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与急救、运动与健康健康教育讲稿_第1页
安全与急救、运动与健康健康教育讲稿_第2页
安全与急救、运动与健康健康教育讲稿_第3页
安全与急救、运动与健康健康教育讲稿_第4页
安全与急救、运动与健康健康教育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与急救

・第一节现场心肺复苏技术

・第二节常见中毒与急救

・第三节常见意外伤害

・心肺复苏

・思考题答案

第一节现场心肺复苏技术

・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急救,称为现场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法。

・适用于心脏病、电击、淹溺、中毒及创伤、过度疲劳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及全身血液

循环或和呼吸突然停止,医学上也称之为猝死,是最紧急的危险情况。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一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一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

•时间就是生命

・常温下心搏停止

时间临床表现

3秒头晕

10-20秒昏厥和抽搐

>60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4-6分大脑不可逆损坏

•时间就是生命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成功率约2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一成功率几乎为0

心肺复苏的“黄金4-6分钟”

立即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现场心肺复苏——ABCD四步法

A:气道开放

B:人工呼吸

C:胸外按压

D:除颤

•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远离危险因素,包括施救者及被救者

•普通施救者对创伤病人,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搬动

•环境安全还包括使用屏障装置(围观的闲杂人员、失控的病人家属)

A:开放气道

判断:要否开放气道

呼救:呼喊、拨打120

体位:复苏位(仰卧位)

开放气道:贯穿复苏始终

■A1、判断意识

轻拍或摇动双肩靠近耳旁呼叫:

“喂,你怎么了!”

无反应:指压人中穴仍无反应:

立即行动,10秒钟内完成。

■A2、高声呼救

■如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

■“来人呐!救命啊!!”

■让来人准备急救药品器械

■请拨打“120”:启动救护体系

•A3、体位要求

•摆放为仰卧位

•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

•脊椎外伤整体翻转

*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A4、开放气道:

•头偏向一侧

・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

•压头抬须开放气道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

・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

・A4、昏迷病人舌和会厌阻塞上呼吸道

A5、压头抬领、舌和会厌抬举、解除阻塞

*A5)开放气道:压头抬颁法

•徒手开放气道安全有效方法

•一手掌压前额,另只手中示食指向上向前抬高下颌,两手合力头后仰,牙齿对合

•头后仰程度为:下颌、耳廓的联线与地面垂直

•抬频时,防止用力过大压迫气道

•A5、开放气道、判断呼吸

*A6、开放气道:托颌法

(头颈部外伤)

・双手在患者头部两侧、握紧下颌角

•双肘支撑在患者平躺平面

•用力向上托下颌、拇指分开口唇

・不伴头颈后仰、专业人员必掌握

■A6、不仰头托颌法

B:口对口呼吸

迅速、简便、有效

自主呼吸停止后的首选方法

・BI、口对口呼吸的原理

•潮气量大•

正常人潮气量500ml

深吸一口气达1000ml—1500ml

•含氧量足:

空气中含氧21%

呼出的气体氧含量17%

•简便、快捷、高效

•B2、呼吸停止的判断

•压头抬须后,随即耳贴近嘴鼻

•一看(胸部起伏)、二听(气流)

三感觉(气息)

•没有胸部起伏、气息、气流

・感觉没有呼吸,即可人工呼吸

•B3、口对口呼吸要点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

・吹气方法:深吸气、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

・吹气时间:2秒(默读1001、1002)

・吹入气量:700-1000ml

・有效标准:胸部抬起

・吹气后、松鼻、离唇、眼视胸部、深吸气

・吹气/按压比例2:30

・缓慢吹气,扩张萎缩的肺,减小胃膨胀:膈上升、防止食物反流误吸

•B4、口对口人工呼吸

•B5、口对鼻呼吸

•指征:口腔外伤,牙关紧闭

・方法:仰头抬须,封闭口腔

口包鼻吹气

•B5、口对鼻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

是心搏骤停后唯一有效方法

•C1、心跳骤停判断(非专业)

•经两次人工呼吸病人仍无反应

(无意识、运动)

•检查循环

•立即做胸外按压

・时间10秒内完成

•循璟

•rn古:碓定有瓢麻搏

有用的提示

以2-3指找到喉结、再向己侧滑至喉结舆肌肉间的凹潢。

感受颈勤胭胭搏。

•C2、心跳停止判断(专业)

给予两次人工呼吸后观察循环体征、意识、呼吸、活动、脉搏

无循环体征——立即胸外按压

•C3、胸外心脏按压要领

有力、连续、快速

・按压部位

•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按压姿势

•按压方式

•C4、按压部位

•胸骨下部1/2处

右手沿左侧肋弓向中线滑动

左手掌根紧靠手指贴胸骨下半部

右手掌与左手背重叠交叉

停放在肋骨与胸骨连接处

手掌根与胸骨长轴一致

•C5、按压定位

第二只手重叠在第一只手上手指交叉、掌根紧贴胸骨

•C6、按压深度

•胸骨下陷4〜5cm,因人而异

产生60〜80mmHg动脉收缩压

•有效标准:

能触箍到颈或股动脉搏动

•C7、按压频率

TOO次/min(18秒完成30次按压)

•按压和放松时间各占50%

・数数掌握节奏,个位数加重复尾音

・需勤加练习

•C8、按压姿势

•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

・床旁应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以懿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

