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1页
土壤学-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2页
土壤学-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3页
土壤学-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4页
土壤学-我国的主要土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主要土类第一节红壤与黄壤第二节黄棕壤与黄褐土第三节棕壤与暗棕壤第四节石灰土与紫色土第五节盐碱土第六节潮土第七节水稻土第一节红壤与黄壤一、分布我国亚热带地带性土壤,面积大长江两岸至南岭山地之间的丘陵北纬25°~31°之间云贵高原中北部、四川盆地南缘第一节红壤与黄壤二、成土条件1、气候降水1200~2500mm年均温16℃~22℃,>10℃积温5000~7000℃雨热同季,干湿季节明显2、植被常绿阔叶林,多已为次生林替代3、母质(岩)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第四纪红土4、地形低山丘陵、盆地第一节红壤与黄壤三、成土过程1、脱硅富铝化高温多雨条件下,硅酸盐矿物强烈分解,盐基和硅酸淋失,氧化Al、Fe含量相对累积的过程简称富铝化富铝化的3个阶段矿物彻底分解:时间长中性淋溶:中、碱性风化液使盐基、硅酸淋失铝、铁聚积:相对含量增加硅铝率SiO2/Al2O3

:较低,为1.9~2.2第一节红壤与黄壤2、生物富集养分作用循环快天然植被破坏,则表土O.M.迅速下降三、成土过程第一节红壤与黄壤四、剖面形态1、腐殖质层(A层)2、淀积层(B层)呈均匀红色3、母质层(C层)网纹层或岩石风化散碎物质第一节红壤与黄壤五、主要性质1、O.M.一般<2%,腐殖质品质差2、酸~强酸性反应,含大量活性铝3、CEC一般10cmol/kg左右,盐基饱和度<30%4、SiO2/Al2O3=1.9~2.2第一节红壤与黄壤5、粘粒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还含三水铝石6、全P低,有效P低7、全K低,有效K因成土母质和风化程度而异8、有效B缺乏五、主要性质第一节红壤与黄壤瘦酸粘板蚀旱渍水热好风化快土层深厚养分转化快红壤主要性质小结第一节红壤与黄壤六、利用改良1、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2、改良措施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注意施用化肥和石灰合理耕作与轮作旱改水第一节红壤与黄壤七、黄壤1、分布在红壤带西部,四川、贵州最多垂直带谱在红壤之上分布区的气候条件与红壤大体相近母质与红壤类似不同处:热量比红壤略低些,水分则多些,雾多,日照少,冬无严冬,夏无酷热,干湿季不明显第一节红壤与黄壤2、黄化作用黄壤处在温凉潮湿的水热条件,富铝化弱(Ki2.0~2.5),明显黄化;土壤中氧化铁水化,生成针铁矿和多水氧化铁,黄色或腊黄色土层,以淀积层最为明显。七、黄壤第一节红壤与黄壤3、淋溶作用比红壤强,pH4.0~5.5,盐基饱和度<20%,都低于红壤。4、粘土矿物以蛭石为主,高岭石、水化云母次之。5、交换量比红壤高,约15cmol/kg。七、黄壤第一节红壤与黄壤6、缺点及改良粘、瘦、酸修水利、造梯田深耕晒垡客土掺砂施用石灰合理种植和施肥七、黄壤第二节黄棕壤与黄褐土一、分布1、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淋溶土纲2、淮河至长江中下游沿岸之间低山丘陵:苏、皖、鄂、川东北,豫西南和陕南。此以南(黄棕壤)多出现在山地垂直带谱中。