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韩愈在思想文化史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汲取分不开。《韩愈传》记载了他自幼苦学的情形。他在《进学解》中也谈到了自己为学之勤奋:“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韩愈非常注重对经典的研读,把学习、研究经典作为求道、治学的基础,“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对这些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他知识架构的基础。在把握儒学思想的精髓与源流,深刻体会古代作家的创作经验,具有独立的批判能力之后,韩愈进一步泛览百家,这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学养更加深厚,为他的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其研究性和批判性。他以儒家经典著作为思想依托,以渊博的四部学问为基础,常常以审视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他的学习充满主动性,“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钧其玄”,提要、钩玄的过程其实就是概括、提炼、思考、领会的过程。他对一些古代著作如《论语》等,都下过校勘、注释、疏解的深细功夫。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也有一个比较、辨析、批判、吸收的过程,其一系列读书札记,如《读荀》《读墨子》等都以深入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如《读苟》中提出的“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读墨子》中认为“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等,皆以壁立千仞的勇毅提出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在韩愈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抉择,这种挑战。来自佛老二教,特别是来自异域的佛教。唐代的官学虽仍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就民间和知识界的信仰与风尚而言,佛教实有风靡之势,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形有类于战国时期的“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在《与孟尚书书》中,韩愈对汉代以来儒学式微、佛老盛行的情形表达了深刻的忧虑和不平。在这种沧海横流的大势下,韩愈“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以勇毅之力排击异端,护持道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理论上,他著《原道》,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批判佛老二教的蠹国害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儒家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贡献,提出儒学的道统以与佛教新禅宗“教外别传”的统绪相抗衡;实践上,他逆批龙鳞,谏迎佛骨,反对官方对佛教的宣扬。他以势大力雄的横制颓波,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争取了空间。在文学方面,苏轼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清代刘熙载则说他“实集八代之成”,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吸收了前代作家在立意、构思、表达上的元素,呈现出来的却是有着韩愈特色的雄文,其《进学解》《毛颖传》等皆如此。(摘编自《光明日报》)杨国安《韩愈的传统文化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他对传统文化的深人汲取是密不可分的。B.韩愈自幼苦学经典,泛览百家,这决定了他能够进行文化创新和批判性地看待传统文化。C.在韩愈的时代,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面临新的选择,官家的信仰与民间和知识界的信仰有所不同。D.韩愈《原道》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证了佛老二教对当时社会的危害,他反对官方宣扬佛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韩愈所选择的路径对中国后期的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构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所做的努力。B.文章前两段阐述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方式:深入汲取传统文化,体会、把握其精神,并批判性接受。C.在传统文化面对佛老二教挑战时,韩愈对儒学有贡献,作者引经据典证明没有韩愈就没有儒学的发展。D.在文学方面,韩愈能借鉴前人又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来。从他人的评价可以看出韩愈对传统文化的巨大贡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非常注重对经典的研读,他把儒家经典作为思想依托,对其进行学习与研究,这奠定了他知识架构的基础。B.韩愈对古代著作如《论语》等都做过校勘、注释、疏解,因为他认为学习就是一个概括、思考、领会的过程。C.韩愈在《读荀》和《读墨子》中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这说明他在研读百家思想时更推崇荀、墨学说。D.韩愈注重融汇贯通传统文化的精神,将其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资源,故能进行超越时代的文化创新。【答案】1.B2.C3.A【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韩愈自幼苦学经典,泛览百家,这决定了他能够……”错误,曲解文意。这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关信息第一段“对这些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他知识架构的基础。