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铜川市宜君某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铜川市宜君某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铜川市宜君某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铜川市宜君某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铜川市宜君某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陕西省铜川市宜君高级中学高一(上)第

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

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大多数学者

所认同并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

段叙述。简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

一个典故的意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承的

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三是

当下使用的意义。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

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

的空间语境: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

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疗伤

的大段文字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4个字,甚或“刮骨”二字。比较而言,语言类的

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

学》中开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

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

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在生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

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可以指向受伤,

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无畏,而在文人的反复引用中,最终固定在了意志坚强、

勇敢无畏的意义层面上。

因此,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

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如果说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那么

对典故的理解与阐释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在这方面,《平“语”近人》树立

了一个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在他

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并与朴素、大众

化的语言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风格。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我们

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

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

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彻底

隔断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管生

成于古代,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

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

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

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

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

从一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

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

意义。

(摘编自王立群《典故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刘勰引用典故是为了说明义理,论证今义,此观点依然为今天大多数学者所认

可。

B.要深入理解典故,不仅要看生成的意义和传承中被运用的意义,还要看当下的

意义。

C.典故最终生成意义与它最初意义很少发生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可能只是微小

的变化。

D.学习、使用典故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与接受,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一

种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列举故事类典故“刮骨,'的例子,论证了典故的生成有一个由多到少的凝

练过程。

B.文章用《平“语”近人》运用典故的范例,论证了典故的理解和阐释是由少到

多的分析过程。

C.全文从典故的形成、分类、理解方法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证,条理清晰,

逻辑严密。

第2页,共24页

D.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这一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

使用典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典故的生成凝练过程中,语言类典故相比故事类典故而言,浓缩幅度更大,

更为简练。

B.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文章充分践行了“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

力”的思想。

C.随着汉语的发展,不少典故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因此也就失去了典故的

特殊意义。

D.典故的最初形成,其思想倾向性是比较明确的,会在反复陈述中被大多数学者

认可并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梯子

周粲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小小的风

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于是爸爸说,必须

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

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

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

你再下来。”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

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

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

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

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

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

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站在梯子上,儿

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

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

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儿子虽然不曾

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

何况是爸爸的话呢!”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

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

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

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

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

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6.文中的爸爸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

更不必说了。”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

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当下,“网红城市”之名不胫而走,“网红城市”独特的城市景观通过网络手段传播,

迅速带热城市品牌,吸引大量游客蜂拥而至,也带来了大量的相关收入。正如有些专家

所言,这些“网红城市”的出现,背后反映的是地方城市的觉醒。通过对城市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种资源的系统整合,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路线,通过树立城市

第4页,共24页

品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广泛吸引更多的可用社会资源,来推动城市良性发展。以

前一、二线城市会通过一些大型活动进行城市品牌营销,而如今出现的“网红城市”则

是借助互联网的交互传播特点,寻找到树立城市品牌的又一支点。

(摘编自王薇薇《别让“网红城市”成为昙花一现》,《经济日报》2018年7月25B)

材料二:

“网红城市”的创意传播活动,契合年轻群体的喜好,同时,也提升了本地居民的认同

感和幸福感。顺应这波“网红热”,一些中西部城市政府开始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的城市

营销“套路”。2019年3月起,重庆启动了为期半年的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

旅推介活动,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展示重庆“山水之城”的“颜值”与“气质”。塑

造和推广城市形象,不仅仅着眼于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背后其实是产业、文化、生态

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作为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公布了打造“三城三都”行

动计划,并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融

合产业、都市现代农业等。

从统计数据看,虽然不少中西部“网红”城市GDP已经突破万亿元,在总量上与沿海

发达城市相差无几,但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上仍有差距。“网红城市”还要加快创新

转型,丰富城市内涵。得益于优美的生活环境、较低的商务成本和充足的人才供应,小

米、字节跳动、小红书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把研发中心或相关业务总部设在武汉,这一现

象被业内人士归纳为“第二总部”。据不完全统计,光谷已聚集60多家互联网企业的

第二总部,创造的就业岗位达数万个,为城市经济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摘编自《“网红”城市的崛起,这些城市咋就成了“网红”》,新华网2019年7月8

