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科试卷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可以推动教育发展、能够防止政权覆灭,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2.《隋书·炀帝纪》载:“齐人孟让、王薄等众十余万,据长白山,攻剽诸郡。”据此可知,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灾害严重 B.暴虐无道的统治C.土地兼并严重 D.外戚、宦官专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描述的隋末农民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如三征高丽、修建大运河等,B正确;AC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故选B。3.“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版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经济板块”“弥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体现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D项正确;隋朝修建大运河之前就已经统一了南北方,排除A项;材料“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弥合了......南方和北方的裂痕”强调的是大运河对国内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而非加速隋朝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4.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涉及的是唐朝时期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封驳,尚书省负责执行,B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确立的中央官制,A排除;明朝在废除丞相制度后实行内阁制,C排除;元朝统一中国后,在地方实行行省制,D排除。故选B。5.下列作品中,能够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提供重要资料的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为各国学者所重视。故选项C符合题意;《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期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隋唐及之后的宋朝时期社会中下层开始出任官僚。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确立并发展了()A.皇帝制度 B.刺史制度 C.科举制度 D.行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隋唐及宋出现了社会中下层做官的现象,这是由于隋朝时期前代的贵族做官制度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治理,所有隋文帝采取以才能考试选官的制度来选拔人才,后经隋炀帝发展形成了科举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C项正确;皇帝制度是秦朝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给自己的封号,后为历来王朝统治者所用,排除A项;刺史制度是西汉为了监察百官设置的官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B项;行省制度是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7.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答案】C【解析】【详解】唐太宗统治时期,选贤任能,不计前嫌。材料中“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体现出唐太宗的选贤任能的用人风格,C符合题意;轻徭薄赋属于经济策略,A不符合题意;简法轻刑属于刑罚方面,B不符合题意;恩威并施与材料中选贤任能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选C。8.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C项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是发生在北宋时期。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以下材料能说明()时期内容唐代凡市,以日中(中午)击鼓三百响,而众已会;日入(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已散宋代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A.唐代长安城内有东西和两市 B.唐代后期城市打破市坊格局C.宋代的城市规模超过了唐代 D.宋代商业活动时间比唐代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由“凡市,以日中(中午)击鼓三百响,而众已会;日入(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已散”,可以了解到唐代的市场有严格的交易时间限制,每天中午时分“击鼓三百声”开市,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闭市,体现了政府对市的严格管制。由材料“买卖昼夜不绝”体现了南宋都城商业发达,而且没有了时间限制。“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表明临安夜市刚结束早市已经开始,说明夜市、早市相连。因此材料能说明宋代商业活动时间比唐代长。D项正确;唐代长安城内有东西和两市;唐代后期城市打破市坊格局;宋代的城市规模超过了唐代,在题干内容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10.它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城中有商业区与居民区;它既是大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该都会是()A.洛阳 B.大都 C.长安 D.临安【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安是当时唐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C项正确;洛阳不是当时唐朝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排除A项;大都是元朝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排除B项;临安始建于唐元和年间,约在公元810年前后筑惠历城,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C项。11.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分析可知,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因为文成公主的嫁妆包含的类别有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这几个方面,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但到了唐代中后期则变成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但到了唐代中后期则变成刺史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分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刺史汇报对象由尚书省转为地方节度使,这说明藩镇势力膨胀,威胁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尚书省的地位下降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材料末涉及刺史权力的膨胀,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权力的膨胀,与“加强地方控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C.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点:唐朝对外开放解题思路: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文化双向互鉴,兼容并蓄,开放交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同时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与文化,体现了文化互鉴。A正确;唐朝与吐蕃多次和亲,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这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与题不符,B错误;恩威并重怀柔为主是清朝的民族政策,C错误;昂扬进取泽被东西是唐朝社会生活特点,D错误。综上故选A。

14.《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据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财政收入C.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结合所学分析可知,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抑制土地兼并,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排除A项;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这两项不但不符合题意,而且叙述也错误,排除CD项。故选B项。15.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A.分散知州的权力 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C.超越知州的权力 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统治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强化中央集权,分知州的权力,A项正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于中央,排除B项;通判没有超越知州的权力,排除C项;为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人物评价[北宋]司马光(王安石)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清]钱大昕安石有文韬武略,实则得罪于仕宦也邓广铭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A.受评价者的背景和立场影响 B.难以形成科学客观的定论C.应重视被评价者的道德品质 D.完全是个人意志的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了对王安石的不同评论,是因为不同的学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政治立场也不同,因而做出了不同的但是符合自己时代和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的解释,A项正确;B项说法与图表内容没有关系,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要着重的评价历史人物对过过国家民族和世界的影响,而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评价不能完全依靠个人意志,排除D项。故选A项。17.欧阳修所著《卖油翁》中的神箭手陈康肃“以弓矢为乐”,被母亲以“不务行仁化”而杖责。明代宋濂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两则史料共同反映了宋朝()A.重文轻武 B.尊崇儒术 C.重武轻文 D.重视教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神箭手陈康肃‘以弓矢为乐’,被母亲以‘不务行仁化’而杖责”可知反映的是“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则史料反映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管军政大权。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成了宋朝科技发达、文教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宋朝尊崇儒术、重视教育的内容信息,排除BD项;“重武轻文”与宋朝的国策“重文轻武”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18.拉萨大昭寺前的石碑有铭文:“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此铭文可用于论述A.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B.唐与吐蕃“合同为家”C.元朝设宣政院管锴西藏D.清朝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题干“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可知,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合同为一家,故B符合题意。