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使得后世戏曲音乐可以不断发扬光大,在世界戏曲音乐的花丛中熠熠生辉。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元杂剧向上描述君臣之间、朝廷官员之间、政治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发生的大小事件,向下更是描述了亲人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元杂剧还在主题上为后世戏曲音乐提供了大量的范本,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戏曲音乐。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为主题,表达了男女之间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对后世爱情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娇红记》、清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皆是受到了元杂剧《西厢记》主题内容的影响。其次表现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元杂剧《赵氏孤儿》成为该主题的典型作品。明传奇《鸣凤记》和清传奇《清忠谱》则受到了《赵氏孤儿》的影响,表现出更加深刻且强烈的道德性、批判性、人民性。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仅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元杂剧主要是以相同宫调系统的若干曲子或者相同笛式系统的若干曲子连缀成套来进行架构的,也就是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这种结构表明了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已然在中国戏曲音乐中形成。而且元杂剧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戏曲已形成以“生、旦、净、末、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制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如“生”角就是传承于宋金杂剧中“末泥”的角色行当,发展到元杂剧中的“末”角,再到现今的“生”角。生角主要扮演男性人物。近代不同地区不同戏剧会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来做不同的生角划分,如老生、小生、武生等。“净”角是起源于宋金杂剧中的“副净”一角,到元杂剧中称作“净”,以脸部化妆为特点,运用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组合成形态各异的脸谱,用以表现耿直刚烈、粗犷豪爽、冒失鲁莽、阴狠狡诈的各种男性角色。从宋杂剧以滑稽角色为主再到元杂剧以正剧角色为主,为后世戏曲音乐中的角色行当的健全发展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梁越《宋金杂剧与元杂剧之比较》)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自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在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蒙古族文化的剧目。元杂剧中出现了很多蒙古族语言词汇,如《陈州粜米》中出现的“虎剌孩”,也作“忽剌孩”,蒙语为强盗的意思。再如在《窦娥冤》等一些剧目中经常出现的“歪剌骨”,是蒙语中骂人的话,有贱骨头的意思。元杂剧中有着大量以汉语和蒙语交杂的曲词,如《杀狗劝夫》中哥哥罚孙二在风雪中跪拜,孙二唱:“则被这吸里忽剌的朔风儿那里好笃簌簌避,又被这失留屑历的雪片儿偏向我密蒙蒙坠,将这领希留合剌的布衫儿扯得来乱纷纷碎。”整段曲词就以汉语杂糅蒙语的形式描绘孙二穿着破衣烂衫长跪在风雪中的可怜场面。这样的曲词正是蒙古族文化对汉文化渗透的表现。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剧作家在对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创作中,往往在主线大故事中插入小故事、小插曲,来让情节更曲折、更精彩。如著名的《窦娥冤》中,窦娥受冤的故事是主线,本在窦娥“三愿”应验后,已可作为全剧精彩的结束,但关汉卿又在主线大故事后,嵌入窦娥化为孤魂让窦天章为自己洗冤的小故事,让全剧更加精彩,更受民众喜爱。不仅如此,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鬼神显应、民间信仰、算命占卜等,对剧作家的创作影响不可忽视。如《盆儿鬼》中,瓦窑神戏弄盆罐赵,是通过鬼神对恶人进行惩罚的。这些杂剧通过鬼神显应的朴素民间元素,使得杂剧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民间信仰对一些元杂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元杂剧研究方面,《桃花女》并不是一篇代表性的作品,但就民俗文化层面而言,它却具有其他剧作无法替代的价值。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利用桃木来辟邪驱鬼的传统风俗,剧中桃花女就是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下层世俗文化,来对抗剧中代表精英文化的周公,最后“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摘编自王垚峰、王军涛《再论元杂剧之“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对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B.元杂剧中出现的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表明我国的戏曲音乐已形成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C.戏曲中的“净”角以脸部化妆为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其脸谱来推测出该角色的大致性格。D.《桃花女》颇具研究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涉及的题材广泛,所写的内容可以大到君臣之间,也可以小到邻里之间,这使元杂剧成为当时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B.《西厢记》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歌颂恋爱自由,高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它在文学上所呈现的艺术价值要高于《赵氏孤儿》。C.元杂剧中有蒙古族词汇,还出现了蒙汉语交杂的曲词,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D.元杂剧《窦娥冤》和《盆儿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在内容上都含有鬼神显应等世俗元素,情节都较为曲折,跌宕起伏。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观点的一项是(

