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4年中考二模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语文】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4年中考二模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语文】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4年中考二模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语文】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4年中考二模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语文】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4年中考二模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8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要说成都人平时最喜欢的休闲活动,那一定是喝茶。但是成都人的喝茶并非重在品茶,而是重在休闲。成都茶文化和美食永远都联系在一起。盖碗茶、围炉煮茶等正是这座城市慢节奏生活状态的表现,喝茶就是要慢慢的,而摆龙门阵是喝茶的一部分,一口茶润(hóu),冲泡间,茶叶的颜色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时间流(shì),三五好友便道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茶馆作为成都极具文化代表的产物,也走进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在老茶馆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老成都人,同时也能寻到外地客人好奇体验的身影。成都人民公园里面的鹤鸣茶社是一座百年茶社,忆当初,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竞争,经过一番激烈的人气角逐,它终于取得了胜利。看今朝,这里茶文化氛围浓厚,鹤鸣茶社在成都已经可以说是妇(rú)皆知,闻名(xiá)迩了。不仅本地人爱去,游客们也会找个时间到那里喝喝茶,聊聊天,拍拍照,顺便试试成都的采耳,感受一下成都的茶社气氛。秋冬季节太阳天,成都的大小茶铺更是一座难觅。茶客就着新鲜的阳光,吹开茶水上的浮沫,顺便吹散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一边有百年桂树荫蔽,和风吹拂,微波荡(yàng);一边有红飞翠舞,熙熙攘攘,热气蒸腾,正如三鲜和麻辣火锅的和(xié),形成成都最有滋味的“巴适”生活。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1)润_________(hóu)(2)流_________(shì)(3)妇_________(rú)皆知(4)闻名_________(xiá)迩(5)荡_________(yàng)(6)和_________(xié)2.给语段中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1)奏(A.zhòuB.zòu)(2)辣(A.làB.nà)(3)鸣(A.míngB.mín)(4)荫(A.yīnB.yìn)(5)拂(A.fóB.fú)(6)攘(A.rángB.rǎng)3.依据文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经过一番激烈的人气角逐,它终于取得了胜利。B.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竞争,经过一番激烈的人气角逐,终于取得了胜利。C.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小城茶社终于取得了胜利。D.小城茶社曾与鹤鸣茶社竞争,经过一番激烈的人气角逐,鹤鸣茶社终于取得了胜利。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人山人海”是它的近义词。B.“茶叶的颜色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这个句子的补语是“好像要流下来似的”。C.“酸甜苦辣”“和风吹拂”“红飞翠舞”“热气蒸腾”四个短语结构相同。D.“在老茶馆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老成都人,同时也能寻到外地客人好奇体验的身影。”这是一个递进复句。【答案】1.(1)喉(2)逝(3)孺(4)遐(5)漾(6)谐2.(1)B(2)A(3)A(4)A(5)B(6)B3.D4.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润喉:rùnhóu,湿润喉咙。流逝:liúshì,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闻名遐迩:wénmíngxiáěr,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荡漾:dàngyàng,水波微动的样子。形容起伏不定。和谐:héxié,协调而匀称。【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1)节奏:jiézòu,①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②比喻有规律的工作进程。故选B。(2)酸甜苦辣:suāntiánkǔlà,意思是指各种味道。形容人生,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故选A。(3)鹤鸣:hèmíng,指贤者隐居之义。赞扬琴声优美感人。故选A。(4)荫蔽:yīnbì,①树木遮蔽。②隐蔽。故选A。(5)吹拂:chuīfú,微风轻轻掠过;轻风拂拭。故选B。(6)熙熙攘攘:xīxīrǎngrǎng,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中的“它”指代不明,根据句意可知,“它”指“鹤鸣茶社”。【4题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C.“酸甜苦辣”和“红飞翠舞”是并列短语,“和风吹拂”和“热气蒸腾”是主谓短语。(二)(每小题3分,共6分)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B.“闾”指居民聚居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闾左,富者居闾右,因此“闾左”指代贫苦人民。C.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束发→弱冠→而立→不惑→知命→古稀→花甲。D.家严、家慈、小女,是谦称自家家人;令尊、令堂、令爱,是敬称对方亲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有误。