题干是说唐与吐蕃的关系,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题干论述说唐与吐蕃关系。19.宰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担任这一要职的人,往往是皇帝的肱股之臣。宋太祖对宰相采取的措施是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B.扩大宰相的权力C.加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因此,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故选A。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辽、宋之间以兄弟相称,夏向宋称臣,没有形成南北对峙局面,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项正确;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其间宋和少数民族战争不断,最后都以议和结束,这些议和包括了大规模战争的结束,不过宋王朝每年都要缴纳岁币,AC项是共同点,与题意不符,排除AC项;议和之后,双方互开边市,和平相处,D项是共同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1.他是一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于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最终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他就是()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元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他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1279年完成全国的统一,B项正确;铁木真的贡献是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阿骨打是金的建立者,元昊是西夏的建立者,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2.《宋史·何铸传》记有一事说:“秦桧力主议和,大将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其中应该是指()A.寇准 B.苏轼 C.岳飞 D.毕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指挥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战功卓著,为金人所忌惮。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后来以杀岳飞等为条件,南宋与金议和,岳飞被杀害,所以《宋史·何铸传》中有“秦桧力主议和,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的记载,故C项正确;寇准、苏轼、毕昇都是北宋人,与抗金无关,故排除A、B、D项。23.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故选项①正确;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故选项④正确;党项族首领元昊1038年11月建立西夏,故选项②正确;公元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故选项③⑤错误。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24.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建立,同年,辽建立,在北方;960年,北宋建立,在南方;1038年,西夏建立,在西方;1115年,金建立,1125年它灭亡辽,与夏、北宋并立;1127年,金灭亡北宋,南宋建立,夏金南宋并在,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5.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答案】C【解析】【详解】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反映出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C项正确;“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是南朝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排除A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排除B项;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26.唐朝名僧玄奘与鉴真的相同之处是()①都为唐朝的对外交往作出重要贡献②都为实现目标而历经艰难困苦③都具有顽强不屈的毅力、不折不挠的精神④都在贞观年间出国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为唐朝的对外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玄奘为了实现西行取经的目标,还是鉴真为了实现东渡传法的目标,都历经了无数艰难困苦,正是因为他们都具有顽强不屈的毅力、不折不挠的精神,所以他们才能最终成功,由此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玄奘西行发生在唐太宗的贞观年间,但鉴真东渡发生在唐玄宗的天宝年间,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7.下列关于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北宋实现了全国统一C.宋政权都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D.民族关系进一步缓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点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A项正确;北宋属于局部统一,排除B项;宋政权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是南宋和金的和议,不是所有都称臣,排除C项;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相互有战友和,排除D项。故选A项。28.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重视发展生产,为后来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她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因此后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项正确;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在位期间年号“贞观”,唐太宗以隋亡为鉴虚怀纳谏、注重史治,社会安定、经济复苏,史称“贞观之治”,排除A项;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任皇帝,排除B项,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在位时间达45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29.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D.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把统治者比作船,老百姓比作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说明了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崇尚节俭、虚心纳谏、重视人才”的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30.《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认为武则天“不是坏皇帝”的主要依据是()A.首创了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B.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当政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因此,对于人民来说,武则天并不算坏皇帝,D项正确;隋文帝时期,开始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因此,首创选拔人才的科举制的并不是武则天,排除A项;“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因此,“贞观之治”并不是武则天开创的,排除B项;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并不能因此而说武则天“不是坏皇帝”,对于统治者的评价,应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剪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材标准分别是什么?(3)材料二中的“她”是谁?试举两例谈谈她对科举制的贡献。(4)材料三是宋朝什么政策的具体表现?(5)通过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有什么意义?【答案】(1)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2)九品中正制:门第高低;科举制:考试成绩(才能)。(3)武则天。殿试、武举。(4)重文轻武政策。(5)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答出一点,符合题意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选官制度,改以考试选官,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2)依据材料信息“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可知,九品中正制主要凭门第的高低选拔官员;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选拔官员。(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可知,她是武则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4)依据材料信息“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因为赵匡胤是前朝武将夺权,所以他害怕其他武将效仿,整个宋代都采取重文轻武政策。(5)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据檀新林《以诗证史——从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材料二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廷黑暗腐败。材料三据《太平广记》记载,安史之乱发生后,北方人民纷纷向南迁移,洛阳一带房屋被焚毁,人烟稀少,千里萧条。材料四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也,以此也。——摘编自《新唐书卷五十》(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的影响。(4)由材料四可看出,唐朝后期出现了什么状况?由此带来了什么后果?【答案】(1)表现: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十分繁华;文化高度发达;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2)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导致“外重内轻”局面。

(3)影响:唐朝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北方地区陷入浩劫,唐朝国势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4)状况: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严重削弱了唐朝国力,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由材料“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可知,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由材料“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可知,长安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十分繁华;由材料“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可知,长安中外交流频繁;由材料“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可知,长安社会风气开放;由材料“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可知,长安文化高度发达。【小问2详解】原因:由材料”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廷黑暗腐败。“可知,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节度使势力膨胀导致“外重内轻”局面。【小问3详解】影响:由材料“据《太平广记》记载,安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