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祺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漳州市祺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漳州市祺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漳州市祺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漳州市祺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扬英才学校2022-2023学年七(下)期中检测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Ⅰ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它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长达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一次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开创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性格,极大的保证了公平公正,实现人才的充分利用,这位彪炳史册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答案】C【解析】【详解】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长达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一次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极大的保证了公平公正,实现人才的充分利用,C项正确;秦始皇结束的是战国时期分裂的局面,排除A项;汉武帝不是开国皇帝,排除B项;唐太宗不是开国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2.把长江流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供给京城的朝廷和东北边陲的驻兵,是中国古代当政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措施与解决该问题相关的是()A.开凿大运河 B.创立行省制 C.开辟丝绸之路 D.转移经济重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开凿了大运河,这方便把长江流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供给京城的朝廷和东北边陲的驻兵,同时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A项正确;创立行省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B项;开辟丝绸之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排除C项;到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排除D项。故选A项。3.泉州有中秋节博饼传统习俗。“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形成独特的博饼文化。这一习俗体现的制度是A.禅让制度 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D.科举制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内容“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明显可以看出这些内容涉及到了科举制,选项D符合题意;禅让制度是尧舜禹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与题意信息不符,排除A;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与题意信息不符,排除B;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意信息不符,排除C。故选D。4.下表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所示内容说明了时间779-804年805-820年826-840年846-859年门荫入仕者(凭借门第)10人4人3人1人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A.选官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C.相权分散适应统治需要 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可知唐代宰相出身中凭借门第入仕者数量逐渐减少,而凭借科举考试进士入仕者数量逐渐上升,由此可见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而不是门第高低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唐代政治结构,无从得出选官制度影响政治结构,A排除;题干表格体现的是唐代宰相出身,并没有体现宰相的执政能力或相权分散,BC排除。故选D。5.2022年杭州国际音乐节上,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呈现了大运河沿岸各省的丰富文化风土人情、民歌戏曲等。它展现了大运河的()A.政治功能 B.经济效益 C.人文内涵 D.旅游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呈现了大运河沿岸各省的丰富文化风土人情、民歌戏曲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展现了大运河的人文内涵。C项正确;大运河的政治功能、经济效益、旅游价值,在题干内容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6.史学家冯其庸在读《大唐西域记》时有感而发,写下来“万死艰难逾大漠,热风吹送一僧归”诗句。他赞扬的是()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弘法大师【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史学家冯其庸在读《大唐西域记》时有感而发”可知,他赞扬的是玄奘。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与《大唐西域记》无关,排除A项;阿倍仲麻吕是日本来唐朝的留学生,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文化经典,大量珍宝、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这体现出唐朝A.边疆地区发展迅速 B.先进文化传入吐蕃C.吐蕃经济繁荣昌盛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文化经典,大量珍宝、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丰富的嫁妆种类把先进文化传入吐蕃,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8.下图、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A.社会政治状况B.科举选才标准C.思想开放程度D.手工制作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所以图片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手工制作水平,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9.陈同学想要学习唐朝一位书法家的书法,这位书法家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这位书法家是()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吴道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颜真卿是唐朝书法家,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A项正确;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排除B项;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排除C项;吴道子是画家,排除D项。故选A项。10.右图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廷帝国、朝鲜和西伯利亚,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这壁画属于()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影像史料 D.口述史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可知,壁画是当时遗物,它体现当时历史信息,因此,这壁画属于实物史料,A项正确;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由此可知,题干中的壁画并不属于文献史料,排除B项;影像史料是通过摄影、录像等方式对当时场景的真实记录,题干中的壁画不属于这一类型的史料,排除C项;口述史料是对事件经历者的采访记录,排除D项。故选A项。11.“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这是白居易感叹在一场动乱后国家山河破碎,亲人离散的状况而写,请问这场动乱是()A.朱温降唐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陈桥兵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它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B项正确;朱温降唐加速了唐朝平定农民起义的进程,排除A项;黄巢起义爆发时,白居易已经逝世,不可能写诗感叹黄巢起义之后国家的情况,排除C项;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了宋朝,白居易并非生活在这一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2.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 B.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是对五代十国局面的认识,属于历史观点,B项正确;“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这些均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属于历史史实,并非历史观点,排除ACD项。故选B项。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图中空格内应填写的是()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中隋朝到唐朝到宋朝可知反映的是朝代的更替。