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束发(15—20岁)→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6.古诗词中常有言外之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的言外之意是,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宋朝还会复兴。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是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明“今朝”的风流人物将不负历史,超越历史,必将造就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一种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D.有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以“落红”自喻,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二、阅读·鉴赏(72分)(一)(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鸿鹄志,做奋斗者①“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2023年夏天,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的道理。②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校长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③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我从小内心就比较笃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从小立志学习物理,高考时面对父母让他报考医学院的建议,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如今已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青年人有志向,有梦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对学业、职业等多方面选择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迷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雨挑战时,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缩,从而为人生积蓄起充足的动力、强大的能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坚持不懈的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⑥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踊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通过桂海潮的故事引出“立志”这个话题。B.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为道理论据,论述了志向是人生的航标。C.选文第③段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尽早立志的意义。D.选文第⑤段所列举的事例也可以用海伦·凯勒的事例来替代。8.参考第③段的论证思路,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对于青年人来说,可以追求身边的“小确幸”,也要有家国大情怀。②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③青少年时期的钱学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种子,对这八个字的坚守,铸就他功勋卓著的一生。④早立志,还要立大志。⑤青年人怀有远大抱负,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A.⑥④⑤①②③ B.⑤⑥②①③④C.④③⑥①②⑤ D.④②①⑤③⑥【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是一个观点句,而不是道理论据。这句话直接阐述了志向对于一个人取得成就的重要性,而不是引用某个理论或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来支持论点。因此,说这句话是道理论据并不准确。【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第③段首先提出论点“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起跑阶段,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然后通过举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的例子论证论点,接着引用名言“夫志,气之帅也”进行道理论证,最后总结论点并指出立志的意义。第④段开头应承接第③段,继续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立大志。因此,④句“早立志,还要立大志”作为开头最为恰当。接下来,通过③句举出钱学森的例子,证明立大志的重要性。然后,⑥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进一步强调立大志的意义。接着,①句指出青年人既要有小确幸,也要有家国大情怀,②句则进一步强调将个人目标融入国家蓝图的重要性。最后,⑤句总结全段,指出青年人怀有远大抱负的意义。因此,按照这样的论证思路,最恰当的语句顺序是:④③⑥①②⑤。(二)(19分)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崂山道士[清]蒲松龄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①,甚幽。一道士坐蒲团②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馀,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③。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④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⑤,竞饮先釂⑥,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⑦,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⑧。