在把握儒学思想的精髓与源流,深刻体会古代作家的创作经验,具有独立的批判能力之后,韩愈进一步泛览百家,这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学养更加深厚,为他的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作者引经据典证明没有韩愈就没有儒学的发展”错误,作者引经据典是证明韩愈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所做的努力,而不能理解为没有韩愈就没有儒学的发展。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因为他认为学习就是一个概括、思考、领会的过程”错误,强加因果。对《论语》等做注解,与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这说明他在研读百家思想时更推崇荀、墨学说”错误,曲解文意,原文重在阐述韩愈比较吸收的读书理念,并不能表明韩愈更推崇荀、墨学说。D.“故能进行超越时代的文化创新”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进行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文化创新”,而不是“进行超越时代的创新”,不能解读为“以儒学的道统抗衡佛教新禅宗”。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只有“滑稽模样”罢了。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装剧不能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赢得今人“爱心”。(摘自《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作者:张琼)材料二: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戏后,不仅失去了从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隐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摘自《光明日报》,作者:张凡)材料三: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应允许必要的虚构和杜撰。司马懿是否“妻管严”、纪晓岚是否真的“铁齿铜牙”、魏璎珞是否跟富察·傅恒有感情,都不妨“戏说”。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比如《大明王朝》《琅琊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传递的历史观之于现实强烈的借鉴意义。但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只不过是借助历史剧的外壳拍言情剧,在虚构中凌空高蹈。表面上这是创作技法的问题,实际上是历史观的问题,它折射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历史不过是一块幕布,宋朝唐朝清朝不过是背景,是主人公卿卿我我、为所欲为的空间,它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探究或者检视的。这种轻薄的历史观会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历史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空洞、轻薄、虚无的存在,他们也将成为“轻飘飘”的一代人,少了历史的负荷,很难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摘自《南方周末》,作者:话剧人)材料四: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甄嬛传》中的第一个镜头——太监执鞭三响、群臣上朝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深刻。这一镜头就是严格按照史实而拍,而非大多清装剧中太监们那句拖长尾音的“上——朝——”。《甄嬛传》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纠偏,包括上朝的时候群臣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而不是像众多清宫戏里演的在太和殿或乾清宫,太监、侍卫路遇皇帝或妃嫔时须躬身面壁,宫女夜晚侍寝时,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随时听候召唤……类似的礼仪都需要事先由礼仪老师教会演员,拍摄时还需现场监控,避免演员因为紧张或者忘记而犯错。在《甄嬛传》里,后宫的嫔妃们身穿旗装,踏着“花盆底”,身姿婀娜。为了更好地找到走路的感觉,孙俪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向剧组借了花盆底鞋,自己在家中暴走练习。尽管如此,由于横店有不少路都是用鹅卵石铺的,走路时摔倒、崴脚仍时有发生。(摘自《乐读网》)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拍摄古装剧,应认真研究历史,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确保不背离“古代模样”,才能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B.好的古装剧可以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可以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C.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可以有必要的虚构和杜撰,但好的历史剧是应有历史思考的。D.《甄嬛传》受到好评,与其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和演员的勤恳敬业分不开,这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圈是很可贵的。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大量古装剧与观众见面,可如果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那么,精品剧就必然不可能出现了。B.拍摄古装剧不能没有“古代模样’,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否则,很难赢得现代观众喜爱。C.早年的清宫剧是借古鉴今,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而近年的清宫剧全是表现“后宫女人”的争宠,以历史叙事隐射当下职场的是非。D.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启迪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6.围绕历史剧的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分别是侧重从哪些角度阐述的?