第二节黄棕壤与黄褐土二、黄棕壤1、成土条件和成土特点北亚热带湿润区,水热一致母质山区为花岗岩、片麻岩、各种沉积岩丘陵为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尤下蜀黄土)质地粘重第二节黄棕壤与黄褐土二、黄棕壤1、成土条件和成土特点成土作用淋溶作用强:可溶盐淋失,游离Ca也多淋失,呈微酸~酸性富铝化弱:矿物风化快,脱K脱Si,Fe,Mn多成胶膜或结核,成鲜棕、棕色粘化明显:粘粒在剖面移动和淀积,常有粘磐层第二节黄棕壤与黄褐土2、剖面形态Ao(残落物层)0~1cmA1(腐殖质层)10~20cmB(粘化层)40~80cm,铁、锰胶膜,棕色C(母质层)二、黄棕壤第二节黄棕壤与黄褐土3、理化性质林下O.M.2~3%,表层以下锐减,腐殖质品质较差,富里酸比胡敏酸多,活性胡敏酸多;微酸-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40%;有粘粒在淀积层聚集,含量比表层高1~2倍;粘粒矿物主要是水云母、蛭石和高岭石。二、黄棕壤第二节黄棕壤与黄褐土三、黄褐土1、分布黄棕壤土带的西北部湿润半湿润过渡区,雨水在黄棕壤的下限鄂西北、豫西南2、母质富含Ca(必要条件)3、弱淋溶作用和弱富铝化作用游离Ca淋失,但吸附性Ca较高第二节黄棕壤与黄褐土4、中性反应土层之间差异小盐基饱和度>80%5、是黄棕壤和褐土之间过渡类型蒙脱石比黄棕壤略多些,高岭石少些富铝化弱些6、粘化作用强耕层浅,上壤下粘,易发生浅层水渍涝,抗旱耐渍能力差,养分贫乏三、黄褐土第二节黄棕壤与黄褐土1、土质粘重,耕性不良,耕层浅薄2、保水、透水性能差3、保肥能力强,供肥能力不足,前劲差、后劲足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农业生产性能第三节棕壤与暗棕壤一、棕壤又称山东棕壤、棕色森林土是粮果基地,也是林业重要土壤1、分布暖温带湿润区低山丘陵,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河北、山西。2、气候年均温5~14℃,>10℃积温3200~4500℃,降水500~1000mm。3、植被为次生落阔叶混交林,多已辟为农田和果园。第三节棕壤与暗棕壤4、O.M.累积表层腐殖质较高5、无脱Si富Al化现象落叶阔叶林凋落物富含盐基一、棕壤第三节棕壤与暗棕壤6、淋溶作用易溶盐虽大量淋失,但生物富集盐基作用,使表层盐基含量比底层高出一倍以上7、粘化作用强烈进行,粘粒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一、棕壤第三节棕壤与暗棕壤8、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还有蒙脱石、高岭石和少量蛭石9、中性—微酸性反应无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度>70%10、肥力较高一、棕壤第三节棕壤与暗棕壤二、暗棕壤1、温带湿润地区东北林业土壤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分布2、气候、植被年均温-1~5℃,积温2000~3000℃降水600~1100mm冻土层1~2.5m针阔叶混交林,林下草灌繁茂第三节棕壤与暗棕壤3、成土过程与棕壤基本相似

O.M.累积比棕壤多淋溶作用不如棕壤明显,弱酸性下腐殖质的累积和轻度淋溶、粘化过程。4、表层O.M.高达5~18%,以胡敏酸为主5、呈弱酸-中性,盐基饱和度>70%,CEC为25~40cmol/kg二、暗棕壤第三节棕壤与暗棕壤6、粘土矿物主要是水云母,伴有蛭石、高岭7、肥力较高,我国主要林业生产基地,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二、暗棕壤第三节棕壤、暗棕壤、白浆土与黑土三、白浆土1、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东北部。2、年均温-1.6~3.5℃,降水500~700mm。3、地形丘陵漫岗至低平原,母质第四纪河湖粘土沉积物。4、原始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现为次生杂木林、草甸,目前多为耕地第三节棕壤、暗棕壤、白浆土与黑土5、草甸化与白浆化草甸植被腐解累积,形成丰富腐殖质层潴育淋溶和机械淋溶过程为特征的白浆化过程季节性积水下,SiO2粉末形成白浆层;板结、无结构之下Fe、Mn胶膜、锈斑的棕褐色淀积层三、白浆土第三节棕壤、暗棕壤、白浆土与黑土6、荒地表层O.M.6~10%,下层剧减至1%以下微酸性PH6.0~6.5,CEC20~30cmol/kg,盐基饱和度>70%。