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箐。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众诺而退。王窃忻慕,归念遂息。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⑨。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⑩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节选自《聊斋志异》)【注】①观(guàn)宇:道教庙宇。②蒲团:蒲草编结的圆草垫。僧、道盘坐或跪拜时垫用。③光鉴毫芒:月光明澈,纤微之物都能照见。毫,兽类秋后生出御寒的细毛。芒,谷类外壳上的针状刺须,如麦芒。毫、芒,比喻极其微细。④分赉(lài):分发赏赐。赉,赏赐。⑤盎盂;盛汤水的容器。盎,大腹而敛口。盂,宽口而敛底。⑥竞饮先醪(jiào):争先干杯。醑,饮尽杯中酒。⑦往复挹(yì)注:指众人传来传去地倒酒。《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挹注,从大盛器倒入小盛器,这里指从酒壶倒入酒杯。⑧乃尔寂饮:如此寂寞地喝酒。乃尔,如此。⑨蓦然而踣:猛地跌倒。踣,同“仆”,跌倒。⑩揄揶(yéyú):讥笑嘲弄。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负笈往游(背) B.王俱与稽首(全,都)C.阴有归志(志向) D.心奇之(感到奇怪)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年且九十B.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归宜洁持,否则不验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B.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C.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D.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2)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13.请结合文本分析王生求道却未有所成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答案】9.C10.A11.B12.(1)道士的门人弟子有很多,天快黑的时候都过来聚集在一起。(2)妻子扶起他来看,他头上已经起了一个大包,(大小)就像鸡蛋一样。13.原因:①身体娇弱不能吃苦,且学习的志向不坚定。(刚开始,“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过月馀,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王窃忻慕,归念遂息。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②没有谨遵师命,洁身自好。(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启示:要想学有所成,不可心浮气躁,须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一旦学成,还须高洁自持,低调沉稳,不张扬。【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C.有误,志:想法、念头。【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并且/副词,将近;B.均为语气词,吗;C.均为助词,罢了;D.均为连词,就。【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句句意为:唱完盘旋而起,跳到桌子上,众人惊奇回看之时,已经又变回了筷子。在这个句子中,“歌毕”表示歌唱的动作结束,“盘旋而起”和“跃登几上”描述了随后发生的连续动作,“惊顾之间”表示在惊讶地回看的时候,“已复为箸”则表示最终的变化结果。这些部分在意义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适合作为断句的依据。正确划分为: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门人:弟子;甚众:很多;薄暮毕集:天快黑的时候都过来聚集在一起。(2)句重点词语:扶:扶起;视:看;额上坟起:头上已经起了一个大包;如巨卵:大小像鸡蛋一样。【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感悟启示。《崂山道士》写的是一个年轻慕道的人,在崂山碰到了一个仙人,他凡人眼拙,看不出来仙人试探他,他吃不了苦。即使是仙人以法术暗示他,他依然不是成材的料,最终仙人教授的一招穿墙术,他回家去稍微一卖弄,就不灵验了,以失败告终。结合“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馀,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可知,王生对求道缺乏足够的恒心和毅力。在道士要求他随众采樵以磨练意志时,他因不堪其苦而心生归志,说明他对于修道的艰辛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决心。结合“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可知,王生求道的心态不够纯正。他求道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炫耀之心,而非真心向道。这种心态使得他在求道过程中容易分心,无法专注于修炼。最后,王生对于道士传授的法术缺乏敬畏之心和正确的使用态度。他在未得到道士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尝试穿墙术,结果碰壁受伤,这表明他没有真正理解和尊重法术的奥妙和威力。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废;同时,要保持纯正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不能为了炫耀或满足好奇心而去做事;此外,对于任何技能或知识,都需要有敬畏之心和正确的使用态度,不能随意尝试或滥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参考译文:我们县里有个王生,在家里排行第七,是官宦之家的子弟。从小就迷恋道术,听说崂山有很多仙人,就背着行李去那里了。登上山顶,看到有一座很幽静的道观。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之上,白头发都垂到了衣领上,但精神却是很好。王生就磕了一个头跟他说话,发现道士说的都很玄妙。于是王生就请求拜他为师。道士说:“恐怕你身体娇弱不能吃苦啊。”王生回答说:“我可以的。”道士的门人弟子有很多,天快黑的时候都过来聚集在一起。王生一一与他们行过见面礼,于是王生就留在了道观之中。天还没亮的时候,老道士就把王生叫去,给了他一把斧头,让他跟随众人去打柴。王生很听话地去了。