■C8、按压姿势示意图

・C8、错误1肘部弯曲

■C8、错误2手掌交叉

C9、用力方式

•双肩在双手正上方,借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

胸部弹回原位

・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骨,保持正常位

儿童与成人胸外按压比较

・cio、按压与呼吸比例

*30:2

30:2比15:2每分钟更多次的按压

冠状动脉灌注压提高25%

无论双人或单人法均采用30:2

连续五个轮回

■二人进行的心肺复苏

一人进行胸廓按压,另一人维持气道开放,进行人工呼吸,监测颈动脉搏动。

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D:除颤

——恢复心脏节律必要手段

■D1除颤的方法

■拳击复律:从20-25cm处,坚定地拳击胸骨中下部1-2次,其电能5--10J/次,对室速可能有

效。

■电击复律:尽早除颤原则。最为有效,尽可能快地采取电复律,1分钟内除颤存活率可达92%,

然后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降低7%-10%。超过12分钟只有2%-5%。

■咳嗽复律:如室速引起者,病人清醒,病人用力咳嗽可使胸内压增高,终止室速。

・心脏起搏:适用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可床旁安装起搏器,或经皮

电极心肌起搏。

■胸前捶击:

19项研究中

窦性49%

无效41%

恶化10%

第二节常见中毒与急救

(一)急性中毒原因

・毒物

•急性中毒

•原因:

■不洁的饮食

■农药

■煤气

■酒精

■过量的药物

(―)毒素的吸收途径

1.经呼吸道吸收

2.经消化道吸收

3.经皮肤和黏膜吸收

4.静脉肌肉吸收

(三)毒物在体内的分布

毒物血循环结合毛细血管

组织全身中毒表现

(四)毒物的代谢与排出

1.毒物的代谢

有毒物质在机体内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内进行。

2.毒物的排出

•排出途径主要是呼吸道、肾脏和消化道

・可随汗液、消化液、乳汁、月经、皮肤排出

•可通过胎盘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发生先天性中毒。

(五)几种常见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药物中毒

•3、鼠药中毒

•4、一氧化碳中毒

•5、酒精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被细菌污染过的食物

・多为沙门氏菌属

-夏秋季常见

-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大批病人

表现:

•进食后半小时--24小时内;

•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严重者脱水、休克、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救护原则

卧床休息

多喝淡盐水或糖盐水

求救

保存吃剩的食物通知化验

如有大批病人,立即上报

协助安慰工作

2.药物中毒

•原因:

•有意自尽

・不慎而超大剂量用药

・将外用药误作内服药

常见药物:

•阿片类药物中毒

•镇静催眠药中毒(安眠药)

•其它:如阿司匹林,洋地黄等

(1)阿片类药物中毒

■种类:阿片、可待因、吗啡、罂粟碱、杜冷丁、埃托菲、芬太尼等。

表现:

①轻度

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兴奋或抑制,轻度意识障碍,可伴有便泌、尿潴留等。

■②重度

■昏迷、瞳孔针尖样大小、高度呼吸抑制三大特征。

■血压下降、体温下降、肌肉松弛,也可出现角弓反张等症状。

救护原则

①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②口服者尽快洗胃。

③阿片类药物对呼吸中枢抑制作用十分明显,故应注意通气,必要时行人工呼吸。

④急送医院对症治疗。

2.镇静催眠药中毒(安眠药)

种类:包括苯二氮卓类(如安定),巴比妥类(如鲁米那)等。

■同一种药小剂量时为抗焦虑、镇静药,大剂量时就可以有催眠、抗惊厥作用,中毒量可致呼

吸麻痹而死亡。

症状:

•轻者:嗜睡、意识朦胧等。

•重者:昏迷、瞳孔缩小(濒临死亡时可扩大)、呼吸浅而慢或不规则、脉搏极弱或触摸不清、四

肢厥冷、血压下降。

救护原则:

①尽早拨打急救电话

②清醒者催吐

③昏迷者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急送医院

注意事项:

①送病人人院时切记要带病人服剩的药片和药瓶,以协助医生及早正确诊断。

②药品妥善保管,注以明显标签,以免误服。

3.鼠药中毒

灭鼠药:

■战时又可被用做生物武器。

■剧毒,对人、畜极强的杀灭效果。

■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理化性质:

又名四二四、没鼠命、一扫光、三步倒,闻到死等。

毒鼠强无臭无味,易误食,被投毒的食物也无异味,不易及时发现,待大量中毒患者出

现症状时为时已晚。

毒理

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特别是对脑干。

人的口服致死剂量为0.1〜0.2mg/kg体重。

■毒鼠强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0〜60分钟,多数中毒者在进食30分钟左右发病。

■严重中毒者会因剧烈的强直抽搐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症状

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烦躁不安、可伴抽搐等,

严重者会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常伴剧烈抽搐和强直性惊厥。

•救治原则

・①紧急呼救,拨打急救电话。

•②要尽早彻底清除毒物,及时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

•③立即洗胃,催吐,洗胃要彻底、反复。

•④病者抽搐时,用钢勺或筷子缠绕多层纱布,从一侧嘴角放入,保护病者舌头。

・⑤毒鼠强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急送医院抢救。

■理化性质

又称敌鼠钠、敌鼠、双苯杀鼠酮钠。为淡黄色粉末,可溶于水及乙醇。

・毒理

化学结构与香豆素相似,毒素通过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i的作用影响凝血酶元和一些凝

血因子的合成,损伤毛细血管壁。

■症状

■多于食后3〜7天出现症状

■鼻、牙龈出血、尿血、身上有出血点及紫瘢

■女性病人阴道流血,严重的可有脑出血

2救护原则

■①拨打急救电话。

■②立即洗胃,催吐。

■③应用大量维生素Ki是有效解毒药。

■④急送医院抢救

4.一氧化碳(煤气)中毒

1)中毒原因:俗称煤气中毒,煤炭、木炭和可燃气(液)体燃烧在不完全时均会产生一种无

色、无嗅的气体。

常见于冬季以煤炉、碳盆取暖或烟囱堵塞、门窗紧闭在空气不流通的居室,城市居民所用的燃

料(煤气)一经泄露,也是造成煤气中毒的原因之一。

2)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作

用,造成体内严重缺氧而中毒。

*短期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可致呼吸立即停止而死亡。

*严重病例经治疗后可能遗留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记忆力下降、性格

改变、痴呆等)、瘫痪、帕金森氏症等。

3)症状

4)救护原则

*(1)发现病人立即将门窗打开或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

*(2)呼叫城市急救机构或社区医生前来急救

*(3)较轻的病人注意保暖,并给其喝含糖茶等热饮料

*(4)有条件可吸氧

■5)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行心肺复苏术

■(6)救护人员应用湿毛巾捂口鼻作好自身防护,关闭煤气总闸,禁止明火

■(7)急呼煤气公司排除故障

5.酒精(乙醇)中毒

俗称醉酒不仅危害自己健康,而且因醉酒肇事发生祸害。

•各类酒,都含有不同浓度的酒精(乙醇)。白酒居多。当大量饮酒,超过机体的极限,就会引起

中毒,空腹饮酒吸收更快。

概述:

酒依赖及其相关问题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肿瘤而位居第三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酒精滥用和依赖在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为13.5%o

■英国皇家内科学会(1987)认为安全饮酒量为男性每星期不超过168g酒精,女性不超过112g

■男性有害饮酒量为每星期169—392g,女性为112-280g

■酒精中毒大致可分为三期,酒精致死量为超过400mg/100ml

由于个体差异大,因人而异因酒量而异。

■2)现场救护

轻度中毒,病人只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喝浓茶或咖啡以“醒酒”

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做CPR现场救护

重度中毒出现烦躁、昏睡、抽搐、呼吸微弱,启动EMS,立即送医院急救

对于有呕吐者,要清洁口腔,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头平卧,防窒息

第三节常见意外伤害

(―)触电

1.概述

・触电原因:

・日常用电:电器的质量不达标、使用年限超限、违规操作等均可能造成触电

•雷击:自然界的雷击也是一种触电形式,其电压可达几千万伏特,强大的电流袭击能使人的

心脏和呼吸立即停止并造成严重烧伤。

2.损害机理

电流通过人体的方式不同所造成的伤害也不同。

•电伤害可概括为

・电流伤:由电流本身致伤。

•电烧伤:由电能转换为热和光效应所引起。

(1)电流伤

*电流通过心脏,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纤维性颤动(心室纤颤),从而导致心脏无法排

出血液,血循环中断,很快心脏骤停。

*电流对延髓中枢的损害,可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呼吸停止。

(2)电烧伤

多见于高压(1000伏特以上)电器设备,烧伤程度根据电压及接触部位而不同,轻者仅为局

部皮肤的损伤,严重者伤害面积大,可深达肌肉、骨骼。

3.症状

一般症状:轻者有惊吓、发麻、心季、头晕、乏力,常可自行恢复。

生命中枢:可出现强直性肌肉收缩、昏迷、休克,心室纤颤为主

・低压电流造成持续数分钟后心跳骤停

・高压电流主要伤害呼吸中枢,呼吸麻痹为主要死因

局部烧伤:

・低压电流所致伤口小,伤口焦黄,较干燥(似烤糊状);

・高压电流或闪电烧伤,表面可有烧伤烙印闪电纹,给人感觉烧伤并不严重,但实际烧伤面积

大,伤口深,重者可伤及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及骨骼

4.现场救护原则

*1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电闸,或用干木棍、竹竿等不导电物体将电线挑开。电源不明时,切

忌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

*2在浴室或潮湿地方,救护人要穿绝缘胶鞋戴胶皮手套或站在干燥木板上以保护自身安全。

*3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脏除颤、心肺复苏。不要轻易放弃,一般应进行半小时以上。

有条件尽早在现场使用AED仪器

*4紧急呼救

*5持续在现场进行CPR救护,直到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6烧伤病人局部应就地取材进行创面的简易包扎,再送医院抢救。

(二)烫伤

煲^^理五部曲

冲:流勤的冷水冲洗口15至30分

脱:於水中小心除去衣服。

泡:在冷水中持浸泡15至30分

羞:敷盖乾浮的布巾,不可壅抹任何柬西。

送:保暖、程快送瞽治瘵。

(三)中暑

表现:可能有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四肢发麻、抽搐、昏迷

预防:多饮水、充足睡眠、清淡饮食

中暑急救:

1,转移至阴凉处

2,清凉饮料

3,物理降温(冷水、冰袋)

4,药物(十滴水、人丹等)

5,严重者拔打“120”急救

(四)溺水

溺水在所有意外伤害死因中所占的比重,6年来持续保持在一半以上的水平,趋势有增无减。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

■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

■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

■深水的地方不去;

■江溪池塘不去。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不会游泳;

■②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

■③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

■④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1、单足跳跃法:

2、活动外耳道法:

3、外耳道清理法:

单足跳跃法

相lzK的1救^•

方法二: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溺水的急救:

•方法二:

•若没有救护器材,会游泳者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髅部,使其背向自

己然后拖运。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紧急呼救或就近送往医院

(五)犬咬伤

---狂犬病

♦定义: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特征:

◊四恐:恐水、恐声、恐风、恐惧不安

◊咽肌痉挛

◊进行性瘫痪等

♦病死率几乎100%

狂犬病毒含有5种蛋白:

糖蛋白(G)

核蛋白(N)

转录酶大蛋白(L)

磷蛋白(P)

基质蛋白(M)

♦其中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决定了病毒的嗜神经性,并能剌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核蛋白是荧光免疫法检测的靶抗原,有助于临床诊断。

(一)传染源:

1.犬:

♦狂犬:主要传染源

♦带毒犬

2.次要传染源有:

猫、猪、牛、马、狼、狐狸等

传播途径:

(1)咬伤:主要途径

(2)病犬病毒唾液伤口

(3)接触:如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

(三)易感人群:

1.人群普遍易感

2.人被病犬咬伤后的发病率:

15-30%

3.被病狼咬伤后发病率为:

50-60%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5日-19年或更长,一般为3个月内。

♦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

◊伤口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毒力

◊咬伤的部位:手指、头、面、颈、胸部

◊伤势轻重及伤口处理等因素

♦一般来说,儿童潜伏期短于成人。

前驱期:2-4d

1.全身不适:

♦低热

♦倦怠

♦头痛

♦恶心

♦恐惧不安

♦烦躁

♦失眠

2.声、光、风等剌激喉部有紧缩感

3.已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

痒、痛、麻木

4.四肢有蚁行感

兴奋期:L3d

1.高度兴奋

♦极度恐怖

♦恐水

♦怕风

恐水为本病特征,但不一定都有

2.高热

3.风、光、声剌激咽肌痉挛

四恐:恐水、恐声、恐风、恐惧不安

4.声带痉挛声嘶、说话吐词不清。

5.严重者:

♦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

♦呼吸困难

♦发绢

6.唾液多、大汗淋漓、心率增快、血压上升。

7.大多神志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幻视等。

麻痹期:6-18h

♦肌肉痉挛停止,全身呈弛缓性瘫痪

♦进入昏迷状态

♦死于呼吸及循环衰竭

全病程不>6d

诊断与鉴别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咬伤或抓伤史

2.临床资料:

♦恐水、怕风、咽肌痉挛,

♦怕光、怕声、多汗、流涎,

♦咬伤处痛、痒、麻木、感觉异常。

3.实验室检查:确诊

♦病毒抗原、病毒核酸

♦死后脑组织内格里小体检测

♦病毒分离

鉴别诊断

1.破伤风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无恐水现象

2.类狂犬病性

瘠病

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1.隔离、防污染、安静、减少剌激

2.抗病毒:a-干扰素、阿糖腺昔等,

3.镇静:氯丙嗪、安定:大剂量

4.加强监护治疗:

♦给氧

♦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输液、脱水

♦手脚捆在床边

预防:关健措施

1.管理传染源

♦狂犬、带毒犬

♦猫、鸡、鸭、鼠

♦狼、狐狸

♦病人

2.伤口处理:五大措施

1)伤口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而灭反复洗至少半小时;

(20g肥皂加蒸储水或自来水至100ml)

2)冲洗后用75%酒精擦洗及2%浓碘酒反复涂试

3)伤口一般不缝合,不包扎,以便排血引流;

4)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或免疫球蛋白于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

5)注射TAT及预防细菌感染。

♦对从未接种过狂犬疫苗者,

治疗方案为接种5次,每次0.5ml

0、3、7、14、28天:三角肌注射

注意事项

♦在注射狂犬疫苗期间:

◊不应作剧烈运动

◊忌吃辛辣食物

◊不应饮酒和浓茶以及咖啡等有兴奋中枢神经的饮料。

◊在此期间,还应尽量避免用皮质醇类、免疫抑制济和抗疟药。

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现场心肺复苏: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急救,称为现场心肺复苏,通

常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2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

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3触电伤害:电流通过人体的所造成的伤害。

4猝死: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及全身血液循环或/和呼吸突然停止,

医学上也称之为猝死,是最紧急的危险情况

二.填空题:

1现场心肺复苏步骤包括A气道开放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D除颤

四步。

2毒素的吸收途径有:经呼吸道、经消化道、经皮肤和黏膜、静脉肌肉

吸收

3中暑急救方法:将病人转移至阴凉处、给以清凉饮料、物理降温、药

物治疗

4溺水原因主要有不会游泳、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严重疾病、盲目游

入深水漩涡。

5狂犬病的四恐症状是:恐水、恐声、恐风、恐惧不安

6口对口人工呼吸的特点是也便、快捷、高效,是现场抢救呼吸停止病

人首选方法。

7毒物排出主要途径是呼理道、肾脏、消化道和皮肤

8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9烫伤处理五部曲包括:登、膻、渔、盖和保暖送医院

三.判断题:

1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是心搏骤停后现场唯一有效方法

2一氧化碳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作用,造成体内严重缺氧而中毒。

3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位于胸骨下部1/2处偏左2cmX

4有毒物质在机体内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内进行

5游泳前不需要做暖身运动X

6胸外心脏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6cmX

7狂犬病传染源是带毒犬,故家犬咬伤不会患狂犬病义

8脊椎外伤病人转动时要整体翻转

9昏迷病人舌和会厌不会阻塞呼吸道X

10敌鼠钠盐中毒应用大量维生素K1解毒有效

四.选择题

1“阿斯综合征”发作出现在心搏骤停后(C)秒。

A10秒B20秒C30秒D40秒

2大脑不可逆损坏发生在心搏臊停后(B)分

A1-3分B4-6分C5-6分D6-7分

3安全饮酒量男性为每星期不超过(D)酒精,

A112gB150gC160gD168g

4安全饮酒量男女性为每星期不超过(A)酒精,

A112gB150gC160gD168g

5饮酒后醉倒不起木僵状态提示酒在血液中的浓度为(C)

A100mg/100mlB150mg/100mlC200mg/100mlD400mg/100ml

6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D)

A70次/minB80次/minC90次/minD100次/min

7酒精致死量为酒在血液中的浓度超过(A)

A400mg/100mIB450mg/100mIC500mg/100mID550mg/100mI

8胸外心脏按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B)

A15:2B30:2C30:1D15:2

问答题:

1现场心肺复苏适用于哪些情况?