请概括并简要分析。【答案】4.A5.B6.①材料二:历史剧的价值指向。结合近年清宫剧的弊病强调回归现实主义传统和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②材料三:历史观(历史思考)。历史剧可以适当虚构但应传递正确的历史观(或要有历史思考)。③材料四:艺术水准(拍摄严谨与表演敬业)。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尊重历史)和演员的勤恳敬业(坚守匠心)。【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错误。由原文“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可知,本句话是说拍摄古装剧应有的态度,“认真推敲时代”并不是说“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A错误。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A项,“可如果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那么,精品剧就必然不可能出现了”错误。由原文“……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可知,精品剧难见,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前者是后者出现的原因。A错误。C项,“而近年的清宫剧全是表现‘后宫女人’的争宠……”错误。由原文“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戏后……”可知,近些年的清宫剧是“逐渐趋向”发展的,而不是“全是”。C错误。D项,“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启迪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错误。由原文“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可知,选项中“只要……就……”表述绝对。D错误。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问的是围绕拍历史剧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侧重从哪些角度加以阐释。材料二将“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进行比较,指出近年清宫剧存在的弊端,即“不仅失去了从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隐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第二段正面指出“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由此得出:材料二侧重分析近年清宫剧的弊病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即强调回归现实主义传统和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材料三第一段是谈历史剧的主要价值,即“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第二段是说“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由此得出:材料三主要强调历史剧要有历史思考(正确的历史观)。材料四第一段是说“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第二段以《甄嬛传》为例来展示演员的敬业,由此可知,材料四主要强调历史剧拍摄的时候要尊重历史,演员要勤恳敬业。【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现代文阅读一天与一年侯发山正月初六一大早,土豆和槐花便悄悄起床了,待一切收拾停当,天还不是十分的透亮,看了看熟睡中的女儿甜甜,槐花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叫醒给她说一声?”土豆没接话茬,背上行李就走。槐花见状,不舍地看了甜甜一眼,转身跟了出去。等走出院门,槐花看着土豆的后背,一边走一边说:“甜甜都六岁了,懂事了,咋着也得给她说一声。”“她哭死哭活,走得了?”土豆头也没回,没好气地说。槐花不吭声了。也是,每年他们出门,甜甜都要死死缠着槐花的腿,哭得稀里哗啦。土豆说:“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槐花还是不吭声。土豆说:“一年时间太短……一来一回光车票就得三千多,如果不回来,省下车票不说,还能多挣几百。”土豆说得倒是实情,他们村里的福全,三年都没回来了。跟家里人联系,都是通过电话。去年福全的手机上了网,通过村长的微信给老爹老娘拜了年呢。村长说,当时老两口都激动得哭了。土豆和槐花走到村口,三轮车还没来。土豆随口问槐花:“东西都带齐了没?身份证也带了吗?”槐花闻听,摸了摸口袋,说了声“糟了,身份证没带”,然后撒腿往家跑。“回来!”土豆叫道。槐花停下脚步,扭头看了看土豆。“你瞧着行李。”土豆说罢,像头受惊的骡子,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土豆跑到家,已是汗水淋漓,呼吸不匀。这时,老娘已经起床了,正在刷洗碗筷。老娘问道:“咋又回来了?”“身份证忘带了。”土豆说着,便翻箱子倒柜子地找开了。怕惊醒甜甜,也是消没声息的。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找到。土豆给槐花打手机,让她赶快滚回来。槐花回到家,直奔床头的箱子。土豆瞪了槐花一眼:“我都翻几遍了,影儿也没有。”“我记得回来就放那里了。”槐花小声说着,把手伸了回来,却又没地方放,一会儿拉衣袖,一会儿拽拽围巾。这时候,甜甜已经醒了,躺在被窝里瞪大眼睛,眼珠子滚过来滚过去。看到甜甜安静的样子,土豆想起什么似的,问甜甜:“身份证是不是你拿了?”他记得年三十回来那天收拾身份证的时候,甜甜曾经问过他,问身份证是干啥用的,他说没有身份证就不能坐车,不能出门。槐花忙过去把甜甜的被角掖了掖,抚摸着她的头发:“乖,好孩子不能说瞎话,是不是你拿了?”甜甜不吭声。土豆瞪着甜甜,恶声恶气地说:“是不是你拿了?”甜甜哇地哭了。“有话不会好好说?瞧你那样子,跟个门神似的,就不怕吓着孩子?!”老娘赶过来数落土豆。“好女儿,不哭啊,不哭啊。”槐花哄着甜甜。“我们不打工,你吃啥喝啥啊?你不穿花衣裳啦?你不吃火腿肠啦?”土豆的声音明显低下来。“我不穿花衣裳,我不吃火腿肠……我不想让你们打工。”甜甜哭得更厉害了。显然,甜甜把身份证藏起来了。老娘也过来劝甜甜:“甜甜,你不是想上学吗?你爸你妈不出去打工,你就上不了学,你就背不上新书包……”嗨,你别说,奶奶的话就是管用,甜甜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说:“妈妈,你们啥时候回来?”“两……一年时间。乖,听话。”槐花看了土豆一眼,边说边给甜甜擦眼泪。“一年时间有多长啊?”土豆盯着槐花的脸,好像那上面有好看的花似的。“不长……你看,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就这么长,多快?”