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结束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D项正确;春秋战国、三国鼎立是在唐朝建立之前,排除A、B两项;南北朝时期是在隋朝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14.“陈桥兵变”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王朝”的奇迹。这个“大王朝”的建立者是?()A.刘邦 B.杨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陈桥兵变”“不流血而建立一个王朝”并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D项正确;刘邦建立的是西汉政权,排除A项;杨坚建立的是隋朝,排除B项;李世民是唐朝皇帝,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5.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并收到了一些成效。下面属于该变法取得的成效是A.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 B.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C.使北宋摆脱经济危机 D.变法使国家达到了富国强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并收到了一些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于该变法取得的成效是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B项正确;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不属于变法取得的成效,排除A项;使北宋摆脱经济危机、使国家达到了富国强兵,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故选B项。16.纵观宋朝300多年的战斗史,相对于秦朝的彪悍、汉朝的威武、唐朝的霸气,宋朝的弱简直不堪一击。尤其是后来的靖康之变,更是让宋朝的“弱”彰显无遗。导致宋朝“弱”的主观原因有()A.中央集权的弱化 B.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大C.经济实力的落后 D.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是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文臣掌兵,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从而在战争中常处于下风。D项正确;宋朝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大属于客观原因,排除B项;宋朝经济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17.南宋《契丹国志》中记载太祖(耶律阿保机)曰:“我为王九年,得汉人多。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其后,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这一段文字记述说明()A.汉族人帮契丹灭宋 B.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C.契丹族被汉族同化 D.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指的是耶律阿保机消灭其他部族,完成契丹族的统一,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契丹灭宋”,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契丹族被汉族同化的信息,排除C项;“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不是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排除D项。故选B项。18.12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时代,宋、辽、金、夏共同演绎盛世与乱世中的黄金时代。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展示与北宋政权并立的形势示意图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夏(1038-1227)是中国历史上中国西北地区党项人建立的一个王朝,称为邦泥定国或大白皋国。因为它在西北,所以叫西夏。辽史契丹族建立的,在东北一带。北宋是赵匡胤建立的,定都开封。曾与西夏和辽并立。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9.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A.秦桧 B.文天祥 C.杨业 D.岳飞【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题干的描述表达了后人对岳飞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D项正确;秦桧是陷害岳飞的奸臣,排除A项;文天祥的事迹与秦桧无关,排除B项;杨业是北宋名将,秦桧生活在南宋,排除C项。故选D项。20.“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榷场是北宋与辽、西夏的边界贸易场所,边界贸易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C正确;民族隔阂完全消除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题干材料只体现榷场是商业往来的场所,没有涉及民族间长期征战不休、消除民族间经济差距的内容,排除AD。故选C。21.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却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材料表明()A.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B.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C.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D.宋代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得出这一时期尚武。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宋代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让更多人重视科举考试,这反映出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文化方面的比较,排除A项;科举制唐朝也有,因此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宋代官员以文官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22.某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艺术作品是()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描绘宋代经济繁荣的代表作,D项正确;《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时期,排除A项;《送子天王图》是唐朝时期,排除B项;《步辇图》是唐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23.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A.交子 B.会子 C.关子 D.瓦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四川地区。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16家经济势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便利了商品的交换,所以A项符合题意;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瓦子是宋朝都市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4.下图所示机构为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一机构的职能是()A.管理海外贸易 B.提升官员素质 C.发展文教事业 D.协调民族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为了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宋朝设立了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A项正确;提升官员素质、发展文教事业、协调民族关系都不是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排除BCD项。故选A项。25.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市已遍布城内各处、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坊与市已没有区别,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6.1271年,继“大蒙古国”之后,蒙古的又一汉文、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式国号“大元”,登台亮相,宣布这一国号的蒙古大汗是A.秦始皇 B.铁木真 C.汉武帝 D.忽必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故选项D符合题意;秦始皇建立秦朝,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铁木真统一蒙古,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7.图7是元朝“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体现出元朝在地方行政机构的创新之处是A.三省六部制 B.藩镇制度 C.行省制度 D.宣政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中“行中书省”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设立行中书省或行省,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C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A排除;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B排除;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宗教事务,并管辖西藏地区,D排除。故选C。28.元曲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一位。请问关汉卿的代表作是()A.《窦娥冤》 B.《牡丹亭》 C.