过了有一个多月,手上和脚上起了很厚的茧子,王生吃不了这样的苦,暗地里慢慢地有了想走的打算。一天傍晚,王生打柴归来,看到两个人与师父一起喝酒,当时,天已经变黑了,屋里还没有点蜡烛。师父就用纸剪了一面镜子,粘贴在墙上。不一会儿,整间屋子都明亮如白昼。各个门人都惊讶地跑过来。其中一位客人说:“在这么快乐的夜晚,不能不跟大家一起作乐。”于是就取了桌子上的一壶酒,分给众人,嘱咐大家尽情畅饮。王生心里想:这里有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够所有人喝的?于是大家都各自找到酒杯,都争着喝那壶酒,都怕被人先喝光了;然而众人传来传去地倒酒,酒壶里的酒却是一点儿都不减少。王生心里很是惊奇。紧接着一个客人说:“承蒙月光这么明亮,而我们却在这里默默饮酒。为什么不呼唤嫦娥仙子来呢?”于是就把筷子冲着月亮扔过去。接着就看到一个美人,从月光中走出来,开始时不过一尺大小;到了地上就跟平常人一般大小了。美人细腰、长颈,在地上跳起霓裳羽衣舞。继而口中唱起歌来:“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声音清越,像箫管一样清脆。唱完盘旋而起,跳到桌子上,众人惊奇回看之时,已经又变回了筷子。三人开怀大笑。又一位客人说:“今天晚上最快乐了,然而我已经不胜酒力了。送我到月宫之中可以吗?”三个人离开座位,渐渐地走入月中。众弟子仰望三个人,坐在月宫中饮酒,胡须眉毛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人照在镜子里的影子一样。过了一会儿,月亮的光渐渐暗淡下来;弟子点上蜡烛来,只见道士独自坐在那里而客人已不知去向。桌子上菜肴果核还残存在那里。墙上的月亮,只是用纸剪成的镜子罢了。道士问众位弟子:“都喝好了没有?”弟子们说:“喝好了。”道士说:“喝好了就早点睡吧,别耽误了明天砍柴。”众人说了声“诺”退下了。王生十分羡慕,也就打消了离开这里的念头。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受不了辛苦了,而道士并不传授一点儿道术给他。王生心里实在待不下去,就向道士辞行:“弟子奔波百里来到这里请求师父传授道术,纵然不能学到长生不老之术,倘若有点别的小小的道术传授于我,也可以安慰我的求教学习之心;现在过了两三个月,不过是每天早晨出去砍柴晚上回来。弟子在家的时候,可没有吃过这么多苦啊。”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早晨就让你回家去了。”王生说:“弟子也在这里辛苦一段时间了,请求师父传授我一点儿小小的法术,也不枉我来这里一回。”道士问:“你想学什么?”王生说:“每次见师父行走,就算是墙壁也不能阻挡,但求学会这个法术就知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把口诀传授给了他,命令他念完咒语,让王生面向墙壁大声说:“进去吧!”王生面对着墙壁不敢进入。道士又说:“试试看。”王生果然从容地朝着墙壁走去,等到了墙边被挡了回来。道士说:“弯着身体突然进去,不要犹豫!”王生离墙后退几步,奔跑着冲过去;到了墙边,就像是没有东西似的;回头一看,果然已经到了墙外。王生大喜过望,走进去谢过师父。道士说:“你回去之后最好洁身自好,否则就不灵验了。”于是资助了王生一些盘缠,打发他回家了。王生回到家,自己夸耀遇到了神仙,就算是坚固的墙壁也不能阻止。妻子不信他的话。生就学着在崂山时做的那样,在距离墙壁几尺远的地方,奔跑着冲去,头撞在了坚硬的墙上,猛地跌倒。妻子扶起他来看,他头上已经起了一个大包,大小就像鸡蛋一样。妻子就笑话他。王生越想越惭愧生气,一直骂老道士不是什么好东西。蒲松龄说:“听说这件事情的人没有不开怀大笑的,但是却没想过世上像王生这样的人,是有很多的。”(三)古诗词阅读。(14分)14.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问题。【甲】出塞【乙】出塞[唐]王昌龄[清]徐锡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1)甲、乙两诗同为边塞诗歌,都有______________的风格。甲诗中的“关”指的是_________,乙诗所说的“玉关”即玉门关,此处隐喻山海关。(2)请从情感角度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答案】(1)慷慨激越边关(2)同:都具有一种奔腾而来的爱国之情。异:甲诗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乙诗直接表达出为国牺牲、战死沙场的愿望,抒发了诗人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甲诗《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以慷慨激昂的笔触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表现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乙诗《出塞》则是清代诗人徐锡麟的作品,同样以边塞为题材,通过描写军歌和沙场为国死的决心,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勇形象。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形象,表现出一种慷慨悲壮的风格,让人感受到边塞将士的忠诚和豪情。在甲诗中,“关”指的是边关,即国家的边疆关口,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线。乙诗中的“玉关”则是指玉门关,此处隐喻山海关,也是古代重要的边防关隘。两首诗中的“关”和“玉关”都是诗人用来描绘边塞风光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相同之处:两首诗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王昌龄的《出塞》通过描写“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而徐锡麟的《出塞》则以“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为引子,展现了将士们激昂的斗志和为国献身的决心。两首诗都借由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形象,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感。不同之处:王昌龄的《出塞》更多地体现了悲壮和苍凉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边关将士艰苦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期盼,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徐锡麟的《出塞》则更加激昂和豪迈,诗人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为结,直接表达了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15.