土豆一边说一边掰着自己的手指比划。甜甜看了槐花一眼。槐花点了点头。甜甜这才从枕头下摸出两张身份证。等到土豆和槐花风风火火地坐三轮到镇上,然后搭乘公共汽车赶到火车站,不料想,外出的人太多,接连几天的票都没有了。真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两个人只好失望而归。晚上八点回到家,甜甜见到他们,跑步迎上前去:“爸爸,妈妈,不是说一年吗?咋现在才回来?我都数了好几年了……”话没说完,甜甜眼里的泪已经流了出来。(选自《天池》2016年4期,有改动)7.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花想叫醒甜甜,但是土豆没接话茬,背上行李就走,土豆是担心甜甜醒来哭闹,耽误了他们的行程。B.“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听到土豆这句话,槐花没有吭声,说明槐花是反对这个主张的。C.“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形象地说明土豆急切的心情,希望赶紧回家找到身份证。D.甜甜藏起了父母的身份证,反映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8.文中插叙福全的故事有什么作用?9.本文的题目“一天与一年”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简要分析。【答案】7.B8.插入福全的故事说明的确有农民工不回家过年的情况,照应了前文土豆说的话;使情节更加全面,引出空巢老人的问题;突出说明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并不是个别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9.运用对比手法,在小甜甜看来,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一天比一年还要漫长,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呼应文章结尾小甜甜的话。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的深思。【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B项,“说明槐花是反对这个主张的”于文无据。文中没有表达这个意思,“槐花没有吭声”说明她内心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做,并不是反对土豆的主张。故选B。8.本题主要考查叙述的作用。插叙的主要作用一是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他们村里的福全,三年都没回来了。跟家里人联系,都是通过电话。去年福全的手机上了网,通过村长的微信给老爹老娘拜了年呢。村长说,当时老两口都激动得哭了”本文插叙的故事是福全在外打工为省钱三年不回家,表明农民工为省钱过年不回家的情况。与情节之间的关系:照应了前文土豆说的话“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与小说主要写作内容之间的关系:福全和土豆、槐花一样,都是为了挣钱不得不离家外出打工的农民。与表现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并不是个别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9.本题主要考查文本标题内涵。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1)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设置巧妙”提示要注意观察“一天与一年”所用的文字技巧以及在结构、主题方面的作用。首先“一天与一年”,题目本身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直到文章结尾才解释标题“一天与一年”的关系,所以与结尾小甜甜的话“爸爸,妈妈,不是说一年吗?咋现在才回来?我都数了好几年了……”相呼应。爸妈才离开一天,而小甜甜却觉得比一年还长,在小甜甜看来,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一天比一年还要漫长,爸妈只离开一天,她说“我都数了好几年了”,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能起到深化小说主旨的作用,引发人们思考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点睛】标题意蕴答题模式及步骤:模式:标题自身意﹢文中意﹢主旨义(含情感)步骤:第一步,析标题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第二步,析标题修辞,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第三步,析背景、情感,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一词的意思有: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称谓,妇人对丈夫的尊称;特指孔子;后世亦沿称老师为夫子。这里用第一个意义。B.“不敏”不明达,不敏捷。《国语·晋语二》中有“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这晨的“不敏”用作谦词。C.“庠序”指古代的贵族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朝曰庠,周朝曰序。D.“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用“士”与“民”无恒产进行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重要。B.有恒产才有恒心,所以要先足衣食后治礼仪。这就是《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道理。C.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家畜及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D.最后一段几乎与孟子在梁惠王那里所展示的一样,从中可以体会到他为救世济民而不辞辛劳,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积极入世的精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10.B11.C12.C13.(1)大王想实行仁政,那么为什么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2)让年长的人穿上(好)衣服,吃得上肉,使老百姓不挨冻受饿,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啊。【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等到犯了罪,然后对他们施加刑罚,这是设下网罗陷害老百姓。