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三轮冲刺卷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新高考三轮冲刺卷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新高考三轮冲刺卷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新高考三轮冲刺卷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新高考三轮冲刺卷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考三轮冲刺卷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科学小说”这一名称,并赋予了科学小说“以科学思想影响中国学术,政治及哲学文化”等方面的使命。把科学小说视为“科学救国”的文学实践,彼时不少具有维新思想的文人怀着高涨的热情投入其中,为大众读者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这对晚清文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不仅因为民众与科学之间的鸿沟,还因为文人自己也鲜有能够拥有足够完备的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无论从自身知识条件还是读者的接受度来说,返回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找寻可对接的想象资源,都是一条佳径。志怪神魔小说中的想象谱系与文化经验,是晚清科学小说家为理解西方科技器物形象寻找到的第一类传统资源。侠人在《小说丛话》里把《镜花缘》《荡寇志》《西游记》等志怪神魔小说视作中国科学小说的源流,《西游记》被看成与近世科学“最有关系”的小说。另一种借鉴传统的做法就是将“赋比兴”中的“比”这一古典诗学修辞手法运用到科学小说中。于是,令人读之“辄欲睡去”的枯燥读物便有了别具特色的生动之处。拟人是最常用的。这样的创作对小说家的科学素养和古典文学修养两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因此数量并不多。五四运动之后,创作量更是大为减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幻想小说”取代“科学小说”成为这一文类新的名称,并被纳入科学普及读物的旗下,确定了向青少年读者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的历史使命。由于当时能够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作家,大多为儿童文学家或科普创作者,他们习惯了用简单活波的语言讲清晰易懂的道理,更注重响应时代号召,将科学知识传达给青少年读者,帮助小读者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树立学习的信心。因此,在当时的科幻小说创作里,最常用的是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讲述科学原理;对于那些与日常生活过于遥远的科学知识,作家则力图用最直观,最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类比处理,化解了“问答式”知识讲述的枯燥,使读者在被故事情节吸引的同时,不知不觉理解和接受了故事中的科学内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新加入科幻创作的小说家开始更多地把文学性作为努力的方向,如何讲好科学知识不再是他们想要的目标。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刘慈欣,他的《三体》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科普与文学意识兼具的范本。《三体》一开头,作者就用“射手假说”和“农场主假说”为读者解释了一个看起来十分玄妙难解的宇宙定律;物质的本原是无规律的。这两个故事都十分贴近日常生活经验,读者很容易理解故事内容,并且将故事世界与现实生活进行类比,从而理解定律的内涵。小说第三部“死神永生”里云天明的三个童话,都很有隐喻意味,清晰地阐释了维度这个概念。而且这些童话和故事都很美,充满诗学内蕴,云天明为所爱的人,所爱的文明付出的代价和深埋的苦心,也让人读后特别感动。作为文学类型的一种,文学性是科幻小说关注的重心所在。为读者讲好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幻想故事,飞扬的想象力和足够动人的故事性是科幻小说创作追求的主要目标。但是,科幻小说还可以做得更多。因为科幻小说是所有的小说类型中唯一一种能够普及科学知识的文学形式,而且它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效果远远好过一般科普读物。虽然我们不能强求所有的科幻小说都一定要做到科普知识,但如果有些科幻小说能够这样去做,并且把它做好,那么,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一文类的功能。(摘编自詹玲《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中的科普问题》)材料二:从科学事业的角度来说,科幻文学从属于科学文艺,是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但科幻作品的科普价值并非体现在具体的科学知识上,其所普及的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人文精神,或者说是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思想方法。现实生活中,科幻作品总能在科学普及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科普展览方面,有上海的《星际迷航》50周年展,深圳的《阿凡达》特展,中国科技馆的《流浪地球》主题展览,2020年开展的《三体》时空沉浸展等;文学作品方面,也不时诞生科普和科幻相结合的作品,比如《星际穿越之科学X三体中的物理学水火星救援中的物理学》等;利用科幻作品为引子开展的科普活动则更是常见。