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华夏幸福大合肥都市圈研究 v4-20160412_第1页
麦肯锡-华夏幸福大合肥都市圈研究 v4-20160412_第2页
麦肯锡-华夏幸福大合肥都市圈研究 v4-20160412_第3页
麦肯锡-华夏幸福大合肥都市圈研究 v4-20160412_第4页
麦肯锡-华夏幸福大合肥都市圈研究 v4-201604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合肥地区经济发展趋势

及拓展机会研究机密和专有未经麦肯锡许可,任何对此资料的使用严格禁止讨论文件2016年4月内容合肥经济发展环境分析拓展优选区域筛选分析优选区域分析及发展建议附件大合肥地区经济发展核心要点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产业发展:“工业立市”战略成效显著,大项目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基建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彰显创新活力:研发投入全国遥遥领先区域发展失衡:呈现“东贱北贫,西贵南富”格局,对周边辐射带动低创新体制保守:创新投入高,但创新成果本地转化低、产学研联动不足人才吸引不足:人才吸引力低,合肥高校留存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模式制约:劳动力成本攀升对合肥“OEM”式制造业提出极大考验1发展机遇与愿景4区位优势:长三角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辐射的重要门户制造优势: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及工业成本优势人力优势:中科大等众多高校院所输送高端人才,劳务人口输出大省消费优势:消费能力逐渐增强,享受型消费意愿堪比一线城市发展成就1主要挑战2合肥将迎来四大机遇,全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区位上,打造长江经济带联动枢纽产业上,成为华东制造业中枢及分工体系重要节点创新上,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及高技能人才输出高地市场上,开启引爆长三角消费增长引擎核心优势3十二五期间,合肥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部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奠定发展基础交通枢纽地位彰显铁路密度排名全国第

,仅次于北京;“米”字形高铁网络逐渐形成;新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加

;轨道建设实现从无到有245%基建建设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累计完成招商引资

万亿元,年均引进大项目

个,外商直接投资

亿元,境外500强企业增至

家,合肥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港等平台建设效果显著951.278039对外开放研发投入显著提升首座国家级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R&D投入占GDP比重

,同期全国平均2.1%;

国家、省级研究中心、实验室

个,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省会城市前

名3.2%27910创新活力新兴产业爆发增长工业总量首进全国省会城市前

名,电子信息、光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提高了

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

,占GDP比重达到

102.5100%25%产业发展发展成就尽管起步晚,合肥以“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过去5年二产占比显著提升资料来源:合肥市统计局人均GDP美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5,180369100%58132,702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19781990200120142010合肥以“工业立市”的经济战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内二产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发展成就近年来,合肥的吸金和产业导入能力持续攀升,正在成长为中部乃至全中国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资料来源:《合肥市统计年鉴》本外币存款余额反映出综合性资金汇聚能力、招商投资总额可反映吸引外来资金能力,两项指标共同反映城市综合资金吸附能力合肥全年引进大型项目数目反映大项目整体招商能力,世界500强企业数反映国际大型企业招商能力,两项共同反映合肥产业导入能力汇聚资金能力持续加强大项目导入能力$20128.233138.3299.270+6%20142,102132,95220142,5502012+40%13Ø8920149661201210912-14合肥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4合肥招商投资总额12-14世界500强企业数目12-14合肥全年引进大型项目总数亿元个万亿元个3537201413201232发展成就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2014年人均GDP千元长沙武汉南京杭州合肥南昌上海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合肥作为连接长三角中下游的枢纽,其经济发展仍滞后于其他节点城市,存在巨大未释放潜力40~6020~4060~80>80人均GDP上海南京杭州南昌武汉长沙合肥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国家统计局;麦肯锡InsightsChina自身突破,变革图强大力发展产业同时,形成有特色的经济发展名片,如长沙的文化创意产业,武汉的光谷上海带动,区域协同把握第一轮长三角协同发展机遇,在产业、交通与行政上与上海全面配合错失先机错过长三角第一轮协同发展的黄金期主要挑战合肥在实现跨越式增长中存在四大发展挑战主要挑战呈现“东贱北贫,西贵南富”的格局,对周边辐射带动低创新投入高,但创新成果本地转化低、产学研联动不足ABCD区域发展

失衡人才吸引不足创新体制

保守发展模式制约人才吸引力不足,合肥高校留存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成本攀升对“OEM”式合肥制造业提出极大考验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UCI(城市中国计划)合肥市辐射能力相比长三角等地中心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仅能辐射周边30公里圈层,且尚未达到辐射外溢拐点可持续发展指数1,2013真实GDP,2013人民币,十亿海口市福州市广州市兰州市乌鲁木齐市石家庄市南昌市南宁市银川市贵阳市西宁市西安市济南市昆明市长沙市南京市沈阳市哈尔滨市上海市成都市武汉市长春市合肥市杭州市郑州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太原市1UCI可持续性发展指数包含了社会民生、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利用、环境承载等多维度考量因素xx市辖区人口密度,2014千/平方公里麦肯锡城市能级分析将全国省会城市分为4个梯队UCI认为当国内人口密度达到8千人/平方公里时发展路径存在明显拐点,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决策点上代表省会城市辐射区域范围第三梯队4合肥3西安2长沙南京上海昆山杭合肥浙江安徽30公里圈层第一梯队17上海24北京北京河北天津100公里圈层第二梯队10南京14杭州11成都10武汉南京上海昆山杭江苏浙江安徽50公里圈层A挑战:区域发展失衡合肥发展经历向北、向西又向南的“并购”扩张,总体发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合理连贯性合肥围绕老城区设东、中、西市三市区,