7、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伴有高岭、蒙脱和绿泥石8、东北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生产力较低(腐殖层薄),与白浆层混合后肥力下降需种植绿肥,施足有机肥创造养分好、理化性质好的耕层三、白浆土第三节棕壤、暗棕壤、白浆土与黑土四、黑土1、温带半湿润地区黑、吉两省漫岗和三江平原高阶地上。2、年均温0.5~6.0℃,>10℃积温2100~3000℃,降水450~650mm,90%集中于4~9月,冻土层1~2m3、地形:波状起伏漫岗和三江平原高阶地。4、植被:草原化草甸(五花草塘)。5、成土母质:黄土状物质,粘重。第三节棕壤、暗棕壤、白浆土与黑土6、成土过程主要是腐殖质累积和还原淋溶夏季水分丰富,草甸植物繁茂,腐殖质累积,含量高且厚度大;土中丰富水分,淋溶强,可溶盐淋失;中性下SiO2淋溶,沉积于下层;无石灰反应。厌氧条件下,Fe、Mn还原,淋溶淀积于下层(Fe、Mn胶膜结核),甚至有潜育层。四、黑土第三节棕壤、暗棕壤、白浆土与黑土7、剖面形态腐殖层30~70cm,甚至1m以上,黑色或灰黑色淀积层30~50cm,灰棕色,有腐殖质胶膜和Fe、Mn胶膜结核,有时有SiO2白色粉末。母质层多具黄灰色锈纹、锈斑。无石灰反应,田鼠和蚯蚓洞穴,粪便多。四、黑土第三节棕壤、暗棕壤、白浆土与黑土8、性质表层O.M.3~6%,高可达15%,深1~2m处仍达1%;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且多与Ca结合(较稳定)中性至微酸性;质地粘重(重粘~粘土);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次为蒙脱、伴高岭和蛭石;CEC25~45cmol/kg。四、黑土第三节棕壤、暗棕壤、白浆土与黑土9、东北主要农业生产基地肥力高,结构好,水热条件适宜10、存在问题水土流失退化严重春旱秋涝,早霜四、黑土第四节石灰土与紫色土一、石灰(岩)土与石灰性土的区别1、我国热带亚热带石灰岩上发育的一类土壤南方各省,以桂、黔、滇分布最集中多为贫困丘陵山区。2、丰富的CaCO3,延缓了土壤中盐基的淋失和脱硅富铝化过程。第四节石灰土与紫色土3、成土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虽淋失,但仍有假菌丝、灰色粉末、结皮、结核等残留物矿物质的弱风化风化程度远不及红、黄壤土壤多处在幼年阶段较强的腐殖质累积作用土色变暗,丰富的Ca质有利于腐殖质累积表层OM5~7%,甚至达10%一、石灰(岩)土第四节石灰土与紫色土4、按发育程度分黑色石灰土:发育程度最差,仅为A-C层次,分界明显棕色石灰土:CaCO3淋溶强烈,弱富铝化红色石灰土:深度发育的石灰土,已接近红壤一、石灰(岩)土第四节石灰土与紫色土5、石灰土主要问题1)土层薄、粘重母质为石灰岩与粘土混合物,CaCO3淋失后,粘土留下来2)裂隙、溶洞多、地表水和土壤水缺乏森林被破坏后更严重。3)水土流失:岩石与土层界面间易积水,在斜坡上使极薄土层下滑流失。4)OM分解后,粘重性质暴露出来。一、石灰(岩)土第四节石灰土与紫色土二、紫色土1、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A-C型亚热带,主要四川盆地。2、母质紫色砂页岩,多为CaCO3胶结,岩性疏松吸热性强,弱度化学风化,易物理风化在丘陵地区易发生侵蚀,土壤总是处在幼年阶段。第四节石灰土与紫色土3、有丰富矿物质P、K,各种微量元素、CaCO3成土时间短,淋失少,多保留在土中O.M.<1%,缺N,长期耕作的也可达1.5%4、土壤中保留大量原生矿物石英外,还有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以水云母和蒙脱石为主,CEC较高,一般10~205、土壤多呈中性-微碱性反应,随土体游离CaCO3而变化二、紫色土第四节石灰土与紫色土6、剖面山顶和上坡为A-C,土层<50cm,A<10cm缓坡处A-B-C,B层有发育,出现Fe、Mn胶膜7、主要问题土壤侵蚀O.M.