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青年群体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以P市为例_第1页
潮汕地区青年群体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以P市为例_第2页
潮汕地区青年群体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以P市为例_第3页
潮汕地区青年群体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以P市为例_第4页
潮汕地区青年群体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以P市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2020年04月22日潮汕地区青年群体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以P市为例【摘要】中国老龄化进程十分迅速,在不久的将来,青年群体也需要面对养老问题,关注青年群体的养老保障有助于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潮汕地区P市的150位“18~40岁的人为青年”为对象,考察其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偏好,以及分析养老观念的特征,同时探讨潮汕青年群体养老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潮汕青年群体依赖子女养老观念认同度高,养“儿”防老观念有所淡化;对于父母养老问题所造成的负担预期感觉良好;对养老现状认知不足;对当前的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方式看法不一;养老储蓄和退休金成为养老费用的主要来源;对社区养老模式抱有极高期待。同时,运用卡方对可能会对养老观念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检验,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观念产生影响。【关键词】潮汕青年养老观念养老方式TheResearchontheChoiceoftheEndowmentConceptsandWaysofProvidingfortheAgedintheChaoshanArea-TakingPAreaasanExample[Abstract]China'sagingprocessisveryrapid.Inthenearfuture,youngpeoplealsoneedtofacetheproblemofold-agecare.Payingattentiontotheold-agesecurityofyoungpeoplewillhelpthe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ourold-agesecuritysystem.Thisarticlemainlyusesaquestionnairesurveytotarget150“18to40yearoldsasyouths”inPcityofChaoshanarea,toinvestigatetheirpreferencesforthechoiceofold-agecare,and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theirold-agecareconcept,andtodiscusstheimpactofChaoshanyouthFactorsofthegroup’sold-ageconcept.Theresearchresultsshowthat:Chaoshanyouthgroupshaveahighdegreeofacceptanceoftheconceptofrelyingontheirchildrenforold-agecare,sothattheconceptof"son"providingfortheirowncarehasbeenweakened;theburdenonthemselvescausedbyparentalcareissuesisexpectedtobegood;;Differentviewsonthecurrentpensionmethodsofnursinghomesandotherinstitutions;pensionsavingsandpensionshavebecomethemainsourceofpensioncosts;andhavehighexpectationsforthecommunitypensionmodel.Atthesametime,usingChi-squaretotestthefactorsthatmayaffecttheold-ageconcept,itisfoundthatgender,age,andeducationlevelhaveanimpactontheold-ageconcept.[Keywords]ChaoshanYouthEndowmentconceptEndowmentway

目录1前言 前言“养老”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社会的关注焦点,但一直以来,养老话题的研究对象多是老年人群体,然而养老问题却并不是到了老年才需要面临的问题,养老观念也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拥有的观念,很多青年群体已经拥有养老观念,而他们的养老观念对未来的养老方式的选择和养老制度的修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潮汕地区作为广东的一部分,其地理、人文等方面都具有地方特色,但在现有文献中,从潮汕地区青年群体的角度研究养老问题的文献很少。本文拟从潮汕青年群体的角度出发,考察其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偏好,以及分析养老观念的特征,同时探讨影响潮汕青年群体养老观念形成的因素,为我国在潮汕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这种“未老先富”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日益沉重的社会问题。关注青年人口的养老保障是实现更加可持续性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对于“青年”的界定:“18~40岁的人为青年”。1980年后出生的青年群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的生活经历、行为取向、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消费观等方面与老一辈有着巨大的差异,他们的养老观念与对养老方式的偏好对推进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以及创新养老模式产生具有关键作用。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源于古代的中原文化,在潮汕当地特有的地理、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影响下进行传承与发展,因而潮汕文化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通性,又兼具其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潮汕人在潮汕文化的哺育下形成了其求真务实、重商重利、注重血缘、热情好客、敢于拼搏等特点,同时也表现出较我国其他地区更为明显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排外等具有原始性和传统性的思想。