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1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2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3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4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18课辛亥革命固基培优阶梯训练题目录第一阶教材必备知识精炼——基础通关第二阶易错易混疑难集训——期中期末通关1、清末立宪派代表张謇抨击清政府“名为立宪,实则专制。以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他所针对的清政府措施是()A.编练新军 B.奖励实业 C.废除科举制 D.组织“皇族内阁”【答案】D【解析】根据“名为立宪,实则专制。以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张謇抨击的是清未的预备立宪,预备立宪中组织的“皇族内阁说明清政府的立宪是一场骗局,D项正确;张謇抨击的是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并不是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和废除科举,排除ABC项。故选:D。2、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清朝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反对封建帝制,所以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政治革命,建立民国.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B.3、1911年9月,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人组织发动起义,宣布荣县独立,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主动派兵进攻周边地区,保路运动进入了全面的武装斗争状态。据此推断,这次起义()A.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B.推动了各省相继宣布独立C.受到了辛亥革命的鼓舞 D.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荣县独立使得保路运动进入了全面的武装斗争状态,而保路运动的发展使得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进入四川,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武昌起义推动了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排除B项;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在1911年10月,排除C项;荣县革命后建立的是军政府,并非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D项。4、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A.吸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 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答案】A【解析】革命党人此举旨在吸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预防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悬殊等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吸取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训,并非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此时《民报》所登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附属品,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故排除D项。5、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列强也进行了交涉,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这从侧面说明()A.革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B.舆论已经能够决定政治发展C.清政府放弃了对革命的镇压 D.列强公开支持中国革命运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并且根据题干信息“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可知,革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舆论会影响政治的发展,不是决定因素,排除B项;辛亥革命意在推翻清政府,因此清政府不会放弃镇压革命,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显示列强对捕杀秋瑾这件事进行交涉,而没有表明是否支持中国革命运动,排除D项。故选:A。6、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一向仇视革命的广西巡抚在全副武装的革命志士及新军将领的“说服”下,一跃成为新政府的领导人;同盟会广西支部部长未能在新政府获得一官半职,甚至连在广西都督府成立大会上发言的资格也没有。这最能说明()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B.辛亥革命潜伏失败隐患C.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清朝的领土已四分五裂【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广西旧官僚投机革命,而革命派却未能获得一官半职,这说明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隐患故选B项;资产阶级没有获得一官半职是旧官僚排挤的结果,而不是妥协的结果,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只列举了广西一地,无法得出清朝领土四分五裂,排除D项。7、“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 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来看,这种“治外法权”是指领事裁判权,故答案为B项;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被迫给予另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在当时的最优惠待遇,排除A项;居住及租地权是指外国人在中国获得租地建房和居住的权利,使馆驻兵权是指外国可以在其驻华使领馆内驻兵的权利,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项。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防止了袁世凯的独断专权 D.在制度建设上的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材料提到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及其受到国务员和参议院、法院的制约,这就体现了民主,从而本质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只是规定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及其被制约的相关内容,不能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和具体执行的情况,排除B、C两项;材料内容只能体现制度建设,但没法体现其成效,排除D项。9、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嗯?简单说……第一,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知,强调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体现了民族意识;依据材料“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知,强调的是主权属于人民,人人有权利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体现了民主意识。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CD两项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0、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保护女性的权利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实现男女地位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中众多女子团体的出现是因为辛亥革命的推动,这说明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B项正确。国民政府即南京国民政府,它成立于1927年,材料也未体现其重视保护女性的权利,排除A项;C项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近代社会中男女地位并未实现平等,排除D项。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如下: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身体、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各地方选派参议员组织……关于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关于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关于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等《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总统制定官制官规,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告大赦、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阅读材料一,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理念。(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立法权是如何限制行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性。【答案】(1)思想理念: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自由平等;权力制衡;司法独立。(2)限制行政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员、大赦、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等须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可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进步性: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解析:略12、(2023·天津河西区高一上期末·17)清末新政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倡导创办工商企业,废科举、兴办学堂。其目的是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但事与愿违。预备立宪产生的“皇族内阁”更是让立宪派与其离心。清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B.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C.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发生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此时清政府已被推翻,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为了实行新政,清政府必须想方设法筹集经费,这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预备立宪产生的“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清末新政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3、(2023·河北承德高一上期末·11)下表所示是辛亥革命前的武装起义(部分)情况统计表。