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 课件 第7章 混频器_第1页
通信电子线路 课件 第7章 混频器_第2页
通信电子线路 课件 第7章 混频器_第3页
通信电子线路 课件 第7章 混频器_第4页
通信电子线路 课件 第7章 混频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混频器7.1概述7.2混频电路7.3混频干扰7.4三极管混频器应用举例

【应用背景】

在广播、电视及通信技术中,混频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混频器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7-1所示阴影框图。混频器把经过输入回路选择的、载频为高频

的已调信号不失真地变换为载频为中频的已调信号。例如,中波调幅广播收音机把外来调幅信号(频率范围是535~1605kHz)变换为频率为465kHz的低中频调幅信号。因为中频频率比较低且固定,中频放大器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压增益和较好选择性。另外,混频器也是频率合成器等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实现频率加、减运算功能。图7-1混频器应用示例

7.1概述

7.1.1混频器的组成框图及波形、频谱超外差接收机中的混频器通常由非线性器件、本地振荡器和中频滤波器三部分组成,如图7-2所示。

图7-2混频器组成框图

图7-3(a)为混频器的输入、输出波形。可见混频前后波形的包络形状没变,只是信号的载频由高频fS变为中频fI。图7-3(b)为混频器的输入、输出频谱。可见混频前后频谱结构没有变化,只是中心频率由高频fS变为中频fI。所以,混频

前后调制规律不变,只是中心频率由高频变为中频。混频器也是一种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图7-3混频器的波形和频谱

非线性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乘法器等;中频滤波器可以是LC谐振回路,也可以是集中选择的滤波器,如陶瓷滤波器等;本地振荡器可以是单独的振荡器,如果节省一只晶体管,也可用混频管兼作振荡管用(如一般调幅收音机就是这样),通常把前者称为混频器,而把后者称为变频器。习惯上混频器和变频器这两个名词往往通用,所以在此统称为混频器。

7.2混频电路

7.2.1三极管混频器根据晶体管组态和本振电压注入点的不同,三极管混频器可分为四种基本电路形式,如图7-4所示。其中,图7-4(a)是共发射极电路,本振电压uL从基极注入;图7-4(b)是共发射极电路,本振电压从发射极注入;图7-4(c)和图7-4(d)都是共基极电路,本振电压注入则不同,图7-4(c)是从基极注入,图7-4(d)是从发射极注入。

图7-4三极管混频电路的几种基本形式

1.电路分析

三极管混频器如图7-5所示。图7-5三极管混频器

由6.3.2节介绍的线性时变分析方法得到如图7-5所示的集电极电流为

式中,I0(t)=f(EB+uL)是三极管的时变静态电流;g(t)=f'(EB+uL)是三极管的时变静态跨导,均受本振信号uL=ULmcosωLt控制。I0(t)和g(t)的波形分别如图7-6和图7-7所示。

图7-6时变静态电流I0(t)波形

图7-7-时变静态跨导g(t)波形

可见ic中有众多频率分量。由于负载LC谐振回路谐振在中频ωI=ωL-ωS上,因此ic中唯有中频分量ωI=ωL-ωS才会输出,并在LC回路两端产生中频电压。设LC回路谐振电阻为RP,则输出中频电流和电压分别为

2.性能指标分析计算

1)混频电压增益Kuc

由式(7-5)可知,输出中频电压振幅为

根据混频电压增益定义,得到

2)混频跨导gc

为了衡量混频三极管把输入高频信号电压转换为中频电流的能力,引入混频跨导gc这个参量。gc定义为输出的中频电流振幅IIm与输入高频信号电压振幅USm之比,即

由式(7-4)可知,输出中频电流振幅为

则三极管混频电路的混频跨导为

7.2.2二极管混频器

1.单二极管混频器

图7-8是一个单二极管混频器原理电路。由图可见,二极管混频器的输出中频回路直接与晶体二极管、输入信号回路、本振电压uL串接,因而与晶体三极管混频器不同,它的输出中频电压uI将全部反作用于二极管两端。根据图中标注的电压方向,实际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电压uD=uS+uL-uI。图7-8单二极管混频器原理电路

2.二极管平衡混频器和二极管环形混频器

图7-9是一个二极管平衡混频器原理电路。信号电压uS经高频变压器Tr1加到二极管VD1和VD2上,本振电压uL加在两个变压器Tr1和Tr2的中点,中频信号通过中频变压器Tr2输出。图7-9二极管平衡混频器原理电路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原理电路如图7-10所示。图7-10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原理电路