这些都表明,通过对科幻作品的利用,科幻作品完全可以实现很高的科普价值和意义。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总结后可以发现,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锻炼青少年科学思维三个方面,科幻作品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形式化,缺乏互动,单向枯燥的传统科普方式在今天逐渐失去了优势,开发科幻产品的科普价值对科普工作有重要促进作用,而科幻产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挥科幻作品潜在的科普价值对产业发展也有深远意义,科幻产业和科普产业协同发展,不仅能实现二者的长远发展,也利于在社会上形成热爱科学的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强化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摘编自张洁、刘媛、梁燕盈《探究科幻作品的科普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晚清文人来说,受读者接受度和自身知识体系不完备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科学小说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是一个挑战。B.五四运动之后,科学小说的创作量大为减少,说明当时的创作者很少能同时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古典文学修养。C.科幻小说具有文学性,因而科幻小说没有必要普及具体的科学知识,其意义在于普及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文精神。D.科幻作品能够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锻炼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和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末民初,“科学小说”这一名称被提出,担负起“觉世新民”的使命,可视为以科普为目的的科幻作品的雏形。B.《三体》一开头,作者就用两个十分贴近日常生活经验的假说解释了一个看似十分玄妙的宇宙定律,可见其很有隐喻意味。C.基于科学事业的角度,科幻作品不能只停留在普及具体的科学知识上,还要普及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思想方法。D.科幻文学对于开发人们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的想象力,提高大众的整体科学思维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梁启超在自己主办的《新小说》杂志上开设“哲理科学小说"专栏,周树人把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翻译成中文版。B.电话机之为顺风耳,望远镜之为千里眼,将汽车和铁轨比作戴宗的神行法,把海底旅行和地底旅行比作土行孙的遁形法。C.《病菌大会议》里,所有的病菌都被拟人化了:“满脸都是麻子”的麻疹君,“面目发赤宛似戏剧中装扮的关云长一般”的猩红热等。D.在一次文学榜评选活动中,陈楸帆用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出神状态》击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的作品《等待摩西》,斩获第一。4.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依次填入下列表格中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这一古典诗学修辞手法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B.向青少年读者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C.一问一答的方式及类比的手法。D.讲好科学知识已不再是作家追求的目标。5.海豚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很多人都会误会海豚是鱼类。科幻作家索何夫就曾将科普与科幻的关系比作鱼和海豚。请结合材料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1.C2.B3.D4.D5.①科普主要向青少年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如同“鱼”,而科幻普及的是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思想方法,如同“海豚”,二者皆与科学有关,有相似性;②科幻可以普及科学知识,但文学性是科幻小说关注的重心所在,它不同于科普,如同海豚具有鱼的某些特性却不属于鱼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因而科幻小说没有必要普及具体的科学知识”理解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科幻小说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双重特点,“科幻小说是所有的小说类型中唯一一种能够普及科学知识的文学形式,而且它对科学知识的普及效果远远好过一般科普读物”。可见科幻小说有必要普及科学知识。【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可见其很有隐喻意味”说法错误,文中没有体现。