本文从18~40岁的人为青年群体的角度出发,结合潮汕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对潮汕地区青年群体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方式的选择偏好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2文献综述2.1养老观念的概念界定对于养老观念这一概念,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如费孝通先生在《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一文中,把养老观念解释为“一定程度上体现的代际交换”[1]。而观念是外部现实在人们意识中的某种反映、内在把握及主观创造。因此可认为,养老观念即人们对养老的基本态度、认知和看法,其中包括人们对养老经济支持的态度,生活照料提供者的选择以及对精神慰藉的看法等。2.2养老方式与养老模式的概念界定由于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对养老方式和养老模式有一致的概念界定,本文对二者也不做严格区分。养老方式也称养老模式,它是人们到老年阶段为实现幸福的老年生活而选择的养老途径,它包括生活照料的获得途径,物质资料的获得途径以及健康医疗等方面的获得途径[2]。2.3养老观念方面的研究学者申群喜、王世斌、黄金湖的《珠三角中青年的养老负担及养老观念分析——以中山市为调研个案》中在中山市的各个社区和村落进行问卷调查,对象为对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人员,对该地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基本情况以及中、青年的养老负担和养老观念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得出结论:在珠三角地区,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首选家庭养老,父母的养老仍旧仰仗其子女。且目前该地区中、青年群体的养老观念略有差异[3]。学者翟春燕和林绮婷在《“80”后养老观念研究》中,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当代“80”后的养老观念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80后”的养老方式倾向依次为依赖自己、依赖社会,依赖子女。其中,独生与非独生、父辈的养老方式、收入状况、“养儿防老”的认可度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这四项因素对养老观念的影响显著[4]。学者彭亚楠、王微的《90后养老观念的调查研究》针对“90后”养老观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后”的养老思维发生了转变,体现在人们不排斥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方式;思想更加开放,智用大数据,通过参加各类养老保险来保障晚年的养老生活;养老生活也不再一味的居于家庭,而是享受旅游养老,社区老年人文化活动、老年大学都会使得他们价值再次升华[5]。学者朱海龙、欧阳盼于《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中,对我国不同时期民众的养老观念和社会养老实践进行回顾,探究当下主流养老观念的历史渊源,接着进行全国性问卷调查考察国人的养老观念,探究其转变原因,以期对中国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影响,研究显示:当代中国人的核心养老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裂变,但总体养老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迁:子代养老内涵发生变化,“独立养老”观念逐渐形成,日渐注重精神养老,更加期盼制度主持[6]。学者刘晨光在《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养老观念的变迁——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民众的调查》中,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众的养老观念进行实证考察,分析后发现:虽然国人的养老观念已有很大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再适应中国国情,家庭养老始终具备合理性和优越性[7]。《青年人与老年人养老观念的共识、差异与融合》中,学者曹鑫对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包括养老主要承担主体、养老内容和养老模式的具体认知等方面进行测量,分析青、老年两个群体养老观念的异同,结果显示:从养老承担主体来看,子女在现代社会共同成为承担养老责任的首要主体,青年人的养老责任感更强[8]。2.4养老方式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如何选择养老方式和选择何种养老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中,学者陶涛、丛聪对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比较自身特质、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四类因素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方式的影响,结论表明:该地区老年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主动性更强,多因注重心理感受选择非家庭养老,子女孝顺与否的影响显著,配偶健在与否、子女数量、养老服务供给的影响不明显[9]。学者曾珍在《中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对成都市中老年不同类型医养结合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的问卷中,探索性地引入了对医养结合了解程度、养老观念家庭照料者意愿以及社区资源4个因素作为补充的影响因素[10]。印度学者BiancaBrijnath经分析后认为,虽然老龄化和老年照顾方面的研究持续增多,但由于立法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家庭照顾在当下仍然起主导作用,对老年人提供的保障和服务,其形式都要以家庭养老为导向[11]。SigurdardottirSigurveigH等人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了解冰岛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社会网络、行为方式和日常生活状况,结果显示47%的老人在接受家庭照顾,由此说明了同样的情况:家庭照顾仍然是老年照顾的主体[12]。