哪有仁爱的国君在位,却可以干出陷害老百姓的勾当呢!“是罔民也”,句意:这是设下网罗陷害老百姓。“是”作主语,“罔”作谓语,“民”作宾语,故应在“是罔民也”的前后停顿,排除A、C。“仁人在位”,句意:仁爱的国君在位。“仁人”作主语,“在”作谓语,“位”作宾语,故应在“位”停顿,排除D。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庠序’指古代的贵族学校……商朝曰庠,周朝曰序”错。庠序是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洋宫等相对,并非贵族学校。商朝曰序,周朝曰庠。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下能养活家畜及妻子儿女”理解有错,“俯足以畜妻子”的意思是下不够养活老婆孩子,其中“畜”是养活的意思。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题得分点:“行”,实行;“盍”,为什么不;“反”,通“返”,返回;“本”,根本。第(2)题得分点:“衣”,穿;“然”,这样;“王”,称王;“未之有”,宾语前置句,没有这样的人。参考译文:齐宣王说:“我糊涂,不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试试看。”孟子道:“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却有一贯向善的思想,这只有有志之士才做得到。像一般人,只要失去了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会动摇一贯向善的思想。假使没有这种思想,那就会放荡邪僻,不守法纪,胡作非为,没有什么干不出来的。等到犯了罪,然后对他们施加刑罚,这等于设下网罗陷害老百姓。哪有仁爱的国君在位,却可以干出陷害老百姓的勾当呢!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好年成终身饱暖,饥荒年不至于饿死;然后要求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所以老百姓也就容易服从了。“现在所规定的老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老婆孩子;年成好也要终身困苦,遇上凶年饥岁,更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就连救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哪有空余时间去讲礼义呢?”“大王想实行仁政,那么为什么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绵袄了;鸡和猪狗一类的家畜不要耽误它们繁殖生长的季节,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了。一家一户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得到耕种,八口人吃饭的人家,就可以不闹饥荒了。重视学校教育,反复地叮咛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再肩挑背负出现在道路上了。让年长的人穿上(好)衣服,吃得上肉,使老百姓不挨冻受饿,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人啊。”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野望杜甫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②。野树侵江阔,春蒲长雪消。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四年,作者乘船行于湘中一带。②三苗:古代南方部落民族。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行行”有作者乘舟不停地前行之意,同时也暗示了湘中一带水途漫长。B.“五岭”“三苗”写出了空间之广,“云山”、“风壤”写出了南方的环境风貌。C.颈联上句是说江边的野树覆盖了宽阔的江面,“侵”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诗歌前三联紧扣标题“野望”来写,写所见之景,尾联则在此基础上抒情。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对时光流逝、年华空老的伤感,“扁舟空老去”是说时光流逝,自己已经老去,“空”表现出一种无奈和伤感;②于国无补、壮志难酬的无奈和遗憾,“无补圣明朝”是说作者想要报国而不能,透露出一种于国无补的遗憾。【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C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错。“侵”在这里是“靠近”的意思,引申为“覆盖”。故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故选C。15.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尾联表现出来的,“扁舟空老去”是说时光流逝,自己已经老去,不再年轻,“空”字表现出作者的一种无奈和伤感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年华空老、一事无成的感慨;结尾处“无补圣明朝”是说作者想要报国而不能,内心产生的落寞无奈之情,透露出一种于国无补的遗憾,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奈和伤感。另外答题时建议学生们要知人论世,理解起来会更加精准。【点睛】鉴赏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例,从正面论证坚持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师说》中士大夫之人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嘲笑哪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登高》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一幅奇妙精美的图画,将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答案】
