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识别与治理对策探究文献综述9400字】_第1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识别与治理对策探究文献综述9400字】_第2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识别与治理对策探究文献综述9400字】_第3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识别与治理对策探究文献综述9400字】_第4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识别与治理对策探究文献综述94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识别与治理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摘要】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自资本市场成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便一直存在,这种行为恶意破坏市场秩序,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且由于财务舞弊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舞弊被发现不够及时,常常在数年后才能彻底查清并给予惩罚,违法成本低。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部关于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何有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风险进行识别和治理,便成了意义非凡的研究课题,本文正是围绕这一课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动因、手段和识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治理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提供些许帮助。【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风险识别;治理对策目录TOC\o"1-3"\h\u32679摘要 I2089Abstract II17486一、引言 111405(一)研究背景 11211(二)研究意义 121668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识别与治理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131226(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 212149(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征与手段 312415(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 621276三、总结 87048参考文献 10一、引言(一)研究背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十分迅猛,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约5300多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超过4500家,总市值高达90万亿元。随着上市公司规模扩大,资本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得到投资者资金支持,加速企业发展,为占据行业内重要地位和占取更高比例市场份额提供有利帮助。投资者的投资参考主要来自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以及对行业前景的判断,因此部分上市企业为获得投资者的投资,利用粉饰报表、披露虚假信息等非法手段误导诱骗投资者,使得财务舞弊成为资本市场最常用的欺诈手段。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公司法》、《证券法》、《募集资金使用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等法律法规用以规范上市公司行为,杜绝舞弊行为发生。但是由于财务舞弊具有隐蔽性、舞弊成本低,以及监管疏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仍旧被多次曝光,对国家经济造成恶劣影响,影响社会稳定。1998年琼民源成为国内第一家因财务舞弊承担法律责任的上市公司,2002年蓝田股份编造业绩被戳穿,2016年辉山乳业营收造假,2018年獐子岛扇贝事件,2020年康美药业舞弊规模更是刷新A股市场记录。根据国内财务舞弊案例,大多数舞弊公司被发现时已经舞弊数年,对资本市场秩序产生严重影响,对投资者的信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学者致力于研究财务舞弊的识别,从而预防财务舞弊的发生。(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在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在财务舞弊的研究上内容比较丰富,无论是案例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在最近几年均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发表。本文对过往研究文献的梳理,为以后的研究者、学习者提供思路和方法。2.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能够为公司财务舞弊情况提供初步参考,做出预警,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对市场稳定、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公司内部管理者可以通过舞弊相关指标了解公司运营的情况,对公司财务诚信情况进行预测,同时也能鞭策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有序严格的公司管理制度,严防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识别与治理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1.国外研究状况目前,国外研究者就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进行探讨和归纳,并梳理出四种应用较为普遍的舞弊动因理论,它们分别是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1)冰山理论冰山理论即二因素论,由G.JackBologna&LindquistRobertJ.首次运用在财务领域,该理论认为公司舞弊动机如同冰山一样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是浮于海面的结构性部分,和隐藏在海底不易察觉,但存在巨大危机的行为部分。