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2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3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4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茅盾创作的《风景谈》向我们展示了多种“风景”的片断:时而沙漠风光,时而高原夜色;时而晨光普照,时而晚霞满天;时而剪影似的写意的“大场面”,时而精工的“小镜头”。风景,常指风光或景物、景色等,但正如茅盾所言“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尤其是“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更在形式和内容上增添了“风景”的内涵。对于“风景”,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你有怎样的“风景”体验?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正因有缺陷,就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越来越甜的水果,是时代对我们的一次精准的“投其所好”。这固然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满足,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口味单一减少饮食乐趣,糖分过多增加健康风险……这样的“投其所好”还有很多:越来越“火爆”的网文,越来越“好看”的短视频,越来越“懂你”的算法……对此,我们要作出正确的选择。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事情如果没有“目见耳闻”,就不可臆断其有无。你认同苏轼的观点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说:“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可见,当前和长远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风景”这一关键词展开,材料前半部分引入话题“风景”,茅盾《风景谈》中对“风景”片断的展示,这些片断都是“自然的风景”,都是“无人的风景”。材料后半部分转入对潜在的“有人的风景”给出诸多启示:构成了风景、精神的辐射、增添了内涵等。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在深入分析“景”“人”关系的基础上,体会、理解“风景”中所包涵的高贵的精神。“有人的风景”的丰富内涵,立足于风景的视觉形象本身,对人与风景的关系给出更多答案:人创造了风景?(高峡出平湖、北大荒到北大仓)人美化了风景?(兰考治沙、贵州世界级的桥梁奇迹天堑变通途)人拯救了风景?(可可西里、对冰川和水源的保护、对城市母亲河的恢复)人留住了风景?(画家吴冠中踏遍青山半个世纪坚持写生、对古村落的恢复性重建)人发现了风景?(柳宗元写的永州八记、钱塘观潮万人空巷)人融入了风景?(大漠深处的航天人自比胡杨、群山环抱中的热闹足球赛事)人的精神之于风景的意义可能是开拓进取奋发奉献、也可能是生态审美科学视野、还可能是历史关照哲思情怀。被增添的风景的内涵可能是造福于人,可能是养眼怡心,可能是藏富于地,也可能是人景和谐,还可能是态度共鸣。何为在形式上增添了风景的内涵?即在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下(如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无数新的风光景致被创造,使得风景除了包含传统的高山大漠湖海等自然景观之外,形式愈加丰富多元。如万里长城、江南古镇、贵州天眼、港珠澳大桥等。何为在内容上增添了风景的内涵?即在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下(如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等),风景的内涵在以往具象意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抽象的意义。受到种种高贵精神感召的人们以及他们所投身的伟大事业,成为了人类发展史上美丽的风景。综上所述,这道作文题需要立足于“风景”,讨论“风景”与“人”的关系。两者关系可分为三个层面:包含人类活动的风景;人类创造出的风景;受到高贵精神感召的人类及其投身的伟大事业成为了风景。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由实到虚,写作面广,开放度高,可以充分考查、辨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思维水平。行文构思上,可以对风景有哪些举出具体的例子,需要在论述过程中用文字形象化的表述所写之景,体现其中人作为风景构成者的作用,弘扬人的精神对风景内涵的丰富。可以对风景的外延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课本到生活,从现实到想象,一切合理的“有人之景”“精神之景”都可入文:郁达夫心心念念的故都之秋、包容史铁生的地坛晨昏、孔子眼中人与自然的和美之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青崖之间的旅人和白鹿、张若虚瞥见的江树落月间有人乘月而归、重湖叠谳共存钓叟莲娃、曾经铜墙铁壁的荷花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青年人追捧的故宫雪景、璀璨的城市天际线、流行的citywalk让人身处人文风景之中、被李娟娓娓道来的阿勒泰、佛山一年一度的50公里徒步满城尽是春行人、校园中的文明言行等等。立意:1.景中有人,谓之风景。2.识风景之丽,更见人之大美。3.怀人之精神,著我之风景。4.自然与人,美美与共。5.风景衬人,人亦造就风景。