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长沙专用)_第1页
专题06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长沙专用)_第2页
专题06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长沙专用)_第3页
专题06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长沙专用)_第4页
专题06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长沙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文言文阅读1.(2023春·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界,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以手拂之,其印自落,珠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乙】夹镜之疑予于谁毫得一古镜,以手循①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②之声。人或曰,此夹镜③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就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④;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⑤。既因抑按而响,刚铜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异事》)【注】①循:抚摩。②摘然:形容开裂的样子。灼龟:古人用龟甲占卜,用火灼烤龟甲,使其正面出现裂纹。③夹镜:两层铜材合起来制作的铜镜。④铣塞:指滞涩混浊的声音。⑤泠然纤远:清脆而纤细悠远。(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覆盖 B.则以纸帖之帖:标签C.人或曰或:有的 D.皆罔然不测测:猜测(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则摘然如灼龟之声A.何陋之有 B.有闻而传之者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水陆草木之花(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②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4)《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请你结合两文内容,说说沈括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精神。【答案】(1)B(2)D(3)①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②这面镜子很薄,丝毫没有焊接的痕迹,恐怕也不可能合起来。(4)沈括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活板制字、排版、印刷的流程如数家珍,一直收藏着毕昇的字模。他有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编写《梦溪笔谈》来记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成就,通过文字使古代科技流传后世。同时他也不乏探究精神,严谨求知,为了弄清铜镜的原理多次寻访工匠。沈括严谨细致,甲、乙两文语句精炼,用词严谨科学。【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B.则以纸帖之: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帖:标签,用作动词,标记。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之”:结构助词,的;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代词,指代听说的事;C.助词,连接主谓,取独,不译;D.结构助词,的;故选D。(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①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字平如砥:(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②甚:很。略无:丝毫没有。恐:恐怕。(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甲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等可知,沈括十分热爱传统技艺,对活板制字、排版、印刷的流程如数家珍,一直收藏着毕昇的字模。甲文的《活板》和乙文的《夹镜之疑》都来自《梦溪笔谈》,分别介绍了“活板”的制字、排版、印刷的流程及夹层镜特殊性能,再联系书中其他内容可知,他编写《梦溪笔谈》来记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通过文字使古代科技流传后世。从乙文“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可知,沈括身上不乏探究精神,严谨求知,为了弄清铜镜的原理多次寻访工匠。从甲文“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等可知,沈括严谨细致;从甲文“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及乙文“以手循之……就使焊之……今扣……历访镜工”等词可知,两文语句精炼,准确表面动作与细节,用词严谨科学。【点睛】参考例文:【甲】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乙】我在亳州谯县得到一面古镜,用手抚按它,当按到中心时,就发出像烧灼乌龟甲那样的绽裂声响。有人说:“这是夹层镜。”但是夹层不可以铸造,必须两片合起来制成。这面镜子很薄,丝毫没有焊接的痕迹,恐怕也不可能合起来。如果镜子是焊成的,那么它的声音应当像敲击钟铣那样重浊窒塞,但现在敲击它所发出的声音却清脆而纤细悠远。既然是因为按压而发声,那么刚铜就应当破裂,柔铜又不能像这样光洁澄澈。我遍访了造镜的工匠,他们都茫然不解。2.(2022春·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忧。