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住房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1页
商住房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2页
商住房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3页
商住房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4页
商住房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案 16.1.1三轴搅拌桩施工概况 16.1.2施工工艺流程 26.1.3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法 36.2灌注桩施工方案 46.2.2施工工艺流程 66.2.3施工方法 66.3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案 106.3.2施工工艺流程 116.4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126.4.1土方开挖设计概况 126.4.2施工工艺流程 126.4.3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36.5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156.5.1基坑监测一般要求 156.5.2监测目的、监测点布置和监测周期 156.5.3监测频率、监测要求和监测结果 166.6验收标准 186.7验收程序 196.8验收内容 206.9验收人员 216.1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案6.1.1三轴搅拌桩施工概况1、搅拌桩桩径为850mm,桩间距600mm,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为1.2~1.5,水泥用量不得少于450Kg/幅/m,必须保证成桩后桩身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桩身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基坑不得开挖。2、施工前应进行试桩,以确定施工参数,搅拌桩须采用连续施工法,其中G~A段要控制两幅之间咬合处位于支护桩位置。3、桩垂直度误差在1%以内,桩位允许偏差50mm。4、施工前应清理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积水等。制备好的水泥浆不得停滞时间过长,浆液在灰浆搅拌机中要不断搅拌,水泥浆液应过筛,无结块,无杂质,喷浆应连续。5、搅拌桩采用“两搅两喷”施工工艺,第一次喷浆量控制在60%,第二次喷浆量控制在40%;严格控制每桶搅拌桶的水泥用量及液面高度,用水量采取总量控制,严禁桩顶漏喷现象发生。确保桩顶水泥土的强度控制下沉速度不大于0.5~1.0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1.0~1.5m/min,搅拌速度大于30~50转/分。6、水泥土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qu>0.8MPa,施工时应考虑提升速度与搅拌头转速匹配,根据试桩试验复核施工参数。7、施工时,如因故停浆,宜将搅拌机放至停浆点以下0.5m,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若停机超过3小时,宜拆卸输浆管路,清洗输浆管路。8、三轴搅拌桩需在地面施打,加固过程由三轴搅拌桩于坑内基坑边原始地坪施打至基坑被动区,坑内被动区加固上部空桩。9、坑内加固三轴搅拌桩格栅状布置,坑内各侧格栅状搅拌桩施工顺序为先施打完各侧纵向(平行于基坑边)再施打横向(垂直于基坑边)搅拌桩。坑内加固区搅拌桩与前排桩区域搅拌桩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施工中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微调,但应保证搅拌桩总数量、搭接率及置换率。10、三轴搅拌桩在地面施打,坑内加固搅拌桩顶标高为-1.00m。前排桩区域搅拌桩、坑内加固搅拌桩均存在空桩,施打前通过在桩长、实桩对应长度钻杆处喷漆标识以控制桩长、空桩及实桩长度,标识应清晰准确,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标识施打,确保各段长度。图6.1.1-1坑内加固示意图(格栅状布置)图6.1.1-2坑内加固转角处示意图6.1.2施工工艺流程图6.1.2-1搅拌桩施工流程6.1.3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法1、工程测量根据提供的坐标基准点,按照设计图进行放样定位及高程引测工作,并做好永久及临时标志。放样定位后做好测量技术复核单,提请监理进行复核验收签证。确认无误后进行搅拌施工。2、开挖沟槽开挖过程中,根据基坑围护内边控制线,采用挖机开挖,沟槽尺寸为宽1.2m,深1.5m,并清除地下障碍物,开挖沟槽余土应及时处理,以保证三轴搅拌桩正常施工。3、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应满足图纸要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为保证垂直度良好,在钻机四个支座处加设较大面积的钢垫箱,使钻机在钻进过程中保持平稳。钻进时要经常检查垂直度,如发现偏差则边钻进边调整。4、钻孔施工搅拌桩采用两喷两搅操作工艺,在钻孔下沉和提升全过程中,螺杆匀速转动,匀速下钻,匀速提升。