日)材料三:

“网红城市”重视传播,同时也要正视传播,特别是不以营销论成败。靠营销走红固然

值得称道,但也不宜过度拔高城市营销的价值。“网红城市”的超高人气,其实是城市

文化底蕴、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乃至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没有人们

对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的新需求,就不会有网络风靡的打卡浪潮;没有对传统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就没有文旅、文创产品的惊艳亮相,就很难吸引游客真

正心向往之;没有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远隔千里一日还就不可能实现,体验性消费同

样无从谈起……

由此而言,“网红城市”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塑造和推广城

市形象,决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只顾形式和手段不在意内涵和底蕴。一位建筑学家

说得好:“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要想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

市品牌,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从软文化到硬产业,从大城建到微治理,从烟

火气到时尚感,方方面面的沉潜功夫都不可忽视。

(摘编自《“网红城市”,热闹之后还需更多沉潜》,《人民日报》2019年7月11日)

7.下列不属于“网红城市”品牌营销的一项是

A.在重庆领略轻轨穿楼和8D魔幻立交的震撼场面。

B.在西安喝摔碗酒,喝完酒摔碎碗,以求“碎碎(岁岁)”平安。

C.在成都看大熊猫,拜武侯祠,访杜甫草堂,逛宽窄巷子。

D.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架起各国沟通的桥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城市”借助多样化的网络传播手段,在短时间内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同

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经济收益。

B.重庆启动的这项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能提升城市形象,

带来文旅产业效益的增长。

C.“网红城市”之所以迅速走红,除了城市魅力、网友猎奇等地利人和的因素外,

城市自身的传播和营销尤为重要。

D.因为武汉的生活环境优美、商务成本偏低、人才供应充足,多家互联网企业将

研发中心或相关业务总部设在武汉。

9.请结合材料.,概括“网红城市”该如何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

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哪见陆生。陆

生因说佗曰:“是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

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

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

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

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

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

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

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

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

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

第6页,共24页

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

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

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

饮数月。日:“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

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

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

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

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

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

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

之/遣臣/授君王印

1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

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

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D.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

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张贴时,一要按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

左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

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

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

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

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②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荆轲

刺秦王》)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

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汨尽胡尘里,南望

王师又一年”。

C.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

离散呢?

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国无

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15.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第8页,共24页

16.名篇名句默写。

①《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辛苦操劳的句子是“

②《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追忆当年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

③《离骚》中屈原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④《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后,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对嘉宾以礼相待

的句子是:“,。”

⑤陶潜在《归园田居》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准确的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和平,

毫无喧嚣和烦躁之感的诗句是:“,。”

⑥《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在分别之际,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两人的爱情天

长地久,永远不变的句子是:“,。”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

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六、其他(本大题共4小题,共14.0分)

1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60个字。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发布公告,称为丰富学生选择,加强教学资源共享,

促进学术和学生交流,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

有工业系统概论、人工智能技术、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等12门优质本科课程向北

京大学本科生开放。同样,北京大学也有社会博弈论、公共财政学、发展心理学等

27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程向清华大学本科生开放.清华大学规定,学生所选的北

大课程的学分计入学校文化素质核心课学分。北京大学则规定,因清华大学的成绩

是等级制,选课同学取得的等级制成绩将按转学分的规则由系统自动计入成绩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些年来,电视荧屏上肤浅的电视剧。偶然看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电视作品,许

多人都觉得不大习惯。有时,我们麻木又地跟随遥控器穿梭在不同的频道间,满眼皆

是、的电视剧,它们轻飘飘地掠过我们的眼球、大脑,最终什么也留不下。当下的国

产电视剧,够多,够长,也够华丽,但偏偏不够重。()。

作品失重带来的是品味失重、观念失重,祖至是趣味失重。于是,尺度大的、无厘头的

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在这一形势下,《平凡的世界》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是一

个有趣且令人振奋的现象。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多如牛毛没心没肺嬉皮笑脸矫揉造作