PetriBockerman等学者在其研究中认为被赡养主体是否具有主观幸福感是选择何种养老方式的关键问题,如果在家里生活如此脆弱,那就可以选择进入机构养老,如果在机构中感觉生活质量下降,那么就可以选择家庭养老[13]。2.5养老模式方面的研究针对养老模式方面的研究著作不胜枚举,其中的大部分将目光关注在养老模式的探索创新方面。学者胡婉在《我国智能养老模式的构建及路径选择》中研究了智能技术和社会商业模式的介入对缓解老龄社会带来的养老难题的作用,同时也探讨了我国养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智能养老的路径选择[14]。学者徐玲《德国创新养老模式的文化解读》一文在梳理了德国创新养老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其背后文化内涵与我国文化的相符性,为我国的养老改革提供文化上的参考,德国探索出的服务型居家养老、共居养老和特殊机构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可为我国养老制度建设提供思路[15]。学者YANGJianjun,TANGJingjie,TANGYan提出发展“以社区和家庭护理为主体和基于机构的护理作为补充的OAC模式”,根据老年需求的特点,提供具有相符性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服务设施[16]。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对各国养老模式进行对比,为构建符合我国的养老模式提供参考和建议。《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现状》中,郝彬等学者介绍了中国老年人的现状,如人口老龄化增长、健康水平下降、独居空巢老人比例增加、老年人抚养比例增长,并对国内外的养老模式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可以建立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的平台,结合教学培训、理论研究、社会服务,打造基地,搭建国际化学习平台,吸引战略投资者为发展方向[17]。《国内外居家养老典型模式分析》中,学者杨欣玥、丁宇峰对美国、德国、新加坡和日本,以及我国上海、河北的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社区退休模式、护理与监护相结合模式等模式对我国的养老服务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8]。《国内外社区养老模式对比分析》中,学者张琳坡等对中、美、英、日的养老模式,尤其是社区养老模式的特点进行归纳。研究显示,清晰的分类和与之对应的服务是许多发达国家养老项目的特点,这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19]。《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经验和启示》中,学者刘婷、余晶波对国外数个较早开始医养结合且发展较好的国家的模式,例如转型医养结合模式、商业养老模式、家庭和社区照料模式,以及国内发展医养结合较成功的西湖模式、青杠模式、广州模式进行阐述,利用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医养结合新思路:制度法律的完善、服务模式的改进、养老事业专业化[20]。3研究设计3.1研究目的本文在结合近年来有关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潮汕地区P市18周-40周岁的人为青年群体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方式选择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了解潮汕青年对养老问题的不同方面的看法。研究对潮汕地区青年群体养老观念造成影响的因素。探讨潮汕青年群体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偏好。对本文的结论进行总结,为我国在潮汕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提供一些参考意见。3.2研究假设为考察潮汕青年群体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偏好,以及分析养老观念的特征,为我国在潮汕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与中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并探讨不同的个人变量因素在影响潮汕青年群体养老观念形成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参阅了己有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潮汕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影响潮汕青年群体养老观念的主要因素提出假设,本文的研究假设主要包括:假设H1:性别因素对父母养老主体认知的影响显著。假设H2:年龄因素对自身养老关注度的影响显著。假设H2-1:年龄因素对是否担心自身养老问题的影响显著。假设H2-2:年龄因素对是否有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的影响显著。假设H3:文化程度因素对父母机构养老看法的影响显著。3.3研究方法与工具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对养老观念、养老方式的相关文献、期刊等,为研究养老问题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同时利用互联网和书籍等,收集有关资料。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研究成果,以完善研究思路和补充研究知识结构。(2)问卷调查法。对潮汕地区P市共150名18~40岁的人为青年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现场施测和网上施测为主。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3.4问卷设计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架构和假设,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所编制的问卷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共14个项目。(1)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调查。其中包括:性别、年龄层、受教育程度、常驻地。(2)第二部分为对被调查者的养老观念的调查。养老观念指对养老问题的一系列看法、态度、预期和养老方式的偏好,在问卷中具体体现为包括对父母和自身的养老预期、养老主体、养老负担的认知以及养老方式选择等一系列问题。(3)第三部分调查被调查者对我国养老现状的了解程度,对现行的不同类型养老模式的看法,以及对我国当前时期的在潮汕地区实行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建议。