)A.清代戏曲《桃花扇》继承了元杂剧表现历史兴衰的传统,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B.元杂剧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宋金杂剧,如元杂剧的《墙头马上》就取材于宋代的杂剧。C.元杂剧非常重视歌舞戏,往往通过歌舞来表现剧情中需要深刻剖析的人物内心情感。D.近代戏曲仍沿用“旦”这个名称,会根据角色的年龄、身份来做不同的旦角划分。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元杂剧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答案】1.D2.D3.A4.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即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接着从主题题材、唱腔体制、角色行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5.①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形成的,在当时已经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②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③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此外,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错误。原文是说“‘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并不是说《桃花女》使“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使元杂剧成为当时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说“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B.“它在文学上所呈现的艺术价值要高于《赵氏孤儿》”错误,原文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C.“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错误,原文是“自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在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蒙古族文化的剧目”,元杂剧只是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不能说蒙古文化起到决定性作用。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清代戏曲《桃花扇》在主题上受到元杂剧的影响。B.是说元杂剧在题材上受到朱金杂剧的影响。C.是对元杂剧这种戏曲表现形式的解说。D.是说戏曲角色的延续。B、C、D三项都不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的观点。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可知,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从第二段“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可知,然后,从音乐形式、题材和主题的角度概括元杂剧的包容性;从第三段“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为主题……其次表现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仅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可知,第三段从主题题材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从第四段“元杂剧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第四段从唱腔体制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从第五段“近代戏曲已形成以‘生、旦、净、末、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制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可知,第五段从角色行当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可知,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形成的,在当时已经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从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可知,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从材料二“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可知,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从材料二“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可知,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萧红的时间秤鲁敏艺术的高下优劣,其实只有一个衡量标准:时间。时间这杆秤是天地间最宏阔且又是最精准的。以它来度量苍莽长河或是当下一瞬,度量古人、前辈或是此际的你我他,一切莫不了然,莫不心平气和,顿去骄躁二字。诚然,以萧红在世上停留的长度,只能算是颗流星,可她在宇宙间划下的轨迹,却是又深又狠又特别。其笔下,有最小的小与最大的大,有血肉与浊泪,却又天真、大方、细美,看得人心慌。31岁的她,加一部《呼兰河传》,放在时间秤的那一边,是压得住的。倏忽百年,她或将可以一直压下去,不论时间累加了多少,甚或宇宙都成为一个黑洞。可是,却又很难写她这个人,每次要写之前,都想着,翻一翻她的东西再说吧,可真正一翻,三分钟过去,三十分钟过去,越看就越不想写了。她都已经写成这样了,还能再写什么呢?除非你大段大段引用她,照抄她,摘录她,甚或就是搬上她的原文。这里头,有一个很为难人的悖论:一个好的东西,它是那么的好,让我们想要由衷地去赞美、传播;但如果这个好的程度,超过了、覆盖了我们——我们再去赞美它,则又是有风险的,也是难以把握的。可是,她真的其实还是个十分年轻的人,比我们所有这些老着脸皮在写东西的人都年轻许多。她23岁写成《生死场》,28岁写成《回忆鲁迅先生》,29岁写成《呼兰河传》与《小城三月》。这么算一算、比一比,我们就好像全都没有活过,或者说,迄今为止,我们还是在写标点符号,字都还没写出来呢。最近碰到一个前辈,他问了问我的创作,然后半开玩笑地说,嗯,40岁前还没有写出成名作的,恐怕也就没什么成名作了。当时好像还不以为然的,面上无所谓地笑笑。可回家来一想,即刻浑身是汗,几天都难以释怀,感到时间的残酷,感到为灵感所奴役的悲剧性。从这个角度而言,对萧红,我的感受是复杂的,说羡慕或妒忌都不合适,也不准确,不如勉强说是拍案称奇:她的身世,她的文学,她的情爱,她的生死,这是绝对不可复制、不可模拟的宿命。尤其是她的死,恐怕所有的人都为之难以释怀吧,何以,竟是在31岁上就死了?以一个在当时并不算是大恶疾的肺结核,在医疗还算先进的香港,并有史沫特莱、柳亚子、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人的关照或张罗,却偏偏遭遇庸医误诊、医院冷淡、转院不力、战争纷乱等殊情,像是不同方向同时收紧的绳索,最终将她合力致死。可是,甘冒冷酷心肠的名声,我要说一句:甚或她这样凄惨的离世,也让我称奇,并以为这是最恰当的——似乎,老天爷也暗中考量过了,都已经写出了《呼兰河传》与《回忆鲁迅先生》了!比起那许多活到耄耋之年的写字人,她的生命好像竟已经是够了的!然而,我们能不能做一种假设。假设萧红没有死,她竟从那家红十字会临时医院里给抢救过来,她健康起来,在战争中幸存,并一直活下去,活到了抗战胜利,继而又活过了国内战争,并侥幸地奇迹般地九死一生,像许多少时苦但老来寿的人一样,她顽强地活到了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就那么地,她一直活着,还在写她的东北,写那片土地上绵延不绝的难与黑。也许不了,她写香港,写上海。也许她写她自己,写她曾有的爱与将至的爱,写她死去的孩子或新生的孩子。