一郊区城区规划规模55km21958<10万10万~50万50万~100万>100万人口城市建设区生态基底山体机场城市主干道铁路城市环路水系环城高速资料来源:《1949年以来合肥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研究》-潘爱丰,李泳超;合肥市统计局;小组分析A挑战:区域发展失衡火车站北移,城市整体向东北方向拓展长丰县并入合肥城区规划规模77km2,全市域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巢湖1979长丰<10万10万~50万50万~100万>100万人口城市建设区生态基底山体机场城市主干道铁路城市环路水系环城高速资料来源:《1949年以来合肥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研究》-潘爱丰,李泳超;合肥市统计局;小组分析A挑战:区域发展失衡合肥发展经历向北、向西又向南的“并购”扩张,总体发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合理连贯性1991巢湖长丰肥西肥东肥西县、肥东县(人口大县)并入合肥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西南向、西向、东西纷纷开始建设工业园区城区规划规模100km2,全市域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10万10万~50万50万~100万>100万人口城市建设区生态基底山体机场城市主干道铁路城市环路水系环城高速资料来源:《1949年以来合肥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研究》-潘爱丰,李泳超;合肥市统计局;小组分析A挑战:区域发展失衡合肥发展经历向北、向西又向南的“并购”扩张,总体发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合理连贯性初步建成经开区、高新区,城市向西部和西南大发展城区规划规模150km2,全市域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巢湖1995长丰肥西肥东<10万10万~50万50万~100万>100万人口城市建设区生态基底山体机场城市主干道铁路城市环路水系环城高速资料来源:《1949年以来合肥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研究》-潘爱丰,李泳超;合肥市统计局;小组分析A挑战:区域发展失衡合肥发展经历向北、向西又向南的“并购”扩张,总体发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合理连贯性2006长丰肥西肥东重设行政区划,城区规模翻倍肥西、长丰、肥东大量土地并入市区经开、高新、新站区域整体外扩滨湖新区规划为安徽省级行政办公中心城区规划规模360km2,全市域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10万10万~50万50万~100万>100万人口城市建设区生态基底山体机场城市主干道铁路城市环路水系环城高速资料来源:《1949年以来合肥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研究》-潘爱丰,李泳超;合肥市统计局;小组分析A挑战:区域发展失衡合肥发展经历向北、向西又向南的“并购”扩张,总体发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合理连贯性合肥从滨湖走向环湖时代巢湖、庐江并入合肥滨湖新区基本建成,城市重心南移形成多中心“1331”战略布局周边人口并入蜀山瑶海,全市域总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2013巢湖长丰肥西巢湖肥东庐阳资料来源:《1949年以来合肥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研究》-潘爱丰,李泳超;合肥市统计局;小组分析A挑战:区域发展失衡<10万10万~50万50万~100万>100万人口城市建设区生态基底山体机场城市主干道铁路城市环路水系环城高速合肥发展经历向北、向西又向南的“并购”扩张,总体发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合理连贯性合肥自80年代开始由老城区发展经历向北、向西又向南的“并购”发展,形成今天的行政版图;总体发展“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合理连贯性历史合肥建城至今2200余年,自隋唐其历代为庐州州治唐代在南淝水南岸地势高爽处建合肥新城,形成今日合肥老城的初步形态明清时期经济人口发展:素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悉列货肆,商贾喧阗”之称,人口~10万空间发展:老城逐步南拓,环绕包河建护城河近代经济人口发展:毁于战乱,城市破败,金斗河淤阻,遍地污水垃圾,人口~5万人空间发展:总体停滞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人口发展:以老城为核心,开展老城改造,休养生息,60年代末市区人口恢复至~25万空间发展:形成西市、中市、东市北市三个主城区;建立北郊、东郊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初期(70~80年代)经济人口发展:科教兴市,中科大于1970年搬迁合肥;80年代市区人口增长至~80万空间发展:市域围绕环马路进一步外扩;

北部长丰成为第一个合肥市辖县城市总体规划中期(90年代)经济人口发展: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城市虹吸效应逐步增强;90年代市区人口增长至~120万空间发展:设立合肥经开区、高新区,向西发展二十一世纪初经济人口发展:经济人口飞速发展,2010年末,全市域内常住人口达到570万人空间发展:

庐江、巢湖正式划归合肥,城市中心向南转移,全市形成“141”整体布局资料来源:分析报告;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小组分析展望未来2013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发展战略,形成”1331”整体布局A合肥老城历史发展时期现代发展扩张时期挑战:区域发展失衡大合肥地区发展不均衡,城区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不足,西南区域发展优势明显庐阳区3.6庐江县2.4肥西县2.9巢湖市2.6长丰县2.6肥东县2.6蜀山区3.7瑶海区3.4包河区3.8合肥经济辐射效应及各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万元/人>3.53.2-3.52.9-3.22.6-2.92.3-2.6<2.3“虹吸效应”明显,合肥未对周边区域产生明显带动作用,居民富裕程度有明显差距合肥市区周边各县发展较不均衡,肥西县优势明显A挑战:区域发展失衡资料来源:合肥统计年鉴合肥一所大学一年的发明申请也就一两百件,而浙江大学一年的发明申请超过2000件,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合肥市科技局总工程师累积有效专利授权量及排名企业需要的是定制化的专利技术,是可以市场化的科技创新–合肥企业代表2015年校企合作论文数及产学研合作排名2504542347219合肥对创新大力投入,但尚未取得应有的成效,面临高校专利本地转化低,产学研联动不足等主要挑战资料来源:教育部3,896哈工大浙大7,1591,018合工大1,128中科大专利规模与高校资源不匹配合肥发明申请量增长缓慢、发明授权转化率低高校对专利转化不够重视,市场投入较少困境一产学研联动较少产学研转化缺少有效沟通桥梁,存在严重的技术与需求不匹配合肥专利创新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占据70%困境二合工大中科大1.187武大清华B2.1合肥52%全国平均3.2R&D投入占GDP比重百分比

但面临高校专利本地转化低、产学研联动不足等挑战合肥对创新大力投入挑战:创新体制保守近年来,合肥本地人才主要流向了长三角、北京、成渝以及广深地区资料来源:腾讯位置大数据汽车火车飞机42%57%热度1