4数据分析4.1调查样本的个人属性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采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对于“青年”的界定:“18~40岁的人为青年”,对潮汕地区P市的青年群体进行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通过网上施测和现场施测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发放150份问卷,收回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对收回的150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样本的个人属性分布情况如表4-1所示:表4-1:样本个人属性描述性统计表个人属性类别人数百分比(%)性别男4932.67女10167.33年龄阶段31-40岁138.6721-30岁10771.3318-20岁3020.00受教育程度小学21.33初中106.67高中(或中专)85.33大专2013.33本科10469.33研究生及以上64.00常驻城市一线城市5134.00新一线城市74.67二线城市1610.67三四线城市6644.00其他106.67通过对上表进行简单观察,被调查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分别为32.67%和67.33%,女性被调查者居多。在被调查者的年龄阶段分层中,31-40岁、21-30岁、18-20岁的比例分别为8.67%、71.33%、20.00%,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为90后,其次为2000年到2002年间出生的00后,80后被试者数量较少。在学历层次上,小学和初中学历的分别占1.33%和6.67%,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学历的分别占5.33%和13.33%,本科学历的最多,占69.3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仅占4.00%,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的学历接受过高等教育,体现出P市的人为青年群体普遍文化教育程度较高。被调查者的常驻城市中,一线城市的占34%,新一线城市的占4.67%,二线城市占10.67%,三四线城市占66%,其他地区的占6.67%。Times4.2调查样本的总体描述性统计对收回的150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样本的个人属性分布情况如表4-2所示:表4-2:样本总体描述性统计表变量人数百分比(%)是否了解过国家目前的养老现状了解过3523.33没了解过11576.67赡养父母的压力大小非常大4026.67还好10368.67较为轻松74.67是否担心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是7046.67否8053.33自己是否有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当然,有规划3624.00我还年轻,不想这些11476.00认为父母养老最主要的养老主体子女共同均等承担9664.00主要由儿子承担,女儿起辅助作用3624.00政府117.33父母所在单位21.33非政府社会基金组织21.33父母自己承担32.00养老院养老3322.00抱团养老,和三两好友合住养老8154.00个人养老方式倾向社会救助机构养老1812.00自己养老7751.33子女养老8053.33让父母去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的看法不支持,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4630.67这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怕被人指指点点3523.33不妥当,但是出于现实原因,会选择这种方法3926.00各方面来说都是很不错的选择3020.00自己将来的养老费用主要来源自己的退休金9865.33子女补贴7348.67养老储蓄10570.00政府补贴3624.00社会救助32.00养老保险5234.67认为有前景的养老模式抱团养老,和三两好友合住养老6845.33普通养老院养老1711.33社区养老,在家养老,社区配备护理中心9160.67居家养老,请家政人员照顾,子女定期探望5234.67旅居养老,寻找宜居的地方换着住5436.00医养机构养老,既可养老,也方便就医2818.67和子女住一起,让子女照顾5033.334.3年龄维度中养老方式偏好的比较性分析表4-3:不同年龄阶段对养老方式选择倾向性统计表年龄阶段总计31-40岁21-30岁18-20岁养老方式(多选)养老院养老42273330.8%20.6%23.3%22.0%抱团养老,和三两好友合住养老559178138.5%55.1%56.7%54.0%社会救助机构养老4861830.8%7.5%20%12.0%自己养老755157753.8%51.4%50%51.3%子女养老752218053.8%48.6%70%53.3%总7%71.3%20.0%100%注:除总计一行和总计一列外,其余的百分比为在该年龄阶段中选择该养老方式的占比。总计一列的百分比为选择该养老方式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由上表显示,从总体上看,P市青年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54.0%选择了“抱团养老,和三两好友合住养老”,53.3%选择了“子女养老”,51.3%选择了“自己养老”,选择这三种养老方式的比例最高,由此可见,传统的依赖子女养老方式养老在潮汕青年群体的养老方式选择偏好中中依旧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依赖自己体现了新一代的较为独立的意识,新型的结伴养老方式也同样备受青睐。而“养老院养老”和“社会救助机构养老”这两种方式则似乎较不受欢迎,倾向选择“养老院养老”作为自己未来的养老方式的仅有22.0%,而选择“社会救助机构养老”的最少,仅有12.0%。在31-40岁的“80后”群体中,选择“自己养老”和“子女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的比例最高,均为53.8%,而其他方式的选择比例虽然较选择“自己养老”和“子女养老”的比例低,但也不是完全乏人问津。由此可见,潮汕地区的“80后”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偏好虽然较为传统,但同时也对新型的养老方式有一定的接受度。在21-30岁的“90后”群体中,“抱团养老,和三两好友合住养老”的选择比例达55.1%,较“80后”的38.5%出现了显著的增幅,同时此选项也是“90后”选择比例最高的一项,说明1990年到1999年出生的青年们对结伴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有更为认可的态度和更高的接受程度。紧随其后的“自己养老”和“子女养老”的选项依旧炙手可热,选择比例分别为51.4%和48.6%,“养老院养老”和“社会救助机构养老”的比例与总体比例较为一致,为20.6%以及7.5%。