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湘潭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湘潭市湘潭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湘潭市湘潭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湘潭市湘潭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湘潭市湘潭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把每小题的正确答案代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栏里。)1.了解史前时期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最可靠的证据是A.神话传说 B.口述史料 C.考古发现 D.《史记》记载【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历史研究中史料的运用非常重要,一般而言,考古发现的遗物、遗迹可信度最高,其次是历代所著的史书,第三是文学著作、历史传说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以作为旁证,但不能作为证据单独应用。故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每年清明节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更成为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A.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他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B符合题意;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的是大禹,A排除;炎帝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C排除;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D排除。故选择B。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标志着A.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诸侯混战局面的结束【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4.商朝盛行占卜。商人占卜时,先将龟甲或兽骨刮削整治,然后在背面钻孔凿槽,用火灼烧,卜者根据正面出现裂纹的密度、方向判断吉凶行止。占卜完毕,将经过概括地写成卜辞,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备查。以上情形有助于我们了解()A.青铜器 B.甲骨文 C.造纸术 D.印刷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商朝、龟甲或兽骨、判断吉凶行止、卜辞”可知,这是在介绍甲骨文,故B符合题意;青铜器是商代手工业技术的代表,造纸术在汉代,活字印刷术在宋代,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5.“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王朝势力增强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王朝政局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是实际上周王室势力大减,王命不行,而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周天子已经无力制止,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得益于()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商鞅变法的实施C.都江堰的修建 D.郑国渠的修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成都平原的评价,而成都平原之所以能够成为“天府之国”主要是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C项正确;铁犁牛耕体现了生产力的提升,但并不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商鞅变法是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无关,排除B项;郑国渠修建于关中平原,排除D项。故选C项。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温故知新 B.不耻下问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有教无类。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C项正确;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属于学习方法,排除AB项;因材施教属于教学方法,排除D项。故选C项。8.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A.鼓励耕织 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项措施的实行,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倾力向外发展,自然战无不胜,D项正确;鼓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建立县制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9.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B.“仁政”治国C.提倡法治D.“无为而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所以答案选B。10.有人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墨家“兼爱”,爱无差别等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法家“尚法”,依法治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内容,如“文明”“和谐”“法治”等内容与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思想主张有渊源,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排除A项;百家争鸣有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排除B项;百家争鸣解放人们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思维导图所示秦始皇施政措施的作用是()A.加速统一进程 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经济管理 D.加强文化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将钱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思想上,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军事上,他实行筑长城、御匈奴的政策,开发南疆修灵渠,以巩固北部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因此图片所示秦始皇施政措施的作用是巩固国家统一。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统一货币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位时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有利于经济的方法,是具有长远的眼光设计,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建造阿房宫、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残酷无道的表现,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场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秦朝的残暴统治 B.楚汉之争的发生 C.秦朝的法律严苛 D.万里长城的修筑【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由于秦的暴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选项A符合题意;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B排除;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只是秦的暴政的一方面,C排除;为了抵御匈奴,巩固统一,秦始皇将战国时期各国在北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万里长城”,D排除。故选A。14.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推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向上汇报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基层管理制度,D符合题意。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材料题干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故排除ABC项。故选D。15.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文景之治” D.奖励耕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C项正确;西汉的赋税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奢靡之风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奖励耕织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6.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17.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的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人物是()A.董仲舒 B.张骞 C.卫青 D.班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丝绸之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建元元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命张骞出使西域,汉夷文化交往频繁,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由此可知,张骞为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B项正确;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加强的是思想控制,排除A项;卫青是汉武帝时期大破匈奴的汉朝著名的将领,排除C项;班超是东汉时期出使西域,经营西域三十多年,排除D项。