30.328.323.622.820.417.917.417.217.1合肥-上海合肥-北京合肥-六安合肥-苏州合肥-成都合肥-深圳合肥-安庆合肥-广州合肥-杭州22%69%32%68%50%50%34%16%50%34%47%19%39%61%48%17%35%32%68%20%21%59%16.5合肥-重庆1迁徙热度代表该条线路人群流动的热度,由迁徙人次、交通方式、迁徙距离综合计算得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上海河南山西海南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江苏浙江天津台湾北京香港澳门重庆路线低高2016年春节后一周迁出合肥热力图合肥劳动力近年来主要流向长三角(上海、苏州)、北京、西南(成都、重庆)及华南(广州、深圳)四个主要区域合肥大学平均人才留存率仅35%,远低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C挑战:软环境建设滞后,对人才吸引力不足挑战:人才吸引不足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福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上海河南山西海南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江苏浙江天津台湾北京香港澳门重庆但合肥的外来劳动力主要来源与省内周边城市,是“安徽的抽水机”资料来源:腾讯位置大数据汽车火车飞机36%64%热度39.931.627.521.421.020.019.919.617.9路线六安-合肥安庆-合肥阜阳-合肥滁州-合肥宿州-合肥淮南-合肥芜湖-合肥成都-合肥亳州-合肥低高46%54%52%48%48%52%61%39%63%37%48%52%42%14%44%53%47%46%54%2016年春节后一周迁入合肥热力图合肥外来劳动力近年来主要还是来自于合肥周边的安徽省其他城市包括六安、安庆、阜阳、滁州等地17.8信阳-合肥C挑战:人才吸引不足中国劳动力成本迅速提升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对合肥现存传统制造业带来成本冲击,同时合肥依靠廉价劳力“招商引资”的发展模式将会受到严重制约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印尼越南印度中国低端产能向成本更低的制造业中心转移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正在承担中国的部分低端产能德国41美国中国越南印度201520102019制造业劳动每小时成本美元中国劳动力成本以每年15%迅速上涨虽然制造成本相比发达国家仍有相当优势,但工资上涨使某些高劳动力密集性制造业转向越南、印度等地15%外商投资中国正“失宠”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制造业引来寒冬,合肥难以独善其身–安徽省经信委主任安徽工业增速在全国中下降幅度突出仅7.8%,合肥仅7.5%,低于安徽–合肥市经信委主任合肥传统制造业受到成本冲击,整体招商引资速度将进一步放缓合肥工业化发展面临挑战,过度依靠招商引资—安徽省政研处主任2014年外商投资额分布百分比D挑战:产业升级紧迫对未来合肥招商引资提出更多挑战合肥单靠“招商引资”承接低端劳动密集性产能的发展模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展后劲儿不足对现存合肥传统制造业带来成本冲击成本优势削弱,产能过剩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将使合肥制造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部分被淘汰出局,倒逼合肥制造改革创新,加速走向中高端合肥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制造优势、人力优势以及消费优势1234制造优势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家电、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工业成本优势:与其他中部核心城市相比,优惠的工业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吸引工业投资中具有显著优势区位优势合肥位于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位置,是长三角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辐射的重要门户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高铁密度仅次于北京消费优势合肥中高收入家庭占比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合肥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商品消费向小康型服务消费转变,享受型消费意愿堪比一线城市人力优势作为国家最早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依托中科大等众多高校及研究所,具有明显的高端人才优势,人口教育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合肥作为人口大省,每年向长三角等地区输出大量的劳动力资料来源:资料检索;麦肯锡分析优势禀赋主要优势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和珠三角沿海地区产业内迁的大势下,合肥经济圈可依托天时地利人和,迎接产业转移新机遇资料来源:《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麦肯锡分析皖江城市带长江经济带1...积极承接来自于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沿海等地区的大批优质企业转移区位优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转移迁出地依托合肥经济圈的天时地利人和…“上海已梳理出86,000家需要调整的企业,其中~40%需要异地搬迁。我们转出的并不是落后产能。”

–上海产业合作

促进中心人和地利天时随着安徽省经济发展,外出务工人口自2013年来连续三年出现回流,合肥更是安徽省人口的“抽水机”政策导向与市场驱动,长三角产业西进和珠三角产业内迁趋势明显,合肥存在资源叠加优势随着沪汉蓉等重要交通干线的规划与建设,合肥将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高铁路网密度仅次于北京以长江一线为

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华南地区产业链

已成熟,优惠政策力度减小、用地和劳动力供应紧张,成本提高,再加上内陆市场的扩张需要,产业内迁现象明显

–广东省企业“上海杭州合肥南京广东联

宝杰

杰京

方利用创新的投融资模式和政府执行力,合肥近几年承接产业转移效果显现,真正打造“合肥速度”和“合肥模式”资料来源:资料检索合肥承接产业转移效果体现主要案例主要吸引因素软环境创新的投融资模式:通过设立涵盖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三大基金在内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事后奖补政策等多元化投入手段高效的政府执行力:在清理审批项目、开门编制预算等方面掀起“效能风暴”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硬实力综合成本具有集中优势:发达地区受用工成本增加、劳动力短缺、产业升级、发展空间有限等诸多制约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在辐射全国主要的市场区域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工业、教育、科研基础好:著名高校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制造业配套工艺先进2011年,联想集团生产基地落户经开区,深圳产能逐渐转向合肥,

目前吸引了20多家东部配套企业入驻合肥政府开放出口加工区,通关便利政策如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让联宝通关时间和成本至少降低一半公司原位于上海,06年转移至合肥,入驻合肥经开区政府为其量身定做融资模式,由合肥经开区下属的国资公司直接出资入股合肥杰事杰2015年,京东方400亿投合肥10.5代线,此前已有配套企业康宁公司落地了解到京东方有技术缺资金,合肥市作出投资引进决策经开区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一个星期;从开工到建成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厂房并投产,仅用了14个月速度,比当年的深圳速度、浦东速度还要快

–联想董事长选择合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合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有丰富的人才储备;有大小“三线企业”。合肥的人才性价比很高–杰事杰董事长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心很大,对我们支持非常到位,项目从开工到量产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创造了“合肥速度”;市里运用政府引导资金带动社会投资,在融资上创造了“合肥模式”–京东方负责人你们在建设上创造了“合肥速度”,在融资上创造了“合肥模式”,希望继续做大做强,不断创造新的经验—习近平1区位优势目前已形成家电及消费电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新能源六大主导产业,其中三大产业已超过千亿级规模资料来源:《合肥政府工作报告》;麦肯锡分析肥东县长丰县巢湖县庐江县肥西县舒城县六安市产业园区合肥主导产业x工业总产值(亿元)合肥十三五将重点打造十个重点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及平板显示、装备制造、家电制造已达千亿规模,新能源光伏、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语音目标十三五期间迈上千亿台阶–合肥市经信委主任家电及消费电子四大件占全国25%份额~1,500新能源~200形成了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的光伏产业链以新型平板显示、软件和集成电路、家电、公共安全为主电子信息~1,000工业总产值约~800亿元;新能源汽车领跑全国,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轿车名列前茅汽车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特色)~800形成了粮油、畜禽和食品加工三个百亿元产业集群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980以工程机械、电工机器、锻压机械、仪器仪表、化工机械、环保机械六大优势细分产业为主装备制造~1,3002制造优势合肥制造业发达,拥有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良好产业基础,能享受长三角发达城市推进新兴产业的溢出效应资料来源:各城市2014年鉴;麦肯锡分析合肥制造业发达,拥有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相匹配的主要产业基础,有利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合肥根据自身优势,重点与沿海城市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衔接,将受益于发达城市推进新兴产业的溢出效应占工业增加值比例(2013)XX合肥武汉郑州南京杭州第一支柱