和N缺乏,生物作用弱持水力低,防旱二、紫色土第五节盐碱土盐碱土:盐土和碱土的统称。一、盐土1、形成原因和分布土壤脱盐和积盐化的结果华北、东北夏季雨多,脱盐;春秋干旱,积盐。表层含盐高,心土层含盐并不高第五节盐碱土一、盐土宁夏、内蒙冲积平原降水少,夏季淋溶弱春秋蒸发大,积盐表层含盐高,心土也不低西北新、青、甘等省降水极少地表出现盐结壳滨海则因海水浸渍第五节盐碱土2、盐土对植物生长不利土壤渗透压提高,引起植物生理干旱;Cl-和碱性盐对根系产生腐蚀毒害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植物吸收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一、盐土第五节盐碱土3、根据盐分组成和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可分为:Cl-为主,含盐量>0.6%,可划为盐土SO42-为主,含盐量>2.0%,可划为盐土Cl-与SO42-混合,含盐量1%,可划为盐土苏打>0.5cmol/kg,苏打盐土另,根据Cl-/SO42-:氯化物盐土、氯化物-硫酸盐盐土、硫酸盐-氯化物盐土、硫酸盐盐土一、盐土第五节盐碱土4、剖面:没有明显发育层次,灰色~棕色地表常有盐霜,呈斑块分布含盐高的无明显腐殖质层表层盐结皮:盐分与细土胶结,厚度<3cm盐结壳:坚硬,厚度>3cm下层为较疏松的盐、土混合层厚度几cm至30~50cm。再下为盐斑层:白色或乳黄色盐分斑点或斑块,有锈斑和Fe、Mn结核一、盐土第五节盐碱土一、盐土第五节盐碱土5、盐土含盐量1)盐分明显表聚,上部较高,向下渐减。2)易溶盐含量随气候干旱程度增加面增加东北、华北:表聚层1~2cm,含盐量1~3%,结皮下含盐0.1~0.2%内蒙、宁夏:表聚层5~30cm,含盐量10~30%,心土底土0.5%甘、青、新:表聚层5~15cm,含盐量30~60%,结壳下0.6~4.0%南方滨海盐土含盐0.6~2%一、盐土第五节盐碱土6、盐土酸碱度取决于盐分含量和组成大多数pH7.5~8.5含量高,中-微碱;含量低,碱性含硫化物(酸性硫酸盐土)pH5.0~6.5或更低苏打盐土pH>9.07、盐土改良降低地下水位开沟排水洗盐种稻洗盐井灌井排一、盐土第五节盐碱土二、碱土1、土壤中过高的碱性腐蚀毒害根系大量交换性Na+,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劣碱土面积小,零星分布常与盐土成复区分布第五节盐碱土2、特点表层含盐量低,但土壤中含苏打,pH9.0以上交换性Na+饱和度>20%,使胶体高度分散矿质胶粒和腐殖质淋溶下移,形成细砂、粉砂和无定形SiO2在表层富集下层碱化层粘粒聚积,粘重,柱状结构,腐殖质胶膜,颜色变暗,干硬、湿泥泞,通透性及耕性差3、主要通过水利、农业、化学措施改良施用石膏二、碱土第五节盐碱土三、次生盐渍化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比较高,不恰当的灌溉和耕作方法引起土壤重新返盐的现象。大水漫灌有灌无排蓄而不泄水旱地插花布局第五节盐碱土三、次生盐渍化1、地下水矿化度:总含盐量2、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地下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土壤才开始返盐3、次生盐渍化的防治调节控制地下水控制来去水量第六节潮土四、潮土1、是指在河流沉积物上发育、受地下水影响、直接耕种熟化的土壤。命名历史:冲积土→浅色草甸土→潮土2、分布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间盆地。3、形成特点1)母质为近代河流沉积物带状分布质地层次沉积物来源第六节潮土3、形成特点2)地下水位较高氧化还原交替盐渍化3)耕作熟化末经草甸化,直接耕种,O.M较草甸土低四、潮土第六节潮土四、潮土4、剖面特征表层为耕作层厚15~20cm长江中下游大多数OM>1%,黄淮大多<1%第六节潮土4、剖面特征锈色斑纹层沉积层,厚60~150cm,锈纹斑和灰色斑纹相间,有软铁子。