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例文:正视缺陷才能成就完美朱光潜在《无言之美》中有过这么一个论断:“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在古代传统智慧里,也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说法,这些名言启发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缺陷,才有可能实现完美。没有一个人生来是完美的,人生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江梦南半岁时因药物导致失聪,在父母帮助下,她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她考入理想的大学。如今的她,怀着“解决生命健康难题”的学术志向笃定前行。面对“不完美”的人生开局,励志女孩江梦南不放弃、不服输,以对梦想无止境的追求创造了不可能中的可能。无论是“励志博士”黄国平的逆袭故事,还是“希望工程”苏明娟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背后的成长经历,都仿佛在鞭策我们: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完美的开局,谁又不是一路磕磕碰碰走来?正视缺陷,正视自己不完美的过去,方能闯出一片天地。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完美”心态,这无可厚非。事实上,完美与缺陷是双向互动的,正因为有缺陷的存在,让我们对“至善”留有一颗敬畏之心,从而做事能臻于完美。浙江一学生“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的新闻,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马宏达,面对近乎严苛的技术要求,五年磨一剑,日复一日刻苦训练,靠着一股追求卓越的钻研劲儿,最终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摘得桂冠。“操作误差往往不能超过1毫米”,这是马宏达在比赛时面临的挑战,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启发: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其实都不可能做到没有误差。正因为大自然的设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正是因为缺陷的客观存在,才让我们对每一份事业,每一份职业能葆有一颗敬畏之心——谁说“绣花针功夫”就比管理一家大企业、规划一座城市容易呢?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些人太过执著于完美,总想着在朋友圈,或在其他社交媒体上打造自己的“完美人设”。这么做,其实和真实的自己渐行渐远。斯蒂芬·盖斯在其《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有过一段论述:“完美主义会导致我们无法正视自己身上优缺点,只会一味吹毛求疵,而不懂顺其自然。”如此,自己的生活仿佛已被完美“绑架”,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给自己的过去与未来编织“逻辑自洽”的谎言。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自己,不要掉进这样的人生“无底洞”。勇敢地承认自己不完美的过去,正视自己和他人的差距,生命每一次和“不完美”的和解,就是对自我的深刻审视。“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世界因为缺陷的存在才完美,让我们对未来葆有最原始的想象,让我们在“缺憾”中做最真实的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重点阐述了缺陷与完美的辩证关系。世界因为缺陷的存在才完美,缺陷为趋向完美提供了空间,提供了希望,提供了可能。残缺,让世界充满更完美,因为它给予了人更多的“可能性”,能让人更好地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可能性”。在学习生活中,不要只看到“人生的残缺”,更要看到人生的“希望”和世界的“完美”!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积极主动投入到时代洪流中去,以“缺陷”为契机,创造希望,展开想象,不断走向“美满”。本次作文旨在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缺陷与完美的关系,立意行文,“残缺”与“完美”二者不可偏废,应注重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残缺与完美并存,共同成就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事物因残缺而显得真实而完美,缺陷的存在才给了我们不断进步、优化的空间,为趋向完美提供了空间和希望。我们要不断优化自身,以接近美满。行文构思时,以“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证,首先引用朱光潜先生的名言入题,引出完美与缺陷共存的观点;然后通过类比论证,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例说明世间的美好与缺陷同在,说明有缺陷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接下来由自然联系到人生,人生不可能完美,但可以追寻精神和思想的完美;最后论述如何看待缺陷,论述缺陷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得出人生因缺陷而完美的认识。立意:1.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2.追求完美,悦纳缺陷。3.缺陷让世界更完美。4.让缺陷成就完美。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材料围绕“时代投其所好”现象展开讨论,以越来越甜的水果为引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为满足人们即时满足感和个性化需求而不断优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变化虽然带来了便利和满足,但也引发了诸如口味单一、健康风险增加等问题。