(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容易错的字:“锲”、“镂”、“卑”、“谀”、“猿”、“啸”、“渚”。【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鲁迅认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把人不当人,尤其把女人不当人。《三国演义》是男人的世界,女人是附属品;《西游记》中女子无非是些点缀;而《水浒传》中女人或淫荡如潘金莲或粗暴如母夜叉孙二娘。唯有《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作“水做的骨肉”。豪迈如史湘云,(①);稳重如薛宝钗,(②);敏感如林黛玉,(③);而薄命如香菱,跟着黛玉学诗,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令人悲欣交织;即使风趣诙谐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势利狠毒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红楼梦》与其他的作品相比绝对是____的。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曹雪芹_____,“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对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_____是要不得的。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令人喜欢,甚至值得欣赏。B.即使精明强干如王熙凤,她的势利狠毒、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C.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D.王熙凤势利狠毒,即使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都令人喜欢,甚至值得欣赏。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B.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
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C.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②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D.①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
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
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出类拔萃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B.与众不同
处心积虑
生吞活剥C.鹤立鸡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D.卓尔不群
处心积虑
生吞活剥【答案】17.A18.B19.A【解析】【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所给语句不合逻辑,“值得欣赏”的是王熙凤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风趣诙谐”,而“势利狠毒”则不值得欣赏,据此排除B、D项。另外,“值得欣赏”与“令人喜欢”语序不当,应该先是“令人喜欢”,继而“值得欣赏”,两句形成递进关系,据此排除C项。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的性格和故事。“醉卧芍药”体现湘云的“娇憨”,对应前面的“豪迈”;“花间扑蝶”体现宝钗的“稚气”,对应前面的“稳重”;而黛玉葬花则是大家熟知的故事情节,借花喻人,对应“幽情”,据此得出答案,只有B项语序最恰当。故选B。19.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卓尔不群:卓尔,突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优秀卓绝,超出常人。侧重指人的才华,多用于书面语。与众不同:跟大众不一样。多用于口语。出类拔萃:指超出同类。可以形容物。鹤立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脱凡。句中指《红楼梦》优秀非凡,不同凡响,故用“出类拔萃”更恰当,这样排除B、C、D项。第二空,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褒义词。处心积虑: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句中指曹雪芹费劲心力创作,不能用贬义词,故用“呕心沥血”更恰当。第三空,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圆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句中指拜读《红楼梦》时,不能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故用“囫囵吞枣”更好。故选A。八、语言表达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很多人都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李商隐是缠绵悱恻的,他的很多诗的情意都是非常长远,不能隔断,不能舍弃,不能自已的,所以很多人以为李商隐所写的都是爱情诗。那杜甫呢?杜甫盼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写的都是忠君爱国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杜甫学得最好的就是李商隐。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方式是表面学得很像,比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完全模仿杜甫写人民的疾苦;另外一种方式是学杜甫艺术性的句法,如“桂花吹断月中香”一句,就是在学杜甫的句法。【答案】
①李商隐跟杜甫迥然不同
②可是如果从学作诗的角度来说
③李商隐学杜甫有两种方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从层次上看,这段话先讲世人认为李商隐的诗歌与杜甫的诗歌表达的内容不同,故第①空应表达出这层意思。第②空,从前面讲杜甫与李商隐的不同和后面“学杜甫学得最好的就是李商隐”可知,表达的是转折之意,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即可。第③空,应填介绍李商隐向杜甫学习的总写句,从后文“一种方式”“另外一种方式”等句子可推断出答案。21.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中国文化,看似抽象,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道佳肴,刀工、火候、吊汤、调味,处处讲究;舌尖上的中国,名不虚传。一杯清茶,香如幽兰,文人雅士,品之咏之,寻常百姓,啜之饮之,随着品衍生出的茶文化,涉及诗词、礼仪、音乐、技艺等。一壶美酒,清浊不同,饮法亦不同,李白斗酒诗百篇,竹林七贤沽酒买醉,豁然开朗,陶渊明得酒诗自成,文人借酒抒怀、寄情,普通人则以酒表心意。