注浆施工全过程中,必须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提升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孔内产生负压造成周边地基沉降。(1)制备水泥浆液在深层搅拌桩预搅下沉的同时,后台拌制水泥浆液。拌制水泥浆液的掺入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拌制好的水泥浆液应在泵送压浆前倒入集料斗内,待喷浆前将水泥浆倒入集料斗中,并加以过滤。(2)喷浆下沉桩机就位对中完成后,对照设计施工图纸查明该桩设计长度,并做好记录。当搅拌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深层搅拌机电机、动力传输系统、水泥浆泵,放松桩架或起重机的钢丝绳,使搅拌机借自重沿导杆切土下沉,下沉过程中边搅拌边喷浆,当搅拌下沉到桩底后停止下沉。(3)喷浆坐底为使搅拌桩桩端能较好的与土层结合,搅拌机达到设计深度后,喷浆坐底30秒以上。(4)喷浆搅拌提升坐底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的水泥掺量和施工操作工艺,由下而上边喷浆边提升至指定位置。提升过程中,后台供浆必须连续,一旦因故停浆,必须立即通知前台,为防止断桩和缺浆,宜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截面以下0.5m,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搅拌提升。喷浆提升速度1m/min-1.5m/min,其工艺特点是一边喷浆,一边提升,一边搅拌。若停机超过3小时,宜先拆卸输浆管路,并进行清洗。深层搅拌机提升至设计桩顶标高时,关闭灰浆泵,停止喷浆。5、水泥浆液为确保桩身强度和均匀性,浆液配置由专人负责,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约1.5:1,配制浆液,严格控制每桶浆桶的水泥用量及液面高度,用水量采取总量控制,根据设计水灰比测算用水量,并用红漆在浆桶上做好明显标记。后台拌浆操作处挂有明牌用量告示,告示桩长、桩数、水泥掺量、每桶浆液的水用量、水位线及浆液比重。成桩后保证浆液用完,确保桩身强度。三轴搅拌机在下钻时,注浆的水泥用量占总数的70%-80%,而提升时为20%-30%。按照要求均匀、连续注入拌制好的水泥浆液,钻机提升完毕时,设计水泥泥浆全部注完。拌制的浆液通过滤网进入集浆桶,为防止灰浆离析。因故搁置2小时以上的拌制浆液严禁再用。6.2灌注桩施工方案6.2.1@@1000×800mm冠梁配筋大样图图6.2.1-2支护桩与冠梁连接大样图图6.2.1-31000×800mm桩顶连梁配筋大样图10、5-5剖面单排支护灌注桩桩顶设置1200×1000的冠梁。图6.2.1-41200×1000mm冠梁配筋大样图图6.2.1-5冠梁折梁大样图11、双排桩冠梁顶部设置1.5m高现浇混凝土挡板,挡板厚度200mm,挡板配筋见下图。图6.2.1-6挡板与冠梁连接大样图6.2.2施工工艺流程1、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2、桩顶冠梁及连梁施工工艺流程6.2.3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定位工程开工前,根据轴线及桩位布置情况,在场地内建立测量控制网,然后依据控制网测放各桩位中心点。2、埋设护筒护筒采用3m长壁厚15mm的钢护筒,护筒直径应比桩孔直径大200mm,护筒上部宜开设1-2个溢浆孔,长度应满足护筒底进入土层不少于2.7m,护筒顶端高出地面0.3m,护筒埋设好后,需对护筒的偏移及垂直度进行校核,护筒埋设的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偏差不超过30mm,护筒四周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图6.2.3-1护筒埋设示意图3、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主要机具设备的检查和维修。必要时,为保证钻机垂直度,要在旋挖钻机底部铺垫钢板。旋挖成孔垂直度要求为0.5%。钻机就位后,利用其自身的垂直系统,调节好钻杆垂直度,对中后由技术人员检查符合误差范围方可以开钻进。4、泥浆及泥浆循环系统本工程地层上部是人工回填土,主要成分是粘性土和砂组成,开始钻进时造浆困难,需要配置泥浆或者从场外运进泥浆。钻进泥浆性能指标一般为:粘度20~26s,比重1.20~1.25,含砂率小于4%。根据需要在场地中间适当位置设置泥浆池,作为泥浆滤渣和钻进时补充泥浆。图6.2.3-2现场泥池布置平面图5、钻进成孔根据本工程及地层特点,钻孔前应有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后方可开始钻进。开钻时应控制钻进速度,待泥浆均匀后方可开始加快钻进。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头高度在1.0~1.5m之间。在钻进过程中,要严防各类事故,要防止异物掉入孔内,损坏钻机钻头。在砂层中使用较大粘度和比重的泥浆,以防止塌孔和漏浆等事故。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规范。6、在成孔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对于旋挖钻进,利用钻进过程中钻头对泥土的搅拌作用自然造浆,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泥浆的比重进行调节,在施工过程中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2~1.25之间,泥浆在循环过程中在孔壁表面形成泥皮,它和泥浆的自重对孔壁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孔壁坍塌。