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给①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竟藉②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③负归,归途于窝集④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踊⑤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乃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儿,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①给(dài;欺哄。②藉;同“借”,凭、靠。③箧:小箱子。④窝集:林、森林。⑤擗踊:(pǐyǒng):捶胸顿足。(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以罪戍黑龙江”中的“以”是表凭借之意,和“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的“以”意思是一样的。B.“共悯而释之”“之”与“何陋之有”的“之”用法不同,前者是代词,代齐某之子,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语讫”的“讫”与“用讫再火令药镕”的“讫”意思相同,都译为“完毕”。D.“负”的本意是“背,背着”,“负箧奔”“负荆请罪”“如释重负”的“负”都是这个意思。(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B.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C.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D.盗追/及开/见骨怪问其/故沸泣陈述(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②其徒呼使别妻儿,终不反顾。(4)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齐某之子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写强盗顿足大哭返家的事情有何作用?【答案】(1)C(2)C(3)①沿途凡买了他的药的人,即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②他的同伙呼喊他,让他回家与妻子儿女告别,他最终没有返回去看一下。(4)性格:①孝顺:不远千里取回父亲骨灰,即使遇到强盗也不愿放下骨灰。②狡猾奸诈:卖假药赚取路费。③有毅力:路途艰险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底。作用:运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表现齐某的儿子有孝心。【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词义。A.“以罪戍黑龙江”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的“以”是用的意思,两个“以”的意思不一样,选项中的表述有误;B.“共悯而释之”的“之”与“何陋之有”的“之“用法不同,前者是代词,代齐某之子,后者是助词,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选项中表述有误;D.“负“的本意是“背,背着”,“负箧奔”“负荆请罪”都是这个意思,“如释重负”的“负”是负担的意思;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句意理解分析断句。句子大意:强盗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句子中的“及”译为赶上、抓住,与前面的“追”组合到一起理解为追赶上去抓住了他,表意完整,故在“及”后面断开;“开箧”“见骨”是两个连续的动作,“怪”在此处理解为感到奇怪,感到奇怪之后就“问其故”问他是怎么回事,故在“怪”前面断开,“故”后面断开。正确断句为: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需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本题中的重点词汇有:①其:他的。者:……的人。虽:即使。危症:重病。愈:痊愈;②其徒:他的同伙。反顾:回头看。(4)本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齐谋之子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却因为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恒蹙然如抱深忧”,说明他是一个孝顺的人;虽然困难重重,他并没有放弃迁回父亲遗骨的想法,并想尽办法找到了父亲的遗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毅力能坚持不放弃的人;当他找到父亲的遗骨并用匣子装好背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强盗,被强盗追赶时他“急弃其资斧,负箧奔”,他在情急之下丢下钱财而不愿放下父亲的骨灰,足见他是个孝顺的人;当然,为了去找父亲的遗骨他“诈为卖药者以往”并且在途中“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这种欺骗的行为是他狡猾奸诈的表现。本文整篇文章写的是齐谋之子卖假药尽孝的事。文章主要叙述他想尽办法去黑龙江迁回父亲遗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写到了强盗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顿足大哭不返家的事,可从侧面看出齐某的儿子有孝心,这种写法叫侧面衬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言谈反映,从侧面来衬托要写的人物的写作方法。故文中写强盗顿足大哭返家的事情起到了侧面衬托的作用。【点睛】参考译文:我十一、二岁时,听堂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然后,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一个强盗忽然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哇,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的结果呵。3.