B.纷至沓来没心没肺插科打浑装模作样

C.多如牛毛大大咧咧插科打库矫揉造作

D.纷至沓来大大咧咧嬉皮笑脸装模作样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讲爱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古朴

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血肉的重量。

B.讲爱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血肉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动人

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古朴的重量。

C.讲爱情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古朴

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血肉的重量。

D.讲爱情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血肉

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古朴的重量。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失重带来的是观念失重、品味失重,甚至是趣味失重。于是,尺度大的、无

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

B.作品失重带来的是品味失重、观念失重,甚至是趣味失重。于是,尺度大的、无

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

C.作品失重带来的是趣味失重、品味失重,甚至是观念失重。于是,尺度大的、无

厘头的电视剧当然最受欢迎。

D.于是,尺度大的、无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因此带来了作品失重引发的是

趣味失重、品味失重,甚至是观念失重。

第10页,共2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1)C.“典故最终生成意义与它最初意义很少发生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可

能只是微小的变化”理解有误。从文中第二段“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

大相径庭”分析可知,“这个意义”指的就是“最初意义”。故“最初意义可能会产生

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

故选C。

(2)D.“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说法错误,依据原文

第五段,胡适曾经明确提倡“不用典”,只是称述了一段历史,引出“今天我们为什么

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这个话题。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

故选D。

(3)A.“语言类典故相比故事类典故而言,浓缩幅度更大,更为简练”理解有误。

依据原文第三段“语言类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分析

可知,应该是“故事类典故浓缩幅度更大,更为简练”。

C.“因此也就失去了典故的特殊意义”理解有误。依据原文第六段“随着汉语的发展,

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

可知,原文无此意,此项属于无中生有。

D.“其思想倾向性是比较明确的”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其次,一个典故的最

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

想倾向”分析可知,生成初期,思想倾向性往往是多种、不明确的。

故选Bo

答案:

(1)C

(2)D

(3)B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相关的信息,

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

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

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

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4.【答案】【小题1】A

【小题2】

【小题3】

【解析】(1)B.“因为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说法错误,人物、立意、情节是构成一

篇小小说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应是缺一不可的,”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人物”说法也不准确,小说将父子俩个设置在后花园中,梯子上和梯子下特定的场

景中,才有了机会让爸爸为孩子以讲故事的形式说道理。C.“这一情节不真实”评价错

误,违背了小说创作原则。小说创作讲究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父亲让孩子站在梯

子上听他将故事,其目的就是让他有深刻的体会同时锻炼孩子的勇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错误,故事中的儿子勇敢,文中的儿子胆小,并未体现,同

时作者并不是想通过二者对比来表现主题。

(2)此题的答案应抓住以下几个情节:①孩子想听爸爸讲故事,因为爸爸讲的故事没

有不好听的,还有孩子从梯子上跳下来时,爸爸牢牢地抱住他,这些都体现了爸爸对孩

子的爱;②孩子要从梯子上下来时,爸爸抓住机会给他讲故事,在孩子异常害怕的情况

下,又给了他帮助,这样做都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

可以信任的”,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教育儿子;是一位具有难得的理性的爱的父亲。

(3)此题在作答时应探究爸爸说的语中深刻道理。“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

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文中的爸爸是教育孩子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

对于自己的亲人更应该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家人的爱。因为人与人相处,就要互

相信任,缺少信任的人际关系,社会就会变得冷漠而无情。所以爸爸教育孩子有时要信

第12页,共24页

任别人。可见,爸爸用心良苦。

答案:

(1)A

(2)爱儿子;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教育儿子;是一位具有难得的理性的爱的父亲。

(3)①“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信任他人是为人处世的基本信条,

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人的一生才会充满阳光,生活的道路才会更加通

畅。②缺乏信任,就会让人情淡漠,人与人之间充满猜忌,自己的人生也很难顺利发展。

③信任别人同时,首先要信任自己的亲人,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他们给你的是亲情,是

