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_第1页
初中音乐说课稿_第2页
初中音乐说课稿_第3页
初中音乐说课稿_第4页
初中音乐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音乐说课稿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一」

一、说设计思路

本课是第六单元中的一个课题,我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深挖教

材,以复习为切入点,侧重于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强化学生的动手和小组合作

能力,在学生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方面作一个尝试。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教材选自人音版八年级15册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两首歌曲《我爱你塞北的

雪》、《踏雪寻梅》,这是两首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高雅的歌曲,唱出了冬天之韵

味,唱出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冬天一幅幅至纯至美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

前,给我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初二的学生已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对事物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和感受,

音乐的基础技能和技巧有一定的积累,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

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冬之韵,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复习《踏雪寻梅》,制作打击乐器并创作简单旋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合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音乐是抽象的,虽说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基础,但实际操作中有

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感悟冬之韵,制作乐器和创作简单旋律,作为本节课的重

点也是难点。

三、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具备一定的感受能力,加上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对他

们感悟冬之韵有一定的帮助;他们本身具有的动手能力和原有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师

的引导示范、小组合作的智慧,对难点的突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说教法

根据音乐课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多体验的特点,我自制电脑课件,采用启发讲解

法、示范演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来引导、启发、激励学生,从而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制作画面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全方位地感悟音

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每个

小组成员都能主动的有效地参与实践创作,并协同解决实践创作中的问题。

六、说教学程序

1、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课题。

这是启动环节,学生通过欣赏视频,设置问题:

(1)歌曲怎样描绘雪?

(2)你看到了怎样一个冬天?

学生说说冬之韵,初步感悟歌曲描绘的冬之韵。

2、为了让课题得到拓展,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冬之韵,我让

学生找找相关的诗句,发现所描绘的共同点:以咏梅为主,主要是冰雪的洁白无

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随后,我摘选了几首诗词,让学生概

括冬之韵: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从而突破难

点。

3、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寻找音乐的源泉。让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加入打

击乐,进行伴奏,并设置问题:歌曲中的哪一句出自我们生活中的声响?这一问题

的提出对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有着提示作用。

4、拓展思维,动手作一作。这一环节中有两项活动。

活动1、利用玻璃杯、碗等制作有音高的打击乐器。

活动2、用“1、2、3、5、6”五声音阶为下面诗词创作简单的旋律。

第一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首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第三首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创作简单的旋律,填上以上诗词,唱一唱。

在活动开始前,我展示制作好的玻璃杯乐器,向学生讲解制作的方法,加入不

等量的水,得到不同音高的玻璃杯乐器。然后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在实践

操作前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实践时,我在学习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引

导、激励学生,从而使难点得以解决。

5、学生展示与评价,我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让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我

概括,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

6、在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先小结,我再概括:大自然的美景,美不胜收,

我们要用心才能感悟;生活中的音乐,妙不可言,我们要用心才能聆听。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二」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是。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

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

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

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对进行等;

能力目标: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图表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进一步

提升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

的体验,体会地理学习的独特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

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

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

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

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

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

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

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

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

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

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

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

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

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此外,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以及农村教育的特点,我将采用地理教具、地图册

辅助教学,直观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的掌握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

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

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

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现代地理教学论指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

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

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

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

(3)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

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

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4)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

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

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5)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

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

学,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

况、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

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

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高元方程、一元二次

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止匕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

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

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已有的知识经

验,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

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

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

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

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

念,而概念的教学又要从大量的实例出发。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由实际问题列

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初中数学说课稿精选。

鉴于学生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较弱,因此把由实际问题转化

成数学方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

式、类比法教学。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

纳”的模式。但是由于学生将实践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

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

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

生接受、感知。通过微机演示课本中的实例,并应用微机对其进行分析,充分显示

微机演示中的生动性、灵活性,把图形的静变成动,增强直观性;同时帮助学生从

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

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初中数学说课稿三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

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几何奠定了

基础,同时也为证明几何题提供了一个示范作用,本节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

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推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转化,说理能力和数学