结构部分牵涉到的是结构或机构内部管理层次,容易被人察觉,而海面下的行为部分,主要指的是管理者主观思想、员工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的性格组成,这些都是会被主观上故意隐瞒的,所以会产生很大的隐藏风险。当公司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时,由于管理层被利润蒙蔽了双眼,就会出现财务舞弊的行为,这就是冰山理论的原理。(2)舞弊三角理论舞弊三角理论即三因素论,由Albrecht&WernzWilliams(1995)提出。三角即压力、机会和借口。“压力”是舞弊行为主体者的行为动机,主要包括财务压力、个人习惯行为压力和社会环境压力等压力,据不完全统计,财务压力和个人习惯行为压力占据了95%;“机会”包含缺乏和疏忽的内部管理,缺乏工作质量评估和惩罚措施,过度信任,会计和审计系统不完善;“借口”则属于道德价值领域,为舞弊找借口以安慰自己的良心。以上三种舞弊诱因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辅助的,压力产生舞弊者想实施舞弊行为的动机,机会为舞弊者提供行动条件,借口是舞弊者用来让行为道德化的方式。(3)GONE理论GONE理论即四因素理论,于1993年Bologna提出。GONE理论认为企业财务舞弊由贪婪(Greed)、机会(Opportunity)、需要(Need)、暴露(Expose)四个方面组成。“贪婪”指的是公司高管和监管部门为达到不法目的而产生的贪婪思想,产生心理层面和个人意识观念的扭曲;“机会”与三角理论中的机会因素相类似,指的是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以及公司管理环境层面有漏洞的情况下,财务舞弊有了可乘之机,可见的机会,使得舞弊事件发生;“需要”指的是财务舞弊出现的动机,可能是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或者是利益需求等;“暴露”指的是财务舞弊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即被发现后会产生怎样的违法成本。贪婪是gone理论的核心驱动,外在动力是机会因子,需要代表舞弊产生的经济效益,暴露指的是被发现的概率。(4)风险因子理论风险因子理论是以GONE理论为基础,逐渐发展而来的。该理论的本质将财务舞弊的动机分为个体风险因素和一般风险因素。个体风险因素是的指每家公司的个体特色,是公司独有的,应当单独分析,主要是指因为道德水平低下、缺少自我判断能力、个性行为等原因导致的财务舞弊风险。一般风险因素更多是非个人因素,与外部环境条件有密切联系,例如钻法律漏、衡量舞弊发现后的损失,以及被发现舞弊的概率等,与GONE理论中的“机会”和“暴露”因素相似。2.国内研究状况国内研究学者从多个层面分析财务舞弊的动因:刘航(2005)在帕玛拉特舞弊案例中发现“一股独大”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李花果(2017)也在对我国公司的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更容易导致公司的大股东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进行财务欺诈。施金龙和韩玉萍(2013)从内部和外面两方面因素研究,认为内部动因有信息对称性、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压力等,外部动因有外部监督、审计独立性、处罚力度等。张芝(2019)就我国新三板公司的信息公开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环境将对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造成重大的冲击,如果监管不力,将可能引发财务舞弊行为。崔维康等(2019)就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造假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包括:公司内部的不完全、公司治理的失败以及公司本身的压力。胡华夏等(2019)等利用多个实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通过分析发现,需求、机会和文化因素对公司的财务欺诈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构成了公司的财务欺诈。在这些要素中,需要是最重要的动机,是公司进行金融欺诈的最重要的内部驱动力,机遇使需要得以实现,是公司的金融欺诈所必需的要素。3.文献述评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上,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国内外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主要在于公司内部管理不完善,公司管理者为自身谋取不当利益,外部监管不完善等方面。对上市企业来说,财务舞弊的动因通常都是多方面的条件共同促成的。(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征与手段1.国外研究状况ArthurP.Brief(1996)从1990年到1995年的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案例中发现财务舞弊的手段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舞弊,一种是间接舞弊。直接舞弊指的是直接捏造修改财务报表数据,间接舞弊指的是通过资金体外循环、隐藏管理交易等方法虚增数据。Kirkosetal(2007)认为在公司的重要会计年度里,财务舞弊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构造虚假业务、将收入确认时点提前、在成本和费用上故意少计等,最终目的都是虚增利润,营造公司业绩状况好的假象。Dechow(2011)认为财务舞弊的手段大多为虚增收入、费用资本化或减少费用、调整损益结构和现金流量等。Benita&Annukka(2013)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总是有迹可循的,大多存在着收入和利润虚增,以及重大信息掩盖等问题。Lajos(2016)发现上市公司采用的最常见的财务舞弊方式是虚增收入,舞弊被惩罚的行为中数量最少的是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但这种方式对市场的损失是巨大的。2.国内研究状况廖佩君等(2015)认为上市公司在舞弊手段上采用财务方面的手段比非财务方面的手段概率更高。叶钦华(2017)提出,会计欺诈的鉴别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从企业的财务报告、资金流动的角度出发,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变动对损益的影响;二是经营的逻辑,从产业、经营模式、销售毛利率、长期资产处理等方面与同行业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文献,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手段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1)股权结构汤立斌(2004)发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比例越高,公司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概率越高,但是公司的规模大小和公司所处行业对财务舞弊的发生不产生显著影响。