随后,材料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网络文学、短视频和个性化算法等,暗示了这种趋势的普遍性和深刻影响。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思考:一是理性面对“投其所好”,保持多元选择。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对多元文化和健康生活的追求,避免陷入单一化的消费陷阱。二是寻求科技发展与健康生活的平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既要合理利用科技产品,同时关注个人健康,实现科技与健康的和谐共生。三是明确自我反思与自主选择的重要性。在“投其所好”的时代背景下,个体应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认识到自身需求与欲望的边界,主动做出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选择。写作时学生可以任选以上角度展开论述,但要注意“请写一篇议论文”的文体要求。可以先明确观点,如在享受时代便利的同时,我们应理性面对“投其所好”,保持对多元文化和健康生活的追求。然后从“投其所好”现象的成因与影响(从科技进步、市场需求、个体心理等角度探讨原因,指出其带来的便捷与满足,同时引出单一化、健康风险等问题)、保持多元选择的重要性(多元选择对于个人成长、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意义)、如何在“投其所好”中保持多元选择的策略(倡导主动探索未知领域,拓宽视野;鼓励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盲目跟风;强调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某一类娱乐或消费)等三大部分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立意:1.理性面对“投其所好”,保持多元选择。2.平衡科技发展与健康生活。3.适时自我反思,进行自主选择。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例文:眼见未必为实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确不能,可大千世界,缤纷至极,眼睛看到的一定是事实吗?人们通过眼睛所看到的有时只是事物的表象,可我们往往又不能通过表面来判断事物的本质。所以,我并不全然认同苏轼的观点。眼见未必为实,要探究事情全过程。事情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我们仅仅凭借眼前看到的一个片段就去轻易判断,那么一定会断章取义。为人师表的孔子让弟子颜回煮饭,因为看到了他用手去抓锅里的饭来吃,就断定他在偷吃。后来才明白是因为有灰尘掉到了锅里,颜回将灰尘抓了出来,害怕浪费,所以吃掉了。孔子惭愧地感叹:“本来以为眼睛看见的就是真相,可谁知也未必可信。”仅仅依靠看到的一部分来判断一件事是不可信的,就连圣人孔子也会犯错,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因此,想要弄清一件事,必须探究全过程。眼见未必为实,要用心去感受。人们观察一件事物时,总是会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与实际情况霄壤之别的判断。曾有一个太太抱怨对面太太很懒惰,说人家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发现不是对面的衣服洗不干净,而是自家的窗户脏了。这位太太,因为自己家的窗户误导了她,所以才认为对面的衣服没有洗干净。可见,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会被环境遮蔽双眼。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为假相所骗,损失了十万箭,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了祸根。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眼见未必为实,要亲身体验。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但通过亲身实践的,一定是真实的。如果我们想学游泳,以为站在岸上观察模仿人们的动作就可以学会。然而到了水下,依旧是旱鸭子。虽然在岸上观察的很明白,但是却无法感知游泳的动作和用力方法以及前进速度……学习游泳不能单凭眼睛看,就像许多事情一样,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弄清楚事物的真相。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我们的眼睛有时会被迷雾所覆盖,但只要我们肯拨开它们,我们的认识就可以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因为有迷雾,我们不可以盲目地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去探究全过程就会断章取义,不用心感受就会有错误的判断,不亲身实践就不会了解事物的本质。别把眼见当全实,眼睛有时也会说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根据苏轼《石钟山记》中的名言,提取出他的观点“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并要求考生思考,回答自己是否认同苏轼观点的回答。诚然,“目见耳闻”,即从实际出发、重视实践,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石钟山记》即是因史料对石钟山名字来历之记载含糊不清,苏轼刨根问底,否定了李渤的荒谬结论,为郦道元之说补充了资料,通过亲自观察觅得真相。