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国际性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网洛时代,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学校德育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网络在给教育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发展所暴露出种种问题,给现实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强力冲击,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饮鸩止渴固然不好,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17日在京发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其中青少年和儿童占有相当的比例。由此可见,青少年与互联网已走到了一起,网络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大平台,成为青少年赖以生存的一个社区。因此,我们必须要紧跟“网络”的走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视角,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德育如何抓住机遇,及时向互联网延伸,如何应对挑战和冲击等,有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立项研究。

为了努力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作为知名高校附小的条件及德育工作实际,在广泛收集、征求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大的方面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需要。具体讲是适应当代学生成长、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需要,它是德育现代化的要求,是德育创新与时俱进的举措,更是重视德育,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

同时我们看到,在国内,对网络德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将丰富我国的学校德育研究内容和体系,开拓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渠道,本课题有较高的创新性,因为网络教育是近两三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的新事物,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网络德育的研究处在理念的提出上,网络德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是一块处女地,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将网络德育的研究作为国家教育科研“十五”研究课题的大方向之一。因此,就全国范围而言,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本课题处于较前沿的地位。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内容为:

1)以学校Internet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为抓手,在Linux和windows2000为网络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支持下,实现学校德育途径的网络化,具体有: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网络环境下的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网络环境下的家长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素质教育、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与环境教育等。

2)结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研究。

3)进行理论方面的探讨,对网络德育进行初步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每一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网络德育体系的作用。

三、研究的方法和依据

主要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初始阶段,采用调查法、教育与心理测量法等;研究的实施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研究的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教育统计法等,其中以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为主。

网络环境下德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1.采用目前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传统教育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上:

①.教师不再是口头上生硬的说教者,而是教育的引导(组织、指导、帮助、促进)

者、育人的设计师;

②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的自主构建者,成为良好品德养成的主体;

③.德育内容由教师强迫命令转变为学生自主行动的对象;

④.师生充分互动,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依据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r)做过的两个着名心理实验。

显然,人们获得的信息从视觉中可以得到80%以上,在交谈中能够记住自己所说内容的70%以上。我们所设计的附小教育网站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听觉有余,视觉不足的状况,满足了学生受教育时的视觉、听觉需要;同时开放式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讨论交流不足的状况,更容易进行人与人之间的讨论及交流。

3.人们偏爱的主要育人方式主要有三种:

触觉感知者:当他们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自制网页等),教育效果最好;

视觉感知者:当他们看到育人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图文并茂),教育效果最好;

听觉感知者:通过音乐、谈话的声音而教育效果最好。

国外研究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运动时效果最好。信息技术的利用是育人三种方式以最佳的方法加以组合,使他们知道:(a)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存储和重获信息;(b)怎样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传统教育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导致触觉接受者、视觉接受者的自主动力被压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拓展了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又一平台,是对传统育的一大变革和创新。

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一)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和管理。学校校园网的建成为老师们掌握网络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从2003年起,我校累计投入资金约150万元,改造和增置了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和校园网络设备,为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3个微机室,两个多功能教室,1个多功能厅,设备齐全的校园网共有350多个终端机接入点,校园主干网全部升级为光纤,主干网带宽已经达到10m。升级了校园网资源库,包括k12资源库、网络制作平台和清华同方资源库等,并开通了校园网广播系统。为了使管理和利用达到高水平,修改和制定了《班级电教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多功能教室管理使用制度》、《校园网络管理使用规范》、《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确保了网络畅通,设备无故障,从而实现了整个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二)强化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技术教师队伍。根据教学的需要和部分教师目前计算机操作技能仍存在缺陷的状况,在过去已经完成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2004年以来,我们又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培训:

字表文件编辑的规范化,根据部分教师编辑字表文件还不够熟练和规范的情况,学校对这部分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平面图形及音视频文件的编辑和处理,从对教师个人教学资料库检查和统计的结果看,有相当一部分演示文稿中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的冗余部分过多,极大地浪费了硬盘空间和影响了运行速度。鉴于此,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平面图形及音视频文件的编辑和处理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适当的修改,实现了教师个人资料库中演示文稿的最优化。