工业产业未来新兴发展产业主题新能源汽车、光伏、智能装备、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与金融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16%汽车制造20%非金属矿28%电子信息17%化学原料10%第二支柱工业产业家电制造15%电子信息12%电子信息8%化学原料14%纺织业8%第三支柱工业产业电子信息13%冶金加工9%装备制造6%汽车制造13%装备制造8%上海电子信息17%汽车制造15%化学原料8%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装备、新电子信息2制造优势近年来合肥积极承接国内外项目,招商引资额快速增长,已吸引了大量龙头企业资料来源: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统计局;文献检索;麦肯锡分析合肥近五年来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投资快速增长从招商和投资情况可以看出,合肥近几年招商逐年增加,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电子等产业,国内龙头和知名国际厂家企业纷至沓来,已入驻近40家世界500强企业13212630+30%p.a.2014121720101110招商引资

百亿元食品

日用新能源三星阳光家电及消费电子电子

信息捷敏电子台湾友达光电神林电子装备

制造汽车及

零部件洽谈中2制造优势合肥优惠的工业土地价格与其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在承接产业转移与吸引新型工业投资中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工业投资额增长迅速资料来源:房天下、国土资源局、各省物价局、合肥市统计部门、合肥2014年统计年鉴、《合肥市2014年国民经济合社会发展执行情况》、福布斯合肥低廉的工业成本(土地、能源、税收等)适合承接长三角各大工业产业转移合肥各国家级创新产业园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享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示范

基地合肥申请各项国家示范项目,为拉动工业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吸引新型工业投资如2014年合肥市纳入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合肥具有的成本与政策优势将继续拉动新型工业投资成交工业用地价格1元/平方米工业用电价格2元/千瓦时工业投资额亿元环比增长百分比2015年1-9月各城市工业投资额各城市主要工业成本比较武汉杭州合肥368513南京432郑州3682720.650.610.630.580.621,9895571,4661,0831,59110.4%9.2%4.8%-5.8%-4.8%10>303经营成本指数总体排名1名1《福布斯2015年中国经营成本城市榜单》包含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税收成本等综合成本指数测算,排名越高代表综合经营成本越低2制造优势整体教育程度大幅增加:表现为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所占比例明显提高人口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合肥高学历人口在全国多个城市中,可以与上海比肩,高于武汉、苏州等市合肥人口教育程度较过去十年有了明显的提升,人口教育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资料来源:全国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合肥教育结构比例变化百分比

各城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例百分比1计算时为反映合肥现状,囊括了尚未并入的巢湖的居巢区和庐江县杭州苏州天津厦门武汉合肥上海南京北京全国平均线5%大学本科及以上7.52.6大学专科9.53.3高中及中专16.112.1初中36.636.5小学23.134.5未上过学7.211.120102000人力优势合肥1教育结构3安徽为中国劳动力大省,每年向外输出大量的劳力;同时合肥本身的制造业发展,也带来当地技术工人的不断积累增加资料来源:安徽统计年鉴;合肥统计年鉴安徽是中国劳动力输出大省

近几年合肥技术工人数目不断增加

201320%201420112012经开区高新区2,500四川3,5003,000河南江苏重庆江西1,200湖南2,300安徽湖北广西1,5001,700辽宁2013年全国各省劳动力输出排名万人合肥制造业从业人员数变化趋势万人人力优势3合肥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商品消费向小康型服务消费转变,享受型消费意愿堪比一线城市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消费者研究2015;麦肯锡InsightsChina;新闻检索;小组分析城镇人均消费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2015),百分比合肥居民整体消费占比较高,近年来尤其热衷非必需品消费合肥居民年分类消费1占比百分比合肥南京合肥上海全国平均消费支出非消费201536%28%32%201040%32%32%半必需品非必需品必需品1必需品为食品,半必需品包含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居住等;非必需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珠宝首饰、化妆品等年复合增长率