在18-20岁的成年“00后”群体中,“抱团养老,和三两好友合住养老”的选择比例有了较“90后”更进一步的增长,为56.7%,可推断,随着青年群体的年轻化,对新型的养老方式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因此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4.4养老观念特征的总体分析4.4.1依赖子女养老观念认同度高,养“儿”防老观念有所淡化由调查结果可看出,88%的被调查者认为父母最主要的养老主体为其儿女,而“政府”、“父母所在单位”、“非政府社会基金组织”和“父母自己承担”选项仅有极低的12%选择率,由此可看出潮汕青年普遍对依赖子女养老观念的认同度极高。历史上,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地形独特,较为封闭,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潮汕文化,传统的多生多育生育观念和靠后辈养老的习俗至今影响深远,加上“潮人”多经商,习惯了凡事靠自己,很少有人会选择依赖社会养老,因此认为父母养老应该依靠儿女的观念依旧为当代的大多数潮汕青年所承认和接受。在占比为88%的认为父母最主要的养老主体为其儿女的132人中,有96人认为应该“子女共同均等承担”,另外的36人则秉持着传统的“主要由儿子承担,女儿起辅助作用”的养老观念,虽然仍有少部分青年的养老观念依旧十分保守,但在总体上看,认为女儿需要和儿子承担同样的责任的青年还是占了绝大多数。潮汕地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文化十分浓厚,一个宗族的壮大基本完全靠男丁的数量来支撑和延续,加上传统的农、渔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因此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和“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养老问题的看法上也不再固守着老一套的养“儿”防老、养老只靠儿的旧思想,而是认为男女都一样。4.4.2对于父母养老问题所造成的负担预期感觉良好在“您觉得赡养父母对自己造成的压力大吗?”这一题中,26.67%认为“非常大”,选择“还好”选项的人数最多,占68.67%,认为“较为轻松”的占4.67%,由此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七成的被调查者并没有对现在或者未来父母的养老问题对自己造成的负担表现出过分的担忧,甚至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觉得父母养老的这个担子对自己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说明对大多数的潮汕青年来说,对于父母的养老问题对自己造成的负担,他们的预期总体上是十分良好的,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困扰。4.4.3对养老现状认知不足在“了解过国家目前的养老现状”一题中,“了解过”的占23.33%,而“没了解过”的占76.67%。此项结果显示:潮汕青年对于当今社会的养老问题和养老现状不甚关心,意味着潮汕地区存在着青年群体对养老重要性认知度不足的问题。4.4.4对当前的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方式看法不一在“对让父母去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的看法”一题中,选择几种不同看法的比例并没有形成特别大的悬殊,认为“不支持,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的有30.67%,认为“这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是怕被人指指点点”的有23.33%,认为“不妥当,但出于现实原因,会选择这种方法”的有26%,而认为“各方面来说都是很不错的选择”的有20%。潮汕文化的许多特征由儒家文化沿袭而来,例如其中浓厚的"孝道"观念,这种依赖子辈颐养天年的“孝道”养老思想在潮汕地区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居家养老是当地居民心照不宣的不二之选,送父母去养老院等养老机构,会显得自己无力赡养父母且不够孝顺,不仅自己心里不舒服,还会招致邻里对自己投来的异样眼光,同时,从普遍层面上来讲,国内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存在诸多例如档次较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水平低下、缺乏高质量服务人员等发展滞后问题,无法较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相当一部分潮汕青年担心父母无法在养老院收到妥善的照顾。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为了应对该情况,国家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具体举措例如降低税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所以也有另外一部分青年注意到了养老机构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表示愿意让父母去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4.4.5养老储蓄和退休金成为养老费用的主要来源对于自己未来的养老费用来源,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自己的养老储蓄,,认为是自己的养老金来源的为自己的退休金的有65.33%。储蓄的特点是风险小、方式期限灵活多样、简单方便、收益相对较低,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储蓄是最普通和最常用的理财手段。而占比位居第二的退休金,则显示了潮汕的青年群体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思维的模式造就了我不同以往的价值认同,他们不再固守父辈那种“只有做生意才能出人头地”的思考方式,觉得上班工作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4.4.6对社区养老模式抱有极高期待社区养老模式在“认为有前景的养老模式”中拥极高的支持率——60.67%,许多潮汕青年对其抱有很高的期待。中国文化中十分注重家庭和亲情,家庭养老在我国从古至今都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然而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以及青年人对晚年养老生活的高期望,家庭养老功能发生了逐渐弱化的趋势。学者穆光宗、姚远把社区养老模式定义为“社区养老模式是建立在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基础之上的,主要依赖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以多元服务主体构成的社区养老体系为基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结合了家庭与社会化养老的一种养老模式”[21]。