材料一中明确的很有隐喻意味的是小说第三部“死神永生”里云天明的三个童话。【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主要论述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历史及其科普路径,而D项只是交代《出神状态》的创作方式及获奖情况,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的论据。【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图表信息的能力。A.所填内容应是晚清时期科学小说的常用手法,根据材料一“另一种借鉴传统的做法就是将‘赋比兴’中的‘比’这一古典诗学修辞手法运用到科学小说中”“拟人是最常用的”分析可知,正确。B.所填内容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幻想小说的使命,根据材料一“科学幻想小说’……并被纳入科学普及读物的旗下,确定了向青少年读者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的历史使命”可知,正确。C.所填内容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幻想小说常采用的方式或手法,根据材料一“最常用的是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讲述科学原理……作家则力图用最直观、最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类比处理”可知,正确。D.所填内容应是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幻想小说的目标,根据材料一“新加入科幻创作的小说家开始更多地把文学性作为努力的方向,如何讲好科学知识不再是他们想要的目标。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刘慈欣。他的《三体》……范本”可知,“已不再”表述不正确。【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很多人误会海豚是鱼类,这是因为二者有相似性。索何夫把科普和科幻比作鱼和海豚,表明二者有相似性。材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幻想小说’取代‘科学小说’成为这一文类新的名称,并被纳入科学普及读物的旗下,确定了向青少年读者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的历史使命”,可见科普主要向青少年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如同“鱼”;材料二“从科学事业的角度来说,科幻文学从属于科学文艺,是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但科幻作品的科普价值并非体现在具体的科学知识上,其所普及的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人文精神,或者说是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思想方法”,科幻普及的是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的思想方法,如同“海豚”,二者皆与科学有关,有相似性;②但海豚毕竟不是鱼类,表明科幻不是科普,它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文学性是科幻小说关注的重心所在”,科幻可以普及科学知识,但文学性是科幻小说关注的重心所在,它不同于科普,如同海豚具有鱼的某些特性却不属于鱼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神舟”十五号腾飞的地方赵玉柱2022年11月29日晚,西北戈壁滩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五号飞船腾空而起……那一刻,全中国为之沸腾,很多人激动得流下热泪。而那一刻勾起我深深的回忆。当年,我19岁。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我跟着一个领兵的排长,先坐汽车,再转乘火车,一会儿进站,一会儿出站。绿皮火车咣当了一天一夜,不知道到了哪里。我们被带到车站旁边的部队招待所。下午两点多钟,又坐上火车,走了五个多小时,越走房子越少,连草木都渐渐绝迹了。①最后,就只能看到沙子和石子了。我们被送进了新训团。那是我有生以来经历的最严酷的冬天,最冷时低于-20℃,手和脚都生了冻疮。熬到来年春暖花开,我从里到外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黑乎乎,傻乎乎,合影照片发到手上,我都认不出哪个是自己。那一晚,我哭了。新训团解散后,我被一辆卡车接走。我最终在一个有树的小院前下车。小院里加上我一共四个人,七棵树,五间房子。后面还有一块菜地,长十九米,宽十七米。另外,就只有一条一个多月大的小狗,是班长从另一个驻点抱回来的,白色,四只爪子是黑色的,胖嘟嘟的。我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六点起床,几个人在院子里走队列,然后洗漱、做饭、吃饭。吃完饭,刷完盘子,班长带着一个战士去巡道。另一个战士带着我种菜、锄草、浇水、做饭,工作任务跟随季节变换略有不同。我是新兵,除了“共同科目”之外,喂狗、扫院子、洗碗这些杂活都是我的。②我像一个家庭主妇一样在院里院外、各个房间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小狗渐渐和我混熟了。我们的工作量不大。除了巡道和种菜,我们每个月仅有一次离开院子的机会,一般都是星期六。一个战友骑着三轮车,把要外出的两个战友送到路口。那里有往中心营区——十号去的车。我们坐上车,去超市买点东西,下午再搭车回来。但我是新兵,还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第二年年底,我成功套改一级士官。