(2023春·湖南长沙·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①,则报恩塔②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③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若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之大古董”中的“之”作结构助词“的”解释,“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无实际意义,位于主谓之间用以取消句子独立性。B.“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中的“以”的意思与《活板》中的“不以木为之者”中的“以”的意思相同,都是“用来,表目的”的意思。C.“具三塔相”中的“具”字在古汉语词典中有常用义项为“准备”、“饭食”、“全,,都”、“陈述”,此句中的“具”取“准备”这一义项。D.“谓四大部洲所无也”中的“谓”与《爱莲说》中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中“谓”含义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B.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C.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D.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若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4)本文末写到:“永乐时,海外夷蛮敢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古诗的作者辛弃疾受世人赞颂。请你根据古诗和本文的内容概括写出这些名人和古物能名流千古,美名远扬的具体原因。【答案】(1)B(2)A(3)如果塔上有一块砖损毁,只需把砖的编号报告给工部,就发掘一块砖修补它,就像原生的一般。(4)①拥有一颗爱国之心,能为国尽忠效力。②精巧绝伦,构造精美,做工精致。③匠心独运,修缮备用材料充分。④与众不同,塔周有神秘的氛围。⑤虽耗费之大,但能体现出强大的综合国力。【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B.“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中的“以”的意思是“可以”;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句意:天气清朗,云雾缭绕,飘飘然然,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顶出现,像是被香火环绕,整整半日才散去。“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均为天气状况,为并列关系;“如香烟缭绕”和“半日方散”是对“有光怪出其上”外形和状态的描述。故断句为: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损:损坏以:把。补:替补。如:好像。(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辛弃疾《破阵子·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等诗词内容可知,辛弃疾一生心系国家命运,为国尽心竭力。结合“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等内容可知,报恩塔修建精巧俊伦、匠心独运。结合“若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可知,报恩塔日常维护修缮及时;结合“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可知,塔周边环境氛围神秘,独具魅力;结合“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可知,报恩塔在当时是明朝强大国力的象征。可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中国的古董永乐年间的陶瓷器,是报恩塔。这座塔建于永乐年初,没有明成祖开国时的人力物力,开国的功勋号令,和足以吞下此塔的胆识智慧是不足以建成它的。塔中上下有金刚佛的金身千百个,每一个金身都是有数十块琉璃砖砌成的,衣服上的皱褶不差半分,面目不差分毫,须发眉毛飘忽,隼头和蛑眼十分合适,简直像是用鬼神之力建造的。听说烧制成功时有三座,其中一座成功,另外两座埋了起来,用编号标记它们。如今塔上有一块砖损毁,就立刻报告工部,重新制作一块砖补上,就像塔自动生长出来的一样。每夜必定会在塔忠点上灯,一年能消耗若干斛油。天气清朗,云雾缭绕,飘飘然然,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顶出现,像是被香火环绕,整整半日才散去。永乐年间,有蛮夷之国数百个,皆是语言不通。但他们一旦看到报恩塔,必定回国大力称赞,说这是四洲之内绝无仅有的。4.(2022春·湖南长沙·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楚国先贤传》)【注】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甲骨文中“顾”的本义为“回头看”,后引申为“探望、拜访、顾念、照顾”等意,由此可推断“卿昔不顾吾”中的“顾”为“顾念”之意。B.“薄其位而优其礼”和“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中的“而”的用法一样。C.“魏武犹以旧情介意”中的“以”是表原因的介词,“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中的“以”是表目的的连词。D.成语“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其中“就”是“完成”的意思,由此可类推“就家访以朝政”中的“就”也是此意。(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B.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C.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D.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4)文中的宗承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D(2)B(3)曹操不高兴,但因为宗世林有贤德的美名,所以还是恭敬地以礼待之。