适用于心脏病、电击、淹溺、中毒及创伤、过度疲劳等各种原因导

致的心脏功能及全身血液循环或/和呼吸突然停止,医学上也称之

为猝死,是最紧急的危险情况。

2简述一氧化碳(煤气)中毒救护原则

(1)发现病人立即将门窗打开或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

(2)呼叫城市急救机构或社区医生前来急救

(3)较轻的病人注意保暖,并给其喝含糖茶等热饮料

(4)有条件可吸氧

(5)对呼吸、心跳臊停的患者行心肺复苏术

(6)救护人员应用湿毛巾捂口鼻作好自身防护,关闭煤气总闸,禁止

明火

(7)急呼煤气公司排除故障

3简述毒物自体内的排出的途径

排出途径主要是呼吸道、肾脏和消化道。可随汗液、消化液、乳汁、

月经、皮肤排出,也可通过胎盘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发生先天性中毒。

4简述阿片类药物中毒重度表现

昏迷、瞳孔针尖样大小、高度呼吸抑制。血压下降、体温下降、肌肉松

弛,也可出现角弓反张等症状。

5简述敌鼠钠盐毒理

化学结构与香豆素相似,毒素通过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1的作用影响

凝血酶元和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损伤毛细血管壁。运动与健康

运动与健康

1刖亘

2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3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4体育运动对部分人体系统的影响

5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6体育锻炼过程中的保健

7运动意外的防治

前言

健康含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

好的状态。

■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

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健康的重要性1

■人生什么最重要?健康最重要。

■健康是1其他都是0;0只有与1结合才有意义

■毛主席说:“身体是装载知识的车子和存放道德的房子。”没有身体,道德和知识存放在哪里

呢?又怎么能发辉作用呢?

健康的重要性2

■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

■当然,大学阶段由于健康问题而不能毕业的毕竟是少数。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由于不经

常锻炼身体,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这样的大学生不是废品,是合格品,能够毕业,

但不是优秀的大学生。

运动过少已影响我们的健康

■人正在变成一种在正常体位会感到累的稀有动物

■下楼坐电梯,出门坐汽车

上班打电脑,回家看电视

■我们的身体活动是50年前人的一半

■50年后人的身体活动是我们的一半

不健康的表现:肥胖

■目前世界上,肥胖症是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在美国,肥胖每年导致30万人死亡,仅次于吸烟引起的死亡人数。

■在我国,预计下一个10年中将有2亿人发生肥胖。

■肥胖者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紊乱病。

■肥胖等疾病与运动不足有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缺乏运动,全球每年导致200多万人死亡

■缺乏体力劳动会增加高血压、血脂紊乱、骨质疏松、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生的危险。

肥胖症的原因1

■科学技术的发达,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也使人变得越来越不愿意活动了。

人们乘着汽车上、下班,乘着电梯上、下楼;办公室工作电脑化;家务劳动电器化。这样,人

运动的时间就少了,结果是肥胖和处于第三状态。

动物育肥的提示

中国农村将鸡、鸭、鹅等家禽育肥,采用的是限制家禽活动,大量喂食物的方法,使家禽大量

增长脂肪。

不运动的结果

自然界中每一种动物都生存在动物食物链中的某一环节中。动物在生存斗争中,要不断运动以

摄取别的动物供自己食用,并提防自己不被别的动物食用。即使草食动物,也要不断运动以取

得食物和提防不被肉食动物吃掉。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充当食物链中某一角色所

处的环境,特别是需要运动的环境。如果改变这种环境,长期不运动,动物就会不健康或死亡。

“狼医生”的故事

■森林里有狼有鹿,狼吃鹿。为了保护鹿,猎人就把狼消灭了,认为这样就把鹿保护住了。哪知

道适得其反,几年后,鹿因为没有狼,吃饱饭就躺在地上,休息晒太阳,结果鹿变成胖鹿,脂

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鹿的自身疾病越来越多,寿命明显缩短,结果鹿群越来越少,

眼看就要自动绝种了。怎么办呢?派医生给鹿治病,谁能给鹿治病呢?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

是把狼请回来。于是重新买了狼放在树林里。狼一来就吃鹿,鹿就得跑,狼追鹿跑,在这样的

过程中,鹿锻炼了身体,体质增强了,因为不运动引起的病消失了,鹿也不会绝种了。因为狼

在与鹿的相互竞争中,使鹿的体质得到了提高,所以称人们狼为“医生”。

不健康的表现:第三状态1

■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运转正常,身体健康,现代医学称之为人体的第一状态。如果人体某一组

织器官及功能出现异常病变,则称第二状态。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

态。处于第三状态的人既不像健康人那样精力充沛,生气勃勃,也不像病人那样面容憔悴,萎

靡不振,而是自我感觉不好,比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情绪不好、头晕失眠、关节疼痛、皮

肤干燥等;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

不健康的表现:第三状态2

■疾病能在短期或一定时期治愈,而第三状态常常维持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导致人体第

三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体育锻炼是重要原因之一。医学专家认为,对人体第三状

态不应忽视,它往往是健康的隐患,如不加以调节,有可能向人体第二状态转化。“生命在于运

动”,人体的第三状态具有较强的可逆性,多数的第三状态者经过有效的体育锻炼,可逐渐向第

一状态转化。

追求健康是人们共同的愿望

■拥有健康是人人享有的权利

■维护健康必须走科学的道路

■增进健康应遵循自身的规律

为健康而运动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

“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古西腊

的山崖上刻着这样的字句:

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

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

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

为健康而运动

■生命源于自然,生命在于运动。

■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但是体育运动要讲究科学

过量运动会带来灾难

■美国人菲克斯曾是一名万米长跑冠军,他著的<<跑步全书>>,1997年在美国出版后不仅风靡

全美国,而且轰动世界,许多人在此书的煽动下开始了长跑锻炼。然而,不幸的是他本人却突

然死于长跑途中。

■长跑与马拉松运动员死者中,死于冠心病者占77.5%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跑步,确实给许多人的健康带来了奇迹,但也使相当一部分盲目追求者成了不合理运动的牺

牲者。

不合理运动会影响身体健康

■美国一家保险公司曾调查了5000名已故运动员的寿命和健康壮况,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普