起床,做饭,吃饭,种菜,巡道……周而复始。面对寂静的世界,我找不到消解寂寞的方式。这条狗也一样,它不如从前爱叫了,也不像从前那样活蹦乱跳。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像我一样不声不响,不言不语。我偶尔丢给它半截火腿肠或者其他吃的,它赶紧站起来,扑上去,一只爪子摁住吃的,另一只爪子使劲拍打,然后又叼起吃的,把它丢得远远的,再追过去用爪子拍打。它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套动作。我知道,它在和自己做游戏。但这游戏玩久了也会腻,时间一久,它抢食也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一个人,一条狗,木然板结的表情在彼此脸上,看上去呆呆的,傻傻的。于是,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小呆。第四年年底,曾经的四个人各奔东西,只剩下我和长成大狗的小呆。早上,我按时起床,煮上两包方便面,再加两根火腿肠,给自己盛一碗,再给小呆盛一碗。吃完饭,收拾停当,我背上工具包,扛上铁锹,带着小呆,沿着铁路一直往前走,走到目的地;再沿着原路返回。中午搞上两个菜:一荤一素。把米饭和菜拌在一起,我一碗,狗一碗。无聊的时候,也会跟狗讲几句话。它听得懂,抑或听不懂,都不重要。关键是,有东西听你说话,就说明你的世界并不孤独,对吧?③一个人,一条狗,相依为命,一起熬过三千多个日夜。除了休探亲假期间,我把小呆委托给接替的战士照顾外,我和它就没有分开过。每天早上起床,我首先喊一声“小呆——”,再慢腾腾起身下床。前些年,只要我一叫,它都会迅速出现在我的床前,一边摇尾巴,一边舔我的脚。这几年,它响应的速度明显比以前缓慢。我知道,它老得比我快。有一天,我叫它的名字,它没有出现。我也没有在意。吃完饭,收拾停当,准备出门,还没有看到小呆。我慌了,接连喊了好几声。狗能跑出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吗?我沿着铁路一直走,走出十几公里,没有找到小呆,只好回来。天黑了,院子里空荡荡的,夜静得一丝声响都没有。我躺在床上,心里空荡荡的,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早饭也没有吃,就出发去巡道。巡道结束,又沿着铁路,朝另一个方向去找小呆。天天如此,整整找了半个月,连一根狗毛都没有找见,想必小呆已经死了。以后,我的世界就寂静无声了。第二年年底,我服役满十六年。说实话,我也不想再待下去了,④小呆走后这一年多,我度日如年。离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两天,我和单位的几个同年兵一起聚餐。他们大多数也是从铁路沿线的驻点退下来的,都不爱说话,除了举杯喊一声“干”,就是闷着头吃饭,气氛沉闷得让人难受。后来,其中一位老班长提议,大家每人说一个笑话,或是分享一次难忘的从军经历。这下大家打开了话匣子,小小的包间里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八年兵,说自己有一次和班长巡道结束,一路捡石头玩,一直走到铁路北边的山跟前,无意间看到一条死狗,都僵了。班长说,肯定是哪个点号的狗。他们就在山边挖了一个坑,把狗埋了。“那条狗……它,长什么样子?”我心里一颤。“记不清楚了……”他拍了一下脑门,“应该是条白狗,爪子好像是黑的……”没错,那一定是小呆!小时候听老人说,有些狗通人性,知道余日无多时,怕主人看见伤心,就会离家出走。难道小呆也是因为预见自己将离开这个世界,才只身远行吗?往事一瞬间涌上来,我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滚涌而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艰苦而单调的戍边生活,反映出军人默默奉献的质朴品格。B.文中多次提到“流泪”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层次,也加深了故事的情感深度,颇令读者感动。C.文章通过“我”与小呆的关系,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D.文本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深入刻画,以及对军旅生活的浪漫化处理。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通过回忆19岁初次远离家乡来到荒凉戈壁的情景,展现了“我”初入军旅生涯时的迷茫与挑战。B.②句形象描绘了“我”如同家庭主妇般忙碌且充实生活状态,暗含了在艰苦环境下“我”学会了适应。C.③句强调了“我”与小狗小呆长时间相依相伴的关系,在戈壁戍边的日子里相互慰藉,共渡难关,共经生死考验。D.④句反映了小呆离去后“我”的精神世界的变化,觉得度日如年,表现出小狗对“我”的重要性和“我”无法释怀的悲伤。8.本文的环境描写借助生动的细节描绘和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有力地烘托了人物性格和主题情感。请举例简要分析。9.设想你是赵玉柱,在得知小呆可能是在知道自己寿命将尽时独自离世的情况下,请写一段内心独白,表达你对小呆离世原因的理解,以及对这份特殊友谊的怀念。【答案】6.D7.C8.示例:文章第三段,表现了戈壁戍边生活的苦寒,抓住“手和脚都生了冻疮”的细节,通过“黑乎乎,傻乎乎”的情感流露,烘托了军人默默奉献的质朴品格,赞美了那些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戍边军人。9.示例:小呆,你真的预知了自己的离去吗?你选择这样的方式告别,是为了不让我看到你病弱的样子,不让我因你的离去而承受更多的痛苦吗?如果是这样,你又何其残忍,留下我一个人在这世间,承受着失去你的痛苦。你走了之后,那个呆呆的,换成了我。早上起来,床前没有你摇动着尾巴,舔我的脚;吃饭的时候,我盛好一碗方便面,不知道端给谁;沿着铁路一直往前走,只有我一个人长长的影子……【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对军旅生活的浪漫化处理”错误,文章真实地展现了艰苦而单调的戍边生活,是写实,而非“浪漫”化处理。