由此看来,社区养老模式可以极大程度上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4.5养老观念影响因素分析4.5.1性别因素对父母养老主体认知的影响通过卡方分析法分析性别因素在养老主体认知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表4-5-1所示:表4-5-1:性别因素对养老主体认知的影响最主要的养老主体子女共同均等承担主要由儿子承担,女儿起辅助作用政府父母所在单位非政府社会基金组织父母自己承担性别男46.9%44.9%2.0%.0%4.1%2.0%女72.3%13.9%9.9%2.0%.0%2.0%X²=24.425df=5Sig=.000*:p<0.05;**:p<0.01;***:p<0.001;下同。表4-5-1结果表明,P值小于0.05,因此认为不同的性别的人在对父母养老最主要的担责主体认知上有显著的差别。时至今日,潮汕地区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仍旧较其他地区淡薄,还有盈千累万的老一辈仍然遵循着一项约定俗成的传统——男子才有继承权,儿子在财产继承方面占据着十分有利的地位,因此,有较多的潮汕男性认为他们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让父母安享晚年的使命。传统认为,男性较女性拥有更高的独立性,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众文化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潮汕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平权意识崛起,许多新时代女性不仅勇于追求自己本该拥有的权利,也不会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对于父母的养老问题,她们不会在“父母养老由儿子负责”的旧观念中随波逐流,而是认为男女平等,不论男女,都应公平地共同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4.5.2年龄因素对自身养老关注度的影响通过卡方分析法分析年龄因素在是否担心自身养老问题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表4-5-2-1所示:表4-5-2-1:年龄因素对是否担心自身养老问题的影响是否担心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是否年龄阶段1980年-1989年84.6%15.4%1990年-1999年44.9%55.1%2000年-2002年36.7%63.3%X²=8.868df=2Sig=0.12由表4-5-2-1可看出,P值=0.12>0.05,不同年龄阶段对于“是否担心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此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不显著。但在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总体纵向维度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来,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的比例在递次降低,而担心自身养老问题的比例却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我们可推断,年龄因素确实会对养老问题的担忧程度造成一定的正相关影响。通过卡方分析法分析年龄因素在是否有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表4-5-2-2所示:表4-5-2-2:年龄因素对是否有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的影响是否有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当然,有规划我还年轻,不想这些年龄阶段1980年-1989年61.5%38.5%1990年-1999年21.5%78.5%2000年-2002年16.7%83.3%X²=11.196df=2Sig=0.004由表4-5-2-2可看出,P值=0.004<0.05,不同年龄阶段对于“自己是否有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此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显著。“80后”青年对比“90后”青年和“00后”青年,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有对自己未来养老进行规划。“80后”目前基本都已步入社会,最早出生的“80后”已经40岁,对比之下,“90后”和“00后”更加年轻化,他们中的许多人仍在上学或者步入社会不久,养老问题对他们来说似乎相当遥远,所以很少会进行未来的养老规划。此项结果也佐证了上一个表格4-5-2-1的分析结果中体现的“‘对养老问题的担忧’与‘年龄阶段’呈正相关”这一点。4.5.3文化程度因素对父母机构养老看法的影响通过卡方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在父母机构养老看法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表4-5-3所示:表4-5-3:不同文化程度对父母机构养老看法的影响让父母去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的看法不支持,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这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是怕被人指指点点不妥当,但是出于现实原因,会选择这种方法各方面来说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受教育程度小学100.0%.0%.0%.0%初中50.0%20.0%30.0%.0%高中(或中专)25.0%37.5%37.5%.0%大专50.0%15.0%15.0%20.0%本科23.1%26.0%26.9%24%研究生及以上50.0%.0%33.3%16.7%X²=20.025df=15Sig=0.171见上表,不同受教育程度对“让父母去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的看法”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不显著。可见潮汕青年对机构养老的看法受文化程度影响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大专院校学历以下(不包括大专院校)的被调查者这无一认为“各方面来说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据此可推断,文化程度还是对“让父母去养老院等机构养老的看法”这一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研究总结本研究主要通过大量阅读文献、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潮汕青年群体的养老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对潮汕青年养老观念造成影响的因素。