(4)①淡泊名利,朝廷征聘宗承做官,他不去就职;②为人刚正不阿,有高洁傲岸的情操,宗承交友只遵从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名利所左右。③注重修身养德,宗承从年少起便磨砺品德,他以贤德扬名,因而获得曹操的格外赏识与众人的争相结交。(结合原文分析即得满分。答出其他点,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D.“就家访以朝政”句意:到宗承家里询问政事。就:到……去;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正好赶上满屋的宾客,魏武帝一句话也插不上,于是等到宗承起身要出去时,魏武帝急忙挤上前,抓住宗承的手,表明希望结交的意愿。因为“值宾客盈门”(当是面临的情况),所以“不能得言”;“乃伺承起”与“往要之”为顺承关系,点明宗承的举动;进而有魏武帝“捉手请交”的举动;故断为: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说,同“悦”,愉快;以,因为;名贤,有贤德的美名;犹,还、尚且;敬礼,恭敬地礼待。(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征聘不就”可知,朝廷征聘宗承做官,他不去就职;可见其宗承淡泊名利;曹操官至司空,大权独揽,问宗承可不可以做朋友,宗承用“松柏之志犹存(我的想法至今未变)”回答,可见宗承交友只遵从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名利所左右,宗承借此既表明了自己清高自守的品性,又表达了拒绝结交的态度,可见其为人刚正不阿,有高洁傲岸的情操;根据“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可知,宗承从年少起便磨砺品德,他以贤德扬名,因而获得曹操的格外赏识与众人的争相结交,可见其注重修身养德;启发我们学习宗承淡泊名利、刚正不阿、高洁傲岸的情操,注重自身修养。【点睛】参考译文:宗承,字世林,是南阳安众人。宗承年少时就有德操,为人正直,不同流俗。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听说他品德高尚而来结交他的人络绎不绝。魏武帝刚成年,多次拜访他。正好赶上满屋的宾客,魏武帝一句话也插不上,于是等到宗承起身要出去时,魏武帝急忙挤上前,抓住宗承的手,表明希望结交的意愿。宗承却拒绝了。后来,魏武帝做了司空辅佐汉王朝,对宗承说:“你先前不肯和我结交,现在可以了吗?”宗承说:“我的想法至今未变。”魏武帝很不高兴,(但)因为他是有名气的贤士,仍然敬重礼遇他。让他的儿子曹丕拜宗承为师,派人到宗承家里任命他做了汉中太守。魏武帝还是因为结交遭到拒绝的事而心生芥蒂,任命宗承担任的官职不大却以隆重的礼节优待他,到宗承家里询问政事,让宗承坐在宾客之中的尊位以示尊崇。5.(2023春·湖南长沙·明德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赛跑定案有老姥①遇劫于路,唱贼②。路人为逐禽③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④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⑤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⑥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晋书》)【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②唱贼:呼喊捉强盗。贼:强盗。③禽:同“擒”,捉捕。④融:苻融,晋朝人。⑤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⑥正色:神情严肃。(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俱送之乃:于是 B.有老姥遇劫于路于:在C.路人为逐禽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D.此易知耳耳:助词,表语句停顿或结束(2)划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B.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C.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D.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汝真贼也,何诬人乎?(4)从文章可以了解到苻融具有什么特质?这篇文章给你哪些启发?【答案】(1)C(2)D(3)你是真正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4)聪慧或洞察力强或有很强的判断能力;要勤于思考、要能够冷静处理问题(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含义。C.路人为逐禽之: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之:代词,指代强盗。故选C。(2)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原来因为强盗如果擅长奔跑,必然不会被路人捉住,因此知道不擅长奔跑的那个人是强盗。“必不被禽”是“贼若善走”的假设结果,“故”事连词,其前断开,据此断句为: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故选D。(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有:“何”,为什么;“诬”,诬陷。(4)本题考查对人物特质和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第一问结合“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可知,苻融面对着路人和贼人难以分辨的情况,通过推理,得出贼人应该是跑的不快,如果快就不会被抓住了的事实,进而设计抓住了贼人,展现了苻融的机智,洞察力强。苻融用“验走”的方法判案。让两个人比赛跑步,跑的慢的就是贼,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启发我们:要善于思考;处理问题要知己知彼,冷静判断。【点睛】参考译文: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呼喊捉强盗,(强盗慌张逃跑,)一个行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强盗反而诬陷行路人(抢劫),这时天色已经昏黑,没有人知道其中哪个是(强盗),于是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苻融(在公堂上)见到他们后笑着说:“这是很容易知道的,可以让两个人一齐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二人先后出凤阳门,)随即回到(公堂),苻融严肃地对后跑出城门的人说:“你是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强盗终于低头认罪。