【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C.“共经生死考验”错误,句中的“相依为命”是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谈不上“生死考验”。【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语言艺术的能力作答时,先找到环境描写的段落,如文章第二段、第三段等。要紧扣“生动的细节”“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来分析环境描写,并指出对“人物性格和主题情感”的作用。比如第二段,细节如到“新训团”的交通方式从汽车到火车、到走路,细致描画了“绿皮车咣当”的时间,植被“渐渐绝迹”到只剩下“沙子和石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戈壁滩的荒远,表现了主人公刚刚入伍的迷茫,暗示了军队生活的单调乏味,赞美了为航天事业默默做出贡献的戍边军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和运用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内心独白涉及对往事的回忆、对外部世界的印象、某种情境下的情绪、偶然产生但又瞬息即逝的念头等等。常常出现时空的颠倒和跳跃,语句常常不完整,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拟写内心独白时,注意按照题干要求,以“赵玉柱”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写,先剖析“小呆可能是在知道自己寿命将尽时独自离世”,设想小呆的想法,再表达“我”的怀念之情。这份情感,可以借助对往事的回忆,在文章中挑选表现“特殊友谊”的情节来展现。以抒情为主,表达上可以有跳跃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①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材料二:臣光曰:礼之为物大矣!岂直几席之上、户庭之间得之而不乱哉!夫以高祖之明达,闻陆贾之言而称善,睹叔孙通之仪而叹息;然所以不能比肩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当是之时,得大儒而佐之,与之以礼为天下,其功烈岂若是而止哉!惜夫,叔孙生之为器小也!徒窃礼之糠粃,以依世、谐俗、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而不振,以迄于今,岂不痛甚矣哉!夫大儒者,恶肯毁其规矩、准绳以趋一时之功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注】①绵蕞:制订整顿朝仪典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高祖A起B微细C定海内D谋计E用兵F可谓G尽之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厌”,厌烦,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厌”意义相同。B.“若”,你、你们,与“以若所为,求若所欲”(《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若”意义相同。C.“信”,确实,与“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一句中的“信”意义和用法不同。D.“恶”,怎么,与“恶施不慈?”(《兼爱》)一句中的“恶”意义与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王刘邦称帝后,将秦朝烦琐礼仪变得简易,结果群臣行止失度,高帝以之为患。B.叔孙通召集儒生制定礼仪,有两位儒生认为这样做违背儒家传统,因而拒绝参与。C.叔孙通主张顺应时世人情,参照古时礼仪和秦朝礼仪来制定礼法,汉王表示同意。D.因为叔孙通制定的礼法简省易学,群臣月余习之而成,高祖见之而深感礼仪之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2)然所以不能比肩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1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司马迁和司马光对叔孙通的态度为什么不同。【答案】10.CDF11.A12.D13.(1)你所侍奉的人主已经达十位了,这都是你当面曲意奉承人家,才能够得到的亲贵。(2)但是他所以终究不能与夏、商、周三代圣明君王并列,就错在他不肯学习啊。14.①司马迁肯定叔孙通能够看清形势,顺时而变,对汉王朝的稳固有贡献;②司马光认为叔孙通制定的朝仪是窃取儒家礼仪的糟粕,只是为了迎合世俗,取悦君王而已,对儒家礼仪的传承没有实质性的贡献。【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祖从低微的平民起事,平定了天下,谋划大计,用兵作战,可以说极尽能事了。“起微细”“定海内”句式一致,且主语都是“高祖”,因此应在C和D处断开;“谋计用兵”是并列短语,“可谓”意思是可以称为、可以说是,放在句首,因此在F处断开。故在CDF三处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不相同。厌烦/满足。句意: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B.正确。“若”,你、你们/这、这样。句意:你真是一位鄙陋不达世务的书生啊。/用这样的做法,谋求这样的理想。C.正确。“信”,确实/随意。句意:确实如此呀!/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D.正确。句意:怎么肯破坏自己原有的规矩、准绳去追求一时的功利的!/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群臣月余习之而成,高祖见之而深感礼仪之用”错误,依据“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可知汉高祖通过礼仪深感皇帝的尊贵,并不是因为礼法简省易学。