8%5%14%10%19%13%

全国平均合肥合肥包河万达–全国唯一有全球奢侈品巨头古驰(Gucci)进驻的万达广场合肥银泰–

路易威登门店于银泰百货开业当天平均结账排队时间超过半小时“合肥年轻人收入不算多,但他们愿意用几个月时间存钱买一个包包。”–奢侈品店销售人员麦肯锡通过消费者研究进一步发现合肥居民偏爱名牌产品,近七成受访消费者有购买名牌的消费意愿“包河万达一个月销售额近4000万,业绩基本排进万达全国前五前三”–业内人士消费优势4未来十年,合肥应从四个方面下手,全力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区位上,打造长江经济带联动枢纽以连接长三角、连通中四角为重点,建设内外畅通、功能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市场上,开启引爆长三角消费增长引擎伴随城镇化建设,积极建立新型消费业态,并加快服务业等消费相关行业发展,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消费引擎创新上,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及高技能人才输出高地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形成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兼顾的“合肥创新模式”,积极建设国家科技型创新城市产业上,成为华东制造业中枢及分工体系重要节点积极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紧跟新的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国家再分工体系,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发展机遇与愿景内容合肥经济发展环境分析拓展优选区域筛选分析优选区域分析及发展建议附件关键分析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分析,采取圈层—轴向—优选区域三步筛选法,最终锁定优选区域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关键输出城市能级研究:通过城市能级分析,确认能级梯度及辐射范围利用人口增长、轨道交通、科教资源集中圈层分析验证关键圈层研究:人口增长主要区县轨道交通优先辐射范围科教资源集中圈层现象:从现象观察城市发展脉络人口流动:流动方向和趋势城市空间扩展:空间扩展方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去化周期本质:从根源判断未来发展方向产业脉络:产业历史发展情况和未来产业发展轴向科教资源:主要集中区域核心公共设施:交通设施、政务中心、医疗、商业设施等政府意愿:政府财政:通过政府财政结余判断引入外界资本意愿政府领导:教育背景、经济建设经验和上任时间引入合作意愿确认拓展轴线划定重点圈层锁定优选区域交通:分析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通达性及关键性枢纽设置产业基础:分析产业基础及规划土地资源:土地性质及充裕性方法论结合产业、人口、交通等研究,应重点关注合肥30公里辐射圈区域,判断新站–肥东东北轴向应为华夏发展优先轴向,其次是蜀山-肥西西南轴向关键结论定远县明光市凤台县淮南市寿县六安市舒城县马鞍山市滁州市全椒县合肥中心30公里辐射圈内应是最具拓展吸引力的区域:宏观上,合肥作为第三梯队省会城市,辐射能力在30公里内,预计到2020年仍未达到辐射外溢拐点微观上,省内人口“虹吸效应”,科教资源、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均集中在30公里圈内30公里圈层第二梯队:蜀山-肥西轴蜀山区肥西县舒城县(杭埠镇)第三梯队庐江县长丰县巢湖市寿县(空港新城)第一梯队:新站-肥东轴新站区肥东县过去15年人口、空间、房地产发展最为明显轴向产业基础最成熟,已开始辐射肥西,仍有继续向西南组团式拓展趋势依托蜀山和包河丰富的科教资源和滨湖新区新中心建设,带动高层次人口涌入尚未看到中心城区辐射周边趋势,非人口流向重点区域可重点关注与发展轴向镇域有产业联动、交通通达性好、土地较为充裕的镇域地区人口、城市空间已开始出现向东部流入和扩展趋势以新站区为核心的东部地区产业发展速度、潜力和空间最大,将带来更多技术和产业人口聚集规划中的路网将更加密集,提高与东部地区的联通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指数–通过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23个指标的严格计算分析,明确城市的发展阶段资料来源:UCI(城市中国计划)备件–能级分析分项类别(权重=100%)指标经济(17%)组成部分(分项中权重=100%)社会(33%)社会民生(33%)城市就业率(%)人均拥有医生数量(每千人)中学生占年轻人口比例(%)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就业(25%)医生资源(25%)教育(25%)养老保险(13%)医疗保险(13%)环境(33%)清洁程度(17%)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浓度(毫克每立方米)每单位GDP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吨每十亿人民币)空气质量合格等级达到二级或以上天数(%)废水处理比率(%)生活垃圾处理比率(%)空气污染(11%)工业污染(11%)空气质量合格天数(11%)废水处理(11%)生活垃圾管理(5%)建城区每平方公里人口使用公共交通的乘客(人均乘坐次数)公共绿地面积(%)公共供水覆盖率(%)家庭接入互联网比率(%)城市人口密度

(11%)公共交通使用情况

(11%)公共绿地

(11%)公共供水(5%)互联网接入(11%)环境建设(17%)经济发展(17%)人均可支配收入(千人民币)服务业GDP占比(%)政府研发投入(人均)收入水平(33%)对工业依赖程度(33%)研发投入(33%)资源(17%)资源利用(17%)能源总消耗量(万吨标准煤每单位GDP)住宅电力消耗(人均千瓦时)用水量(升每单位GDP)能源消耗

(33%)用电效率

(33%)用水效率(33%)辐射圈层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UCI(城市中国计划)合肥市辐射能力相比长三角等地中心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仅能辐射周边30公里圈层,且尚未达到辐射外溢拐点可持续发展指数1,2013真实GDP,2013人民币,十亿海口市福州市广州市兰州市乌鲁木齐市石家庄市南昌市南宁市银川市贵阳市西宁市西安市济南市昆明市长沙市南京市沈阳市哈尔滨市上海市成都市武汉市长春市合肥市杭州市郑州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太原市1UCI可持续性发展指数包含了社会民生、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利用、环境承载等多维度考量因素xx市辖区人口密度,2014千/平方公里麦肯锡城市能级分析将全国省会城市分为4个梯队UCI认为当国内人口密度达到8千人/平方公里时发展路径存在明显拐点,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决策点上代表省会城市辐射区域范围第三梯队4合肥3西安2长沙南京上海昆山杭合肥浙江安徽30公里圈层第一梯队17上海24北京北京河北天津100公里圈层第二梯队10南京14杭州11成都10武汉南京上海昆山杭江苏浙江安徽50公里圈层人口虹吸科教资源轨道交通合肥市30公里圈层集聚了大合肥地区主要科教资源到2030年,合肥30公里辐射圈内将形成密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通过人口虹吸、轨道交通、科教资源的分布,再次确认合肥中心30公里辐射圈内应是最具拓展吸引力的区域定远县明光市凤阳县凤台县淮南市寿县六安市舒城县马鞍山市天长市全椒县来安县庐江县肥西县巢湖县长丰县肥东县主城区滁州市普通高等院校分布10所及以上4-9所4所以下无过去15年人口不断向合肥30公里圈内区域集中,未达到辐射外溢状态30公里圈层资料来源:《合肥经济圈发展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合肥市域“1331”综合交通规划》;《合肥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文献搜索庐江县肥西县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3344512776682899105121211314152020规划地铁在建地铁主城区2030规划地铁已建机场#地铁线辐射圈层2000-2015年人口增长50万以上20-50万0-10万<0万结合人口增长、城市空间扩展、房地产的城市发展现象,以及产业、科教、公共设施等核心驱动因素分析,推导出东北、西南两大发展轴向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人口增长轴向空间扩展轴向房地产去化周期4个月及以下5-7个月8-10个月10-12个月大于12个月大合肥城市人口、空间、房地产发展脉络高速路网交通枢纽政务中心商圈产业发展以新站区为核心的合肥东部区域是合肥未来最重要的产业发展轴向西部产业增速将放缓科教资源分布西部的蜀山区和南部的包河区汇聚了合肥主要的高等教育及科研资源核心公共设施路网:东部规划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交通枢纽:西、南汇聚两大高铁客运站及新桥机场政务中心:蜀山和包河区商圈:集中在蜀山区发展轴向00-15人口增长1北部:庐阳区南部:包河区东部:瑶海区西部:蜀山区西南轴受益于经开、高新区产发展、科教资源及城市新中心建设,过去高速发展并已开始辐射肥西,东北轴将受益于产业发展,未来增长动力最足资料来源:《合肥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合肥市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1已排除2002年合肥区划调整因素102122201020002015xx合肥区划调整带来