下面将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而提出相关有效、有现实意义的建议。5.1研究结论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得出,本研究在实证研究设计部分提出的三个假设虽然并没有全部得到验证,但也基本达到拟打算探索的方向,具体验证结果汇总如下表5-1所示:表5-1:假设验证结果汇总假设内容验证结果H1性别因素对父母养老主体认知的影响显著接受H2H2-1年龄因素对是否担心自身养老问题的影响显著拒绝H2-2年龄因素对是否有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的影响显著接受H3文化程度因素对父母机构养老看法的影响显著拒绝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可以确定一些结论,总结如下:通过分析得出,潮汕青年的个人属性中的性别因素对于父母养老主体认知产生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传统继承方式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等。在对自身养老关注度这一问题的因素探析中,通过分析得出,潮汕青年的个人属性中的年龄因素对于“是否担心自身养老问题”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是否有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来说,则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分析得出,文化程度因素对父母机构养老看法的影响不显著。但通过观察可推断,文化程度因素对父母机构养老看法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2研究建议本研究表明,潮汕18岁~40岁的人为青年的养老观念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偏好也有明确的方向性,现将调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和调查结果,结合被调查者的意见或者建议,为我国在潮汕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可行性建议。(1)建设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新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兼具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的优势,也是最符合潮汕青年群体养老预期的养老模式。推进落实社区养老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可供选择的产品的多样化。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和“大数据”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将老年人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录入处理,方便数据集中化处理,为老年人的潜在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端口或平台方便快捷地选择与个人需求相符的服务。(2)应该坚持新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同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改造现有的养老机构,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引导各类机构和行业在养老保障方面的合作。增加财政方面的支持和帮扶,支持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入,落实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养老服务。(3)重视培养相关人才,提高养老行业从业人才素质。人才是行业进步的基石,甚至能决定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养老行业水平的高低、服务的质量,都将对老年人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而这些都与人才的素质息息相关。加大对从事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颁布专业的教学与考核标准,推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模式和良性运行机制形成,从而将中国健康养老职业教育推向高水平发展。(4)创新和开发现代新型养老模式。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一代年轻人对晚年生活的预期与他们的长辈截然不同: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也不是朴实的子孙成群,而是有尊严、有品质地生活,也正因如此,他们对于养老的标准也相应高出很多。创新和开发可以满足现代人要求的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型养老模式,是往后我国养老产业的必行之路。5.3研究不足本研究所问卷发放形式是以网络转发问卷填写为主,以现场填写问卷为补充,被调查人群较为集中,回收的问卷内容不够丰富,不足以反映潮汕地区所有青年群体的情况。本研究采用的问卷内,大部分问题引自前人的调查问卷,自创的问题和选项较少,考虑到各地文化均有差异,本研究引用的问卷是否适用于潮汕地区这个地域还需要进一步核实。参考文献[1]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M].华龄出版社,2002:14.[2]王培君.基于城市家庭结构变迁视角的我国养老方式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3]申群喜,王世斌,黄金湖.珠三角中青年人的养老负担及养老观念分析——以中山市为调研个案[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02):45-47.[4]翟春艳,林绮婷.“80后”青年养老观念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05):81-86.[5]彭亚楠,王微.90后养老观念的调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3):239.[6]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01):88-97.[7]刘晨光.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养老观念的变迁——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民众的调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9(04):63-70.[8]曹鑫.青年人与老年人养老观念的共识、差异与融合[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3):21-41.