原来因为强盗如果擅长奔跑,必然不会被路人捉住,因此知道不擅长奔跑的那个人是强盗。(2023春·湖南长沙·雨花区七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共12分)张五悔猎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仔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见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此焚网,永不复猎。(1)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鹿度不可免度:“估计”的意思B.顾旁有浮土顾:“顾及”的意思C.乃引二仔下引:“带领”的意思。D.具以所见告子具:“全部”的意思(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B.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C.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D.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大意。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见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4)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张五母子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答案】(1)B(2)C(3)人们有母子之情,畜生也有。我不忍心看见母鹿死了,她的孩子孤伶,所以破网救出它们。(4)认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着感情,有同情心,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不任意杀戮。【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B.有误,句意为:注意到旁边有松土。顾:看,注意。故选B。(2)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意思是:母鹿带着两只鹿仔走,不能迅速逃跑,将要被张五所追赶上。“则”是连词,其前断开,谓语“见”之前应该有停顿,因此断句为: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故选C。(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人,人们;畜,畜生;亦,也;忍,忍心;孤,孤伶;故破网纵仔,所以破网救出它们。(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内容“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见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分析,张五母子都认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着感情,有同情心;由“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此焚网,永不复猎”可知,他们都懂得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不任意杀戮。【点睛】参考译文:休宁县有个村民叫张五,他以打猎为生。张五曾经追逐过一只母鹿。母鹿有两个小鹿跟随,所以不能加速跑,于是被张五所追上。母鹿估计不可避免,注意到旁边有松土,于是将两个仔带领到那儿,将土盖在他俩的身上,然后跑到张五的网中。这时张母刚好出来,远远看到这一幕,她就跑到布网的地方,把所看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儿子。随后破开网放出母鹿,并将她俩个仔放了出来。张母说:“人们有母子之情,畜生也有。我不忍心看见母鹿死了,她的孩子孤伶,所以破网救出它们。”张五听说后,心中十分感动,于是烧了网,再也不打猎!1.(2023春·湖南长沙·长沙县七年级期末)阅读回答问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得同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①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飞应募。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哭之而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②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好贤礼士,览经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注释】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②统制:武官名。(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负”有“依靠”“遭受”“具有”“违背”等义项,“少负气节”中的“负”应为“具有”之意。B.“未冠”中“冠”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未冠”表示不满二十岁。C.“哭之而育其孤”中的“而”字与《卖油翁》中“自钱孔人,而钱不湿”中的“而”字用法相同,都是表示顺承关系。D.“躬为调药”中“躬”,形声字,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为整个身体,此处理解为“亲自”。(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B.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C.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D.