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一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藏书楼,是对我国古代官方机构、宗教寺院、民间团体和私家收藏图书文献的建筑物的统称,也是图书主人、学者和书生研读、辑录、考订、校勘图书的处所。中国藏书楼的规模、历史和功绩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相继出现过几千座藏书楼,其中有一定影响的达1000多座。藏书楼是中华学子的精神家园,它们哺育了一代代读书人,传播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同时承担着对古代典籍收藏、保护的重任。在古文献的研究、校勘、刊布发行等方面,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义而言,它是现代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前身,曾在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严格说来,“楼”应是构架为二层或二层以上之建筑。藏书楼中,符合其制者不少,但多又不以“楼”名之。“藏书楼”之名,实为泛指。无论是早期用于藏书的山洞、石室、仓房、地窖,还是后来的厅室、平房、经堂、书院,只要是藏书之所,皆可统称为藏书楼。除以楼命名者外,斋、阁、堂、室、居、轩、馆、亭、房、洞等,皆可名之。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藏书的历史非常悠久。先秦时期,官方藏书便已很有规模,有商王室藏书、周王室藏书、诸侯藏书等。商代藏书最有力的实证,是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殷墟甲骨。甲骨文献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我国最早的典籍史料。它的集中安放地,可以称之为我国藏书楼之雏形。时至周代,“图书”种类大增。除甲骨文献外,竹木简册、玉版和早期的丝绸类帛书等开始现身,并收藏于“图室”之中。春秋时期,诸侯各自藏书,鲁国收藏周室图书典籍甚丰,“周礼尽在鲁矣”。而私人藏书,作为藏书事业的一个新类型也初见端倪并很快形成规模。汉代,藏书事业得到极大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息,烽烟四起,官府藏书屡遭毁损,但各朝统治者都热心搜集图书,梁武帝还特辟“文德殿”和“华林园”典藏书籍。隋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为印书和藏书事业兴旺提供了技术保障,民间藏书家的人数大幅增长。到唐代,万卷以上的藏书家超过以往历代之和。随着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和兴盛,宗教经籍数量扩大,佛道寺观藏书数量亦大增。两宋的私人藏书在我国藏书史上也有过辉煌的一页,藏书家人数之多,分布之广,藏书数量之大,均超过宋以前历代总和。明王朝统治近300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迄今所存明代藏书楼虽数量不多,然极具代表性。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便是最好的例证。清代编辑《四库全书》,分七处贮之,官家藏书在我国古代藏书事业上达到了巅峰。古代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同时也整理、传播了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功不可没,泽及后人。1.下列关于“藏书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藏书楼,是我国古代民间、寺院、官方和私家收藏图书文献的地方。 B.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藏书楼的规模、历史和功绩是其他国家比不上的。C.藏书楼,是图书主人、学者和书生研读、辑录、考订、校勘图书的楼阁。 D.藏书楼是现代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前身,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发挥过重要作用。2.下列不可作为“我国古代藏书的历史非常悠久”论据的一项是 () A.商代藏书最有力的实证,是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甲骨。 B.春秋时期,诸侯各自藏书,鲁国收藏周王室的图书典籍非常丰富。 C.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便是最好的例证。 D.从先秦到清代,古代藏书楼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功不可没,泽及后人。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现代图书馆和档案馆取代了藏书楼,藏书楼已经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 B.两宋的私人藏书在我国藏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 C.私人藏书作为我国藏书类型中的一种,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 D.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和兴盛,宗教经籍数量扩大,推动了中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19分)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选自《四部丛刊》)【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穷人:困顿的人B.犹从辟书 辟书:招聘的文书。C.作为雅、颂 作为:当做D.不自收拾 收拾:整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B.少以荫补为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辄抑于有司D.