写她不认识的其他的中国人,写中国人后来这六十年的新“生死场”。又说不定,她去了他国异域,在更遥远的地方,写着她随便想写的什么,她会像是杜拉斯或是莱辛,就算到了晚年,仍用着她最自由最天性最神奇的笔触,追踪世情的苍茫与酷烈——要知道,萧红是个有文学野心的人,她自己在绝笔时甚至写下这么一句:“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这当是虚指,但也可视作她的自我期许!这么一想,马上又要推翻刚才的“拍案称奇”了,忽然感到巨大的丢失感,丢了贵重东西的心悸感——要是她还在,以她二十八九岁时的才情,做一个线性的逻辑类推,想想看,我们的小说史、我们的阅读史、我们中国的文学箱子,乃至世界的文学箱子,丢了多大多贵重的一份好东西啊!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她后来没有再写了。历史,总是最为喜怒无常、不讲道理的,有太多的可能性——或许她忽然就索然了、想撂笔了,也或者,她选择完全地成为一个家庭里的母亲了。也或者,随便她写了什么或不写什么,到后面,她将被供起来、抬上去了,“被”做起了世纪老人、文学祖母等,也未可知。这能够接受、能够想象吗?故而,从审美上看,从人性与世情上看,她那样地戛然而止,于萧红,于文学,于观者,于评者,于历史,可能倒算是好的。写此文时,查了下以前的日记,发现我是在八年前才看的萧红,在个人的阅读中,其所占比重实在是小,受她多少影响,或也谈不上。但好东西就是这样,随时可以看,随时看都不迟。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年纪上看它,它自有它不同的意思。话题就又回到了时间。在时间这里,萧红的红,是不褪色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40岁前还没有写出成名作的,恐怕也就没什么成名作了”,这句话表明“我”对自己的创作现状的不满。B.庸医误诊、医院冷淡、转院不力、战争纷乱等因素导致了萧红英年早逝,作者借此控诉那个时代的冷漠。C.假设萧红“被供起来、抬上去”,被做起了世纪老人、文学祖母,这种结局是作者不愿看到,也不能接受的。D.作者虽然八年前才开始阅读萧红的作品,读得很少,受到的影响也很小,但依然对萧红怀有深深的敬意。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萧红的时间秤”新颖别致,运用暗喻,将“时间”比作一杆秤,形象地写出萧红的作品经得起时间衡量。B.结尾“萧红的红,是不褪色的”,一语双关,既暗含了萧红的名字,也凸显出萧红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C.文章使用较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如“此际”“甚或”“故而”等,使语言典雅,突出萧红作品的古典韵味。D.文章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起于“时间”又终于“时间”,表达对萧红短暂生命和巨大成就的感慨,感情真挚。8.如何理解“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这句话的含意?9.本文设想了萧红未死的结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6.C7.C8.①“半部《红楼》”代指优秀的文学作品。萧红在绝笔时说这句话,指自己不能继续创作了。②这句话体现出萧红的文学野心、自我期许以及深深的遗憾。9.①既呼应上文,又引出下文的结论,作者认为萧红的早逝可能是最恰当的。②通过设想萧红未死的结局,表达作者对萧红之死的惋惜、遗憾,以及对萧红才华和成就的敬佩,深化主旨。③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我’对创作现状的不满”不当,过度解读。原文只是说“回家来一想,即刻浑身是汗,几天都难以释怀,感到时间的残酷,感到为灵感所奴役的悲剧性”。B.“借此控诉那个时代的冷漠”不当。原文只是表达对萧红去世的一种遗憾,“以一个在当时并不算是大恶疾的肺结核,在医疗还算先进的香港……像是不同方向同时收紧的绳索,最终将她合力致死”。D.“读的很少”不当,原文表达是“发现我是在八年前才看的萧红,在个人的阅读中,其所占比重实在是小”,可见萧红作品在作者个人阅读中所占比重小。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突出萧红作品的古典韵味”不当。作者使用这些词与萧红作品无关,只是作者自己的表达习惯。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半部《红楼》”原本指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而萧红在写绝笔的时候说“留下那半部《红楼》”,指的是自己未能完成的作品,这里的“半部《红楼》”代指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个短语表达了萧红的文学野心、自我期许;“给别人写”是不得已,谁不想完成自己的作品呢?这半句话表达了自己不能继续创作的深深遗憾。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第十一段作者说“然而,我们能不能做一种假设”,开始假设萧红未死,先假设她一直活着,“顽强地活到了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再假设她写作的情况,“还在写她的东北,写那片土地上绵延不绝的难与黑。也许不了,她写香港,写上海。也许她写她自己,写她曾有的爱与将至的爱,写她死去的孩子或新生的孩子。写她不认识的其他的中国人,写中国人后来这六十年的新‘生死场’”;假设她去了国外,“在更遥远的地方,写着她随便想写的什么,她会像是杜拉斯或是莱辛,就算到了晚年,仍用着她最自由最天性最神奇的笔触,追踪世情的苍茫与酷烈”;然后作者感到巨大的遗憾,“以她二十八九岁时的才情,做一个线性的逻辑类推,想想看,我们的小说史、我们的阅读史、我们中国的文学箱子,乃至世界的文学箱子,丢了多大多贵重的一份好东西啊”。这样的设想表达作者对萧红之死的惋惜、遗憾,以及对萧红才华和成就的敬佩,深化主旨。当然作者还设想了另一种结局,“她后来没有再写了”“也或者,随便她写了什么或不写什么,到后面,她将被供起来、抬上去了,‘被’做起了世纪老人、文学祖母等”,然后得出另一种结论,“从审美上看,从人性与世情上看,她那样地戛然而止,于萧红,于文学,于观者,于评者,于历史,可能倒算是好的”;同时这个设想也照应了上文第十段中的“可是,甘冒冷酷心肠的名声,我要说一句:甚或她这样凄惨的离世,也让我称奇,并以为这是最恰当的”,作者认为萧红的早逝可能是最恰当的。从写作手法方面看,作者设想萧红未死的结局,会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乙)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丙)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节选自姚鼐《李斯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B.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C.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大差/吾以忠/死宜矣D.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认为“用客治国”,并着重论述了“逐客”的严重危害:逐客资敌,损民益仇。最终的结果是国危。B.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与三位忠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阿附助长。D.姚鼐严厉批评了“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并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14.课内翻译(1)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答案】10.B11.A12.D13.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14.(1)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原因。(2)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智”作“不及三子”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二世之无道”是“过”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周文王”错误,“周文王”应为“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国君是周武王,他灭掉了商朝,并建立了周朝。