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诗歌出处内容情感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①____________________,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为国献身的愿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④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对国家和个人境遇的感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⑥______________。对时事的忧虑朱敦儒《相见欢》⑦__________________?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⑧______________。壮志难酬、时光虚掷的悲愤【答案】①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②西北望,射天狼③为国杀敌、守卫边疆的壮志豪情④山河破碎风飘絮⑤身世浮沉雨打萍⑥隔江犹唱后庭花⑦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⑧镜中衰鬓已先斑(四)名著阅读。(7分)16.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主要记述了主人公外科医生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虚构国度的离奇经历。B.穿高跟鞋的一派与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击,势不两立。这是主人公在“小人国”的见闻。C.在慧骃这个国度里,居主宰地位的是有理性的、公正而诚实的智马。D.在“大人国”,主人公慷慨陈词,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津的公正,得到国王的赞许。【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D有误,格列佛在大人国向国王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和法律的公正,遭到抨击与驳斥。1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回答问题。【链接材料】在收到J.B.霍布森的信之前几秒钟,我想追逐那头独角鲸的念头还都没有穿越美国西北部的念头强。可看完这位尊敬的海军部长的信之后几秒钟,我便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心愿,我平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捕捉到这个令人焦虑不安的怪物,把它从这个世界上清除掉。链接材料中的“我”是__________。“我”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两个关于“我”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阿龙纳斯教授②性情温和,博古通今,热爱科考事业,富有探索精神③情节: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追捕潜艇,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做海底旅行,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第①②空:根据链接材料“在收到J.B.霍布森的信之前几秒钟,我想追逐那头独角鲸的念头还都没有穿越美国西北部的念头强”可知,链接材料的“我”是阿龙纳斯教授。阿龙纳斯教授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一位博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博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的尼摩船长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船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教授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海底两万里》中以“我”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阿龙纳斯是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他十分热爱大自然,为人温和善良且十分好学,他的好奇心及好学心都十分强,一旦碰到从未碰到过的事,他便会虚心学习以便获得新知识。同时根据连接材料中“我便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心愿,我平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捕捉到这个令人焦虑不安的怪物,把它从这个世界上清除掉”可见“我”热爱科学事业,富有探索精神,富有正义感。据此概括回答即可。第③空: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等人,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例如援救长须鲸、土人围攻、斗杀鲨鱼、南极遇险、大战章鱼等。写出两个“我”(阿龙纳斯教授)的情节即可。示例:阿龙纳斯教授和尼摩船长在海底森林狩猎;阿龙纳斯教授和船长一起参观亚特兰蒂斯遗址;阿龙纳斯教授和捕鲸手尼德兰还有仆人康塞尔成功利用大漩涡逃出了“诺第留斯号”。(五)(1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可爱的中国方志敏亲爱的朋友们:①我很小的时候,在乡村私塾中读书,无知无识,不知道什么是帝国主义,也不知道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自然,不知道爱国为何事。以后进了高等小学读书,知识渐开,渐渐懂得爱护中国的道理。一九一八年爱国运动波及到我们高小时,我们学生也开起大会来了。②在会场中,我们几百个小学生,都怀着一肚子的愤恨,一方面痛恨日本帝国主义无餍的侵略,另一方面更痛恨曹、章等卖国贼的狗肺狼心!宣布开会之后,一个青年教师跑上讲堂,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条一条地边念边讲。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胀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③听讲的我们,在这位教师如此激昂慷慨的鼓动之下,哪一个不是鼓起嘴巴,睁大着眼睛——每对透亮的小眼睛,都是红红的像要冒出火来;有几个学生竟流泪哭起来了。④从此以后,在我幼稚的脑筋中,作了不少的可笑的幻梦:我想在高小毕业后,即去投考陆军学校,以后一级一级地升上去,带几千兵或几万兵,打到日本去,踏平三岛!我又想,在高小毕业后,就去从事实业,苦做苦积,哪怕不会积到几百万几千万的家私,一齐拿出来,练海陆军,去打东洋。