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_第1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_第2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_第3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_第4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目录2106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大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大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入门课程,是了解IT发展历史、前沿技术、国家战略、全球趋势的启蒙课程,适用于计算机大类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学习。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该课程并不纯粹讲枯燥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而是结合学生的认知,梳理历史,总结规律,导出发展趋势,进而形成自己的初步的知识、技能、素质架构体系,对学院定位、专业定位有清晰的了解,为以后相应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以感性到理性的回归引发个人的思考,通过开放性话题的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会从事物发展历程中寻找答案。对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等热门技术有个大致了解,便于后续必修课程的学习和选修课程的选择。(二)课程基本教学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技能培养,回归能力本位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注重IT发展历史、重大事件、重点技术突破、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基本内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2.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相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在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中,采用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方式,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深刻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发展的背景讲,以改革开放序幕的开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2)用创新的理念认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发展的历程讲,融入大量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实例,培育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国家要想出现更多的“中国智造”,不仅要大力弘扬刻苦学习、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更要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才能。学生通过学习,力争把创新提升到个人荣誉、国家利益的高度,让其自身加强对创新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人人重创新、人人做创新”的良好风尚在校园开花结果,成为引领时代的主旋律。(3)结合取得成就,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的成就讲,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运用物联网产生和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平台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乃至机器学习和算法推理等技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从广度上来看,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民生、政务等领域,并且已经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多样化产品为例,融入中国精神(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体现中国智造、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4)加强法制观念,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观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现实应用讲,通过实际应用讲解Hadoop、Mapreduce、Spark等大数据主流平台,以及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内容和特征识别、智能运载、智能机器人等应用的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了解度和开发意识。以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正反的实例,融入科技技术的研发应用需要科学伦理规范(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接班人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未来发展讲,以助力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中国智造走向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战略、民族希望,要想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更多的是依靠现在的大学生去努力、去实现,让学生们了解国家发展目标、行业发展前景,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自身的使命,担负肩上的责任。(6)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讲四有”好老师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从业人员讲,以大国工匠和时代楷模为引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选择正确的成长成才之路。“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3.体现能力标准,强调工学交替,开展职场鉴定学习借鉴“四环相扣”、“三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成果,在本课程教学中全过程体现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围绕能力标准,课程本身按模块设置,教学过程充分工学交替,考核避免教师单方命题、闭卷笔试模式,充分体现职场痕迹。充分考虑职业院校新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本课程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开出,主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基本专业框架,对于IT前沿有明确的认知,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和职业观念,进而端正学习态度,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考虑到很多学生没有计算机基础或基础相对薄弱,本课程并不涉及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动手能力,更多的通过IT发展历程、重点技术突破、时代需求、国家战略等宏观的角度分析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进行讨论,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IT的主要发展历程,对典型企业、重点技术有一定认识了解IT发展主要阶段及技术特点,典型公司的推动作用明确计算机对于工业革命及未来的意义和作用明确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含义认识物联网、网络空间安全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职场规划、建立职业道德规范(二)能力目标(需含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日常生活、影视作品中科技元素的特点,分析实施的可能性和技术难度评估人工智能的特点、了解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难题和目前存在的困难沿着单机、互联网、物联网的轨迹掌握IT发展的趋势初步了解设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空间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和特点从IT发展历史中正确认识关键性人物、公司的促进作用,充分认识创新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国家战略,明确定位,做好初步职业规划(三)素质目标了解国家IT战略,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选择尝试规划自己的职业路线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对于科技伦理、相关法律法规有初步认识知识物联网、云计算、网路空间安全的意义和作用,能从国家安全和战略的角度思考面临的挑战学会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思考,特别是对于商业模式的支撑建立初步的职业道德规范三、课程内容(一)课程结构本课程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徐徐展开全球特别是中国IT行业的迅猛发展和业已取得的瞩目成就,将最为热门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网络空间安全等技术进行立体介绍,力图从技术发展历程、重要节点、目前状态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展示,以增进学习者的全面了解和认识。