梁杰等(2004)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公司的内控制度、国有股权比例、股权制衡度与公司会计舞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陈国进等(2005)认为,公司控股股东的持股对公司的违规行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管理制度薛祖云和黄彤(2004)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董监事会会议频率、股东监事数量及持股比例、独立监事数量、监事会人数、监事会人数等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存在较大的关联性。杨忠莲和殷姿(2006)发现,成立审计委员的情况非舞弊公司明显优于舞弊公司,而且在独立董事比例这一指标上,非舞弊公司与舞弊公司也有明显差异。(3)虚增收入、利润钱玉和徐立文(2014)选取了12个2007-2014年度存在会计欺诈行为的公司,经过比较,结果显示,公司欺诈的手法大致一致,七年内未见明显改变,主要表现在:虚增营业收入,虚增收入,虚增营业外收入,虚减成本与支出。王瑞雪和乔瑞红(2015)对2006-2012年度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裁的公司进行了统计,并对其中涉嫌会计欺诈的公司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以下结论:上市公司最常用的舞弊手段是在披露信息方面,高管也更喜欢通过虚增收入等方法达到舞弊的目的。(4)虚增资产、隐瞒负债朱锦余等(2007)研究了2002年以来四年间上市公司收到的来自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并对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进行整理,得到的结论是上市公司最常通过虚构销售、虚增资产、虚假披露的方法进行舞弊。刘斌(2013)研究分析了2001以来的10年间收到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通知书的上市公司的舞弊手段,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喜欢通过隐瞒负债、虚增利润和资产的方式进行舞弊,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盈利情况的关注。谢林海(2017)根据2006以来的10年间因舞弊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138家上市公司的舞弊手段,得到虚增资产和收入、虚减负债和费用、隐瞒资产、计提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不充足等为上市公司主要舞弊手段的结论。(5)关联方交易王海杰(2017)通过对舜天船舶的案例研究,发现一种通过关联交易达成的舞弊手段,具体做法为隐瞒关联交易从而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或者虚构关联交易从而虚增企业利润。李克亮(2018)指出,关联交易是企业最常见的金融欺诈行为,其主要形式是利用供应商或者关联方进行多次转移,从而规避有关部门的监督。(6)会计估计变更吴影辉(2019)通过对财务造假的分析,得出以下四个方面:财务造假:财务人员利用会计估计的主观偏差调整账目,调整报表的资料;忽略程序上的缺陷,钻项目实施中的漏洞,造成公司的财产损失;财务总监违反有关的法律、法规、内控等方面的违法行为。(7)企业经营管理漏洞胡华夏和刘雯(2018)在分析和归纳了不同的生命周期中的金融欺诈案件后,指出要区分会计欺诈的重点和重点。在创业初期,公司的财务情况要看是否可靠;在发展时期,公司的发展要着重于公司的扩张速度、股权分配和公司治理结构;在成熟时期,要着重于公司的债务、管理层的分红情况。周安琪(2019)企业的股权结构、行业地位、经济环境、企业文化、市场环境、公司治理、员工道德水平、企业经营对地方的影响等方面对企业财务舞弊行为进行识别。他指出,在进行会计欺诈时,必须兼顾会计和非会计的双重因素。3.文献述评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的手段可以分为直接舞弊和间接舞弊,从国内外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直接舞弊是直接篡改财务数据,发布不实信息,这种舞弊手段的特征是容易被识别,通常被使用的机会不大,间接舞弊则是利用会计规则调整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的欺诈性更强,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难以识别。所带来的影响也会更大。(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1.国外研究状况(1)红旗标志Albrecht&Romney(1986)首先证明了“红旗标志”的效力,他们通过收集舞弊上市公司舞弊信息,发现舞弊公司在一些方面存在共同特征。通过对舞弊标志的整理,将这些标志分为三类,第一类标志可能可以预测,第二种标志是能够预测的,第三种标志是暂时无法预测的。最后他们证明了样本中有86个标志能够预测财务舞弊,并将这些标志称为“红旗标志”。Weisenborn&Norris(1997)将Albrecht文章中的86个“红旗标志”运用到30个财务舞弊案例中,通过这种方式,再一次验证了“红旗标志”识别财务舞弊的可行性,在这86个“红旗标志”中影响最大的是管理层失职和高管利用管理者信任。(2)逻辑回归模型Beasley(1996)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75个舞弊公司和75个非舞弊公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董事所占比例、外部董事任期长短、外部董事拥有的股份规模以及内部审核委员会活动的规模等董事会特性具有明显不同,因而,本文认为,董事会的一些特性可以被视为公司内部舞弊行为的迹象。Summers&Sweeney(1998)通过构建一个逻辑的回归模式,揭示了内幕交易的内幕交易,从而降低了他们所拥有的公司股份。实证结果也显示,存在欺诈行为和没有欺诈行为的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的特定金融特性来区分。Person(2005)选取222个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果审计委员会不受公司董事管理,而由独立董事构成,那么它的舞弊可能性就会降低。Bell&Carcellp(2000)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对77个舞弊公司和305个非舞弊公司预测公司舞弊的概率,研究表明逻辑回归模型可以用于预测财务舞弊的情况。