母质层为沉积层理明显的冲积物,有潴育化特征(氧化还原交替),甚至潜育化特征成土时间短的,沉积层与母质层难以区分四、潮土第六节潮土5、潮土的性质1)质地和质地层次影响到土壤水气运行和养分供应是土属、土种主要特征指标四、潮土第六节潮土障碍层次:土面1.5m内的砂层和粘质土层根据出现部位:浅位(20~60cm)、中位(60~100cm)、深位(100~150cm)。根据出现厚度:极薄层(5~10cm)、薄层(10~30cm)、中层(30~60cm)、厚层(>60cm)。均质土:从表层到厚度>1m处属同一质地。四、潮土5、潮土的性质1)质地和质地层次第六节潮土5、潮土的性质2)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还有蛭石、蒙脱、高岭3)pH值:微酸性~微碱性4)养分OM多在1~2%N、P缺乏(2/3的潮土缺速效P)K尚丰富,但高产不能满足,需施K肥OM、N、P、K含量与质地有关四、潮土第七节水稻土我国有3.8亿亩,占全国耕地29%,占世界水稻土23%。一、水稻土的剖面层次1、耕作层(A层)或称水耕表层。淹水时分化为氧化层与还原层,落干后呈棕灰色,颜色主要受Fe和腐殖质左右。鳝血斑(腐殖质与Fe络合,水肥好)2、犁底层(P层)厚约10cm,粘粒淀积,紧实粘重的土层。起托水保肥作用。渗透性:水肥移动,O2进入,根际环境更新。渗透性太强,漏水漏肥。第七节水稻土3、渗育层(W层):或称渗渍层。P层之下,受下渗水流浸润或淋洗影响而形成的土层。垂直裂隙明显,下渗水流的还原淋溶作用和机械淋溶作用。灰、淡灰、粉砂含量稍高的土层。强淋溶下形成“白土层”一、水稻土的剖面层次第七节水稻土4、淀积层(B层)或称水耕沉积层或潴育层P层或W层之下受下渗水和毛管上升水共同影响,氧化还原交替,大量铁锈斑纹和棕黑色锰斑,还有青灰色斑块,呈现黄、红、棕、青灰等色。棱柱状结构。地下水位适中,耕垦年代长的田块才有发育良好的B层,是水稻田熟化度高的标志。一、水稻土的剖面层次第七节水稻土5、潜育层(G层)常年受地下水浸渍土层呈灰白斑块:Fe、Mn还原淋溶软烂,无结构,泥浆态是地下水位出现的层次地下水位适中,G位于W或B层之下地下水位高,G在P层之下6、母质层(C)指开垦为水稻田之前的母土熟化低的稻田C层出现部位高一、水稻土的剖面层次第七节水稻土7、水稻土剖面构型优良A—P—W—B—G(或C)A—P—B—C(或G)低肥力A—P—CA—C冷浸田A—P—GA—PG—GA—G一、水稻土的剖面层次第七节水稻土二、水稻土的基本性质1、氧化还原特点氧化还原电位淹水期间一般100~300mv,分出氧化层与还原层;氧化层:W层、B层还原层:A层、P层、G层Fe、Mn移动淀积,H2S、CH4产生,有机酸等产生顺序:NH4+,Mn2+,Fe2+,有机酸,FeS或H2S,CH4或H2形成锈纹锈斑、灰白土层、青灰、灰黄色土层。第七节水稻土2、有机质、N、P、S特点水稻土有利于腐殖化但腐殖质结构简单有效N呈NH4+,反硝化是N损失主要途径;有效P变化:淹水增加,落干下降;低Eh时,SO42-→S2-(H2S毒害,FeS↓,缺Fe,地下水位高,有机肥太多)二、水稻田的基本性质第七节水稻土3、土壤结构淹水耕作,单粒状或微团聚体(持水增强,通气性恶化);排水旱作,团聚体或大体形结构体(棱块状);淹水耕作优点:粘闭,防止漏水漏肥,减少杂草缺点:粘闭,粘粒堵塞大孔,结构退化,犁底层梨底层变紧变厚二、水稻田的基本性质第七节水稻土三、高产稳产稻田的建设和培肥1、旱涝保收的稻田建设1)提高土壤抗旱能力需水量:早稻300m3,中稻400~450m3,一季稻500~600m3建立水源:水库、塘堰。建立渠道系统:水源能进入田间,能及时灌、排、晒,无串灌过水。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大土壤持水能力,建立适宜的犁底层第七节水稻土2)提高土壤抗涝能力防止明涝暗渍,建立排水沟系统。排水沟:明沟、暗沟、暗管、鼠洞稻田建设以灌排系统的建立为中心。三、高产稳产稻田的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