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是文化。【答案】中国文化,渗入生活。一饭一蔬、喝茶饮酒皆为文化。【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文段五句话,第一句“中国文化,看似抽象,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中国文化,渗入生活”;第二句“一道佳肴,刀工、火候、吊汤、调味,处处讲究;舌尖上的中国,名不虚传”,说一顿饭;第三句话“一杯清茶,香如幽兰,文人雅士,品之咏之,寻常百姓,啜之饮之,随着品衍生出的茶文化,涉及诗词、礼仪、音乐、技艺等”,这是一杯茶;第四句话“一壶美酒,清浊不同,饮法亦不同,李白斗酒诗百篇,竹林七贤沽酒买醉,豁然开朗,陶渊明得酒诗自成,文人借酒抒怀、寄情,普通人则以酒表心意”,这是一壶酒;第五句话“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是文化”,是总结。结合起来就是“一饭一蔬、喝茶饮酒皆为文化”。【点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九、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是从一场抗疫开始的,新冠病毒由一例而起,迅速扩散,全国各地疫情纷起。面对病疫,国人没有逃避,迎难而上,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人都是堡垒。战斗前线,有多少白衣天使拼尽全力抢救生命?多少民警不分昼夜护卫安宁?多少工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供应?……他们是群体也是个体,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故事,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抗疫先锋。还有战斗在后方的我们,安于室内,做好隔离。我们身边有社区的帮护,有志愿者的服务,有邻里的守望相助……一个人,一群人,一国人;一件事,一类事,无数事。都与抗疫相关。作为一名高一学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万众一心,彰显中国力量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每一个人平静的生活。但国人并未因恐惧而退缩,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爆发出了空前的凝聚力,战胜疫情,正所谓“一个人,一群人,一国人;一件事,一类事,无数事,都与抗疫相关”。我在感慨之余,认识到万众一心,彰显中国力量。洪水猛兽般袭来的新冠病毒也许可以轻易打倒一个人甚至一群人,但它一定战胜不了所有人。疫情爆发,不论是战斗前线的抗疫先锋,还是战斗在后方的我们,每个人都投身抗疫当中,医护人员守护病人;人民警察、社区干部维持社会安定;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以及无数志愿者参与服务工作;学生上网课继续学习……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抗击疫情。中国能不同于对疫情几乎无能为力的西方国家一样快速压制住疫情,正是由于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万众一心,才取得抗击疫情的初步胜利。其实,不只是新冠疫情,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早有体现。只说80年前的抗日战争,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强敌,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当年,面对凶残日军毫不畏惧的抗日战士与现在面对杀人病毒不曾退缩的抗疫先锋是一样的。他们不能逃避,也不想逃避,因为他们的身后是父母,孩子,爱人,是自己珍视的一切,一个人,一群人,一国人,爆发出破釜沉舟般的气势和战胜一切的力量。当灾难降临至中华大地,我们须牢记,只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中国人民一定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数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拥有了对自己国家的和民族的归属感,都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国家联系到一起,去肩负一份为了自己守护他人守护国家的责任,我们能以万的牺牲从侵略者手中拯救国家,以千亿元的付出从地震后的残骸之上重建家园,以失去生命的觉悟坦然面对疫情,这是只属于中国的奇迹,这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而是无数人参与其中才能达成,这就是中国力量。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万众一心,是战胜毁天之灾的关键所在。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当个人力量汇聚成磅礴之力时,就能住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能做的是,担当起青年人的职责和使命,努力学习,努力奋斗,用知识武装头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力量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包工程安全协议完整版
- 维修合同的标的和标的物
- 影视剧制片人聘用合同协议书范本签约版5
- 铝锭生产线建设合同(2024版):生产线建设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高校毕业设计指导服务协议3篇
- 房屋托管出租的合同范本
- 公路排水沟施工合同范本
- 2024年度仪器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产后出血的处理》课件
- 2024版高层住宅工程防火设施合同
- 安全质量管理员岗位职责
- 膝关节镜手术
- 华为认证无线工程师H35-460考试题及答案
- 数学-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高三11月调研试题+答案
- GB/T 26342-2024国际间遗体转运棺柩
- 2020-2024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真题试卷汇编含答案
- 保安公司转让合同范例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授课课件
-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版含答案
- 云海Insight HD V4.6.5技术白皮书
- 植物学#-形考作业3-国开(ZJ)-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