(三)丰富学生的学习教育和养成教育。

利用校园网与因特网的连接,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教育资料,各类教育资料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并具有交互功能。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来提取多种多样的自主学习资源,作为他们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了解世界,培养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网络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增加了学生的视近工作时间及紧张度,为防近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我们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防近宣传、营养宣传。把“讲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正确读写姿势,科学用眼”作为信息技术实验班学生健康守则内容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目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视力保护,落实和坚持每日两次做眼保健操的制度,学校不仅保证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时间,而且要对学生进行辅导,保证做眼保健操的质量,使之真正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通过定期对学生的视力检查,每学期检查一次视力,建立视力档案,学生可及时了解自己的视力变化;在网络上通报各班学生近视眼发病的动态状况,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家长。家校共同关注,相互配合,为防近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四)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活动

在各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力求渗透品德教育。如,教学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政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过程中这些方面的教育能否利用网络的优势(如,网上搜索、信息下载等)来开展,在教学过程这些教育内容是否能对学生的品德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学科德育渗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目标,也成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目的,我校分别在2005学年和2006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了德育渗透的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对外公开课,同时也要求部分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老师来校听课、评课,指出不足。另外我们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探究学科德育渗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途径。

(五)开展各种“文明上网”活动,抵制、纠正不良上网行为

针对信息化条件出现的新问题,所面临的新情况,我们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抵制、纠正不良行为。我们在高年级中开展了“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出现本身“无罪”,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信息资源;针对部分学沉溺于社会上的网吧不能自拔的现象,我们开展了”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签名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后,我校大队部还制定了”武大二附小学生上网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六)积极打造校园网站,丰富网站的内容,成为网络环境中小学德育的主阵地。

我校是湖北省基础教育界最早拥有校园独立网站的学校,从1999年底开通以来,累计达到48万人次的访问总量,教育面广,成为学校的独特的风景线,《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都专题报道过。我们还尝试开通心理咨询网站,为广大学生提供网上心理咨询

(七)利用家长学校,共同培育网络德育平台。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86%的学生能够在家里上网登陆学校网站,我们认识到这是拓展家长学校的重要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育,在学校与家长、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家长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互动,形成教育合力,这正好是发挥网络的最大优势的有效手段。2年来,大学部的家长对附小网站有很高的评价。

(八)加强教师在网络德育方面的理论研究。

开展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上的探讨。我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勤于练笔,在两年来共有9篇论文获各级论文奖,公开发表2篇。

五、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新途径的探索和实践

建立德育网站,开辟新的德育课堂、创设浓厚德育文化氛围,调动德育资源和时空

由学校组织精干教师在校园网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德育网站,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促进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

创建附小德育及少先队工作网站,调度教育资源,把与德育资源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态资料等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特别是将湖北省武汉市地区资源、武汉大学和水果湖地区人文资源和校本德育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德育资源库。

①形式多样的栏目设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家乡巨变:进入这个栏目,就可以领略到座落在长江之边的这座新兴的江城的美丽、神奇,可以看到未来江城的发展、壮大,置身其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并会立志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

模拟实验: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活动者在不同道德观念支配下的不同行为反应将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如“毒品的危害”、“竞争与合作”、“知法守法”、“道德警戒线”等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去感受某种做人的道理,把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结合了起来。

“走进武大爱我珞珈”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使学生认识武大,热爱武大,为建设武大而发奋学习;用武大的人文地理的德育资源和本校德育资源,激励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材报效祖国。

校长热线:校长是学校德育的第一责任人,通过校长亲自抓德育,带动学校全员参与德育工作;通过校长热线可以实现与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沟通。主动接受社会对学校办学的监督和支持。

教师频道:为教师依法从教、规范从教、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开展德育工作的新渠道。

学生频道: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选择、学会判明是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创设展现个性、倾诉心声的环境;让学生通过班级主页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家长频道:为家长提供教育基本规律的指导,让家长更便捷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工作,倾听家长地进言,接受家长对学校办学的监督,争取家长配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心灵之约:探索德育心理化的新方法。由于网上心理咨询活动是间接进行的,避免了某些话题因面对面的尴尬而难以启齿的现象,便于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通过提供网上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测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红领巾之窗:学校德育的目标就是向受教育者“传递正向价值、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通过少先队之窗让队员掌握少先队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树立不断追求进步的人生理想。

