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 课件 第一章 小学班级管理概述_第1页
小学班级管理 课件 第一章 小学班级管理概述_第2页
小学班级管理 课件 第一章 小学班级管理概述_第3页
小学班级管理 课件 第一章 小学班级管理概述_第4页
小学班级管理 课件 第一章 小学班级管理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小学班级管理概述章节目录小学班级的结构与特点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导入案例】

小学的孩子年龄在六到十二三岁间,孩子们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来找老师,一会儿书不见了,一会儿谁又骂我了,一会儿他又哭了,甚至每天打扫卫生都要老师来安排,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班级管理就是为班级全体成员提供和谐的、理想的、社会化的发展的场合和机会。班级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阶段也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如何管理班级才能达到好的效果?班级管理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呢?第一节小学班级的结构与特点第一节

小学班级的结构与特点一、班级的概念“班级”这个概念来源于欧洲的“班级授课制”,是一个与个别教学相对应的概念,即有很多人在同时受教于一个教师。班级授课制由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首先提出。他在《大教学论》中这样写道:“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六年,应当分成六个班,如有可能,每班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

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一节

小学班级的结构与特点一、班级的概念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1959年发表了《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一文。

根据班级的社会属性,帕森斯认为班级是一个社会体系。依此理论分析,班级就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组成,经由师生、生生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并借此实现某些功能以达到社会目标的一种社会体系,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学习与交往活动为特征的教育社会。第一节小学班级的结构与特点一、班级的概念

片冈德雄在《班级社会学探讨》中提到,班级是一种集体,这样的集体以学习为目的时便成为了“学习集体”。这个定义下的班级有三个要点:

第一,有计划的学习;

第二,有担任领导者的教师;

第三,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参照集体。第一节小学班级的结构与特点二、小学班级的结构与特点(一)小学班级的结构1.正式群体:影响是正向、整体的

社会学家帕森斯将正式群体看成是一个系统,一个“被组织起来实现特殊类型目标的社会系统。如,我国中小学班级的正式群体自上而下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班委会,第二层是各种类型的小组及组长,第三层是班级主体——学生。2.非正式群体:影响有利有弊

非正式群体最大的特点即自发性,群体成员之间会有情感上的联结。无明确目标,无制度化关系。

以情感为纽带,自愿联结;成员不固定,随意性较大;凝聚力较强;规模较小;保护成员,具有排他性等。第一节小学班级的结构与特点二、小学班级的结构与特点(二)小学班级的特点1.小学班级的文化规定性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化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2.小学班级的社会规定性

小学班级作为小学教育的直接实施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育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影响。3.小学班级的活动特性

小学班级的文化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都需要在一系列的具体活动中得以彰显和实现。第二节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柔性化模式精细化模式浸润式模式养成式模式第二节

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一、柔性化模式(一)拉近距离,合理沟通

构建柔性化班级管理模式的重点是创建班级“软环境”——即一种积极而和谐,协调而融洽的教育氛围。

班主任需要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主任的尊重与关爱,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情感氛围。教师让自己处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第二节

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第二节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一、柔性化模式(二)引导参与,榜样激励

柔性化班级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此,小学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中适度“放权”,与学生共同维护班级秩序、改善班级卫生环境、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例如:班主任可以划分班级管理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让学生成为“家”中的小主人。第二节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二、精细化模式(一)细化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是约束、引领学生行为的规范准则,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目标的同时,完善细致的班级制度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应特别注意的是,班级制度的制定并非由班主任独立实现,而是要尊重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与班主任共同制定、细化班级制度。第二节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二、精细化模式(二)细化全面评价

全面评价是对学生行为、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考量,通过对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的评比,可以引发学生“质”的飞跃。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针对这些方面设计评比活动。

如班主任将评比内容张贴在班级后黑板,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记录本组学生的表现,并将小组得分情况贴在后黑板即时公示,班主任每周进行总结并给获胜小组颁发奖状。第二节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三、浸润式模式(一)班级管理的语言艺术

语言具有感染力、说服力、引导力与影响力。坚持以生为本,构建浸润式班级管理模式,需要班主任增强语言的艺术性。此外,班主任还应以肢体动作为语言媒介,在与学生日常相处中通过竖起大拇指等手势不啬赞美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与提升,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

例如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要建立双向关系,我们要发现学生的各种能力、特长与个人爱好,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作为切入点。第二节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三、浸润式模式(二)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会无意识地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注重学生学习能力、道德观念的整体性提升,在班级管理中育人,让学生以班级为家,以班主任为行为标杆,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努力学习。第二节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四、养成式模式(一)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身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思想决定行动。小学生思想认知水平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通常以情感情绪驱动自身行为。在以生为本的养成式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要积极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水平,促使学生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如教师可以举办“读书嘉年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并乐于读书,爱读书。第二节小学班级管理的模式四、养成式模式(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道理说教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短暂,并且难以抵达学生内心。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会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产生持续性影响。(三)在班级内发扬榜样作用

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班主任可以借助小学生这一特点在班级内发挥起榜样作用。例如,在班级内开展“班级之星”选拔活动,请学生关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同学的良好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成绩并非衡量个人的唯一标准。第三节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01以情动人的情感原则020403第三节

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原则以理服人的理性原则以生为本的倾听原则以促为主的激励原则第三节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一、以情动人的情感原则

