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助听器行业现状分析_第1页
2023年中国助听器行业现状分析_第2页
2023年中国助听器行业现状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国助听器行业现状分析内容概况: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个主要部分。目前中国有近3000家助听器专卖店和近1000家以医院为中心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这些专业验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推广助听器的主要渠道。我国2022年助听器整体产量约为2796.1万个,市场需求量约为1499.8万个,市场均价来到433元每个。关键词:助听器市场规模、助听器发展背景一、行业概况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是一个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助听器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和革新的过程,在古代,如果人们听力有障碍,他们可能通过简单地将其中一只手呈杯状摆在耳朵的后面以扩大声音。最初的助听器外观受到这种以手掌集音方式的启发,有像喇叭或螺号一样的“耳喇叭”,这种简单的机械助听装置一直使用了几百年,直到19世纪,才逐渐被碳元素助听器取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助听器的效果更好、更个性化。数字助听器还具有降噪、反馈抑制、语音增强等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听到和理解声音。助听器产业链由上游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如芯片供应商,中游的助听器生产销售公司,以及下游的听力服务机构组成。也有一部分直接通过线上或零售渠道抵达终端消费者。当前,国内上游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对芯片等核心元器件的高度依赖于进口。下游市场则主要包括助听器的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构成了助听器重要的验配服务环节,与其他家用医疗器械不同,助听器的非标准化程度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验配。相关报告:《中国助听器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二、发展现状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耳朵有中度或以上听力损失。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助听器产品性价比的提升,全球助听器需求量呈稳步增长趋势,2022年全球助听器市场规模来到59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个主要部分。目前中国有近3000家助听器专卖店和近1000家以医院为中心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这些专业验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推广助听器的主要渠道。我国2022年助听器整体产量约为2796.1万个,市场需求量约为1499.8万个,市场均价来到433元每个。随着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布局的加强以及自有品牌生产能力的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助听器出货市场,出货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国内助听器产业整体研发、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助听器产业在中高端产品市场或将取得一定的突破。优异的性价比将取代单纯的价格优势,我国助听器产业出口明朗,2022年我国助听器出口量约为1431.8万个,进口量约为135.5万个。导致耳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也逐渐增多。耳科专家指出,佩戴助听器是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听力补偿与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ꎬ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不断扩大是当前最具发展活力的行业之一。2022年我国助听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4.94亿元,同比增长6.25%,其中盒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深耳道式助听器分别为15.90亿元、22.19亿元、20.51亿元。三、竞争格局中国本土助听器企业起步较晚,随着国外各大品牌的进入和市场推广,中国助听器市场的需求逐步被激发,近年来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国助听器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中国助听器的市场份额90%以上被以瑞声达、峰力、西嘉、奥迪康、唯听等国外大品牌占据。四、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助听器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助听器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例如,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声音进行智能识别、降噪、增强等处理,提高用户听力体验。2、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听力障碍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们对听力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助听器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未来,助听器市场将不仅局限于老年人市场,还将拓展到年轻人市场。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助听器市场的需求增加,市场竞争也将加剧。国内外的助听器品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进入市场的企业也将面临技术门槛的提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我国助听器行业未来将面临技术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