而周文王在位期间,周国还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不是周朝的开国国君。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D.“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错误,姚鼐认为李斯就是“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认为李斯“被五刑夷三族”是咎由自取。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词:“以”,来;“损”,减损;“益”,充实;“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是以”,因此;“充”,富足;“所以”,……的原因;“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判断句。(2)“虎狼”,像虎狼一样;“举”,尽;“胜”,尽。参考译文:(甲)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嫌弃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渊深;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丰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敢入秦,这正是所说的“给敌人提供武器,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可当宝物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但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乙)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话。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哎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逄,商纣杀死王叔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家族和宾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被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去,到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丙)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就算学问见识很恰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因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轮到我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节选自姚鼐《李斯论》)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破蝶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15.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词人凭栏远眺,一片明净肃杀的秋色映入眼帘,让这篇登高怀古之作顿显不凡气势。B.“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虚实相生。这两句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人和读者的观察视野。C.“千古凭高”二句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D.“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出了六朝的风云变幻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寄寓作者兴叹。1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与《金陵怀古(其四)》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5.B16.①《桂枝香·金陵怀古》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下片借古讽今,化用典故,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②《金陵怀古(其四)》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尾联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虚实相生”错误。“星河鹭起”,是说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云淡”“鹭起”都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应为动静结合。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桂枝香·金陵怀古》,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接连化用典故,“千古凭高”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下阙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金陵怀古(其四)》尾联“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是说用不着为这些旧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联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的兴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为此伤感惆怅。表达了作者认为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惆怅的达观之情。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谬、滥、已、鉴。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印章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绚丽多彩和中华文化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中国印章文字首选篆文,故称为篆刻印章,早期多用铜、金、玉等为印材,后以石质为主。石质印材的使用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的天地。刻印的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冲刀和切刀。冲刀行进较快,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的气势;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道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时,既创造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也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古往今来的中国印章设计者、制作者,常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注入创作之中。历代众多文学家、书画家对印章,许多印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警世恒言或诗词佳句作为印章内容。欣赏此类印章,人们往往在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陶。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博大精深