(3)神经网络模型GreenB.P&ChoiJ.H(1997)对ANN在识别公司的金融欺诈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并对其作为一种筛选手段的效果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以5项指标及3项帐户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SPCNN、PSYDNN、ISYDNN这3种不同的方法建立模型。该方法通过学习、测试和混合抽样对三种类型进行了对比,并将两种类型的误差比率和1.0的总误差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比率数据的训练效果要好于帐户数据;错误率大多小于0.5,与以往的实验相比,人工神经网络对一类误差的识别准确率较高。Fanning&Cogger(1998)对比logistic回归、直线判别、二次判别和神经网络四种模型识别财务舞弊,最终得出结论神经网络比其它三种方法预测财务舞弊更加准确。LinJ.Wetal(2003),从收入指数指标和收入趋势建立了基于FNN的财务舞弊预判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Yan-JieWetal(2012)通过对140家上市公司分别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识别财务舞弊,结果显示神经网络模型在识别效果上优于逻辑回归模型。Gill&Gupta(2012)采用多种财务舞弊识别模型进行财务舞弊识别的比较,这些模型分别是神经网络、决策树、基因演算、贝叶斯和向量机,发现神经网络是最具鉴别力的方法。2.国内研究状况(1)逻辑回归模型刘立国和杜莹(2003)通过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度、监事会的规模均与公司的财务舞弊情况具有正相关关系,和流通股比例有着负相关关系。秦江萍(2006)运用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有8指标可以对财务舞弊有很好的识别效果,它们分别是存货占总资产的比、营运资金与总资产的比率、股权集中度、净利润现金保证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每股未分配利润、现金债务总额比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报告。余玉苗和吕凡(2010)构建的逻辑回归模型,是基于一个舞弊的上市公司,其以前一财年与本财年的财务数据之间的动态增长的资讯角度为基础的。二人的研究发现,会计报表的造假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资产和负债比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张新民和吴革(2008)以80个上市公司8年为研究对象,选择8项重要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构建了会计报表舞弊的辨识模式,并运用逻辑分析法对会计报表的识别准确度达到71.3%。方军雄(2003)选用了6个指标,并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情况进行识别,准确率在64%以上。6个指标分别是速动比率、管理费用、应收账款比率、税金及附加占比、资产负债率、资产质量和销售费用占比。陈国欣等(2007)通过研究回归模型发现只要有盈利能力、独立董事人数、审计意见和持股集中度这4个变量,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准确率就会比较高,本文对10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识别,结果显示正确率达95.1%。许存兴等(2009)通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进行预测,在87家公司样本中,准确率达82.8%。(2)神经网络模型曾月明等(2007)选用Logistic分类法和BP神经网络用来对舞弊和非舞弊公司样本进行分类,实验结果显示,logistic模型的估计样本准确度为86%,BP神经网络的估计样本准确度为86%,输入层节点为17,输出层节点位2时准确度最高。神经网络的识别效果较logistic更好。聂丹丹(2007)利用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对金融欺诈公司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达到了90%。此外,王泽霞、郜鼎、李冬艳等人利用BP-LVQ方法对金融欺诈进行了辨识,结果正确率达到90.56%。唐磊和乔金杰(2008)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一个会计欺诈辨识体系,结果表明,在经过9个步骤的学习后,BP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财务欺诈行为的精确判别,且准确度几乎100%,表明该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用性,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精确的区分。陈淼(2018)利用SPSS对307个A公司的10项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VM、决策树、神经网络等五种传统监控模式对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辨识精度,并具有87.1%的正确性。3.文献述评在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识别上,国内外学者依据历史数据建立了多个识别模型,其中逻辑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的识别准确率较高,特别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的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运用这些模型,监管部门能够有效的发现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行为,对治理财务舞弊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总结财务舞弊识别研究在国内外起源均较早,其识别模型类型也较多,最早以理论和文字形式进行财务识别的方法为主,取得了“红旗标志”“M-score模型”等研究成果,这些方式归纳总结了公司舞弊可能出现的节点和特征,在初步的财务舞弊识别中具有较好的表现,但是存在完整性、准确性的问题,考验建立模型者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深度。为了优化财务舞弊模型,提出了logistic回归模型,学者先是研究单一的财务指标对公司舞弊的影响,随后扩展到多个指标对公司财务舞弊情况的预测,识别的正确率得到提高,但是由于逻辑回归的局限性,仍旧存在效率不高、准确率有待提升的问题。后来衍生出数据挖掘技术,它们在财务舞弊识别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主要有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通过研究,学者将多个模型效果进行比较,通过阅读整理多个文献发现神经网络模型更加有效。对各种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研究为财务舞弊识别做出巨大贡献。在财务舞弊特征和手段的研究上,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形成较晚,国内学者更多是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财务舞弊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由于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我国学者在特有的经济制度下,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市场情况的财务舞弊理论体系。文献研究显示,企业财务舞弊的特征和手段主要是股权结构过于集中、管理制度不严谨、虚增资产和收入、隐瞒负债,同时还有减少费用、隐瞒重大事项、关联方交易、变更会计政策、虚假披露等手段。