7、钢筋笼制作安装(1)钢材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验报告1)各种受力钢筋应有钢筋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现场抽样检验报告单,出厂合格证备注栏中应由施工单位注明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和进场数量。2)钢材力学性能检验时,如某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应根据不同种类钢材的抽样方法从同批钢材中再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该项目的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该批钢材即为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不合格品的钢材必须有处理情况说明,并应归档备查。(2)钢筋加工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在钢筋制作场地内,为避免雨天影响钢筋加工及制作,项目在钢筋制作场地搭设钢筋加工制作棚,以保证雨天可以加工制作。(3)钢筋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采用机械连接。钢筋连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4)钢筋安装钢筋安装时,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和箍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为避免灌注导管挂笼及钢筋笼上窜,应将箍筋设置于主筋外侧,笼底钢筋略呈喇叭状。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要用吊筋将钢筋笼牢靠固定,防止下落和上浮。钢筋笼保护层可采用在笼外侧对称安设绑块、钢筋耳、混凝土滚轮等方法。钢筋笼尽可能地一次吊装安放。当无法一次起吊安装时,钢筋笼采用分段吊装孔口接笼的方式进行安放。图6.2.3-3钢筋笼吊装示意图8、导管安装导管直径按桩身直径选择300mm。下导管前,对每节导管进行详细检查,第一次使用时需做密封水压试验。导管连接部位加密封圈及涂抹黄油,确保密封可靠,导管底部离孔底300~500mm。导管下入时,调接搭配好导管长度。图6.2.3-4导管安装示意图9、第二次清孔(1)在下入钢筋笼、导管灌注混凝土前,利用灌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2)清孔时,不断测量孔底沉渣、泥浆比重,确保泥浆性能且控制好沉渣厚度。(3)清孔过程中,不断置换泥浆,直到混凝土运输车进入现场,孔底沉渣、泥浆性能满足要求后,即刻开始进行灌注准备,浇灌水下混凝土。10、灌注混凝土(1)本工程采用水下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直接运至孔口或采用泵送灌注。(2)初灌量控制:灌注前,通过对桩容积的分析,准确计算初灌量,确保初灌后混凝土埋管在1.0m以上。(3)在灌注前、清孔结束后将隔水塞放入导管内,隔水塞采用橡胶皮球,安装初灌料斗,盖好密封挡板,然后进行混凝土料灌注。为确保初灌质量,保证混凝土初灌埋深在1.0m以上,采用2.0m³灌注斗进行灌柱。(4)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常用测绳检测混凝土上升高度,适时提升拆卸导管,导管埋深控制在2~6m,严禁将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混凝土灌注连续进行,以免发生堵管,造成灌注事故。(5)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注记录,随时掌握每根桩混凝土的浇注量,预防塌孔现象出现,要求混凝土充盈系数不小于1.1,根据地质情况实际充盈系数达1.2。(6)按照图纸要求,支护桩桩顶混凝土超灌不小于0.8m。图6.2.3-5桩身混凝土浇筑示意图6.3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案6.3.1G~H~I~A段边坡防护剖面图图6.3.1-2G~H~I~A段边坡防护大样图图6.3.1-3支护桩间挡土构造大样图图6.3.1-4支护桩间挡土构造立面图5、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为每500m2取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6、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进行检测,每500m2/喷射混凝土面积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一组,每组的检测点应不得少于3个。全部检测点的面层厚度平均值不应小于厚度设计值,最小厚度不应小于厚度设计值的80%。6.3.2施工工艺流程1、边坡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土方开挖→坡面插筋→初喷混凝土→挂钢筋网→复喷混凝土。2、支护桩间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土方开挖→护坡上植筋→人工修整壁面→初喷混凝土→挂钢筋网→喷射细石混凝土。6.3.3@100打入固定钢筋,然后在挂网施工时,将固定钢筋与钢筋网绑扎固定,防止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凹陷处混凝土不密实而脱落。