人口增量xx人口增量1(万)标2000-2015年人口增长50万以上20-50万0-10万<0万下一步重点辐射方向20+41+10+53+13107+49+10+37+4人口空间房地产产业教育公共设施产业工人、技术、高学历人才增长突出可建设用地大规模向西部和西南扩展去化周期仅4个月经开区产值3千亿,导入15万产业工人02年大学城成立带动高层次人口涌入政务区成立、紧邻新桥机场、高铁西站高学历人才增长

突出可建设用地向南部扩建去化周期仅4个月中科大三大校区和合工大所在地滨湖新区建设;省政府搬迁合肥南站增长开始明显放缓无明显扩展趋势无国家级产业基地政府中心转移至蜀山和包河abcdef技术工人增长突出以新站为核心可建设用地向东北扩展新站区仅平板显示带来2万产业工人东部公路路网密集已辐射本发展轴向从各区域的历史增速来看,主城区是人口虹吸的主要区域,主要来自省内其它区县人口资料来源:全国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合肥常住人口历史变化情况万人xx增速11计算时为反映合肥现状,囊括了尚未并入的巢湖的居巢区和庐江县,并排除合肥2002年区划调整因素

庐江县

蜀山区

庐阳区

瑶海区

包河区

肥东县

居巢区

肥西县

长丰县8.1%6.8%7.0%7.1%-2.2%-0.6%0.1%0.1%-1.0%1.5%总计合肥区域人口2000-2015年增速1情况20152000

包河区100%=外省本省其他县(市)、市区本县(市)/本市市区41.3

蜀山区22.650.0

瑶海区

庐阳区41.9合肥第六次人口普查外迁人口组成情况发展轴向:人口流动a合肥人口经历了从“庐阳单中心”到“庐阳-蜀山双中心”,再到如今南部包河和东部瑶海崛起带来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演变特征资料来源:文献资料201520051990198020102000199519851975庐阳区瑶海区包河区蜀山区合肥四区人口比例分布变化2000年前,合肥人口集中的区域是庐阳老城区,占据合肥人口主体部分,展现出明显的单核城市发展特征2000-2010年,合肥西南蜀山区人口比重突破庐阳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中心点,此时合肥双核的城市发展特征开始显现2010年后,瑶海区和包河区人口比重开始抬头上升,蜀山区开始回落,城市中心凝聚力下降,城市人口开始向两区涌入2001年,蜀山区合肥大学城启建2002年,蜀山区政务区成立2006年,滨湖区启动建设发展轴向:人口流动a蜀山区和包河区高学历人群增长尤为突出,并开始辐射肥西资料来源:全国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计算时为反映合肥现状,囊括了尚未并入的巢湖的居巢区和庐江县肥西县庐江县居巢区肥东县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长丰县

瑶海区20102000合肥1高学历人口区域分布合肥第六次普查各区域大专以上学历

人口1万人合肥高学历人口西南部增长趋势凸显2000-2010年高学历人口增长量5万-10万0万-5万<0万15万以上10万-15万发展轴向:人口流动a蜀山区技术人才过去增长最为显著,新站区为瑶海区的发展注入活力,开始成为技术工人新的聚集地资料来源:全国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计算时为反映合肥现状,囊括了尚未并入的巢湖的居巢区和庐江县庐江县22居巢区2瑶海区22长丰县21包河区22肥西县26蜀山区954庐阳区肥东县413520102000合肥1专业技术人员区域分布合肥专业技术人口西南部和东部增长趋势凸显3万以上1万-2万0-1万<0万合肥第六次普查各区域专业技术人员人口1

千人2000-2010年专业技术人口增长量发展轴向:人口流动a合肥城市空间扩张经历了从“环状-放射”到西南轴向为主导,再到东、西、西南组团式拓展的扩张历程资料来源:文献资料合肥1978-2010年空间扩张历程1995年前,形成以老城区为中心、城市主要干道为契机的“环状—放射”空间形态扩展态势1995-2000年,西南部为主要扩展方向,主要由于:随着高新和经开区大力发展,工业用地从分散走向集中,开始中心城区外移同时伴随住房商业化及土地市场化开放,房地产以集成块状式迅速增长2000年以后,向东、西、西南部呈组团式扩张居住区由高密度集中老城市中心向东、西和滨湖新区转移,居住用地呈现连片拓展的趋势高新、经开、新站外移趋势更加明显1995200020062010198819781991发展轴向:城市空间演变b<10万10万~50万50万~100万>100万人口城市建设区生态基底山体机场城市主干道铁路城市环路水系环城高速资料来源:《1949年以来合肥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研究》-潘爱丰,李泳超;合肥市统计局;小组分析合肥围绕老城区设东、中、西市三市区,

一郊区城区规划规模55km21958火车站北移,城市整体向东北方向拓展长丰县并入合肥城区规划规模77km2,全市域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1979长丰1991长丰肥西肥东肥西县、肥东县(人口大县)并入合肥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西南向、西向、东西纷纷开始建设工业园区城区规划规模100km2,全市域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经开区、高新区,城市向西部和西南大发展城区规划规模150km2,全市域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1995长丰肥西肥东2006长丰肥西肥东重设行政区划,城区规模翻倍肥西、长丰、肥东大量土地并入市区经开、高新、新站区域整体外扩滨湖新区规划为安徽省级行政办公中心城区规划规模360km2,全市域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合肥从滨湖走向环湖时代巢湖、庐江并入合肥滨湖新区基本建成,城市重心南移形成多中心“1331”战略布局周边人口并入蜀山瑶海,全市域总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2013巢湖长丰肥西巢湖肥东庐阳合肥的城市和人口发展历史基本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并购”周边县区为落地载体,整体规划协同性较差发展轴向:城市空间演变b合肥滨湖区、蜀山区、经开区和肥西县去化周期最短,西南部房地产需求最为旺盛资料来源:《合肥房地产年鉴》;星空地产研究院;房天下巢湖县长丰县淮南寿县六安市肥东县肥西县新站区庐江县舒城县高新区经开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滨湖区政务区2015年大合肥主要区域住宅平均成交价格及其过去5年平均增速元/平方米过去5房价年增速