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4)结合本文,谈谈岳飞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品格。【答案】(1)C(2)A(3)(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4)岳飞展现出了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治军严明、爱兵如子、爱护百姓、不慕名利和清廉高尚等值得称赞的品格。【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理解。C.有误,“哭之而育其孤”的意思是:岳飞为他们哭泣,并抚养他们的孤儿;而:表顺承。“自钱孔人,而钱不湿”的意思是:油从钱孔里进入葫芦内但没有洒到钱上;而:表转折。两句中的“而”字用法不相同。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士兵们晚上宿营,百姓开门愿意接纳他们,却没有士兵敢进去。根据句子结构分析可知:“卒夜宿”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描述了士兵们夜宿的情况;“民开门愿纳”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描述了百姓愿意接纳士兵的情景;“无敢入者”则描述了士兵们不敢进入的情况。正确断句为: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效力:指将士们为国家、为军队做出贡献、尽忠职守;何功之有:这是一个倒装句,意思是“有什么功劳”。(4)本题考查文言文人物形象有情有义:岳飞对师父周同非常尊敬和感激,不仅学到了周同的所有射箭技术,而且在周同去世后,每月都亲自到师父的坟前祭拜两次。这展现了他对师父的深厚感情和尊重。有勇有谋:面对敌军的突然袭击,岳飞表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智慧。他准确地判断了敌我形势,单枪匹马地迎战,并成功击败了敌军。这体现了他的勇敢和谋略。治军严明: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不敢违抗军令。当百姓愿意接纳士兵们夜宿时,没有士兵敢擅自进入。这种严明的纪律使得岳飞的军队能够保持高效的战斗力。爱兵如子:岳飞非常关心士兵的福祉,亲自为他们调药治病。当将领们远赴边疆戍守时,他还派妻子去慰问他们的家人。这种深厚的感情让士兵们对他忠心耿耿。爱护百姓:岳飞的军队号令明确,严禁士兵们侵犯百姓的利益。他们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展现了对百姓的深厚爱护。不慕名利:岳飞在每次推辞升官时都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这体现了他的谦逊和不慕名利的精神。他更注重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清廉高尚:岳飞在处理朝廷赏赐的犒劳时,都平均分给将士们,自己一点也不留。这种清廉高尚的品质使得他在军队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尊重。【点睛】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他从小就有气节,沉稳忠厚,话不多,家里穷但努力学习,特别喜欢《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他天生就有很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和八石的弩,跟周同学习射箭,完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能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去周同的坟前祭奠他。他的父亲认为他很有义气,说:“你将来一定会为国家殉难吧!”岳飞应募参军,与敌人相持在滑州南部,他带领一百名骑兵在黄河边上练习兵法。敌人突然来袭,岳飞指挥他的部下说:“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虚实,我们应该趁他们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于是岳飞就独自骑马迎击敌人。有一个敌军将领挥舞着刀冲上前来,岳飞斩下他的首级,敌人大败。士兵们晚上宿营,百姓开门愿意接纳他们,却没有士兵敢进去。岳飞的部队有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派妻子去慰问他们的家人;为国战死的,岳飞为他们哭泣,并抚养他们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岳飞都平均分给将士,自己一点也不留。他擅长用少数兵力击败众多的敌人。每次有所行动,都会召集所有的将领一起商量,商定后再开战,因此每战必胜,从未失败。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岳飞尊重贤士,礼遇宾客,阅读经史,每当他辞官不做时,都会说:“将士们出力报效国家,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2.(2022春·湖南长沙·长沙县七年级期末)一蜈蚣盘旋蚓穴之上。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蚓遂渐拔其足,阅一时许,则蜈蚣已无足,身虽未死,而不能转动,横卧于地,如僵蚕焉。蚓乃公然出穴,噬其腹而吸食之。(选自清·薛福成《庸盒笔记》)(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言文中,“去”有“离开”“除去”“距离”“前往”等意思,“守穴口不肯去”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B.“阅”的本义是“看”,“阅一时许”中的“一时许”表示时间,根据前后语境,“阅”是“经过”的意思。C.“而不能转动”与“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中“而”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D.“如僵蚕焉”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中“焉”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句末语气词。(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B.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C.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D.