语言规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

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中充满着

探索和创造。

(三)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写出规范的推理过程和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增

大了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

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学会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

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

惯。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考官:

上午好,我是面试初中数学的6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比较与运

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

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

要由学生动手,利用线段的比较与运算进行知识迁移,得到角的比较与运算方法,

同时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基础上展开教

学的,同时为后续学习余角和补角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理解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角度

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形式归纳出比较角度大小

的方法,并且学会运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归纳比较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乐

趣。

根据教学三维目标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学会比较角

的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角度加减运算;而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本

节课的难点确定为: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

学情。七年级的学生虽抽象思维占优势,但还需感性经验的支持,这一年级的学生

活泼、好动,叛逆心理比较强,教师应关注这些特点,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老师,不仅要

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本节课我主要

采用引导设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新知的自主探究,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去

学习数学,乐于探究数学。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为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知识的过

程,我将从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上课伊始,我会通过引导回忆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大屏幕出示两个角并提

出问题:角也能比较大小吗?角的大小又应该如何比较呢?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小学的知识基础,会提出可以用量角器量一量,此时

我会继续追问是否能找到别的方法,同时提示可以将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通

过观察位置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一角的比较与运算。

这样的导入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新知找到生长点,另一方面也充分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2.师生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探究角之间的大小和关系

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之后,我会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如何通过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判

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我会在大屏幕出示两个角NAOB和NA,O'重合一条边

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另一条边的位置判断二者的大小关系。同时我

也会补充和总结,借助图片直观帮助学生掌握方法。

接着,我会继续出示课本134页思考问题截图,并提问:图中有几个角?几个

角之间都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会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数一数,并据此找到这几个

角的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的同时,我也会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的.探究中,根据学生出现

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引导,学生很容易发现图中共有三个角NAOC,NA0B和NB0C,

同时会发现NA0C〉NA0B,NAOONBOC,此时,我会表扬学生能够正确比较角的大

小,并继续引导学生发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学生得出NA0C是NA0B和NB0C的

和,我会顺势讲解用数学符号的表示为NA0C=NA0B+NB0C,此时继续引导学生找

至UNA0B是NA0C与NB0C的差,并列出式子NAOB=NAOONBOC,接下来我会继续

追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指出NA0C-NA0B=NB0C。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总结:同一

顶点引出的三条不同射线可以组成三个角,这三个角之间存在和差关系。

活动二、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此基础之上,我会大屏幕出示用三角板画出15。和75。角的过程和方法,

并列出算式45°+30°=75°和45°-30°=15°,请学生仿照我的方法,充分利用

三角板画几个角,看看谁画的最多,并和同桌说说它们的画法。学生充分讨论画图

之后,我会找学生展示画的结果,学生会得到105。,120。,135。,150。,此

时我会充分的表扬学生,可以利用角的相加得到不同的角,并追问学生能否利用角

的减法找到更多的角,进而找到15°角的不同画法。

此时我会请学生观察,画的角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总结:角是可以进行计算

的。

接下来我会继续大屏幕展示课本135页图4.3-9,并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如

图所视,如果NAOB=NBOC,那么射线OB把NAOC平均分成两个相等角,这条线就

是NA0C的角平分线。同时带领学生画出一个角,并通过折一折找到它的角平分

线,我会通过先示范,再请学生参照我的方法折出角的平分线。

我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

的线做角的平分线,用折一折的方式将角的两条边重合得到的线是角的平分线。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新授环节,利用两个活动层层递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

究,发现规律,经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真正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3.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应用新知,我会大屏幕出示几组算式,让同学们快速计算

并说出结果。同时,出示几个关于角度计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以开火车形

式提问。

4.回顾小结,整理新知

在本环节,我会让学生大声交流讨论的方式互相说一说本节课学了那些新知,

总结收获,并进一步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内化新知

最后是布置作业环节,我会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1、2,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大屏幕拓展题。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现在呈现在黑板上的就是我的板书。这样的板