百分比平均去化周期月主城30公里圈层41212--15227.46.06.95.09.48.46.53.86.95.2--5-3.66.7-9.35454754106-7.5发展轴向:合肥房地产周边“去化周期6个月以下,房价必涨;去化期6-12个月,房价微涨;15个月以上,房价必跌;目前最看好合肥的房价趋势”–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c从产业来看,合肥西部及西南部产业已发展较为成熟,东部产业集群方兴未艾,有较高增长潜力2015年产值,亿元已建成产业基地未来打造产业基地中心城区工业集中发展区保税区发展轴向:产业发展庐江县巢湖县六安市滨湖新区包河

工业区组件、电站、太阳能电池肥东

经开区汽车

零部件汽车配套(动力电池、汽修)环保循环机械制造(风机、电气)高新区新能源智能语音芯片设计、封装整车制造空港经济示范区航空物流及维修电子信息汽车高端零部件研发制造经开区及桃花工业园传统装备制造家电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快速消费品电子信息(3C产品制造、芯片封装)肥西县千亿级

制造腹地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居巢经开区合巢经开区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轻纺食品机械设备印刷包装主城区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新兴产业培育基地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合肥西部和西南部(高新和经开)产业基础较好,但增长态势日趋缓慢,新站区近几年引进众多大项目,开始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站区平板显示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晶圆制造综合

保税区智能机器人IC及新型显示基地南车制造维修基地家电及家电配套肥东县长丰县庐阳工业区科创孵化器传统装备制造钢材加工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家电及配套建材双凤经开区食品加工庐江开发区庐南

重化工基地循环重化采矿冶金xxxx14-15增速,百分比81030%27006%150010%33518%23520%25NA508%81030%1488%229%248%d目前已形成家电及消费电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新能源六大主导产业资料来源:合肥市经信委访谈;《合肥政府工作报告》;麦肯锡分析发展轴向: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合肥主导产业肥东县长丰县巢湖县庐江县肥西县舒城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总产值约~980亿元;形成了粮油、畜禽和食品加工三个百亿元产业集群装备制造工业总产值约~1300亿元;以工程机械、电工机器、锻压机械、仪器仪表、化工机械、环保机械六大优势细分产业为主新能源工业总产值约~200亿元;形成了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的光伏产业链家电及消费电子工业总产值约~1500亿元,四大件占全国25%份额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约~1000亿元;以新型平板显示、软件和集成电路、家电、公共安全为主汽车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特色)工业总产值约~800亿元;新能源汽车领跑全国,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轿车名列前茅六安市光伏新能源发展很快,将超越汽车等产业,认为全球光伏不会过剩,依靠升级换代、成本降低将带来自然增长,只要储能技术改善,将带来合肥光伏巨大发展–合肥市经信委主任集成电路是合肥重要发展方向,合肥已有十多年基础,会在现有规模上进一步扩大,联想也会在IC上有大项目引进–合肥市经信委主任家电将重点突出传统产业的优化改造,强调智能家电发展,将其变为互联网产品–合肥市经信委主任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同步发展如动力电池、等产业配套–合肥市经信委主任d近期出台的合肥十三五规划强调了合肥产业发展的四大发展极,突出各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资料来源:《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庐江县肥西县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老城区滨湖新区主要区域:以高新区为核心,覆盖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柏堰科技园、南岗科技园、蜀山西部新城、蜀山经开区等区域重点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装备、智能家电、汽车、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业西部发展极主要区域:以新站区核心,覆盖双凤经济开发区、庐阳工业园、肥东经济开发区等重点产业:“芯屏器合”,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太阳能光伏等重点产业和工程机械、安全食品、新型材料东北部发展极主要区域:以合巢经开区、居巢经开区重点产业: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安全食品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汽车、电子电器、建筑产业化、新材料东部发展极主要区域:以经开区为核心,覆盖桃花工业园、合肥出口加工区、新港工业园等区域重点产业:电子信息、家用电器、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安全食品西南部发展极十三五规划工业空间布局–“四大发展极”,“两大产业走廊”东北部产业走廊江淮运河产业走廊d发展轴向:产业发展以新站区为核心的合肥东部区域将成为合肥未来最重要的产业发展轴向资料来源:合肥市经信委访谈新站区产业发展规模及增速东部新站区将以IC及平板显示两大重点产业建设为依托,成为未来合肥产业核心增长极:面积最广(200km2),增速最快(30%)南车、力晶、京东方等近几年的大项目和保税区都落户新站区位离东部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最近,接受东部辐射重点方向合肥西部和西南部(高新和经开)仍有组团式拓展潜力,增长态势将趋缓慢:有圩区和岗地,地势不宜建厂肥西产业增长较为停滞,去年肥西县工业增长速度3%,大幅落后全省平均水平7.8%东南部巢湖产业体量小,未来将以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为主,难以实现产业跨越式增长过去几年,巢湖整体建设较为停滞,未有清晰的规划方向体量过小,基础薄弱,本身禀赋应该主要以环境和生态建设为主北部长丰和南部庐江整体产业基础差、发展较为落后,不是政府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已投产企业拟投产企业1400810以新站开发区为核心的东北和东部区域将成为合肥产业发展重点战略轴向,决策一定从这个方向发展–合肥市经信委主任产值拟增长d发展轴向:产业发展到2025年,合肥将形成6大千亿级产业基地:电子信息(~3000亿):打造国际平板显示示范区和集聚区,智能语音打造“中国声谷”,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加速集聚智能家电(~2000亿):将重点突出传统产业的优化改造,强调智能家电发展,将其变为互联网产品高端装备制造(~2000亿):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突破性发展机器人、3D打印、数控机床为重点智能成套装备等技术发展汽车及零部件(~1000亿):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同步发展如动力电池等产业配套新能源(~1000亿):重点在光伏、风电和核电装备等领域,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1000亿):大力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烟草等