图6.3.3-1坡面泄水管大样3、初喷混凝土混凝土初喷,采用C20喷射混凝土,混凝土细骨料选用中粗砂,含泥量小于3%;粗骨料选用粒径不大于15mm的级配砾石。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1:2:2,砂率50%,水灰比宜为0.4~0.45。喷料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喷射混凝土时,喷头和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0.6~1m左右。4、挂钢筋网铺设钢筋网,钢筋网片采用A6钢筋绑扎而成,网格尺寸200×200mm。用汽车吊将钢筋网吊运至壁面,然后由工人将钢筋网绑扎固定在植筋弯钩上,并设置垫块,使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在混凝土喷射下应不出现振动。钢筋网上下端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坡面平整度允许误差为±20mm。5、喷射细石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时,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喷射完成24小时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检测要求:除按规范要求钢筋取样送检外,对混凝土面层应每500㎡取一组试块,每组试块取不少于3个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同时采用钻孔法检测喷层厚度,检测数量为每100㎡取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合格条件为:全部检查孔的厚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80%。6.4土方开挖施工方案6.4.1土方开挖设计概况场地平均标高6.3m,基坑底标高为-1.0m,基坑开挖深度7.3m考虑。基坑支护结构为临时性构筑物,本设计方案其安全保证期限为12个月,超过此期限时,应通知设计方,重新评价其安全性。6.4.2施工工艺流程基坑土方的开挖必须分段、分层施工。土方开挖后须及时支护,不许暴露时间太久,所有土方应分段开挖,每段长度不大于20m,分层厚度不大于2m,最后0.5m厚的土应采用人工挖。必须在分层土方开挖后及时喷射混凝土护面,禁止一次开挖到底后再进行喷射混凝土护面。合理安排开挖顺序,使基坑坡面暴露时间最短,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浇注垫层封闭基坑和砌筑排水系统,减少地基土暴露时间。开挖过程中,挖斗严禁碰撞支护结构,严禁超挖或欠挖,确保施工安全。出土坡道坡度为1:10,坡道两侧临时边坡按1:出土坡道示意图A、B区开挖采用大开挖方式施工,土方运输经基坑内西侧出土坡道及场内施工便道,通过3#大门出土,运输至指定弃土区域。A区土方分层开挖施工顺序: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29→A30→A31→A32→A33→A34→A35→A36。B区土方分层开挖施工顺序: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B14→B15→B16→B17→B18→B19→B20→B21→B22→B23→B24→B25→B26。图6.4.2-2土方开挖分区示意图图6.4.2-31-1、2-2、3-3、4-4剖面土方开挖剖面图图6.4.2-45-5剖面土方开挖剖面图6.4.3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1、方案及技术参数序号施工方法技术参数数值1土方开挖桩间土最大开挖深度2.0m2预留结构作业宽度1.0m3预留人工清槽厚度500mm4基坑监测全过程2、施工工艺要求(1)边线控制根据土方开挖图纸,需在图纸上每隔10m落坐标点位,转角处适当加密,用GPS在现场放线。并用白灰撒出边界及1m控制线,防止超挖。(2)标高控制机械挖土过程中,由现场专职测量员用水准仪将标高引测至基坑侧壁。然后随着挖土机逐步向前推进,将水平仪置于坑底,转角处及水平段每隔10m设置一标高控制点,控制点侧壁上放置水平激光仪辅助找平,纵横向组成标高控制网,以准确控制基坑标高。图6.4.3-1基坑内引点及高程计算方法3、出土坡道及临时路修筑土方规划出土口为西南侧3#门,场内设置洗车槽,以便车辆外出时清洗,确保不带泥上路,不污染城市交通道路。根据现场情况,土方开挖分为2个区,共配备2台PC350挖掘机、3台PC200挖掘机、2台PC120挖掘机、自卸车30台,出土坡道设置1处,坡道设置顶面宽度8m的双向出土坡道,出土口采用1台25t长臂挖机进行收口,基坑内出土便道采用0.5m厚砖渣,砖渣上满铺一层2cm厚钢板加固,基坑外施工便道采用20cm厚混凝土硬化,进出口处坡道坡比为1:6,坡道两侧边坡保持1:1的坡度,侧面表面挂网喷射100mm厚C20混凝土护坡。4、基坑内不同标高错台坑中坑处开挖处理方式依据设计图纸,采用分段放坡方式,分段长度不大于20m,分层高度不大于2.0m。5、人工清槽及坡道土收坡土方挖至底标高前,量测标高,留出需人工清理的基土,保证地基土不受干扰。开挖至基底标高500mm以上时停止机械开挖,由人工清理基底土方。土方开挖完成之后应尽快浇注垫层。待基坑除坡道土位置均清槽完毕后,将坡道土挖除,坡道将采取挖土机接力收头方式进行去除。6、止水帷幕渗漏处理只是帷幕如发生渗漏,先进行现场查勘,如渗漏为清水宜在渗漏附近开挖0.8×0.8m集水坑进行抽排;如带泥沙污水,水量较小可采用棉花内侧封堵,外侧用砂浆抹平加固,水量较大高压注浆加固。7、设计要点(1)根据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标准》(SJG05-2020)的相关规定,本基坑开挖时必须分层、分段挖土,先撑后挖。