⑤随后,我到K埠读书,情形更不同了。就在我读书的教会学校里,同是教员,又同是基督信徒,照理总应该平等待遇;但西人教员,都是二三百元一月的薪水,中国教员只有几十元一月的薪水;教国文的更可怜,简直不如去讨饭,他们只有二十余元一月的薪水。⑥在K埠所谓租界上,我们简直不能乱动一下,否则就要遭打或捉。这种现象不会有点使我难受吗?⑦最使我难堪的,是我在上海游法国公园的那一次。一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刺目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准进园”几个字。这几个字射入我的眼中时,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⑧朋友,我后来听说因为许多爱国文学家著文的攻击,那块侮辱华人的牌子已经取去了。可我们要知道,无论这块牌子取去或没有取去,那些以主子自居的混蛋的洋人,以畜生看待华人的观念,是至今没有改变的。⑨朋友,以后我还遇着不少的像这一类或者比这一类更难堪的事情,要说,几天也说不完,我也不忍多说了。总之,半殖民地的中国,处处都是吃亏受苦,有口无处诉。但是,朋友,我却因每一次受到的刺激,就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⑩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⑪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被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⑫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你们挚诚的祥松五月二日写于囚室18.阅读全文,梳理作者的心路历程。阶段心路历程在乡村私塾读书(1)_________________到高小读书时(2)_________________后来辗转到K埠以及上海(3)___________________19.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1)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胀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人物描写角度)(2)这几个字射入我的眼中时,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炼字角度)20.假如你的好朋友小白要把第⑪段作为纪念五四运动的演讲稿的一部分,请你从语气语调的演讲技巧方面给他一些建议。21.读了这封信,你觉得作者具有怎样的精神?请你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一个与他类似人物的例子,并简要阐述理由。【答案】18.(1)不了解反抗压迫与殖民的道理(2)渐渐明白了爱国的道理(3)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19.(1)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青年教师在宣读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的激动与愤怒。通过对老师演说时激昂慷慨模样的描述,表现这次演讲的感染力之强,对“我”的触动之深。(意思正确即可)(2)“射”指发射,射出,是个动词。在文中写出了“华人与狗”这四个字直入眼眶的杀伤力之大,使“我”难堪、愤怒,激发了“我”对入侵者的憎恶以及深深的民族自尊心,也表达了作者对同胞被侮辱的痛心。(意思正确即可)20.第⑪段,作者预言似的展现了富强中国的壮丽景象,成为支撑着无数革命先烈抗争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信念和梦想。如今,这信念已落地生长,正在变成现实。所以,第⑪段整体适合以温情、激烈、昂扬又激荡人心的祈使语气来读。其中读“……代替了……”这些排比句子就要一句比一句激昂,用比较高亢的语调来显示出作者的坚定和自豪。21.乐观,有坚定信仰,有爱国主义精神。我觉得《最后一次讲演》中的闻一多先生与他类似,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都有坚定的信仰,都愿意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都是舍身求法,拼命硬干的“革命先烈”。【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第一空,结合①段中“我很小的时候,在乡村私塾中读书,无知无识,不知道什么是帝国主义,也不知道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自然,不知道爱国为何事”可概括为:不了解反抗压迫与殖民的道理;第二空,结合①段中“以后进了高等小学读书,知识渐开,渐渐懂得爱护中国的道理。一九一八年爱国运动波及到我们高小时,我们学生也开起大会来了”可概括为:渐渐明白了爱国的道理。第三空,结合⑨段中“朋友,以后我还遇着不少的像这一类或者比这一类更难堪的事情,要说,几天也说不完,我也不忍多说了。总之,半殖民地的中国,处处都是吃亏受苦,有口无处诉。但是,朋友,我却因每一次受到的刺激,就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可概括为: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1)结合“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胀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的内容,由“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胀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由“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联系上文“ 宣布开会之后,一个青年教师跑上讲堂,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条一条地边念边讲”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青年教师在宣读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的激动与愤怒之情。同时,通过对老师演说时激昂慷慨模样的描述,表现这次演讲的感染力之强,对“我”的触动之深。(2)“射”,动词,指发射,射出。结合“ 最使我难堪的,是我在上海游法国公园的那一次。一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刺目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准进园’几个字。这几个字射入我的眼中时,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的内容可知,“射”字在这里形象地表达了屈辱的牌子对“我”的刺激和伤害,突出了“我”当时的愤怒和屈辱感,激发了“我”对入侵者的憎恶以及深深的民族自尊心,也表达了作者对同胞被侮辱的痛心。