形成6大百亿级产业主题: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化工、节能环保、应急产业、冶金合肥市重点产业规模及其增长前景预测2020年,合肥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家电、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形成6大千亿级、6大百亿级产业主题资料来源:合肥市经信委访谈;《合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合肥市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聚焦重点领域加快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合肥将重点发展产业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总产值,2020亿元节能环保冶金新型化工新材料产值增长率2015-2020

百分比新能源智能家电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合肥十三五将重点打造十个重点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及平板显示、装备制造、家电制造已达千亿规模,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语音目标十三五迈上千亿台阶–合肥市经信委主任d发展轴向:产业到2020年,判断合肥将形成“两心五区一带”特色突出的产业组团布局资料来源:《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合肥“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突出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区域位置:老城区主题产业:高端消费、休闲游憩、创意产业、文化展示、高端会展等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为主题传统城市服务中心1突出商务及金融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域位置:滨湖新区主题产业:以商务办公、金融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成为中部金融服务高地现代产业服务中心2突出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创新产业区域位置:以高新区为核心,覆盖蜀山西部新城等区域主题产业:以智能语音、IC设计、软件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创新功能区3突出“芯屏器合”等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智能制造产业,区域位置:以新站区核心,覆盖双凤、庐阳、肥东经开区等主题产业: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为主,发展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高端功能制造区4突出先进电子电器、装备制造功能区域位置:以经开为核心,覆盖蜀山西部新城等区域主题产业:家用电器、消费电子、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行业装备制造产业区5突出临空产业服务功能区域位置:新桥机场空港区及周边区域主题产业:临空相关制造维修业、产品配套及服务业空港产业功能区6突出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区域位置:以巢北产业新城为依托主题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建筑产业化、新材料等新兴特色产业新兴产业

功能区7突出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功能区域位置:环巢湖地区主题产业:生态旅游、养老、文化创意、娱乐运动等服务产业生态产业

功能区8老城区滨湖新区12345687庐江县肥西县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d发展轴向:产业从科教资源看,现有科教资源高度集中在30公里圈层内且周边无扩建或新建计划资料来源:安徽年鉴;安徽省科教厅;文献资料合肥市主城区集聚大合肥地区70%的科教资源经开区:拥有18所高校,包括安徽大学(磬苑校区)、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2所211蜀山区:拥有17所高校,包括安徽大学(龙河校区)、中科大(西校区)2所211包河区:拥有10所高校,包括中科大(东、南、北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2所211庐阳区:拥有5所高校,包括合肥工业大学(六安路校区)1所211重点高等院校未来暂无新建或扩建规划211/重点大学国家骨干专科/高职院校本科院校数目(含分校)专科、高职院校数目(含分校)合肥都市圈本科院校及专科、高职院校科教资源分布30公里圈层定远县明光市凤阳县凤台县淮南市寿县六安市舒城县马鞍山天长市全椒县来安县庐江县肥西县巢湖县长丰县肥东县主城区滁州市4-9所普通高等院校分布4所以下10所及以上无发展轴向:科教资源e合肥蜀山区和包河区集聚了合肥主要的重点大学资源和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加速器物理和技术、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晶体和团簇、磁性薄膜、复杂体系的电子态和原子结构、全息术、新型单色仪、插入元件和电子激光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研究方向: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研究方向:原子分子科学、纳米材料与化学、低维物理与化学、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Bio-X交叉科学、理论与计算科学安徽大学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学、英语、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年毕业生7180人,留存率49.8%中国科技大学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2015年毕业生4977人,留存率24.9%合肥工业大学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015年毕业生8991人,留存率32.7%肥西县巢湖县长丰县肥东县经开区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瑶海区发展轴向:科教资源e合肥蜀山区和包河区集聚了主要的国家级、省级科研资源合肥科研机构分布情况科研机构国家、省级科研机构30所及以上20-30所10-20所0-10所庐江县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巢湖县资料来源:合肥市科技局西部高新区聚集了合肥主要的核心创新资源:科研创新平台:拥有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技术工程中心四大创新协同平台、133家科研机构创业全孵化链条:15家众创空间、16家孵化器(8家国家级)、5家加速器发展轴向:科教资源e随着省政府的搬迁,未来合肥的政务中心将主要集聚在蜀山和包河区,带动城市中心继续向南部迁移合肥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情况资料来源:文献资料蜀山政务区形成了合肥新中心,未来省政府搬迁到滨湖区,将进一步带动中心向南部迁移合肥的核心医疗资源主要聚集在蜀山、瑶海、庐阳等片区合肥的核心商圈主要聚集在蜀山和庐阳区三甲医院政务中心主要商圈省政府市政府发展轴向:核心公共服务设施f2020年,合肥地区高速公路将向东轴线规划建设或扩容多条高速公路,将在合肥东部区域形成密集的路网已开通高速公路在建/规划高速公路庐江县肥西县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滁州市定远县全椒县淮南市寿县六安市舒城县30公里沪蓉高速合安高速合宁高速合蚌高速京台高速滁州-淮南高速滁州-马鞍山高速巢湖-马鞍山高速马鞍山市马鞍山-禄口机场高速来安县合宣高速合连高速德上高速沪汉高速资料来源:《合肥市域“1331”综合交通规划》合芜高速高速公路“两环十三射一纵三联”3高速公路网,东轴线规划建设或扩容高速公路促进合肥与东、东北、东南各县市经济发展2020年合宁、合芜高速完成扩容,从4车道拓宽至8车道规划新建沪汉、滁州至淮南、巢湖至马鞍山至滁州高速、合连等高速项目建设、有利于合肥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各区县经济发展15公里圈内现有8个互通出入口和4处枢纽互通立交;2020年规划新加7个互通出入口,延伸至30公里辐射圈沪陕高速发展轴向:公共设施f高速铁路未来合肥将形成“七高铁四普铁四城际”的铁路网络布局,实现3小时内通达国内重要城市七高铁构造米字型中部高铁枢纽沪汉蓉:已通达:合肥至南京1小时京福:合福段已通达,至福州3小时商合杭:已开建,预计2020年通车合安:年内或动工,2020年通车合郑:已开建,预计2020年全线通车合西:规划中,合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