7.2.3调幅、检波和混频电路小结

前面所介绍的调幅、检波和混频均属于频谱线性搬移电路,因此它们的原理和电路有相同和不同的方面。相同的方面是均可以采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乘法器等非线性器件实现;不同的方面是调幅、检波和混频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不同,采用的滤波器不同。

下面以单音调制DSB-SC信号为例,介绍频谱线性搬移电路的原理。其实现调制、解调和混频的原理框图如图7-11所示。设调制信号为uΩ、调制频率为F、发送载波频率为fc、本振频率为fL、中频频率为fI。调幅、检波和混频的比较如表7-1所示。

图7-11实现调制、解调和混频的原理框图

7.3混频干扰

图7-12是超外差接收机的电路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此电路分为混频器(非线性电路)、中频放大器(线性电路)、检波器(非线性电路)等三部分。正因为具有这样一种特定的结构,超外差接收机会产生某些特有的干扰,称为混频干扰。

图7-12混频器超外差接收机的电路框图

7.3.1干扰哨声

1.形成原因

干扰哨声是指由有用信号和本振信号组合而形成的干扰。

2.产生干扰哨声的频率

显然,式(7-19)只要满足以下关系

7.3.2副波道干扰

1.形成原因

副波道干扰是指由干扰信号和本振信号组合而形成的干扰。正常情况下,有用电台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得到中频fI=fL-fS,这种组合通道称为主通道或主波道。如果混频器之前的输入回路选择性不够好,使得干扰信号fN也进入混频器,其与本振频率fL进行组合并等于中频,形成对fS的干扰,这些组合通道不是主波道,而是副波道,又称为寄生波道,因此将这种干扰称为副波道干扰或寄生波道干扰。

2.产生副波道干扰的频率

若干扰频率fN与本振频率fL满足下列关系,即

由式(7-22)可以求出产生副波道干扰的干扰频率为

同理,能产生明显副波道干扰的干扰频率必须同时满足两点:

①能满足式(7-23)的干扰频率且在接收机工作频段之内;

②对应p+q值较小的干扰频率。

根据式(7-23)可以求出副波道干扰中最强的两个干扰频率,即中频干扰和镜像频率干扰。

1)中频干扰

在式(7-23)中取p=0,q=1时,干扰频率fN为

此时,由于干扰信号频率等于中频频率fI,故称为中频干扰。

当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选择性不够好,致使中频干扰信号到达混频器的输入端时,由于混频器的输出回路调谐于中频fI,因此中频干扰信号就会被混频器和各级中频放大器放大,具有比有用信号更强的传输能力。

2)镜像频率干扰

当p=1,q=1时,干扰频率fN为

可见,该干扰信号比本振频率fL高一个中频,比信号频率fS高两个中频。也就是说,如果将本振频率fL看成是一面“镜子”,干扰信号fN与有用信号频率fS则成镜像关系,故称fN为镜像频率(简称镜频)干扰,如图7-13所示。图中虚线为输入回路的选频特性。

图7-13镜像频率干扰

了当fS一定(即接收机调谐一定)时,会产生副波道干扰的输入干扰频率。现在要问,当输入干扰频率fN一定时,有哪些fS(即接收机调谐在哪些频率时)使该干扰信号会形成副波道干扰呢?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式(7-23)以及fL=fS+fI得到

7.3.3交叉调制干扰和互相调制干扰

1.交叉调制干扰(交调干扰)

当混频器输入端同时作用着有用信号uS和干扰信号uN时,混频器除了对某些特定频率的干扰信号形成副波道干扰外,还会对任意频率的干扰信号产生交调干扰。

2.互相调制干扰(互调干扰)

若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选择性不好,致使角频率为ωN1和ωN2的两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输入端,在混频器非线性作用下,混频器输出端除了有用组合ωL-ωS=ωI外,还可能

存在

式(7-28)是两个干扰信号与本振信号组合产生的中频分量(m、n分别是干扰频率ωN1和ωN2的谐波次数),这会引起混频器输出中频信号失真。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为互相调制干扰。

7.3.4减小混频干扰的措施

总的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小混频干扰:

(1)减小输入与本振信号幅度,可减小产生干扰哨声组合频率分量幅度。

(2)提高前端的电路选择性,例如,提高天线回路和高频放大器的滤波性能,并同时压低它们的增益,可以防止副波道干扰、交调干扰和互调干扰。

(3)合理选择中频。将中频设置在接收频段外,可避免产生最强的中频干扰;采用上混频或二次混频方案,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