故选B项。18.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C.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D.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表明了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C项正确;“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重点强调的不是坚持“有闻必录”,排除A项;考证辨别文献的真伪说明重视文献价值,排除B项;“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说明司马迁重视实地考察的真实性,排除D项。故选C项。19.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和价值的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C.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D.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和价值的评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对司母戊鼎的评判,属于历史评价,A项正确;BCD项都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20.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A.产生背景 B.开通前提 C.路线走向 D.主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季羡林先生认为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流,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丝绸之路的产生背景、开通前提、路线走向,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21.“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排除;C项是唐朝医药学家,排除;D项是明朝医药学家,排除。故选B。22.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下表教材目录括号处应填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指的是石器时代的历史,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指的是秦汉时期的历史,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23.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B符合题意;张仲景著有《伤害杂病论》,A不符合题意;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C不符合题意;郦道元著有《水经注》,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影响主要是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游牧民族与汉族的杂居,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和交流。C符合题意;游牧民族内迁属于民族融合,不是外来文明。排除A;游牧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并不能消除民族矛盾,排除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土生土长的宗教,与民族融合没有关系,排除D。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朝代,对秦朝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uò,毁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初·贾谊《过秦论》材料二: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夏商周)。——主父偃《谏伐匈奴书》材料三: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谭嗣同《仁学》(1)根据材料一,指出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主父偃对秦朝(始皇)作何评价?(2)贾谊和主父偃同为西汉时期大臣,对秦的评价却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指的是什么?(4)谈谈你对秦朝的看法。【答案】(1).原因:不施仁义(或暴政);评价:统一天下,功比夏商周。(2).不同原因:贾谊是汉初人,西汉刚建立,经济残破,社会不稳定,需要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人物,西汉外有匈奴侵掠,内有同姓诸王威胁中央集权,面临外征匈奴,内除威胁,需有一个强力人物出现。(3)“秦政”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示例: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但实行了暴政,使人民遭到残酷剥削和压迫【解析】【详解】(1)根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知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不施仁义;根据“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可知,主父偃对秦朝的评价是统一天下,功比夏商周。(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贾谊和主父偃对秦朝评价不同原因结主要是贾谊是汉初人,西汉刚建立,经济残破,社会不稳定,需要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人物,西汉外有匈奴侵掠,内有同姓诸王威胁中央集权,面临外征匈奴,内除威胁,需有一个强力人物出现。(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政”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但实行了暴政,使人民遭到残酷剥削和压迫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学者董仲舒,在此时听到了他的召唤。在给汉武帝刘彻的策论中,……君臣之间数次问答,被后世统称为“天人三策”。“大一统”三字,更被董仲舒炼为古今共通的道理:统一将不再单纯是政治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认同,是社会思想的统一。——纪录片《中国》解说词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权等。——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三史书上关于“汉武帝”有如下记载:如武帝……不改文景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汉武帝)穷奢极欲,……内侈宫室,……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资治通鉴》(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实现“社会思想的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2)请写出材料二中“新货币”的名称和为获得“盐、铁、酒的专利权”采取的措施。(3)依据材料三,概括两部史书关于“汉武帝”的记载有何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答案】(1)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新货币名称:五铢钱。措施:盐铁官营、专卖。(3)《汉书》记载汉武帝恭俭济民(或节俭、俭省、关心百姓、关心人民),继承了文景的优良传统。《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过度奢侈(或穷奢极欲),疲敝人民(或劳民伤财),像秦始皇一样实行暴政。我们要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分析看待历史人物。【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实现“社会思想的统一”,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由中央统一铸造新货币,即五铢钱。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专卖,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武帝……不改文景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可得出,《汉书》记载汉武帝恭俭济民(或节俭、俭省、关心百姓、关心人民),继承了文景的优良传统。根据材料三“(汉武帝)穷奢极欲,……内侈宫室,……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可得出,《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过度奢侈(或穷奢极欲),疲敝人民(或劳民伤财),像秦始皇一样实行暴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分析看待历史人物。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摘编自《论语》材料二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成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摘编自《中国通史》材料三“魏主”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魏逐步强大。——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2)根据材料二,简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析秦国权力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答案】(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建立县制。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加强中央集权)。(3)说汉语、穿汉服。汉化、自上而下、涉及面广(答出一点即可)(4)改革推动国家的发展,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得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