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事”,侍奉;“且”,将近,几乎;“谀”,曲意奉承。(2)“然”,但是;“比肩”,并列;“病”,缺点,错误。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依据“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可知司马迁肯定叔孙通能够看清形势,顺时而变,对汉王朝的稳固有贡献;②依据“惜夫,叔孙生之为器小也!徒窃礼之糠粃,以依世、谐俗、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而不振”可知司马光认为叔孙通制定的朝仪是窃取儒家礼仪的糟粕,只是为了迎合世俗,取悦君王而已,对儒家礼仪的传承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参考译文:材料一:汉高帝五年(前202),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叔孙通负责拟定仪式礼节。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坎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礼,就是按照当时的世事人情给人们制定出节制或修饰的法则。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于是叔孙通派人到鲁地去征集儒生三十多人。鲁地却有两位儒生不肯跟他走,说:“你所侍奉的人主已经达十位了,这都是你当面曲意奉承人家,才能够得到的亲贵。现在天下刚刚平定,死的还没有埋葬,伤的还没有复元,又要来制订礼乐。要知道礼乐所以发生,必须累积百年的德行后,才可以兴盛起来啊!我们不忍心做你所要做的事。”叔孙通笑着说:“你真是一位鄙陋不达世务的书生啊!不懂得时势的变迁。”便和所征得的三十多人一同向西而来,加上皇上左右的学者,以及他自己的学生一百多人,在野外拉起长绳,扎结茅草,表示方位,叫他们在那里排练仪程。练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便来对汉高祖说:“皇上可以前来试看一下。”皇上既来观礼,就叫他们排练行礼的仪式,事后就说:“这些我能做得到。”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这时正巧是十月。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于是汉高祖说道:“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太史公说:有道是“价值千金的皮裘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皮;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夏、商、周三代的当时业绩,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才智”。确实如此呀!高祖从低微的平民起事,平定了天下,谋划大计,用兵作战,可以说极尽能事了。叔孙通善于看风使舵,度量事务,制定礼仪法规或取或舍,能够随着时世来变化,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最正直的好似弯曲,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材料二:臣司马光曰:礼的功能太大了!难道仅仅只是把它用在宴会仪式之上、门户庭院之间维持秩序的吗!就高祖刘邦的明智通达说来,他可以聆听陆贾关于以文治巩固政权的进言而称赞极好,目睹叔孙通所定尊崇君主的礼仪而发声慨叹,但是他所以终究不能与夏、商、周三代圣明君王并列,就错在他不肯学习啊。在那个时候,如果能得到大儒来辅佐他,与大儒一道用礼制来治理天下,他的功勋业绩又怎么会在这一步便止住了呢!可惜啊,叔孙通的器度太小了!他只不过是窃取礼制中糠般微末无用的东西,借以依附时世、迎合风俗、求取宠幸罢了,这样便使先代君王所建立的礼制沦没而不振兴,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难道不令人沉痛之极吗!大儒,怎么肯破坏自己原有的规矩、准绳去追求一时的功利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途次华州陪钱大夫①登城北楼春望刘禹锡因睹李、崔、令狐三相国②唱和之什,翰林旧侣,继踵华城,山水清高,鸾凤翔集,皆忝夙眷,遂题是诗。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百二③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旆委名臣。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④。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注】①钱大夫:华州刺史钱徽。②李、崔、令狐三相国:李绛、崔群、令狐楚三人皆于元和年间入相。③百二: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④同时草诏人:钱、李、崔、令狐四人元和年间皆曾充翰林学士。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前小序交代题诗缘起,“翰林旧侣”与诗中“天上同时草诏人”一句相呼应,“夙眷”点明感情。B.首联扣题,总写登楼眺望所见的高远阔大景象,“出”“尽”二字透露出超逸、欣悦之意。C.颔联对仗工整,上句说京都山河拱卫,地势险固;下句说名臣得用,暗表怀才不遇的怨愤。D.尾联用“滥竽充数”典故,说自己无作诗之才而强作诗同三相国唱和,这是作者自谦之词。16.本诗与杜甫《春望》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述。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答案】15.C16.