这些武装起义()时间起义名称地点1906年萍浏醴起义湘赣边界1907年镇南关起义广西1908年河口起义云南1911年黄花岗起义广州A.遭到了列强的干涉B.均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C.推动了同盟会成立D.扩大了革命势力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起义是武昌起义之前的运动,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反映了革命志士坚决的信心和勇气,也扩大了革命势力的影响,故选D项;上述起义的目的都是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是国内爆发的起义运动,未受到过多列强的干涉,排除A项;均反帝反封建的说法错误,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政府,排除B项;同盟会1905年已经成立,排除C项。14、(2023·广东惠州高一上期末·26)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主主义D.民权主义【答案】B【解析】据材料“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可知,孙中山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后,目睹了西方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的现象,主张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因此要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关注民生,即民生主义,故选B项;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民主主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的主义,排除C项;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排除D项。15、(2023·山东菏泽高一上期末·10)关于下列三幅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发生的B.都是为了救亡图存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D.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图二反映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图三反映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林则徐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它所建立的理想天国仍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没有跳出封建制度的窠臼,太平天国运动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因此,图一、图二不能反映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反映了民族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禁烟运动是为了捍卫民族利益,而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故其目的都是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并未彻底禁止鸦片流入中国,太平天国过运动于1864年天京陷落而失败,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6、(2023·湖北恩施高一下期末·7)1906年9月,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后,得到立宪派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他们成立立宪团体和组织,研究和宣传立宪政治,发起多次议政、请愿活动,同时继续抵制革命。但到辛亥革命前夕,立宪派中已有不少人逐步转向支持革命,或变成革命者。立宪派的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A.预备立宪未能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B.立宪派对清廷预备立宪的幻想破灭C.立宪派与革命派的矛盾得到了化解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扩大【答案】B【解析】据材料“立宪派中已有不少人逐步转向支持革命,或变成革命者”可知“预备立宪”的骗局被公布后,清政府的反动性充分暴露,使立宪派对清政府的幻想破灭,逐渐从改良转向支持革命,故选B项;“他们成立立宪团体和组织,研究和宣传立宪政治”说明“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宪政的发展,排除A项;立宪派的阶级本质并未发生改变,转向革命只是暂时改变了立宪派的斗争方式,排除C项;立宪派始终坚持政治改良的立场,并非是因为民主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17、(2022·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一上期末调研·21)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某文件,章太炎在报纸上发表言论说:“(该文件)颁布的目的,既不是为百姓,也不是为国家,只知一味维护皇室的尊严,清廷病入膏肓,没有救了。”不久之后,原本拥护立宪的章太炎投身革命。这份文件可能是()A.《明定国是诏书》B.《钦定宪法大纲》C.《清帝退位诏书》D.《议和大纲》【答案】B【解析】由“只知一味维护皇室的尊严,清廷病入膏肓,没有救了”、“原本拥护立宪的章太炎投身革命”等信息可知,这份文件应该是清政府颁布的有关立宪方面的,结合所学可知是《钦定宪法大纲》,其中明确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使得立宪派转而投身革命,故选B项;《明定国是诏书》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光绪皇帝颁布的变法诏书,这时的变法有挽救民族危机的目标在其中,不仅仅是一味维护皇室的尊严,且时间上也与题干不符,所以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A项;《清帝退位诏书》发布于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且不符合题干“一味维护皇室的尊严”这一条件,排除C项;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帝国主义列强经过反复商议和激烈斗争,提出议和大纲12条,以与清政府议和并继续维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8、(2023·安徽阜阳高一下期末·6)下图为民国六年总统签署的委任状,上有时任总理署名。这说明当时()A.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结束B.仍然实行责任内阁制C.临时约法已被废除D.府院之争得到有效缓解【答案】B【解析】民国六年即1917年,再结合题干“总统签署”、“总理署名”及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知,在当时北洋政府仍然实行责任内阁制,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结束是在1928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据“总统签署”、“总理署名”可知,1917年的北洋政府仍然实行责任内阁制,除此之外,1914年初,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之后,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排除C项;题干图片展示的是任命何应钦的委任状,与“府院之争”无关,排除D项。19、(2023·广东高州高一下期末·3)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这段话可以用来说明()A.英国在华的间谍活动B.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C.武昌起义的社会基础D.辛亥革命爆发具有偶然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晚清政府的腐朽使得至武昌起义前夕大多数老百姓赞成推翻清政府,即便不属于革命派,但也都希望找到另外的政权,可见清政府已丧失民心,故选C项;材料属于英国官方官员的工作汇报而非在华间谍活动,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百姓对清政府的态度,没有明确西方列强的具体态度,排除B项;辛亥革命爆发的偶然性主要强调其10月10日的零星枪响有事出偶然的因素,而材料中百姓对清政府的不认可应为必要性,排除D项。20、(2023·四川内江高一下期末·2)正如董必武所说:“辛亥革命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其原因是这场革命()A.不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B.没有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C.试图通过立宪运动达到自救D.没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董必武指出辛亥革命并未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从这些角度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故选B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是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一革命任务,排除A项;辛亥革命试图以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共和国救亡图存,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21、(2023·湖北十堰高一下期末·7)有学者认为,自辛亥革命以后,对于中国在政府变更之后如何保持国家“同一性”的探讨,已经从历史上的“正统”的承续规范转化为近代欧洲列强主导的国际法。而作为整体认同对象的“中华”或“中国”概念逐渐脱离了原来的“华夷之辨”的语境,逐渐“获得了带有现代性因素的历史文化共同体与国家政治体符号性质的客观内涵”。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有利于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B.增强了中国国家主权观念C.催化了中国多元一体民族的形成D.强化了中国对列强的依附【答案】A【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治体符号”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辛亥革命有利于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故选A项;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是“国家主权”观念觉醒对“国家”集体认知感的增强,而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增加了“中国”一词的近代化含义,有利于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排除B项;中国多元一体民族的形成于古代中国,排除C项;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没强化中国对列强的依附,排除D项。(2021·辽宁锦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近代中国,既有中西文化交流,又有新陈制度代谢,文化变迁与制度兴革的关系就很有趣了,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西化”当时往往混在一起,而且后者有时还被看成是最为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曾经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材料二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取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并不一致,但在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