班级两名学生在楼道里打闹,班主任直接把两名同学叫来批评一通,不但师生之间情绪对立,两名学生内心也并未真正愿意遵从规则。总是趁班主任不注意,做一些违反纪律的危险行为。课后谈心时,班主任询问这名学生是否知道楼道追跑打闹是错误的,两名学生回答知道,但因为班主任批评了他们,并没有听他们讲解自己的理由,导致两名学生情绪逆反。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该怎么做?(一)案例第三节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一、以情动人的情感原则

班主任要及时向两名学生检讨自己的方式,耐心倾听引导,拉近师生距离,缓和二者之间的对立情感。同时,班主任引导学生不论什么原因安全是大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的影响。学生在冷静下来后否定了自己的不守纪律行为。最后,班主任与学生约定共同改正自己的错误,既消除了师生隔阂,也解决了班级管理问题。(二)解决办法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情感原则,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班级管理对策。第三节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二、以理服人的理性原则

班级值日过程中,两名学生因争抢劳动工具而打架,其他学生立即将相关信息告知班主任。班主任马上来到现场,检查两名学生的伤势,确定无大碍后,决定对两名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班主任让学生陈述事情经过,A学生指责B学生抢了他的劳动工具,B学生则说A打了自己,两方很不服气,都认为自己十分委屈。你们觉得这位班主任会如何解决这件事情呢?(一)案例第三节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二、以理服人的理性原则

班主任组织“庭审会议”,并招纳十名学生作为陪审员,班主任一边叙述事情,一边让A、B两名学生确定班主任的叙述是否属实。班主任在讲B学生抢A学生劳动工具时,让陪审人员讨论这件事情的对错,大家都认为B学生错了,班主任询问B学生是否认同陪审人员的观点,B同学表示认同。同时,班主任叙述A学生打B学生这件事情时,让陪审人员讨论事情的对错,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A学生打B学生不对,但B有错在先,因此B的责任也很大。班主任根据评审结果,先让B道歉,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同时,班主任让A道歉,说出自己的错误原因。(二)解决办法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没有掺杂个人情感,盲目批评学生,而是根据学生认同的结果管理学生,管理过程中坚持理性原则,实现了以理服人,学生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三节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三、以生为本的倾听原则

班级一名学生从不参加班级集体活动,班主任在与其谈心时询问原因,这名学生也是畏畏缩缩,说不出个所以然。班主任没有勉强,但是对这位学生展开了持续的关注。一次学校体育节活动中,这名学生照例没有参加,班主任询问其原因,这名学生只是摇摇头。于是中午活动时间,班主任拿出球拍邀请这名学生来玩“托球跑”。几次下来,班主任发现他们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此时班主任再次试着询问学生是否报名”托球跑“这个项目:“报一个吧,你做的很好!”这名学生竟羞涩的笑着,点了点头。此时班主任再次和学生交流其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这名学生说出是因为怕自己做不好被同学笑话所以总是不愿意去主动参与活动。案例与解决办法根据沟通结果,班主任主动邀请这名学生参与到各种适合他的集体活动中,提高其自信心。课堂上,也会邀请他来进行一些表演和发言。渐渐地,这名同学说话的声音慢慢变大了,偶尔还会主动地举起小手表达,课下也会和班主任主动地交流一些小困难。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倾听原则,不要着急发表自己个人见解,而是站在学生角度去分析事情,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对症开出班级管理良方。第三节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四、以促为主的激励原则(一)以目标作用激励学生(二)以榜样作用激励学生(三)以竞争作用激励学生(四)以合理评价激励学生(五)以参与激励程序,使学生体会快乐第四节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第四节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职责(一)班主任的概念阐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工作对象多元、内容多样,既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又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第四节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职责(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1.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管理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班主任负责制是目前中小学班级的主要管理制度。2.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教育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提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3.班主任作为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由于小学班级是一种班队合一的组织,那么班主任必将承担着多重职责,扮演着多重角色。第四节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职责(三)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1.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2.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3.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第四节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职责(三)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4.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5.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第四节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二、小学班主任的素养(一)班主任的心理素养1.班主任的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确立的对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班主任的职业理想结构主要包括职业动机、职业知向、职业态度、职业意志和职业信念。2.班主任的身份认同

班主任的身份认同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角色定位——班主任是谁;意义所在——做班主任为了什么;树立理想——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第四节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二、小学班主任的素养(一)班主任的心理素养3.班主任的人格特征

班主任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凸显班主任的工作特性;(2)是班主任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的有机整合;(3)对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4.班主任的感知能力

对班主任来说,既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尤其是特殊学生,也需要关注班级整体,全面掌握班级动向。第四节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二、小学班主任的素养(一)班主任的心理素养5.班主任的情绪管理

成熟的情绪管理是一名合格班主任不可缺少的重要标志。班主任要善于管理和表达自己的积极情绪,发挥其应有的效果。6.班主任的心理韧性

对班主任来说,心理韧性主要是当其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境和压力时,能够积极调动和发挥自身的适应能力、调节能力、应对能力,妥善处理问题,改变糟糕现状,使各项事务回归正轨并向良好态势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第四节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二、小学班主任的素养(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素养1.班级组织建设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班级组织建设主要是指组织结构的建立,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规范和机构。具体内容包括班级目标的确立、班规守则的确立、组织结构的建设以及少先队组织的建设等。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班级组织建设则是指将个体凝结为群体,再将群体发展为正式组织,进而建设成班集体的过程。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阶段第四节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素养二、小学班主任的素养(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素养2.班级日常管理

对班主任来说,班级日常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将班级规范落实到每个成员身上,在不断丰富和参与班级活动的同时促使全班成员朝着共同目标努力,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班集体。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行为管理、学生心理调节、环境资源管理、评价工作、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