《西厢记》 D.《桃花扇》【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关汉卿是元朝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A正确;《牡丹亭》的作者为汤显祖,《西厢记》的作者为王实甫,《桃花扇》的作者为孔尚任,BCD排除。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本卷共4题,第31题8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2分,共40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下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北人南迁江南得到开发唐朝中晚期曲辕犁和筒车的应用与推广,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时间上的分野,南盛北衰局面完全确立。(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2)小历根据材料得出“北人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你同意这个看法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南宋。(2)小历的观点“北人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至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南宋建立,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时间上的分野,南盛北衰局面完全确立”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是南宋。【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人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是正确的;因为,从唐朝中期至两宋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方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唐]杜佑《通典》卷一○《食货十·漕运》材料二:贞观年间,每年正月二十一日这天,长安城万人空巷,大家纷纷涌向长安城东。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藉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在得以恢复,百姓惊骇之余,无不欢呼雀跃。——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贞观之治》解说词材料三: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1)指出材料一的工程名称。并简述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皇帝恢复“籍田之礼”的目的,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唐朝时期发明的耕作工具。(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东京商业繁荣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写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答案】(1)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2)表示对农桑的重视;曲辕犁。(3)特点:人口稠密;是最大的都市;商业区与居住区已经没有界限,经营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商品交易时间长等。(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4)兴修水利工程;统治者的重视。【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通济渠——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可知,这就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藉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在得以恢复,百姓惊骇之余,无不欢呼雀跃”可知,恢复“籍田之礼”,是为了表示对农桑的重视;唐朝时期发明的耕作工具是曲辕犁。【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人口稠密;是最大的都市;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商业区与居住区已经没有界限,经营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商品交易时间长等。【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兴修水利工程;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统治者的重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与辽、西夏政权并立,相互之间,时有冲突。但是,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二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其中共有五次民族大迁徙、大互动、大融合。……第三次是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与南迁的中原汉族融合,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第四次是五代十国至辽宋金元时期。北方的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与当地汉族融为一体;中原的部分汉族因战乱再次南迁,壮大了南方的汉族群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每一次融合之后,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展现出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态。——摘编自何星亮《人民日报》(2017年07月28日07版)材料三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辽和议”的具体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影响的共同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主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和第四次民族大迁徙给南方发展带来的共同作用。(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应当采取的民族原则。【答案】(1)具体名称:“澶渊之盟”共同点: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意思相符或相近均可。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2点即可)(2)主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作用: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与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撒军,宋给辽岁币”可知,“宋辽和议”的具体名称是“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据材料“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知,“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影响的共同点:送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2)依据材料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每一次融合之后,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展现出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态”可知,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据材料“第三次是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与南迁的中原汉族融合,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民族大融合。第四次是五代十国至辽宋金元时期。北方的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与当地汉族融为一体”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和第四次民族大迁徙给南方发展带来的共同作用是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与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我们应当采取的民族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朝代事件隋朝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诗歌发展进入繁荣期北宋“澶渊之盟”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据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温馨提示:【历史事件、观点示例】历史事件1: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历史事件2:唐朝时,诗歌发展进入繁荣期。观点:科举制的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答案】【示例一】历史事件1: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历史事件2:元朝建立行省制。观点:制度创新有利于巩固古代中央集权。论述: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有利于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创立并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使中央各种权力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相权一分为三,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行省制度是元朝加强统治的一项地方行政制度,该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