:“推恩令”、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经济上:货币官铸、盐铁官营思想上:“尊崇儒术”、五经博士A.实行郡国并行 B.巩固中央集权C.开拓边疆地区 D.确立儒学独尊2.(2023·潍坊高一检测)光武帝愠数世之失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举措()A.削弱了地方权力 B.使得台阁至上C.利于加强皇权 D.能抑制外戚干政3.两汉人民以高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中医理论的基础B.《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治疗学专著C.《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汉书》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4.“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黄老思想是决定性因素C.治乱兴衰D.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5.(2023·本溪高一检测)汉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朝廷这一做法()A.引发了诸侯王武装叛乱 B.形成了州郡县的体制C.改变了皇位的传承方式 D.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6.(2023·济宁高一检测)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A.改变了抑商政策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抑制了农业生产 D.实现了国家统一7.《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A.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8.从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以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D.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9.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因此他主张()A.“百家争鸣” B.减轻赋税C.颁布“推恩令”D.尊崇儒术10.下图为敦煌壁画,反映了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一事件是()A.鉴真东渡日本B.玄奘西行取经C.张骞出使西域D.郑和下西洋11.(2023·广东湛江一模)《汉书》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主张凡是违背了“三纲五常”准则的,一律要按照《春秋》经义予以严惩。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 ()A.渗透了外儒内法的理念B.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C.呈现出法律儒家化特征D.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化色彩12.汉武帝之后的宣帝朝先后共有六位丞相:蔡义、韦贤、魏相、丙吉、黄霸、于定国。蔡义,治《韩诗》出身,汉昭帝的老师;韦贤,号称邹鲁大儒;魏相,少学《易》,举贤良为官;丙吉、黄霸、于定国都是少学律令,后来也改学儒学经典。这表明 ()A.官僚政治不断完善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强C.儒法学说走向融合D.皇帝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材料二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西汉加强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饮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摘编自钟银梅《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影响。西汉与东汉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1.(2023·北京房山区高一检测)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西汉的史实。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政治上:“推恩令”、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经济上:货币官铸、盐铁官营思想上:“尊崇儒术”、五经博士A.实行郡国并行 B.巩固中央集权C.开拓边疆地区 D.确立儒学独尊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盐铁官营政策解决了王国割据的经济基础;通过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因此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巩固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2.(2023·潍坊高一检测)光武帝愠数世之失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此举措()A.削弱了地方权力 B.使得台阁至上C.利于加强皇权 D.能抑制外戚干政C[光武帝加强尚书台权力,虽置三公仅备员而已,目的是加强皇权,故选C项。]3.两汉人民以高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中医理论的基础B.《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治疗学专著C.《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汉书》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神农本草经》是药物学专著,B项错误;《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C项错误;《汉书》是东汉班固撰写的,D项错误。]4.“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黄老思想是决定性因素C.治乱兴衰D.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汉初经济凋敝的局面,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故“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D项正确。]5.(2023·本溪高一检测)汉武帝元朔二年朝廷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朝廷这一做法()A.引发了诸侯王武装叛乱 B.形成了州郡县的体制C.改变了皇位的传承方式 D.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D[材料中的做法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时出现七国之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州”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皇位的传承方式无关,排除C项。]6.(2023·济宁高一检测)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A.改变了抑商政策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抑制了农业生产 D.实现了国家统一B[“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反映了汉武帝试图通过控制铸币权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故选B项;在中国古代,抑商是基本经济政策,排除A项;稳定金融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排除C项;汉武帝之前,国家就已经实现统一,排除D项。]7.《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A.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C[“文化上结束战国”是指在文化层面上改变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在汉武帝时期,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此后,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政府的正统思想,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属于文化层面,排除。]8.从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以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D.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A、B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赋是汉代盛行的文学体裁,但它不是官方文学,排除C项;由大赋到小赋的转变受当时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是时代变化的结果,故选D项。]9.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因此他主张()A.“百家争鸣” B.减轻赋税C.颁布“推恩令”D.尊崇儒术解析:材料中董仲舒认为诸子百家不同的观点不利于思想的统一。因此,他主张“尊崇儒术”,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10.下图为敦煌壁画,反映了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一事件是()A.鉴真东渡日本B.玄奘西行取经C.张骞出使西域D.郑和下西洋解析:由“敦煌”“长安出发”“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和“凿空之旅”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故选C项;鉴真东渡是去往日本,与题干中所涉及的“敦煌”“东方通往西方”“凿空之旅”等信息均不符合,排除A项;玄奘西行取经符合题干中的空间表达,但是并没有“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因而不属于“凿空之旅”,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从长安出发,也不属于“凿空之旅”,排除D项。11.(2023·广东湛江一模)《汉书》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主张凡是违背了“三纲五常”准则的,一律要按照《春秋》经义予以严惩。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 ()A.渗透了外儒内法的理念B.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C.呈现出法律儒家化特征D.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化色彩解析:题干所示为汉武帝以来,用儒家经典解释法律相关问题;材料中“违背了‘三纲五常’准则的,一律要按照《春秋》经义予以严惩”“《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等信息,都反映出当时法律呈现出儒家化特征。A、B、D三项和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12.汉武帝之后的宣帝朝先后共有六位丞相:蔡义、韦贤、魏相、丙吉、黄霸、于定国。蔡义,治《韩诗》出身,汉昭帝的老师;韦贤,号称邹鲁大儒;魏相,少学《易》,举贤良为官;丙吉、黄霸、于定国都是少学律令,后来也改学儒学经典。这表明 ()A.官僚政治不断完善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增强C.儒法学说走向融合D.皇帝文化水平逐渐提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汉武帝之后的宣帝朝的六位丞相接受了儒学影响,有的甚至是儒学大师,说明汉武帝时期儒学对国家政治治理的影响逐渐加深,故选B项;官僚政治的不断完善主要体现在国家机构体系和官员选拔任免制度不断完善,材料并未明显体现,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六位丞相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与法家思想无关,排除C项;汉武帝之后,西汉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皇帝年幼继位,在位时间短,并非文化水平逐渐提高,排除D项。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材料二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西汉加强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饮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摘编自钟银梅《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等信息回答。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