通人短,运动员经过严格训练,身体的潜能可提高1—3倍,大运动量使体能得以充分发挥.但

从健康长寿的角度来考虑,这种大运动量的锻炼方法并不可取。

运动猝死需要受到关注1

■北方工业大学体育馆内一名正在进行运动的男生突然晕倒在地。事情发生后,师生迅速拨打

120急救电话,120救护人员赶到后,发现这名学生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于是采取紧急救护

措施。

■在送往学校附近的首钢医院的途中,该学生一度出现呼吸和心跳,但是送到医院急诊继续进行

抢救后,最终没能挽留住这个19岁的年轻生命,该男生已经于当天下午去世。

运动猝死需要受到关注2

■类似的现象我校今年也发生过:

■某天中午教室里,一男同学在课桌上睡觉,一女同学趴在另一课桌上睡觉。这时,一小偷进来

偷女同学书包,被女同学发现,即喊正处于睡眠中的男同学抓小偷。男同学爬起即追小偷并在

数百米内将小偷抓住。但是,男同学在回教室途中突然突然晕倒在地。

■师生拨打校医院及120急救电话,校医院医师迅速赶到,发现这名学生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

于是采取紧急救护措施恢复了呼吸和心跳。

■在120急救车赶到后将其送到省立医院急诊继续进行抢救,省立医院非常重视,请了全国最好

的医学专家(院士)为他治疗,最终没能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该男生于数天后去世。

■据该专家说:该男生心脏没有疾病。是突然剧烈运动引起的心脏骤停。

运动猝死需要受到关注2

■在网上输入“运动猝死”查询,会发现大量的运动猝死病例,而且有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

■因此我认为应该关注运动猝死,普及运动卫生知识,尽量避免运动猝死发生。

■本课在讲运动与健康关系的同时,将介绍有关运动猝死生理病理原因及预防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成功者的一生多伴有体育运动1

■纵观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喜爱体育运动,众多政治家也都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酷爱游泳

■著名企业家霍英东喜爱飞泻直下的滑雪运动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热爱长跑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喜爱策马扬鞭的马术运动

成功者的一生多伴有体育运动2

■尤其是自幼得过小儿麻痹症的罗斯福总统一生坚持游泳运动。体育运动不仅挽救了他的身体,

也成就了他的政治生命。

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政治家、

■战略家,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海德帕克镇一富豪之家。

■1900年~190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

■1932年~1944年连续四次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1、体育运动能调节情绪

2.体育运动能增强自信心

在体育活动中,当你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一个动作或一项活动后,你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

运动过程中,你可以尽量展现自己的技术、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断认识自己。这种认可感和成

功感有助于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

3.体育锻炼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培养积极向上、不怕艰苦、敢于挑战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还能有效地激

发斗志、增强心理承受力。

4.体育运动能改善人际关系

■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性运动项目有助于:

•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拓宽交往范围、健身交友]

•交流信息、相互帮助

•克服孤独和寂寞感

•培养合作性

5黄鲁柒炼能提高适应能力

参加体育运动能增强生理功能和抵抗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加体育运动能培养豁达的胸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社会和

人际环境的适应。

6.体育运动能恢复精神和减轻心理压力

■身体活动能有效地消除精神疲劳,降低焦虑水平和

沮丧感,使头脑更清醒,反应更敏捷,工作效率更高。

・体育活动具有宣泄功能,在身体活动时你可以释

・放内心的压抑、忘却烦恼,同时也能给你带来身

■心上的愉悦,加之运动能使身体发热、出汗,都

・有助于心理压力的减轻。

7.体育运动能陶冶情操完善个性

■体育锻炼能培养参加者的勇敢、进取、积极与活力等品质,从而陶冶情操、完善个性,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领导人钟爱体育运动,就连古稀老人和天真的幼儿也无不喜爱体育运动。不少

人凭着体育的一技长而得以改善形象、

提高品位。

8.体育运动有助智力发展

■体育锻炼对智力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育锻炼可促进人脑的开发与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体育锻炼能减缓应激反应,提高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

・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疲劳;

9.体育运动能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

・体育融入你的生活,生活必然更加丰富多彩。

■运动能给人带来欢乐、刺激、挑战和成功感,并焕发创造精神。

■体育能增添生活的乐趣、改善食欲、促进睡眠。

■青春的运动装束、优美的身体动作会使锻炼者活力四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0.体育锻炼的医疗作用

■体育运动还可做为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和一些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措施。

■合理的运动处方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

■和恢复都是有效的手段。

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1.运动强度

•分类: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绝对强度:指机体所承受的物理负荷量(如做了多少功等),所以又叫做物理负荷强度。

优点:简单明了缺点:不能体现不同人之间的体能差异

・相对强度:根据个人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或最大心率百分值等生理指标来反映某一负荷量对身

体的刺激程度。

优点:能反映运动者的个人体能水平

•运动生理学中通常采用生理负荷强度衡量运动强度

练习次数和频度

•研究表明:初次参加运动训练者,隔天训练的效果比每天训练效果好。

每天训练10次,肌肉力量提高47%

隔天训练10次,肌肉力量提高77.6%

•举重等以发展肌肉最大肌力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其运动强度应足够大,一般接近或达到肌肉

的最大负荷能力,练习组数至少不低于3次,训练频度则可适当减少,每周1-2次即可。

•以发展肌肉体积线条和爆发力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如健美,其运动强度应适当降低,但练习组

数和频度则相应地增多;

•以发展肌肉耐力和提高内脏机能水平为主要目的的运动,其运动强度更低,练习次数相应较

多,练习频度亦可有所增加。

运动量

•运动量包括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两个因素,是二者的乘积。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运动量=平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

•在一段时间如一周或一个月训练的运动总量除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外,还要考虑这段时间

的训练频度,即:

运动总量=(平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训练频度

2.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进入工作状态

概念: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进入工作状态。

•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机理:

・1.反射时

•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反射时

•动作越复杂,有关中枢之间传递延搁时间就越长,进入工作状态需要时间也就越长。

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a.植物性神经机能惰性比躯体性神经大

传导速度慢;

突触联系较多。

b.神经-体液调节作用

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影响因素:工作性质、个人特点、训练水平、工作强度及当时机体的机能状态。

•肌肉活动越复杂一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越长;

•训练程度低一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长;

•训练水平提高一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短;

•工作强度越高一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就越短。

•此外,年龄和外界因素也能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儿童少年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比成人

短。场地条件好、气候温暖适宜以及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均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

的时间。

2.生理“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生理“极点”及产生机理:

•概念: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暂

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也是运动猝死的可能时间。

・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

状态称为“极点

・原因: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①运动开始时供氧不足;②大量乳酸积累使血

液pH值朝酸性方向偏移。一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暂时遭到破坏。

“第二次呼吸”及产生的机理

・概念:“极点”出现后,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

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

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o

•原因:

・①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

•②运动速度暂时下降,使运动时每分需氧量下降,以减少乳酸的产生,机体的内环境得到改

善,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

・影响因素: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训练水平,准备活动、赛前状态及呼吸方式等。

・中长跑项目反应较明显;运动强度越大,训练水平越低,“极点”出现得越早,反应也越强烈,

“第二次呼吸”出现得也愈迟。

•减轻“极点”反应的主要措施:

•①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②调整呼吸节奏,尤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③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3、稳定工作状态

•概念:在运动过程中,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在一段时间内处于

一种动态平衡或相对稳定状态。

・分类:真稳定工作状态、假稳定工作状态

・(一)真稳定工作状态

•(二)假稳定工作状态

真稳定工作状态

•概念:

,在进行强度较小、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

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工作状态。

假稳定工作状态

•概念: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

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工作状态。

•此次流是发生运动猝死的可能状态。

第一拐点,与“第二拐点,

•应用动态数学建模分析法研究表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变化表现

出两个明显的拐点:

・“第一拐点”:标志进入工作状态(动员阶段)结束、稳定工作状态开始。

•“第二拐点”:标志稳定工作状态结束、人体整体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疲劳开始。

•“第二拐点”之后运动,发生运动猝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3.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982年

的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

.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

生理过程。

运动性疲劳特点:

・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

•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在其一特定水平

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多指标同时改变都可以来判断疲劳。

•(二)疲劳的分类

,根据疲劳发生部位:全身性疲劳

,局部疲劳

,中枢性疲劳

•根据疲劳发生的机理与表现:外周性疲劳

,混合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及特征

•(一)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

中枢性疲劳

•概念:指发生脑至脊髓部位的疲劳。

•特点:

•①功能紊乱,改变了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疲劳时,神经冲动的频率减慢,使肌肉工作能力

下降。

•②代谢功能失调,大脑细胞中ATP、CP水平明显降低,血糖含量减少,r-氨基丁酸含量升高,

特别是5-羟色胺和脑氨升高,可引起多种酶活性下降,ATP再合成速率下降,从而使肌肉工作

能力下降,导致疲劳。

外周性疲劳

•可能发生的部位是从神经-肌肉接点到肌纤维内部线粒体。

•(1)神经肌肉接点

•(2)肌细胞膜

•(3)肌质网

•(4)线粒体

•(5)收缩蛋白

测定运动中心率评定疲劳

1.基础心率

基础心率正常情况下都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后,经过一夜的休息,基础心率较平

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累积现象,如果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

2.运动中心率

若一段时期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住。

3.运动后心率恢复

人体进行定量负荷后心率恢复时间长,表明身体欠佳。如进行30秒20次深蹲的定量负荷运

动,一般心率可在运动后3分钟内完全恢复,而身体疲劳时,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4.恢复过程

•概念: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结束后,各种生理机能和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

运动前水平的变化过程。

•阶段: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和运动后超量恢复阶段

恢复过程的三阶段特点:

・第一阶段:消耗占优势,消耗〉恢复

•••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第二阶段: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第三阶段: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

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实验:

•让两名实验对象分别站在一辆自行车的两侧同时蹬车,其中一人用右腿蹬车左腿休息,另一

人用左腿蹬车右腿休息,当运动至力竭时,测腿股外肌的肌糖原含量,结果运动后3天运动腿

股外肌肌糖原含量比安静腿多1倍。

超量恢复特点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出现的时间与所从事的运动负荷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

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

会延长。

促进恢复的措施

(一)运动性手段

1.积极性休息

2.整理活动

(二)睡眠

(三)物理学手段

(四)营养学手段

1.能源物质的补充

2.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循环系统

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组成的。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的活动,向全身几百亿细胞供给血液,血液把呼吸系统摄取的氧气和消化系

统摄取的丰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人体各种组织和各器官系统,使之维持生命的活力。

・心脏功能不好,运输系统发生故障,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生命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1.心脏

心脏的一般结构

•四个腔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瓣膜:房室瓣

半月瓣

功能:保证血流在心脏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防止血液逆流。

心率

正常变动范围:60-100次/分

•年龄差异:新生儿的心率可达130次/分以上,随着年龄增长,心率逐渐减缓,到15-16岁时,

已接近成年人水平。

・性别差异:女性心率〉男性,高3-4次/分。

・体质差异:弱〉强

训练良好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较慢。

,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

•心率实践意义:了解循环系统机能的简单易行指标。在运动实践中常用心率来反映运动强度和

生理负荷量,并用于运动员的自我监督或医务监督。

心输出量1

概念: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1)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正常成年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约145ml(毫升),收缩末期容积约75ml,每搏输出量约70mlo

心输出量2

•(2)每分输出量

・左心室每分钟搏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X心率=5~6L/min

・女性比同体重男性的心输出量约低10%

・青年时期的心输出量高于老年。

・优秀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高达25-35L/min。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