淋漓尽致

情有独钟

潜滋暗长B.博大精深

酣畅淋漓

情有独钟

潜移默化C.博采众长

酣畅淋漓

情深义重

潜滋暗长D.博采众长

淋漓尽致

情深义重

潜移默化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时,既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也创造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B.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时,既彰显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也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C.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既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也彰显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D.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既创造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也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20.下图是“厚德载物”的印章作品,请结合上则材料简要说明其艺术特点。【答案】18.B19.C20.①文字内容有文化意味;②兼有绘画、书法的一些特质;③有个性化的审美特征。【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博采众长:广泛采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文中是形容中国文化的广博高深,应用“博大精深”。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充分透彻或痛快到极点,也指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①形容十分畅快。②形容文笔流畅,人物刻画或感情抒发得很充分。文中形容感情抒发得很充分,应用“酣畅淋漓”。情有独钟:感情集中在一人或一物上面。情深义重:情义极为深厚。文中指书画家等的感情集中在印章上,应用“情有独钟”。潜滋暗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滋生发展。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文中是指人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应用“潜移默化”。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三处错误:(1)成分赘余。应是“中国印章运用铁刀精雕细刻”,加上“时”后的句子只能作状语,就会使句子缺少主语,语句不通,故应删除“时”。(2)搭配不当。“创造”与“美感”搭配不当,应将“创造”改为“彰显”。(3)语序不当。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应是先说特征,再说美感,故应改为“既直接体现中国书法的运笔特征,也彰显中国绘画的艺术美感”。只有C修改正确。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本文段主要介绍了中国印章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绚丽多彩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其使用文字、刀法及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了说明。本题主要是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印章的艺术特点,这就要求考生把握文段内容。图中印章的“厚德载物”四字出自《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是中国著名文化典籍,所以,这一印章文字内容具有文化意味。图中印章所用文字为篆文,这是中国印章的首选字体。同时,四个字中的个别笔画采用特殊处理使其具有绘画的特质,所以,这一款印章的字体兼有绘画、书法的一些特质。这款印章无论是字的布局,字体的运用以及对字的相关笔画的特殊处理都彰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使这款印章具有了个性化的审美特征。七、选择题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但主要因素是衰老。一般来说,人体的骨量在35岁左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进入老年以后,流失的骨质会大于新生产的骨质,此时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出现原发性骨质疏松,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占骨质疏松症的90%。目前,几乎人人都知道,防治骨质疏松要服用钙剂、维生素D、多晒太阳等。不过,如果把骨骼系统比作一个大的“建筑大楼”,补钙就相当于为建筑大楼增加砖瓦,只增加砖瓦并不能有效地增加大楼的稳定性。相比之下,我们需要回到问题的根本——衰老,(