无私的爱,所以我们要互相尊重,懂得感恩回报。

(1)本题考查知识点有:小说的主题思想、三要素、情节、人物形象。答题时要从用

词准确、理解分析恰当入手。

(2)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答题时要抓住人物的对话、相关情节、作者评价,

综合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理解能力。答题时联系文章的主题,透过与语段的表

层义挖掘其深层含义。

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

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

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

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

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

致包括三种题型: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

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

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

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7.【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

【解析】(1)D.“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不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城市风光,并不符

合网红营销的特点。

(2)C.“城市自身的传播和营销尤为重要”错误,原文“重视传播,同时也要正视传

播,特别是不以营销论成败。靠营销走红固然值得称道,但也不宜过度拔高城市营销的

价值”可见,不应把传播和营销看得过重。

(3)文中“塑造和推广城市形象,不仅仅着眼于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背后其实是产

业、文化、生态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可概括出:不仅仅着眼于推动文旅产业的发

展,在产业、文化、生态协同高质量发展上做大文章。“作为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成

都公布了打造“三城三都”行动计划,并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涵盖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都市现代农业等”可概括出:公布行动计划,并

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产业功能区,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都市现代

农业等。

“‘网红城市’还要加快创新转型,丰富城市内涵。得益于优美的生活环境、较低的商

务成本和充足的人才供应”可概括出:要加快创新转型,丰富城市内涵。充分利用优美

的生活环境、较低的商务成本和充足的人才供应。

“一位建筑学家说得好:‘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要想打造

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从软文化到硬产业,从大城建

到微治理,从烟火气到时尚感,方方面面的沉潜功夫都不可忽视”可概括出:要想打造

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从软文化到硬产业,从大城建

到微治理,从烟火气到时尚感,方方面面的沉潜功夫都不可忽视。

答案:

(1)Do

(2)C«

(3)①不仅仅着眼于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文化、生态协同高质量发展上做

大文章。

②公布行动计划,并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产业功能区,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

第14页,共24页

融合产业、都市现代农业等。

③要加快创新转型,丰富城市内涵。充分利用优美的生活环境、较低的商务成本和充足

的人才供应。

④要想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从软文化到硬产业,

从大城建到微治理,从烟火气到时尚感,方方面面的沉潜功夫都不可忽视。

(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

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

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

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

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

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

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筛选信息答题步骤: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

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10.【答案】【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解析】(1)根据句意断句。后一个“王”是动词“称王”,在哪里称王呢?还要要

地名作状语,所以不能在“王王”后就断句,应是在“南越”后断句,排除BC;"欲

移兵而诛王”的主语是“将相”,要连在一起,排除D,选A项。段话翻译为:现在大

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

越王的金印。

(2)A.“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表述有误,箕踞应是一种倨傲无礼的表现。

(3)C.“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分析有误,据原文“今王众不过

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可知,且南越君民同

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的说法无中生有,南越之也只相当于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不

可能有分庭抗礼的实力。

(4)①“中国”,中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使”,假如;“遽”,就;

“不若”,比不上。句子翻译为: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

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②“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应是“侍殿上群臣”;“兵”,兵器;“郎中”,

指宫廷的侍卫;“陈”,排列。句子翻译为: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带任何兵器;那

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

答案:

(1)A

(2)A

(3)C

(4)①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②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带任何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

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

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

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蜴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

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

“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

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

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

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

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

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

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

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

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

小南越,在此桀瞥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

第16页,共24页

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

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

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

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

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

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

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

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

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

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

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

尉佗说:“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

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

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

大夫。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

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

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

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己

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

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

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

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

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4.【答案】【小题1】D

【小题2】①国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战祸惨烈,百姓遭殃。

②统治者昏庸,纵有宗父和岳飞那样的抗金名将,却未能顺应民意,收复失地。

③自己虽有报国的精神意志,却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解析】

1•【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解答】

D“表现出诗人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错误。尾联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尚凭精

意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不能说是消极情绪。

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逐句把握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并进行概括即

可。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

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

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第18页,共24页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

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要注意诗歌是有多种情感还是相对比较单

一。“愤”有愤慨、愤怒的含义。“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作者认为自

古江山有界,而如今敌人的铁蹄却踏入了自己的国土,展现出自己的愤怒之情。“剧盗

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是说即便有宗泽这样的抗金名将,百姓还是成为了金人

统治下的“遗民”,暗含对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愤慨。“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