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②心肌收缩力

•③静脉回流量

2.血管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较厚,含有丰富的弹力纤维。主动脉和大动脉可称为弹性贮器血管。

・小动脉(阻力血管):内径只有20-30um,对血流阻力很大。

•毛细血管(交换血管):口径很细,但因数量多,故总的截面积非常大,因此血液在毛细血管

内的流速十分缓慢。

・静脉(容量血管):数量较多、口径较大而管壁较薄,故容量大。循环血量的60%-70%容纳在

静脉中。

3.血液

•循环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的血量都在心血

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

•贮存血量: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到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

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

•血容量:即人体循环血量的总量。包括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

运动时的血容量1

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都明显增加,而血细胞容量增加较明显。

・短时间运动时总血容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储血库里的血被动员入循环,使循环血量增加;而

短时间运动出现的血液相对浓缩,其原因可能由于储血库的血中血浆量相对较少,血细胞容量

较大,进入循环血中使血细胞浓度相对增高。

运动时的血容量2

•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的溶血,肾脏和消化道也常常排出少量红

细胞,但一般数量极少,对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影响不大,红细胞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血容量的改变主要是由血浆水分转移情况决定,如果血浆中的水分从毛细血管中渗出到组织间

液或排出体外,将引起血浆容量减少,产生血液浓缩现象。反之,如果组织间液的水分渗入到

毛细血管,血浆容量增加,则血液稀释。

3.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窦性心动变缓

概念:正常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的心率

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可低至40-60次/分

•原因: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

•变化: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

・应用:一般认为,运动员的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故可将

窦性心动徐缓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二)运动性心脏增大

•静力及力量性项目:投掷、摔跤和举重运动员心脏的运动性增大是以心肌增厚为主。

•耐力性项目:游泳和长跑等运动员的心脏增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也有报道心肌厚度也增加,

但心腔内半径与心壁厚之比维持在正常范围。

•心肌增大是对抗超负荷刺激的一种基本生物学适应。

・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三)心血管机能改善

安静时

一般人:5000ml/min=71ml/次x70次/min

运动员:5000ml/min=100ml次x50次/min

最大运动时

一般人:22000ml/min=113mml次xl95次/min

运动员:35000ml/min=179ml次xl95次/min

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有

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4、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一)脉搏(心率)

•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

•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

身体健康、机能状况良好时,基础心率稳定并随训练水平及健康状况的提高而趋平稳下降。

如身体状况不良或感染疾病等,基础脉搏则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在运动训练期间,运动量适宜时,基础心率平稳,如果在没有其他影响心率因素(如疾病、强

烈的精神刺激、失眠等)存在的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基础心率波动幅度增大,可能是运动量过

大,身体疲劳积累所致。

安静心率:

・空腹不运动状态下的心率

•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低于非运动员,有的运动员的安静心率可减慢到每分钟30余次。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也有差别,一般来说,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低于其他项目运

动员,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安静心率较低。

•评定运动员安静心率时,应采用运动训练前后自身安静心率进行比较,运动后心率恢复的速度

和程度也可衡量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水平。

(二)血压1

•1.清晨卧床时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较为稳定,测定清晨卧床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对训练

程度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运动员安静时的血压可略有降低,如果清晨卧床血压比同年龄组血压

高15%-20%,持续一段时间不复原,又无引起血压升高的其他诱因,就可能是运动负荷过大所

致。如果清晨卧床血压比平时高20%左右且持续数天,往往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

・2.测定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升降幅度及恢复状况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

反应类型,从而对心血管机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二)血压2

・3.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由于收缩压主要反映

心肌收缩力量和每搏输出量,舒张压主要反映动脉血管的弹性及外周小血管的阻力,因此运动

后理想的反应应当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适当下降或保持不变。一般而言,收缩压随着运动强

度的加大而上升。大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高达19OmmHg或更高,舒张压一般不变或轻度波

动。根据运动训练时血压的变化可判断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是否适应。

呼吸系统

1.概述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全过程:

呼吸三个环节:

(三)肺通气量

•概念: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呼吸深度(潮气量)*呼吸频率

安静时:6-8L剧烈运动时:80-15OL或更多(180-200L)

(三)肺泡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呼吸深度-生理无效腔)*

呼吸频率

3、肺通气机能的指标

(一)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人体尽全力吸气后再尽全力呼出气体的总量。一般成人肺活量为3500毫升,女性

为2500毫升,而长期运动的人可以达到4500—5500毫升。有的高达7000毫升。

•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也是测定肺通气功能简单易行的指标,应用较普遍,

常用于评定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开展国民体质测定。

(二)连续肺活量

・连续地测五次肺活量,根据五次所测数值的变化趋势,判断呼吸肌的机能能力。

(三)时间肺活量

・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第1秒:83%肺活量最有意义

・第2秒:96%肺活量

•第3秒:99%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还能反

映肺的弹性是否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情况。

(四)最大通气量

•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称最大通气量。

•一般只做15秒钟通气量的测定,并将所测得的值乘以4,即为每分最大通气量。是衡量通气

功能的重要指标,可用来评价受试者的通气储备能力。还可用通气贮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4.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一)、运动时通气机能的变化

•运动时随着强度的增大,机体为适应代谢的需求,需要消耗更多的02和排出更多的CO2,为

此,通气机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具体表现: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潮气量可从安静时的500ml上升到2000ml以上,

呼吸频率随运动强度而增加,可由每分钟12-18次增加到每分钟40-60次。结合潮气量与呼吸

频率的变化,运动时的每分通气量可从安静时的每分钟6-8L增加到80-150L,较安静时可增大

10-12倍

(二)运动时合理呼吸

1.减小呼吸道阻力

在剧烈运动时,为减少呼吸道阻力,人们常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其利有三:

•①减少肺通气阻力,增加通气;

•②减少呼吸肌为克服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