),使其更加稳定。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去入手解决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问题,从而对骨骼大楼进行“加固”B.去对骨骼大楼进行“加固”,从而入手解决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问题C.去对骨骼大楼进行“加固”,而且入手解决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问题D.去入手解决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问题,而且对骨骼大楼进行“加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结合后文“使其更加稳定”可知“对骨骼大楼进行‘加固’”与之衔接更紧密,排除BC。前文“我们需要回到问题的根本——衰老,去入手解决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问题”与“对骨骼大楼进行‘加固’”不是递进关系,不能用“而且”,应该用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的“从而”,排除D。故选A。八、名著阅读22.简述宝玉借《西厢记》戏文了解钗黛和好之事的过程。【答案】黛玉在行酒令时误念出了《西厢记》中的词句,被宝钗听出后私下点出,劝其少看这样的书,并温言劝慰她、关心其身体,体恤黛玉在贾府的情况,为她送来燕窝,黛玉十分感动,与之和好,认为是自己先前误会宝钗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能力。《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刘姥姥进贾府的时候,在席间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无疑说出了《西厢记》《牡丹亭》里的文字。薛宝钗主动指出黛玉在席间失了口,黛玉方想起自己当众说了不该说话的,不觉红了脸,接着并央求宝钗不要告诉别人。宝钗不仅没有当众给林黛玉吹破此事,也没有厉声教训黛玉,反而是细心开导叫林黛玉,说自己也看过这类的书,并劝说她应以女工针织为主,不要再看这些书而移了性情。宝钗细心开导黛玉后,又主动关心林黛玉的身体,并劝说黛玉应该多吃燕窝为主。这一下更打动、俘虏了林黛玉。那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显然林黛玉对薛宝钗对自己保护是感激的,她真诚地主动地向薛宝钗道歉。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林黛玉说出了自己悲苦的现状。面对黛玉的诉苦,宝钗说出了“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来转移话题,安抚林黛玉。接着,薛宝钗说道,“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宝钗放下从前的“恩怨”,主动送燕窝,并还主动关心、照顾黛玉的身体,这让黛玉感觉到温暖。于是宝黛和好了。九、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答案】例文:微笑着面对失败  失败总是不讨人喜欢。人们往往逃避失败,可即使是令人羡慕的成功者的身后也有走过失败的路。既然这样,何不微笑着面对失败?  美国令人闻风丧胆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两次被西点军校拒之门外;流行歌坛的无冕之王猫王曾被开除出剧团;韩国当红的人气天王Rain曾无数次被“你长得太丑”这句话拒绝;而现在中国流行乐坛的周杰伦成名前更是饱受失败的打击……现在,这些曾经的失败者们无一不站在成功的制高点上为人们所铭记。是什么令他们走出失败的深渊?微笑,是微笑改变了一切。微笑不仅仅是一个表情,而是这个表情背后的乐观和坚毅。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周杰伦,他们为了梦想,付出着无数的努力。他们将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磨难化作了一个个灿然的微笑,用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次失败的打击。于是命运终于垂青了他们,赐予他们与微笑等值的荣耀。失败不会是一个人永远的烙印。渺小与伟大,断裂与永恒,瞬间与历史,全在于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悲观者说:“成功太难了,我做不到。”于是愁眉苦脸无精打采地将命运交付给时间;乐观者说:“失败有什么可怕的,我能行!”于是笑容可掬斗志昂扬地挑战命运。时间对于二者不同的态度,给出了最公正的判决:悲观者还是失败,而乐观者获得成功。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失败,与其消极等待春暖花开,不如笑脸相迎。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从心理上给自己减压,不会被失败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其次,有了精神支柱,微笑化作动力来征服失败。这两点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你始终保有自信心,不为失败击溃。像诗人汪国真所说:“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微笑着面对失败,微笑着面对生活,有一天你一定能发现,笑一笑,没有什么烦恼抛不开。  微笑是人生路上独具特色的风景,常有自然之微笑则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