【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建议。本段内容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进步的未来景象,其中悲叹被欢歌所取代,贫穷被富裕所替代,疾病被康健所驱逐,愚昧被智慧所战胜,仇恨被友爱所化解,死之忧伤被生之快乐所替代,暗淡的荒地变成明媚的花园。这一未来图景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体现了对民族母亲——中国的美好愿景,期待她能以最美的姿态与世界各民族平等携手。在情感上,本段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无限憧憬,同时也透露出对民族振兴的自豪和期待。通过对比的手法,强烈地展现了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以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这种情感是积极向上的,充满了对民族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据此提出演讲建议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整体而言,该段落应以激烈、昂扬又激荡人心的祈使语气来读。这种语气既体现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在读排比句子“……代替了……”时,可以一句比一句激昂,用比较高亢的语调来突出作者的坚定和自豪。这些排比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富裕进步的巨大变化,因此应该读得有力而富有感染力。【2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可爱的中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于1935年5月2日在狱中写下的一篇散文。作者在这篇散文中写的是他求学、被捕、囚禁中的一些见闻、一些事理、一些感悟,并对人生最后一段日子提出了假设。这篇散文主要体现方志敏两个方面的思想感情,首先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国民党反动派认为中国的共产党人的革命“只顾到工农阶级利益,而忽视了民族利益”这一原则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加以回答,打破那些武断者诬蔑的谰言;其次是寄语后人:人一定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结合⑩段中“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⑪段中“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被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可知,作者展现出了坚韧不拔、乐观向上以及深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坚信尽管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但未来必定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这种坚定的信仰和乐观的态度,使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为中国的解放和进步奋斗。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与作者类似的人物例子是《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他同样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仰。尽管身处异国他乡,但他始终心系祖国,珍视和传承中华文化。他通过教育子女,传递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他的行为和信念,都体现出了与方志敏相似的精神风貌。外祖父和方志敏一样,都是那种愿意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繁荣贡献自己力量的人。他们的坚定信仰、爱国情怀以及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和敬仰的榜样。(六)(9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返回舱的“奇怪”外形与“身体”构成①神舟飞船返回舱的外形像一口中国古代的大钟,呈大钝头倒锥体。和人一样,返回舱也有“五官”“内脏”“骨骼”“皮肤”,甚至也穿“外衣”。②所谓“五官”,其实是指返回舱外表面的几个洞,其中最大的两个洞,是降落伞的伞舱。③返回舱的“皮肤”和“骨骼”被称为“蒙皮+筋”结构。蒙皮即返回舱的“皮肤”,“筋”即返回舱的“骨骼”,起到密封舱体和支撑加强的作用。④返回舱外面“穿”有一层特殊的“外衣”——热控涂层,可以使它在太空超过200℃的巨大温差下,维持舱内温度适宜。⑤返回舱的“内脏”有很多的仪器载荷,单从结构上来讲,最有特点的当属航天员的3把座椅。材料二:返回舱“成长”过程大揭秘(一)“铣(xǐ)”外形①铣是数控加工的一种形式,也称为“铣削”。在铣的过程中,研制人员通过控制加工工具的旋转和移动,为返回舱“雕刻”出标准“体形”,例如出舱舱门、舱门门框等部位都是采用这个方式打造的。(二)“吹”座椅②你可能想不到,这套座椅的头靠、椅盆、椅背是“吹”出来的——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热成形工艺,学名为“超塑成形”。③超塑成形是利用金属在特定条件(一定的成形温度、一定的变形速度、一定的材料组织)下所具有的超塑性,来进行塑性加工的方法。在特定的温度和气压条件下,这种工艺方法可以实现返回舱大尺寸、复杂构型零件的整体精密成形。(三)“卷”蒙皮④返回舱的“皮肤”是一层金属蒙皮,其中舱门所在的返回舱“头部”球形蒙皮和返回舱“底部”的大底蒙皮是“吹”出来的,而返回舱锥形“腰身”是“卷”出来的,即通过滚弯成形实现。⑤要“卷”得精确,就需要用到滚弯机这一利器。在它的帮助下,金属板材从平面“卷”成了弧面,组合成为三维锥筒。(四)“缝”舱体⑥返回舱由多个部分组成,需要通过焊接(包括手工焊接和自动焊接两种)来保证它的“天衣无缝”,即保障舱体的密封性。而负责焊接的操作者被称为“铁裁缝”。⑦“铁裁缝”通过十余套工装、七十余道工序、上百个零件,才能把返回舱完美打造出来。(五)“热”处理⑧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火眼金睛。现实中,返回舱也需要先后经历490℃~500℃、160℃~190℃的历练,让它的“骨骼”更健壮。⑨另外,在加工阶段和整舱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金属加工过程中由于不均匀的应力场、应变场、温度场以及不均匀的组织,在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