书一目了然,突出本节课重点。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五」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

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

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1、世界降水的分布。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

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

率。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

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

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

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

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

果。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农村,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几

乎没有电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有限,所在地没有图书馆。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

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

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

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

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

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

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

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造气氛,导新课)

用电脑动画音视频材料演示降水全过程。其中用电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

动态的运动过程,说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

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六」

评委老师好!我是07号考生,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一次

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的说

课。

首先谈谈教材分析,我谈三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看,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从初等数学向变量数

学的迈进。而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第一个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

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整个初中

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三者相互依存,紧密

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

生的数学思维。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接下来我来谈谈第二方面: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一一自学方式。根据学生

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

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给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去发现问题的

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引领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问题L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

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

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x/千克012345

y/厘米33.544.555.5

(2)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吗?

这一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找出函数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

值。但是让学生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所

难免,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

拨,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会得出y=0.5x+3。

问题2: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升,汽车每行驶50千克耗油9升。

(1)完成下表:

汽车行驶路程x/千米050100150200300

油箱剩余油量y/升

你能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吗?(y=100-0.18x或y=100-x)

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给予帮助指导。

通过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研究概括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发现两个函数关系式为

y=0.5x+3,y=100-0.18x,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

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y=kx+b(k,b为常数kWO)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

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第二个环节是例题讲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两个例题,在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根

据x与y之间的关系式区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并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

一次函数表达式。

例L写出下列各题中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y是否为x的一次函

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

①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中y(千米)与行驶时间x

(时)之间的关系式;

②圆的面积y(厘米2)与它的半径x(厘米)之间的关系;

③一棵树现在高50厘米,每个月长高2厘米,x月后这棵树的高度为y(厘

米)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写出x与y之间的关系式,并在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

函数概念掌握的基础上判断分析(1)y=60x,y是x的一次函数,也是x的正比例

函数;(2)y=n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不是x的一次函数;(3)

y=50+2x,y是x的一次函数,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数。

例2:我国现行个人工资薪金税征收办法规定:月收入低于1600元的部分不

收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但低于21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税如某人某月收入

1960元,他应缴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为(I960-1600)X5%=18(元)

①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又小于2100元时,写出应缴所得税y(元)与月收

入x(元)之间的关系式。

②某人某月收入为1760元,他应缴所得税多少元?

③如果某人本月缴所得税19.2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多少元?

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事难点,所以在解

决这一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体会,教给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

规律中发现问题的方法。类比出一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式的求法,以此突破教学难

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经学生分析:

(1)当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小于2100元时,y=0.05X(x-1600);

(2)当x=1760时,y=0.05X(1760-1600)=8(元);

(3)设此人本月工资、薪金是x元,则19.2=0.05X(x-1600)

X=1984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应已能基本掌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

准确运用,还是需要进行适量的训练,因此我安排了教材第184页第1、2题这样

的练习,并将根据学生课堂上掌握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有关练习,尤其是针对学

生可能出问题,如:

1、见下:

x-2-1012

y-5-2147

根据上表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y是否为x—的次

函数?y是否为x有正比例函数?

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

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时,水费按0.6元/米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

超过6米3时,超过部分按1元/米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米3,应缴水

费y元。(1)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米3和超过6米3时,y与x之间的函数

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2)已知某户5月份的用水量为8米3,

求该用户5月份的水费。[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数。②y=8-

2.4=5.6(元)]

第四个环节是课后小节

引导学生回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并能根据已知简单信

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现在我谈一下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次函数

1、y=0.5x+31、y=60x1、y=0.05X(x-1600)

2、y=100-0.18x2、y=nx22、y=0.05X(1760T600)=8(元)

y=kx+b(k,b为常数kWO)3、y=50+2x3、19.2=0.05X(x-1600)

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x=1984

以上是我对《一次函数》一课的认识与教学设计,整个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学设

计的结构性。

敬请各位评委予以指导,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篇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

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

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

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

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

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

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

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

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

“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