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B.《梅圣俞诗集序》从议入手,提出“穷而后工”的论点,然后择要介绍梅尧臣的生平,进而引发作者感慨。行文先议后叙,转换自然。C.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很高成就。D.作者认为,如果梅尧臣能被朝廷任用,作雅、颂,歌颂大宋朝的功德,将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这中间多少显露了作者的思想局限。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2)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8.请用“/”线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题目。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9.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3分)10.1,3,51,3,511.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2.补出下列各句空缺处的内容。(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____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3),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背在背上的井谢云在俯首弯腰、面向井口时
,
倏地想起故园那口睽违已久也淡忘已久的井来。在汉语里
,
“井
”
实在是个美丽的字眼儿。对井的系念和牵挂
,
也是农业中国的一份朴素、挚切而恤久的感情。井田制、庭院经济乃至村落文化
,
莫不得益于井水的沾濡和滋润。
也许正因如此,
汉语里才有
“饮水思源”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之类说法
;
也许正因如此
,
人们才把迫不得已到外地谋生叫做“离乡背井
”
。而那些漂泊海外、流落异域的人
,
在远行前
,
也总要包藏一撮
“
乡井土”
带在身边。在游子心中
,
一口故国的井
,
甚或只是故国井中的一点泥
土
,
庶几便是故国的全部
,
是别井去乡前所有悲欢苦乐生活的全部。在诗人墨客笔下
,
“井
”
也一直是个惯常的意象
,
沉重、凄寂而哀怨。因为它总与乡愁和怀旧有关
,
与故国的纷纭人事和已然远逝的岁月有关。台岛诗人有诗《乡愁》,起笔便是
“
故国那口井
/
竟住到我的心中来了
”
。井
,
实在是乡愁的最恰切的象征。故国的那口井
,
在滋润
了游子的往昔生活时
,
也一定在他心底孕下了怀念的根须。那根须
,
柔弱而坚韧
,
撩拨得他一夜夜做梦:
梦见那幽邃的井水
,
梦见那缠绕在井旁的丝丝缕缕。那时侯
,
天涯夜凉
,
家国路遥
,
而一滴故国井水的温意
,
便仿佛一剂灵丹妙药
,
能释解他沉病痛疾般的乡愁
,
也能慰藉、安妥他焦渴烦躁的灵魂。这真是再美好不过的理念
,
纯粹中国式的理念。我便是在这样的理念中
,
梦幻般回到那井边的。它就在故园屋后
,
沉稳、静谧
,
一如许多年前那样。井旁也照例是一圈树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灌丛、藤蔓
,
牵牵绊绊地拥簇着那井。井是深幽的
,
四壁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砌了
,
零乱中显出整饬。石间罅隙里
,
还浸生着喜湿爱水的苔萍、青草
,
一年四季都绿茵茵的。或许便是因了这井边的竹树灌藤和井壁的葱郁苍翠
,
那水格外清澈甘冽
,
入口还有微微的回甜。和北方不同
,
故园的井没有护栏
,
水便长年累月地敞豁着、明朗着
,
映照着日月、天空、树木和汲水人的倒影。也没有辘轳
,
只一根竹竿
,
或带了桠杈的树枝
,
随意地斜倚在井旁竹树上
,
乡人谓之
"
井竿
"
。汲水时
,
便拿它套了桶绳
,
或勾了桶梁
,
直放入井中。空桶吸满水后
,
会发出咕咚的声响
,
像人们吃罢饭时的愉快饱嗝。汲水人便面朝井底
,
躬俯了腰脊
,
交错着用双手去拔动井竿
,
水桶便一点点地走上来了。汲水人的身子随了手上的节奏
,
高高低低地起伏着
,
仿佛是虔诚地对着水井致意。有时挑水的人多
,
便需等待。倘非锅里急着用
,
便都会谦和地你推我让。实在推让不过
,
那率先汲水的人便会自觉地将井边所有的水桶一一盛满。这当儿
,
那些一旁等着的,便会鸡毛蒜皮地随意拉呱几句,信口开开或荤或素的玩笑,没遮没拦的声音,在井口荡来撞去
,鸟儿一般
,
也就会有几滴诗意,或一截故事,洒落在井边或井里。事隔多年
,
正是这些朴素零星的诗意
,
这些一鳞半爪的故事
,
构成了我对那口井的所有怀念中最温馨、也最动情的部分。也还有枯水的时节。我们这些孩子,便要早早去井边“守水”。那往往是冬天。风大而硬
,
凛冽砭骨。我们便会沿了井壁的石间罅隙,
一节节缩到井底
,
虔诚地守望着
,
厮候着那细细弱弱的涓涓水滴渗漉出来。到积得多了
,
再一瓢瓢舀入桶里。那时
,
凄厉的冷风在头顶尖啸而过
,
井便像一只硕大的竖笛
,
含混地奏出些断断续续的乐音
,
沉闷而雄浑
,
极具共鸣感……我也曾喝着那井里的水活着
,
我生命的那段时光
,
也缠绕在那口井的周围。在这远离故园的地方
,
我像所有漂泊异乡的游子一样
,
执拗地怀念着那样的一口井
,
怀念着那纯净透明的水,怀念着与那井水有关的纷纭往事。
离开故园的人
,
心里都实实在在地
“
背”
着一口故园的井。虽然沉滞苦重、疲惫不堪
,
却终究不愿放下。因为异乡没有故国的井水
,
而他们的灵魂
,
有着永远的渴意。13.作者为什么怀念故园的井?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6分)14.文中说:“这真是再美好不过的理念,纯粹中国式的理念。”请简析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7分)15.\o"免费中小学教学设计"文章通过哪些场景写
“
故园屋后”
那口井
?(6分)16.结合选文
,
回答下面问题。
(6
分