每层土方要根据基坑深度不同和挖土机械伸展深度能力分层分段对称挖土,每一层土方不得超过2.0m,每段不得超过20m,间隔跳挖;遇勘察中未查明的土层时,分层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及时通知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处理。(2)基坑开挖前必须严格保证支护结构各构件的养护时间,保证其达到足够的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严禁超挖。土方开挖后须及时支护,不许长时间暴露。在支护结构达到正常使用要求后方可开挖下层土。(3)当存在超过基坑底以下的超深开挖时,一定要先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必要时提出专门的支护方案。(4)土方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切实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位移及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5)基坑开挖土方的弃土应远离基坑侧壁,不得在基坑顶周围堆积。在距基坑边2m范围内不得堆载,2~8m范围内的堆载不得超过20kPa,不得有超载车辆通行。6.5基坑监测施工方案6.5.1基坑监测一般要求1、基坑开挖期间,每天应有专人进行现场巡查,对基坑顶部地表裂缝等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基坑周边超载状况等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对基坑周围下水管、排污管、水管等渗漏状况应进行认真调查。2、本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遵守分区、分层、分段、适时的原则。3、本基坑开挖时必须分层、分段挖土,先撑后挖。每层土方要根据基坑深度不同和挖土机械伸展深度能力分层分段对称挖土,每一层土方不得超过2.0m,每段不得超过20m,间隔跳挖;遇勘察中未查明的土层时,分层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及时通知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处理。4、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精度不低于二等精度。观测仪器在使用前应予以校准,操作和维护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6.5.2监测目的、监测点布置和监测周期1、监测目的为保证基坑自身稳定与安全,以及周边建筑、道路及市政管线的安全,必须对本基坑进行监测。2、监测点布置(1)基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WS):监测点31个,布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2)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CX):监测点7个,深度方向每延米布置1个测点,测斜管与支护桩钢筋笼绑扎一起。(3)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W),监测点7个,布置详见监测平面图。(4)周边地面及道路沉降监测点(DC):监测点12个,布置详见监测平面图。(5)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FC),监测点12个,布置详见监测平面图。(6)管线位移监测(GX),监测断面7个,布置详见监测平面图。图6.5.2-1管线监测平面图图6.5.2-2基坑监测平面图3、监测周期监测周期从土方开挖时开始到基坑回填至一半以上时结束。变形观测点应在布点开始读取初始值,变形观测应在基坑开挖当日起实施。6.5.3监测频率、监测要求和监测结果1、监测频率表6.5.3监测频率表施工进程基坑开挖深度底板浇筑完成后时间(d)≤H/3H/3~2H/32H/3~H≤77~1414~28>28二级基坑1次/3d1次/2d1次/1d1次/2d1次/3d1次/7d1次/10d变形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初读数。下大雨天或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如坡顶超载显著增加,超过设计允许值)应加密观测次数;当基坑回填至一半以上时,可结束观测。如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支护面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并及时向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当变形急剧发展、出现破坏预兆时,应对变形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和准确判断基坑安全性状。2、监测控制要求(1)水平位移:灌注桩支护坑顶水平位移不大于0.5%H(H为基坑深度),且不能超过40mm。(2)沉降变形:周边及道路沉降不大于30mm;同时沉降变形需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相关要求,不得影响相邻构筑物、各类管线的正常使用或差异沉降允许值;建筑整体倾斜值(沉降差与距离的比值)0.004。(3)管线差异沉降不大于20mm;同时沉降变形需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相关要求,不得影响相邻构筑物、各类管线的正常使用或差异沉降允许值。(4)桩身测斜监测控制值为60mm,报警值为80%的控制值。