①刘诗抒发登高望远的欣悦,对旧友交谊的珍重,对功成名就的向往。②杜诗展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操,以及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感;表达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殷切愿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暗表怀才不遇的怨愤”错,“一双旌旆委名臣”这句流露出对名臣功业的欣羡以及希望朝廷能举贤授能,自己能施展抱负。【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刘诗写与旧友(同是“翰林旧侣”)“城楼四望”,所见“渭北春”,表达登高望远的欣悦、兴奋,对友谊的珍重。“一双旌旆委名臣”“天上同时草诏人”等句,则抒发了对名臣伟业的欣羡,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等。杜诗“国破山河在”“感时花溅泪”等句直接表现出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高尚情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抒发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憧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一句用蝉作喻,写屈原的高洁;“______”一句写屈原可以与日月争辉。(2)苏轼《石钟山记》不只是游记,在登山临水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文中“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事理,然后再加以反问,语气强烈,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心得。(3)鸟的鸣声是天籁,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声音,唐宋诗词中常常用鸟的鸣声喻指音乐,如“______,______”。【答案】(1)蝉蜕于浊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蜕、秽、臆、莺、幽、芙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些年来,在“颜值经济”的驱使下,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上限和凭借科技手段变美的接受度不断增强,导致“美”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之前,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和“参赛”的,是高颅顶、精灵耳、A4腰、筷子腿,现在又多了一项——“18岁抗衰老”。花季雨季的年龄抗衰老?有人①,但也有人成功掉入焦虑陷阱,在半信半疑中走入美容院。“低价”“超低价”的“羊毛”没薅到,实际消费时却被店家以多重话术诱导加钱下单。而至于科技加持下的美容效果,可能还真没法较真,毕竟不能“药到病除”,也没法像做实验一样精准量化,借用一句“古早”的网络流行语,“谁认真谁就先输了”!也有年轻消费者②,后悔自己一时头脑发热,被衰老焦虑绑架。去不去医疗美容,当然是个体的决策,但个体也绝非生活在真空中,支持其决策的那些观念,则是他在所置身的社会中③的结果,那些过火的医疗广告不过是推波助澜的“临门一脚”。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筷子腿”一词生动形象,是指像筷子一样细长而笔直的腿。请另写两个有类似构词方式的三字词语,并做出解释。(5分)【答案】18.①嗤之以鼻(不以为意、不屑一顾)②幡然醒悟(恍然大悟、如梦初醒)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19.在“颜值经济”的驱使下,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上限和凭借科技手段变美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美”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20.示例:①瓜子脸,是指像瓜子形状的脸型。②鹅卵石,像鹅卵形状的石头。【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成语运用的能力。①第一空,根据语境“有人……,但也有人成功掉入焦虑陷阱”可知两句话表达的语意应该相反,所以这里需要填入的成语应该表示对“花季雨季的年龄抗衰老”的不认同不在意。因此,可以填“嗤之以鼻(不以为意、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从鼻子里发出冷笑的声音,表示讥笑和蔑视。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②第二空,根据“后悔自己一时头脑发热,被衰老焦虑绑架”,这里需要填入表示后悔情绪的成语。可填“追悔莫及”。追悔莫及:表示后悔也来不及了。③第三空,根据语境“支持其决策的那些观念,则是他在所置身的社会中……的结果”,这里需要填入表示受到某种影响或熏陶的成语。可填“耳濡目染”。耳濡目染:表示经常听到和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成分残缺。前面“在……下”“随着……”是状语成分,整个句子无主语,因而删除“导致”,让“门槛”成为主语。搭配不当。“增强”一词与“接受度”搭配不当,可改为“提高”。20.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筷子腿”这个词语采用了比喻的构词方式,通过“筷子”这一日常物品来形象地描述腿部的细长笔直的特征。