)(1)\o"免费中小学教学设计"文章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2)\o"免费中小学教学设计"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17~20题。歌声传出难民营“太阳给我们光明,月亮给我们宁静,我们在森林里奔跑,蝴蝶在我们身边飞舞,朋友们,让我们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尽情玩耍……”在科伦坡以南约100公里处泰尔瓦塔海啸难民营的一个简陋帐篷里,当地的孩子们、来自科伦坡的同龄人,以及来自菲律宾的心理医生,共同唱起了这首动听的僧伽罗语歌曲——《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欢笑》。13岁的舒兰·吉卡泪流满面,因为歌声让她想起了被海啸夺去生命的同学们,想起了已经逝去的亲友,他们永远无法和自己一起歌唱了。一曲终了,吉卡和来自菲律宾的心理医生特卡莎·西松紧紧拥抱在一起。西松不停地安慰孩子说:“一切都会过去,生活会重新好起来!”泰尔瓦塔,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斯里兰卡小渔村,因为海啸而闻名于世。在海啸中,这个约有500个家庭的渔村,有300多名村民在海啸中丧生,有35名孩子失去了母亲,23名孩子失去了父亲,17名孩子失去了双亲。房屋大量倒塌,绝大多数村民赖以维生的渔船也被破坏殆尽。海啸改变了很多村民对大海的看法,有人对夺去亲友生命的大海感到愤怒,有人感到恐惧,甚至有人因为难以面对灾后的惨象而失去生活的勇气。特卡莎·西松说,她和她的39名同事自愿来到这里,目的就是帮助村里的孩子们克服眼前的困难,除去海啸留下的心理阴影。在一顶帐篷下,记者看到十几个孩子和西松并肩坐在凳子上围成一圈,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恐惧,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愿望。西松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发言的孩子。唱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是心理辅导的一部分。游戏的另一项内容,是大人牵着孩子们的手,孩子们互相牵着手,手拉手走出昏暗的难民营,来到阳光下。大人们不停地告诉身后的孩子:“拉紧手,往前走!”和西松在一起的,还有一些本地的志愿者。他们细心地跟着心理医生做每一件事。西松说,她和同事们在这里的时间毕竟有限,她们将把心理辅导的技能传授给本地志愿者。她们走后,这些志愿者会将心理辅导工作继续下去,帮助孩子们恢复正常的生活。17岁的伊莎拉·瑙杜纳是科伦坡一所中学的学生。听说西松和她的同事们来给灾区的孩子们做心理辅导,她立即决定跟着他们到灾区,义务担当僧伽罗语翻译。她说,海啸对斯里兰卡人来说是极大的不幸,但海啸让斯里兰卡人空前地团结起来,也让斯里兰卡更紧密地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她从中看到了斯里兰卡的未来和希望。17.这篇通讯在报道时或详或略地提到了许多人,试分类列举,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使用材料。(6分)答:18.这篇通讯以《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欢笑》一首优美的歌开头有什么好处?试结合文章简析。(5分)答:19.联系全文,概括写出全文的中心。(6分)答:20.泰尔瓦塔村刚刚受到海啸的重创之后急需救援,这时到灾区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合适不合适?为什么?请你依据全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探究。(8分)答:1,3,5第Ⅱ卷(表达题)1,3,5五、语言运用(18分)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虽是几句无稽之谈,他私下却很高兴,拼命钻研美国十大富豪传,寻找发财门路。 B.这个商店处在闹市,来往人员复杂,放在货架上的商品常常会不胫而走,被人偷去。 C.“简炼为文”是适应快节奏运行的时代要求的,所以写作时应删除繁文缛节,追求“无可削”、“不得减”的高水准。 D.这篇文章看似松散,其实形散神聚,疏而不漏。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的费用。B.新华书店派出的流动售书车和大批科技方面的书籍,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农民称赞他们是科学种田的“及时雨”。 C.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D.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刊物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能否为读者献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2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4分)①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③。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顺序:24.阅读下面文字,筛选信息,给“海啸”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2字。(4分)2004年12月26日,由强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演变成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伤亡人数十分惊人。如此罕见的天灾在让人悲痛的同时,也给予人类深刻的教训和警醒。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地震造成了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海底大面积隆起或凹陷,海面随着海底地形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迅速向四周传播,形成强大快速的海浪,这就是海啸。海啸波传到海岸边时,巨浪的能量冲击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大灾害。1960年5月22日,智利大地震达到了里氏8.75级,智利当地测到的波高是25米,传到前苏联的沿海波高还有,传到日本时,还毁坏了1572栋房屋、124处堤防、2000多艘船只,死亡人数达1000多人。