(5)地下水位:总下降量超3.0m,每天不超过0.5m,处理措施是利用水位观测井进行回灌。(6)变形监测预警值为累计变化值达到控制值的80%即报警或变形速率连续3天大于2mm/d。(7)监测中应有专人经常性巡视检查,如发现基坑顶部出现明显的裂缝或支护结构出现松动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各方,对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3、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及其反馈(1)变形观测资料包括:观测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的位置、编号、观测日期、本次观测值和累积观测值。(2)观测资料应编制成表或绘制成曲线,对变形的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及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通报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3)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应采用监测记录表格,并经监测、记录、校核人员签字。(4)监测人员应在基坑监测工作完成后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而基坑相关的监测是信息化的基础。此项工程应由丰富经验的第三方专业人员承担,并据设计和有关的规范要求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协同设计、施工人员对监测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进一步指导下一步的施工。4、异常情况处理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度加快;(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6.6验收标准1、混凝土喷射面层验收标准(1)喷射混凝土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块数量为500m2取一组,每组试块不少于3块。(2)喷射混凝土同时还应进行喷层厚度检查,用凿孔法或其他方式检查,检查数量为每500m2取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检验孔处喷层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80%检验孔的喷层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60%。(3)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无裂缝、无脱落、无漏喷、无露筋、无空鼓和无渗漏水。2、旋挖灌注桩验收标准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孔深不小于设计值用测绳或井径仪测量2桩身完整性--钻芯法,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3混凝土强度不小于30MPa28d试块强度或钻芯法4嵌岩深度不小于设计值取岩样或超前钻孔取样一般项目1垂直度≤1/100用超声波或或井径仪测量2孔径≥0用超声波或或井径仪测量3桩位≤100+0.01H全站仪或用钢尺量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4泥浆指标比重1.10~1.25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0mm处取样5含砂率(%)≤8洗砂瓶6黏度(s)18~28黏度计7钢筋笼质量主筋间距(mm)±10用钢尺量8长度(mm)±100用钢尺量9钢筋材质检验设计要求抽样送检10箍筋间距(mm)±20用钢尺量11笼直径(mm)±10用钢尺量12沉渣厚度mm后排≤200,前排≤50用沉渣仪或重锤测13混凝土坍落度mm180~220坍落度仪14钢筋笼安装深度mm+1000用钢尺量15混凝土充盈系数≥1.0实际灌注量与计算灌注量的比16桩顶标高mm±50水准测量,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3、三轴搅拌桩验收标准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桩身强度不小于设计值28d试块强度或钻芯法2水泥用量不小于设计值查看流量表3桩长不小于设计值测钻杆长度4导向架垂直度≤1/250经纬仪测量5桩径(mm)±20量搅拌叶回转直径一般项目1水胶比设计值实际用水量与水泥等胶凝材料的重量比2提升速度设计值测机头上升距离和时间3下沉速度设计值测机头下沉距离和时间4桩位(mm)≤50全站仪或用钢尺量5桩顶标高(mm)±200水准测量6施工间歇(h)≤24检查施工记录4、土方开挖质量检验标准。项目序号项目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标高mm0-50水准测量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mm+200-50全站仪或用钢尺量3坡率设计值目测法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mm±20用2m靠尺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目测法或土样分析6.7验收程序序号内容责任人/部门完成时间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