[9]陶涛,丛聪.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4(03):15-22.[10]曾珍.中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11]BIANCABRIJNATH.WhydoesinstitutionalisedcarenotappealtoIndianfamilies?LegislativeandsocialanswersfromurbanIndia[J].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1,32(4).[12]SigurdardottirSigurveigH,SundstromGerdt,MalmbergBo,BravellMarieErnsth.NeedsandcareofolderpeoplelivingathomeinIceland.[J].Pubmed,2012,40(1).[13]Böckerman,P.,Johansson,E.&Saarni,S.I.(2012).Institutionalisat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forOld-ageIndividuals:IsLifeReallyMiserableinCareHomes?AgeingandSociety,32:7,1176-1192.[14]胡婉.我国智能养老模式的构建及路径选择[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6(04):60-63.[15]徐玲.德国创新养老模式的文化解读[N].中国社会报,2019-12-09(007).[16]YANGJianjun,TANGJingjie,TANGYan.Old-ageCareModesandFacilityPlanningBasedontheConceptof“ContinuumofCare”[J].ChinaCityPlanningReview,2012,21(03):56-63.[17]郝彬,杨蓓,刘义兰,颜巧元,黄海燕,程维,吴为.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9,33(20):3530-3534.[18]杨欣玥,丁宇峰.国内外居家养老典型模式分析[J].山西农经,2019(19):26-27.[19]张琳坡,相子娴,刘悦,陆俊.国内外社区养老模式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9(09):23-27.[20]刘婷,余晶波.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经验和启示[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12):1567-1569+1572.[21]穆光宗,姚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老龄问题的未来之路[J].人口与经济,1999,(3):17-22.致谢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着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曾贱吉老师。是他在我的论文撰写中给予了我巨大的指导与帮助,给了我很多解決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

毕业设计项目选题与定位1.毕业设计项目选题的类型与原则毕业设计项目应该是对完整的大学专业学习的系统总结,是一项系统的设计课题。所以毕业设计项目的选题非常重要。选题要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水平,但是更要强调选题的创新性与实战性,因为毕业设计是大学生以自己的设计作业向社会企业汇报的最终成果,同时也是从一名大学生向职业设计师角色转变的关键过程,对教与学双方都是一次挑战。毕业设计项目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为设计实践和就业竞争服务。毕业设计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多种类型,如实战课题、概念课题、模拟课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其难易程度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为此,毕业设计项目选题可以制定以下原则:(1)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训练。(2)选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以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主,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3)选题应该体现创新精神和原创设计,符合地方经济产业的需求,如体现区域特色产业的设计需求,为地方企业经济服务,体现设计的可行性、适用性,体现对设计成果的生产和转换,体现国际与国内设计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等。有利于毕业设计项目的可实现性,争取社会企业在设计经费和设计制造方面的支持。(4)选题应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地进行系统的设计项目(不同子课题)的合作,培养团队工作与合作精神。(5)选题分配原则上应该一人一题,独立完成,若多人同做一个系统课题,每位同学均要完成一个独立的子课题,设计内容应各有侧重,以保证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训练,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2.毕业设计项目的设计定位(1)设计定位的意义在完成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和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后,根据调研的结果对设计项目的方向进行定位,对大量的信息与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深入地研究,毕业设计调研的主题范围相对较大,如何确定设计的主题定位与设计元素的提炼是非常重要的。-个成功的设计一定要寻找到设计创新的突破口,发现出独特的设计元素,而这种创新突破与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通过市场的调研分析结果而得出的。(2)设计定位的方法毕业设计项目的定位方法,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与爱好、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未来就业岗位与企业设计需求去帮助学生进行设计定位。应该从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的工作程序与流程进行设计项目的规划,首先就是对新产品设计进行定位,确立设计目标。由于社会企业对设计开发要求不同,不同专业的设计方向与生产经营模式也不同,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