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案3_第1页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案3_第2页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案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案3魏某某,女,40岁,国家公务员,**市**区人。初诊(2019年02月18日):患者因"腰骶部疼痛2年余,加重伴双臀部及下肢酸胀痛10天"前来就诊。患者主诉于2+年前因长期久坐劳累后出现腰骶部酸胀疼痛,行走活动不便,久行久站后尤为明显,卧位休息后有所缓解。10天前因受凉而致腰骶部疼痛加重,并伴见双侧臀部及下肢后侧酸胀痛,行走活动不便,曾来我科经针灸、中频、推拿等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目前腰骶部酸胀疼痛明显,伴见双侧臀部及下肢酸痛,且尤以左臀部酸胀痛为甚,偶有脚背牵扯痛,翻身起卧不便,久坐久行久站后加重,卧床休息后有所缓解;饮食及大小便调,眠可,舌淡红偏紫,苔薄白,脉弦涩。查体:腰骶部肌肉较紧张,腰4~骶1椎棘间隙及其两侧缘压痛,尤以腰5~骶1椎棘间隙及其两侧缘旁开1.5cm处压痛为明显,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臀部压痛,以左侧为甚,双大腿及小腿后侧轻微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50°,右60°,屈颈试验(+),"4"字试验(-)。腰椎MRI检查示:腰椎4~5椎间盘退变、轻度膨出;腰5~骶1椎间盘向后突出。中医诊断:腰痛病(寒瘀阻络证);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为法。针刺选取腰5~骶1椎旁阿是穴,采取滞针手法,使针感向双下肢放射为宜,并配合温针灸2柱;针刺双侧秩边、环跳、委中,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配合电针连续波刺激,每次20分钟,日1次;腰骶部及双臀部施以拔罐,留罐5分钟;再配合腰臀部舒筋解痉类手法,日1次。嘱其卧床休息为主,避风寒。二诊(2019年02月22日):患者诉腰骶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翻身起卧恢复正常,双臀部及下肢酸胀痛已较轻微,行走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治疗予以针刺腰4、5椎旁夹脊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并配合电针连续刺激,每次20分钟;再配合腰骶部舒筋解痉类手法,日1次;嘱其加强腰部适宜功能锻炼。三诊(2019年02月26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行走活动恢复正常。并嘱其注意休息,加强拱桥式、飞燕式等腰部适宜功能锻炼。随访1年未复发。按:本案患者系公务员,长期从事久坐伏案工作而致腰部筋脉、肌肉劳损,气血不畅,瘀血内生;因受凉而致风寒之邪外侵,筋脉凝滞,寒瘀互结,不通则痛,故见腰痛伴见双侧臀部及下肢酸痛等症状,辨证为"寒瘀阻络型"。治疗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针灸推拿并用,通过8天治疗后即告痊愈,说明本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针刺选取阿是穴,是遵循“以痛为输”的原则,阿是穴即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的反映点,采用滞针法使其产生强烈的针感,并以针感向经脉循行路线传导为佳,在使针刺直达病所的同时,施之以泻可引邪外出,从而达到疏经通络止痛的目的;再配以温针灸,可达到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的作用。针刺与艾灸配合使用,再加以拔罐疗法,可以使“寒”得除,“瘀”得散,经络得以畅通,故痹痛自除。予以腰臀部舒筋解痉类手法可以解除腰臀部紧张的肌肉,改善腰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在疼痛缓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