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C(2)C(3)蜈蚣更加生气了,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守在洞口不肯离开。(4)启示:只要不畏强敌,以智慧和勇气去面对,任何强敌都会被打败。【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C.“而不能转动”意为:但也不能动弹。而,表转折;“康肃笑而遣之”意为: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而,表修饰,可不译;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或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句意:蜈蚣发怒想钻进洞里,但蚯蚓洞太小,进不去,正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进去的时候,蚯蚓又趁机拔掉蜈蚣一只脚。根据句意可断句为: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益,更加;而,表转折,却;去,走,离开。(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根据选文“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蚓复乘间拔其一足”等内容可知,蚯蚓面对比自己厉害的蜈蚣,利用自己巢穴的优势最终将蜈蚣蚕食,据此可得到启示: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敌人,不要退缩,要敢于斗争和反抗,用勇敢和智慧战胜敌人。【点睛】参考译文:一只蜈蚣盘伏在蚯蚓的洞口上,蚯蚓藏在洞里面,突然伸出头拔掉蜈蚣一只脚,蜈蚣发怒想钻进洞里,但蚯蚓洞太小,进不去,正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进去的时候,蚯蚓又趁机拔掉蜈蚣一只脚。蜈蚣更加愤怒却不知道怎么办,就守在洞口不肯走。蚯蚓于是逐渐拔掉蜈蚣的所有脚,经过一个多小时,虽然蜈蚣没有死但也不能动弹,横躺在地上,就像冻僵的蚕一样,于是蚯蚓大摇大摆地钻出洞口,咬开蜈蚣的腹部吃了蜈蚣。3.(2022春·湖南长沙·望城区七年级期末)孙亮辨奸孙亮①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②黄门③至中藏④取蜜渍⑤梅,蜜中有鼠矢⑥召问藏吏⑦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向⑧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⑨,待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⑩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⑪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⑫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注释】①孙亮:孙权的儿子,继孙权为吴皇帝。②使:让。③黄门:宦官。④中藏:宫中仓库。⑤渍:漫,蘸。⑥矢:同“屎”。⑦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⑧向:以前。⑨服:认罪。⑩付狱:交给审理案件的部门。⑪若:如果。⑫俱:都。(1)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孙亮正要吃新鲜的梅子,派藏吏到宫中仓库去拿蜂蜜来浸渍生梅。B.宦官取来了蜂蜜,孙亮看见瓶子中有一只死老鼠。C.黄门曾私下向藏吏索要蜜而藏吏没有给,所以他怀恨在心,鼠屎是黄门刚刚放进蜜里的。D.老鼠屎外面干燥里面全湿了,因此老鼠屎是藏吏放进蜂蜜瓶中的。(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 B.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C.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 D.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4)读文章一定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更有收获!读完这则小故事后,你从三个人物身上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C(2)A(3)黄门低头认错,孙亮左右的人没有不感到惊悚的。(大意通顺即可。)(4)参考示例:①孙亮:遇事不可只听信一面之词,善于观察,认真推理才能见微知著,了解事实的真相。②黄门:做人要正直,不可存害人之心。③藏吏:做事要谨慎,要有防备之心。【解析】(1)本题考查文意理解。A.有误,“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意思是“孙亮热天到西苑去游玩,想吃生梅子,派太监到仓库去取蜜浸渍生梅”,孙亮派太监到仓库去取蜜浸渍生梅,不是派“藏吏”;B.有误,“蜜中有鼠矢”意思是“取来的蜜中有老鼠屎”;D.有误,“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意思是“如果老鼠屎原本就在蜜中,里外应当都湿;现在外面是湿的,里面是干的,一定是太监后来放进去的”;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意思是“取来的蜜中有老鼠屎,孙亮就召来管仓库的官吏,官吏向孙亮叩头”,“召问”前省略主语孙亮,故前面应该断开,前一个“藏吏”是“召问”的宾语,后一个“藏吏”是“叩头”的主语,故中间应该断开;故正确断句为: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服:认罪;莫不:没有不。(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孙亮发现蜂蜜里有老鼠屎,太监和藏吏各执一词,孙亮通过自己的推理判断,最终找到了真正放老鼠屎的人,这告诉我们遇事万不可只听信一面之词,一定要仔细思考,慎重处理,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太监私下找藏吏要蜂蜜,藏吏不给,他就怀恨在心,在蜂蜜中放进老鼠屎,阴谋最后被识破,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不可有害人之心,因为害人终害己。太监私下找藏吏要蜂蜜,藏吏不给,导致被陷害,这告诉我们做事要谨慎,要有防备之心。【点睛】参考译文:孙亮热天到西苑去游玩,想吃生梅子,派太监到仓库去取蜜浸渍生梅。