熏”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遗憾,虽然自己有报国之情,却力不从心了。

16.【答案】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愤郁邑余佗僚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解析】故答案为:

①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重点字:寐)

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重点字:晏)

③憧郁邑余住僚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重点字:像)

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重点字:鼓)

⑤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重点字:颠)

⑥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重点字:磐)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

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

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

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短歌行》名句积累: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7.【答案】凡人小事的背后

小事不一定平淡无奇。也许通过深思,会从中发现一些宝藏。灵感来源于生活,高

尚来源于平凡。从平凡的小事做起,我逐渐学会了做人。

天还未亮,蒙蒙的雾气中,沉淀了深深的蓝色。遥看家乡的田野上,隐约出现了一

个身影,沉稳地移动着在那充满生机的黄土地上,宛如一个跳动着的音符,静默地谱写

着属于他自己的、小小的生命。

他是我的爷爷,一个平凡的农民。有着黝黑的皮肤,瘦弱的身躯的农民。他总是憨

厚的笑着。简朴的衣着,短小的身材与微驼的脊梁,仿佛在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的平凡,

多么的渺小。

假日,我会到乡下。看着爷爷在地里忙活,稻子一点点的被收割,再看着爷爷卖掉稻子

后手中的钞票,我突然觉得那双瘦弱的手突然变得孔武有力,疲惫的眼睛也变得明亮了

起来。那是希望,是对生活的希望。我不止一次的听别人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将

来就只能回家种地!”这声教导在此时此地显得特别的刺耳。流入我的耳中,流入心里,

像一股凉水,让我感到寒冷。

我和爷爷来到超市。终于收获了,爷爷应该买些东西犒劳自己吧!他背着手,在超

市里踱来踱去,似乎在想些什么。然而,当购物篮被填满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篮子

里都是些零食和水果。“孩子,我没什么可以给你,只有这点水果能让你拿回去。”老

人的脸荡漾着笑意,他的眼神竟充满了幸福!难道这样就可以让他满足,让他快乐?生

活中有这么一种人,平凡、普通,但他有着不平凡的情感,虽算不上惊天地,泣鬼神,

却使我久久不能忘记。

他的确很平凡。

但是我们只是凡人而已。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得到的幸福太少。我们知道,这一

点点幸福要牺牲许多许多,要毁灭我们这一点点幸福,并不需要命运花太大的力气,一

次意外、一次回头、一次胆怯,足以让我们拥有的烟消云散。但我们还是要唱着属于凡

人的歌,静静前行。我们只是凡人,我们不断犯错、犹豫、彷徨。唯一的,唯一的安慰

是,不管我们的力量多么渺小,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做一件平凡的小事不容易被人察觉,但却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

人,你从中可以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

要解决三方面问题:1、确定文章体裁;2、划定取材范围;3、掌握写作重点。本次作

文的命题是“凡人小事的背后”,题目要求写记叙文。从题目来看,该作文写作的重点

在“背后”,也就是凡人小事背后能体现什么。写作提示已经告诉考生“我们都是平凡

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是“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

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所以作文时,

选取一些发生自己身边的平凡人的平凡小事,而这些平凡小事背后“令我们感动或者让

我们深思的东西”。具体作文时,可以先记叙一件或者几件相类似的平凡的事情,然后

第20页,共24页

点出这一件或者相类似的平凡事情为什么领自己感动,或者能引发什么思考,或者能体

现什么。还有,作文选材要兼顾到“选新不选旧”的原则,还要更体现了作文说真话抒

真情的审美要求。注意要素完整,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意思是命题作

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

一样可以写得精彩。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1.确定文章体裁;

2.划定取材范围;

3.掌握写作重点。

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

围及重点,找准“题眼”。

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

集中、深刻。

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

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

起来。

18.【答案】新闻报道的第一句话交代主要事件,提取主干可以得知主要信息,即“清

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发布公告”“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接着交代开放的时

间是2020年春季学期,点明开放对象是“北京大学本科生”和“清华大学本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