任何道理想要得到验证,变成真理,任何事物想要被我们正确认识,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实践可以为我们积累经验。这些经验可以通过检验,成为理论或常识,以指导我们认识更多的新事物、改造新事物,或调控我们的行为,使之更加正确有效。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不可否认,世上也会存在一些眼前未必为实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会披上一件掩人耳目的外衣,迷惑人的眼目,迫使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对此,我们就不仅仅需要“目见耳闻”,更需要批判精神与理性思考。或者,即使“目见耳闻”为真,有时候,我们也会有不需要目见耳闻而需要推理想象的事,并且它们在合适条件下也同样能帮助我们取得成功。这时候,我们基于自己已有的诸多理论常识,在未见一事之前,先给出一套大致合理的猜想,以帮助我们更高效、更有目的地去认识和分析此事,换而言之,为之后的实践工作“铺一条认知的捷径”。但我们应注意,一件事的真相到底如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实践认知得出。以推理想象为辅助工具,以实际见闻为手段,全面真实地考查事情本来面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客观准确地认识事情本身。在写作时,考生可以认同苏轼的观点,借此强调实践观察的重要性,也可以把本文写成驳论文,表达自己不认同苏轼观点的态度,并将苏轼作为“批驳的对象”,先指出其文章论断“过于绝对”,借此提出自身的观点,即“实践当然最为重要,但推理想象同样不可少”,为苏轼把道理补充完整,再对理论对于实践之作用进行论述,指出真正正确的做法,最后重申观点,收束全文。在写作时,考生应注意,苏轼所说道理并无根本错误,我们不可对其全盘进行否定,而是以补充的形式为他的话“锦上添花”;此外,也切不可过分夸大推理想象对事情的作用,相反,我们应始终清楚认识“目见耳闻”的意义,不可本末倒置,致使文章整体思路出现问题。立意:1.目见耳闻,确是判别事理之法。2.推理想象,同样有重要作用。3.推理实践当结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为上策。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例文:时代风云起,莫做袖手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正因如此,我们每一个青年才不能做时代的袖手旁观者,而是要学会“自找苦吃”,走进乡土中国深处,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终生。笃定目标厉行,可乘青云振翮翔。跻身时代潮头立,需要有敢于“自找苦吃”的豪情。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时代的大潮中翻滚着惊涛骇浪,“逐利而行”的思维,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关注物质,关注享受的风气,如潜伏的冰山暗礁,侵蚀着我辈青年的理想与激情。我辈青年更需激流勇进,拼搏奋斗,有一份高远的追求,有为国为民的理想担当。时代楷模黄文秀,不怕吃苦,奉献青春,用生命书写脱贫攻坚路上的壮歌;“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北大生宋玺不畏吃苦,用勇气与坚韧参军护航亚丁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理想,用责任担当让青春在神州大地熠熠闪光。风雷激荡云诡谲,时代责任我辈担。砥砺奋斗扬帆行,需要有甘于“自找苦吃”的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全面振兴,小康社会的实现,各行各业的蓬勃兴起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无数机遇,我辈青年当抓住机遇,奋楫笃行,拼搏向上。惟其如此,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锚定方向,乘风破浪。“自找苦吃”是人生选择,是责任担当,是奋斗精神,是宝贵财富。希望我们青年一代能牢固树立“自找苦吃”意识,培育“自找苦吃”精神,围绕自己的专业发展,发扬斗争精神,善于破解难题,努力攻坚克难,为自己的远大志向努力奋斗,为建设美丽祖国添砖加瓦!栉风沐雨自担当,我辈青年当自强。青萍之末乘风起,更需有主动“自找苦吃”的勇气。不要佛系,拒绝躺平,丹不可夺赤,石不可夺坚,用奋斗铸就无悔的人生。从不在乎一己之私利,在乎的,是家国情怀,是时代进步,是生民冷暖。揆诸当下,有太多的诱惑侵蚀而来,有些青年贪图享乐,拒绝奋斗,躺平啃老;有些青年拒绝努力,企图一夜成名,名利双收,甚至有些青年为了博人眼球铤而走险不惜触犯法律,我辈青年在这样的风气下,如何堪破迷雾,唯有不懈奋斗,不倦拼搏,奋楫笃行,履践致远,才能把握历史主动,激扬奋进力量,不舍尺寸之功,保持耐心定力,踔厉奋发,踵事增华。鼙鼓催征稳驭舟,勇毅笃行立潮头。壮志凌云击苍兕,踔厉奋发新征程。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驰隙流年,星移斗转,时代风云起,莫做袖手人,学会自找苦吃,穿越层峦叠嶂的迷雾,迎来伟大复兴的旭日曙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选用了在2023五四青年节之际,国家领导人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的两句话,信中肯定了同学们深入社会、联系群众的做法,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可见,材料的关键句是“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材料的结尾以总结的形式告诉我们青年人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直接为考生明确了写作方向与写作内容。审题的关键是理解“自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