这种构词方式既生动又易于理解,能够直观地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按照类似的构词方式,我们可以创造以下两个三字词语:①瓜子脸:这个词语用“瓜子”来比喻脸型,形象地描绘出脸型小巧、尖细的特点。瓜子通常指的是一种小而尖的果实,因此“瓜子脸”就用来形容那些脸型瘦削、下巴尖细的人。②鹅卵石:这个词语以“鹅卵”为喻体,形容石头的形状和大小类似于鹅蛋。鹅卵石通常指的是在河床或海滩上经过长时间水流冲刷形成的圆滑小石子,因此“鹅卵石”这个词语就用来形象地描述这种形状和质地的石头。(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______①______,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荒谬之谈,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还原这个三段论就是:(),(),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它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来,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______②______,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就是“无父”墨家的兼爱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因此,墨家的兼爱就是无父。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的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争论。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③_________,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22.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将孟子的另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补写完整。(2分)【答案】21.①归谬法②而儒家的仁爱(伦理)则强调有差别③如果能够充分结合起来22.无父(无君)是禽兽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本句属于总起句,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结合下文“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可知,这种方法属于“归谬法”,故可填写“归谬法”。第②空,本句属于照应句,结合“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可推断,填写的句子与“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构成转折,故可填写“而儒家的仁爱(伦理)则强调有差别”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本句属于总结句,“其实”承上文转折,意味着墨家和儒家没有必要“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即可以结合起来,故可填写“如果能够充分结合起来”之类的句子。22.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这题考的是逻辑三段论,三段论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就此题而言,本题的结论是“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即S是P,据此可知,S是“墨家的兼爱”,P是“禽兽”。大前提是个一般性的原则,即M是P,已知P是“禽兽”,根据原文“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知,“无父(无君)”是M,再根据“M是P”可知,大前提是“无父(无君)是禽兽”。小前提,是依附于大前提的一个特殊性的陈述,即S是M,已知S是“墨家的兼爱”,M是无父(无君)”;再根据原文“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故小前提表述为“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离开大陆多年的台湾诗人纪弦,有一天翻开一本诗集,发现其中夹有一片故土的槐树叶。他睹物生情,以“一片槐树叶”为核心意象,创作出他的乡愁主题的名作——《一片槐树叶》。一片槐树叶[台湾]纪弦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一片槐树叶》,于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意境营造及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均有鲜明的特征,请从这三方面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聚焦于一个评论点,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短评。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要求写一篇文学短评,首先考生需要明白何为文学短评。所谓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文学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指根据评论中心论点用自己的话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议”包括分析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