社区学校儿童德育资源网:在学校或社区专门建立儿童年少年网站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提供资源支持。

还有我的校园、时事之窗、德育动态、学校信箱、世界之窗、知识竞赛、时事追踪、自我测试等等。并与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扩展德育资源,如与:中国少年雏鹰网、湖北少年雏鹰网、中国中小学教育、中国人权网、血铸中华、民族魂、中国基础教育网、人民时政、人民时评、三个代表学习基地、公民道德建设基地、全民健心网、武汉大学心理教育网、湖北省人民政府网、武汉热线、武汉市政府网、中国素质教育网、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武昌区教育局网、武汉市教育网、科学教育网、湖北教师教育网、中小学德育资源网、中国环境保护网、班主任俱乐部、政工之窗、红色网站、网络与管理等网站链接,充分运用互联网上的德育资源,体现学校德育的新观念和现代气息。

学生通过访问德育网站,就可以直接学习有关少先队的基础知识,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并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生由原来被动地不得不学变为主动地要求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自我测试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监控,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

②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在校园网上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班级网页,通过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展示、德育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团员之友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而且通过班级网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在制作中不断地扬长避短,使内容更丰富、页面更新颖,不但能使访问者耳目一新,更能使制作者在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

③建立个人网页,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实际和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网页。可以设立德育档案、学习体会

/

首页

上一页

2

4

下一页

尾页

、生活信条、理想风帆等栏目,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这种德育工作形式,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材料,把空洞的说教变成了精彩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接受教育,并对教育内容做出反应。

网上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从纯粹的受教育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从被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他们在研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德育工作的快乐。他们在创造中学习,使自己不断成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使学生感到德育是一种享受,从而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创设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心灵的沟通

在德育网站上开设:学校信箱、校长热线、教师答疑、同学心声、家长进言、心理之约等栏目,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IcQ、E-mail、BBS、Netmeeting等网络通讯工具,创设交流互动平台,进行平等对话、协商、讨论和答疑等德育活动,实现心灵的沟通,极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收集与学校德育相关的问题,利用网上测试、调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实现行为自律的德育目标。为学生提供网上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具休方法列举其一

①开发BBS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论坛”上互相讨论学习;可以就学生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充分的研讨,达到求同存异之效;可以对学校或班级工作进行讨论,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好的建议。网上讨论有其特有的优势:讨论时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也就摆脱了“随大流”的状态,有利于敞开思想、讲真话,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其偏差,解决真实的思想和学校问题。

在闲暇时,学生也可以进入聊天室,海阔天空,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广结朋友,广纳善言,在消谴娱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②利用E-mail作学生的思想工作。

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能够谈心理话,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理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寄给老师,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然后用E-mail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

设立校长信箱,学生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直接与校长交谈,这样既缩短了校长与学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尽快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网上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新的德育空间,对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等方面,都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同时也克服了知德分离、智德分离的弊端。

六、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途径研究的成果和结论

(一)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有4点收获:

1、构建了有我校特色的独立校园网站,使之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新途径。

2、学校、师生在网络德育的实践中都有大的成果:学校获得了由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委会等3家单位颁发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2004-2005年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3名同学与新加坡裕廊小学的同学联合制作的以探讨中国民间传说及京剧的“thechinesestage”主题网页获全球“thinkquest”网络评价大赛一等奖。该奖享有国际网页制作“奥林匹克”竞赛之称;全红老师在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课比赛获二等奖,陈凌霄同学在“全国第二届创新素质实践行网络英语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3、提高了教师,特别是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水平,彭忠、周行明都在《武汉市教育科学院学报》发表网络德育论文;姚军、任海霞两位课题组成员均取得了心理咨询员的资格证书,周庆萍的论文在区内获奖,张龙评为区质量月先进个人;论文全红、钱俊老师都在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中受到肯定。

4、学校初步形成现代技术教育特色,在2005年6月通过了武汉市市级示范学校的督导评估。

(二)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和研究,我们有如下体会:

1、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的实施需要物质基础。在本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在武汉大学附小第一教学点调查(现武大一附小),有86%的学生能够在家里或者家长单位上网,65%得学生知道学校网站并经常浏览,而在武大二附小,这一比例就减少了很多,究其原因是这里不少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没有电脑。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不可能影响到每个学生,仅在这个意义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