海啸是。25.仿照前面加线的句式,在横线处补写句子,要求与前面内容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山,你是一位公正的老师,向攀登者揭示出生活的真谛:付出多少力就达到多少高度;山,;山,。六、作文(70分)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1,3,51.C(“藏书楼”之名,实为泛指。)1,3,52.D(说的是藏书楼的作用与影响)3.A4.C/写出,成为5.B/B.以:介词,凭借。A.而:上例,连词,表转折,却;下例,连词,表递进,而且。C.于:上例,介词,表被动;下例,介词,向。D.之:上例,结构助词,用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6.C/应是从侧面反映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成就,世人也没有惊异于梅的诗才。7.(1)这样说来,那么不是诗人能够使人不得志,恐怕是人不得志之后才擅长写出精巧的诗啊。(2)但当时无论贤与愚,谈论诗的人一定要向圣俞求教(3)我曾非常喜欢圣俞的诗,并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们8.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参考译文:(一)我听到世人说,诗人很少显达而多不得志。难道是这样吗?大概世间的流传的诗多是古代不得志者的言辞。大凡因郁结他的才能不能在世间施行的读书人,多喜欢自己纵情于山颠水涯之外,看到虫鱼草木风云鸟兽形形态状种类,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内心有忧思感愤,他就生发怨愤之情,而表达羁臣寡妇的感叹,写出人情难以表达的话,大概越是不得志那诗就越精巧。这样说来,那么不是诗人能够使人不得志,恐怕是人不得志之后才擅长写出精巧的诗啊。我的友人梅圣俞,年轻时因父辈的恩荫补授为小官,多次参加科学考试进士,每每被有关部门的长官压制,被困于卅县,共达十几年。(梅)今年五十岁,还去应地方官的招聘,做他人的副手,积郁他具有的才能,不能发扬表现在他的事业中。他的家在宛陵,幼年就通晓写诗,从做童子的时候,吟出的诗句已使他的长辈惊讶。年长以后,学习六经仁义的学问。他作文章简约古朴纯正精深,不苟且求得世人的欢心。世上只是了解他的诗罢了。但当时无论贤与愚,谈论诗的人一定要向圣俞求教;圣俞也自因不得志,乐于在诗中表现抒发(不得志之情),所以他一生的作品,在诗方面尤其多。世人已经了解他了,可是没有向皇上举荐他的人。昔日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并感慨说:“二百年以来无有这好的诗作啊!”,虽然了解他很深,可是最终也没有举荐也。如果使他幸运地能够被朝廷任用,作雅,颂,歌颂大宋朝的功德,难道不是很伟壮吗?为什么让他年老而不得志,写不得志之人的诗呢!世人只喜欢他的诗的精美,不了解他长久不得志而将老啊,能不可惜吗!圣俞的诗已经很多,自己不整理。他的妻子的兄长的儿子谢景初,害怕他的诗作多而容易遗失,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以来作的诗,按次序编为十卷。我曾非常喜欢圣俞的诗,并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们,就非常高兴谢氏能够按类编辑,(我)就作了序言并珍藏它。那以后十五年,圣俞因病死于京城,我痛哭后而为他写墓志铭,于是到他家索求诗稿,得到他的遗稿千余篇,合并原先珍藏的诗作,选取其中优异的诗六百七十七篇,编为一十五卷。9.“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10.“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2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分)。11.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13.因为故园的井寄托着农业中国的一份朴素挚切而恒久的系念和牵挂;几乎是故园的全部,是离乡前生活的全部;象征着普遍的乡愁;童年往事的美好和对故园的眷念。(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6分)14.含意:井是乡愁的象征,故园井水能释解乡愁、慰藉灵魂是中国人特有的看法。
作用:承接上文,由泛说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幼儿预防交通安全活动
- 北京市东城五中2025届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型数据库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药物色谱分析方法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雅安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青岛工学院《幼儿社会活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当代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理工大学《DSTUDO:产品功能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地区划分区域表
-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
- 计算机网络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与流量管理
- 手足口病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 二手乘用车出口检验规范
- GB/Z 43281-2023即时检验(POCT)设备监督员和操作员指南
- 2023核电厂常规岛设计规范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 02S404给排水图集标准
- 眼镜各部件英语知识点梳理汇总
- 3学会反思(第二课时) 说课稿-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