作为入门级的基础类书籍,没有讲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和工作原理,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梳理,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料提高学习兴趣。全课程主要由7部分构成,第1部分为总论,从IT发展历史出发建立一个总体框架,第2到第5部分为分论,第6部分研究国家战略,第7部分为落脚,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介绍,使得学习者可以学以致用,有的放矢,与第1部分的IT宏观世界观形成鲜明的对比,遥相呼应。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表1课程内容一览表序号主要内容详细内容学时1交流IT发展历史通过多媒体和课件展示,讲授、交流和研讨:IT发展的主要历史,重点技术、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重点企业的推动作用;中国知名IT企业的奋斗历程;目前国内IT行业面临的困难和待突破的方向。42研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多媒体和课件展示,讲授、交流和研讨:人工智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机器学习的发展历程和一般流程;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43研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多媒体和课件展示,讲授、交流和研讨:海量数据的产生、有效分析和挖掘;大数据的发展、工具和框架选择、云计算三个任务。44研讨物联网技术通过多媒体和课件展示,讲授、交流和研讨:物联网发展背景、体系结构;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典型应用;智慧供应链的构建;极致生活新体验的打造;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带来的医疗革新。45研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通过多媒体和课件展示,讲授、交流和研讨:网络空间安全的前世今生;网络安全基础;合理应对网络安全威胁;我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46研讨国家战略通过多媒体和课件展示,讲授、交流和研讨:工业制造4.0;中国工业制造2025;教育现代化;十大新兴行业的技术前沿。47研讨职业规划通过多媒体和课件展示,讲授、交流和研讨:行业发展动态,科技创新理论、职业发展规划。68考核多元评价2(二)教学内容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在国家大力倡导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之际,学校更加应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发蕴含价值导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课程,根据工学类专业课程的主要特点,整体上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在课程设计上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复习的总体思路,推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展开开放讨论,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2教学内容一览表模块/项目任务名称任务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备注初识改变世界的5G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认识IT发展历史,推到未来发展方向素质目标: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不惧艰险困难,用于攀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搜集整理资料,归纳梳理素质目标: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了解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形势,树立自信心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大数据分析能力、规律认识和探索能力素质目标: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市场激烈云竞争分析云的战略作用素质目标: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是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的,做到君子不器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万物互联引申自己联系社会2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教育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对相关法律有初步了解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提升对于窃密、渗透、策反等现象的认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坚定信心,勇毅前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加强自信和认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顺应潮流,符合规律,乘势而上,顺势可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加强专业认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认识到个人融入时代才有意义8.考试2四、考核与评价(一)考核构成课程综合评价采用百分制。课程综合评价由三部分构成:线上学习成绩占30%,线下学习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即:课程综合评价=线上学习成绩*30%+线下学习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线上学习成绩满分100分,学习平台可以采用“中国大学MOOC”等,由学习篇目、时长、在线交流等构成,由系统根据事先确定的策略自动计算汇总。线下学习成绩满分100分,由出勤、课堂表现、职业素养、课堂互动(提问回答、主题发言、小结等)、课外作业等构成,具体内容及比例结构由任课教师决定。期末考试成绩满分100分,考试可以采用线上(客观题)+线下(主观题)的考试方法,具体考试题目、内容、评定标准等由课程负责人组织相关老师在考试一周前研究决定。(二)考核过程1.过程考核考核内容课堂出勤情况线上课程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占比10%30%10%10%2.理论考核考核内容模块/项目1模块/项目2模块/项目3模块/项目4模块/项目5模块/项目6模块/项目7占比20%15%15%15%15%10%10%3.实训考核(无)考核内容占比4.其他考核(无)考核内容占比五、教学实施与保障(一)教学组织本课程根据学生特点与课程内容,将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让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时政和双创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视频、图像、报告、官方数据等多维度指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IT领域取的成就,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差距与短板,在培养学生爱国的同时增强责任感,使得学生德技并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二)课程师资本课程除在理论上指导学生外,在实践上、思政、素质培养、职业规划等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故而教师除对计算机理论、IT历史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