参考文献[1]刘航.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问题——源于帕玛拉特舞弊事件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5,20(2):66-67.[2]李花果.“欣泰电气”财务舞弊案例研究[J].财会通讯,2017,37(4):5-7.[3]施金龙和韩玉萍.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J].会计之友,2013,29(23):98-100.[4]张芝.新三板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风险及防范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34(27):129-130.[5]崔维康,王慧莹和金美宁等.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其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35(34):24-25.[6]洪荭,胡华夏和杨雪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诱导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基于中国情境的多案例扎根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32(3):112-120.[7]梁杰,王璇和李进中.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6(6):47-51.[8]钱玉和徐立文.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及后果研究——基于新准则的实施[J].商场现代化,2014,42(26):179-182.[9]王瑞雪和乔瑞红.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动因及特征分析[J].财会通讯,2015,35(33):52-54.[10]刘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11]谢林海,罗佳和胡晓洁.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财务舞弊手段及外部监管——基于2006—2016年证监会处罚公告[J].商业会计,2017,37(7):43-46.[12]王海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财务舞弊手段及审计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交通大学,2017.[13]李克亮.论九好集团的财务造假新手法与审计新策[J].会计之友,2018,34(9):102-105.[14]吴影辉.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9,13(15):128-129.[15]胡华夏和刘雯.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分析财务舞弊影响因素及演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8,31(14):101-108.[16]周安琪.非财务信息视角下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以万福生科为例[J].商业会计,2019,39(11):60-63.[17]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3(2):28-36.[18]秦江萍.会计舞弊的市场反应与识别: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300.[19]余玉苗和吕凡.财务舞弊风险的识别[J].经济评论,2010,30(4):32-130.[20]张新民和吴革.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与识别模型研究[J].财贸经济,2008,28(12):36-40.[21]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鉴别的实证研究[J].上市公司,2003,2(4):21-45.[22]陈国欣,吕占甲和何峰.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07,22(3):88-93.[23]许存兴,魏建中和王大江.基于逻辑回归分析的虚假财务识别模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26(06):38-90.[24]曾月明,宋新平和葛文雷.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识别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7,29(22):49-54.[25]聂丹丹.改进型BP神经网络方法在会计舞弊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26]唐磊和乔金杰.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会计舞弊识别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08,25(4):93-94.[27]Bologua,G.J.,Lindquist,R.J.&Wells,J.T.TheAccountant'sHandbookofFraudandCommercialCrime[M].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93:20-31.[28]Albrecht,W.S.,Wernz,G.W.&Williams,T.L.Fraud:BringtheLighttotheDarkSideofBusiness[M].NewYork:NewYorkIrwinInc,1995:592.[29]Dechow,P.M.,Larson,C.W.&Sloan,R.G.PredictingMaterialAccountingMisstatements[J].ContemporaryAccounting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