取来的蜜中有老鼠屎,孙亮就召来管仓库的官吏,官吏向孙亮叩头。孙亮问管仓库的官吏说:“太监曾经私下从你这里要过蜂蜜吗?”那个官吏回答说:“他以前来要蜜,实在不敢给。”太监不认罪,侍卫刁玄、张邠说:“太监,藏吏的言语不同,请交给审理案件的部门推进案情来完结。”孙亮说:“这很容易弄清楚。”就命人剖开老鼠屎,发现里面是干燥的。孙亮大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老鼠屎原本就在蜜中,里外应当都湿;现在外面是湿的,里面是干的,一定是太监后来放进去的。”太监磕头认罪,左右大臣都大为惊惧。4.(2022春·湖南长沙·长沙市湘一青竹湖七年级期末)①罗与贾比屋而居,罗富贾贫。罗欲并贾宅而勒①其值以售他人罗又阻挠之。久而益窘,不得已减值售罗。罗经营改造,土木一新,落成之日,盛筵祭神,纸钱甫燃,忽狂风卷起著梁上,烈焰骤发,烟煤迸散如雨落,弹指间寸椽不遗,并其旧庐爇②焉。②方火起时,众人毕力相救,罗拊膺③止之,曰:“顷火光中,吾恍惚见贾之亡父,是其怨毒之所为,救无益也。吾悔无及矣。”急呼贾子至,以腴田二十亩书券赠之。自是改行从善,竟以寿考④终。(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①勒:抑制。②爇(ruò):烧。③拊膺(yīng):捶胸,表示哀痛成悲愤。④寿考:年高长寿。(1)对文中加点词词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词义A罗与贾比屋而居联想成语法:比翼双飞并列、挨着B久而益窘联系语境法:上文说“贾贫”且罗“勒其值”“阴挠之”更加C自是改行从善课内迁移法:一板已自布字另外D是其怨毒之所为查阅词典法:①做:②认为:③给,④被做A.A B.B C.C D.D(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罗欲并贾宅而勒/其值以售他人/罗又阴/挠之B.罗欲并贾宅/而勒其值/以售他人/罗又阴挠之C.罗欲并贾宅而勒/其值以售他人/罗又阴/挠之D.罗欲并贾宅/而勒其值以/售他人/罗又阴挠之(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方火起时,众人毕力相救,罗拊膺止之。(4)结合文中罗某前后行为的变化,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答案】(1)C(2)B(3)火刚起来时,大家一起扑火,罗某(却)捶着胸脯制止。(4)示例: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伤害别人,要与人为善。【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有误,“自是改行从善”的意思是“从此罗某一心向善”,“自”的意思是“从”,课内迁移,如“自钱孔入”;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罗某要买贾某的房子,却使劲压价;(贾某)要卖给别人,罗某又暗中阻挠。“罗欲并贾宅而勒其值”“以售他人罗又阴挠之”说的是罗某要压价买贾某的房子和罗某阻挠贾某将房子卖给别人两种情况,二者之间应该停顿;“而勒其值”“罗又阴挠之”写的都是罗某的行为,它们的前面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罗欲并贾宅/而勒其值/以售他人/罗又阴挠之;故选B。(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方(刚)”“毕(一起)”“拊膺(捶着胸脯)”“止(制止)”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启示。结合第①段中“罗与贾比屋而居,罗富贾贫。罗欲并贾宅,而勒其值,以售他人,罗又阻挠之。久而益窘,不得已减值售罗”可知罗某原来唯利是图,阴险狡诈,为得到邻居贾某的住宅而不顾他人死活;从第②段中“急呼贾子至,以腴田二十亩书券赠之。自是改行从善,竟以寿考终”可知,房屋被火烧后,罗某知错就改,送给贾某二十亩良田作为补偿,并从此改恶从善。启示要结合罗某的变化,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们要与人为善,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点睛】参考译文:罗某和贾某比邻而居,罗某富贵而贾某贫穷。罗某要买贾某房子,却使劲压价;(贾某)要卖给别人,罗某又暗中阻挠。时间长了,(贾某)越发贫穷,不得已减价卖给了罗某。罗某经营改造这房子,使之焕然一新,完工那天,大宴宾客,祭祀鬼神,他刚点燃纸钱,忽被狂风卷到房梁上,于是炽热的火焰迅速翻腾起来,烟火煤灰像下雨般落下来,一会儿的时间,房子烧成一片灰烬,连他的原住房也烧了。火刚起来时,大家一起扑火,罗某(却)捶着胸脯制止,(后来他)说:“刚才在火光中,我恍惚看见贾某的亡父,这是他怨恨我所进行的报复,救也没有用。我真后悔啊!”(罗某)急忙找来贾某,送给他二十亩良田,并写了契约送给他。从此罗某一心向善,竟得以长寿善终。5.(2022春·湖南长沙·明德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④盍:何不,为什么。⑤迨(dài):等到,达到。(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友李生问之曰”中的“之”可根据课内迁移法判断,与“水陆草木之花”的“之”一个用法,即结构助词“的”。B.在古汉语中,“闻”字解释丰富,有“听到”“见闻”“著称”“名声”等解释,上文中“冀闻道也”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两句中的“闻”字意思一样。C.课文中“香远益清”的“益”字是“更加”的意思,由此推断,“王生益愠”的“益”字也是这个意思。D.本文中“其善学者所应有邪”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邪”,都是语气词,同“耶”。(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B.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C.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D.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①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②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并谈谈你对学习的启示。【答案】(1)A(2)C(3)①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②我(一段)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变了脸色(怒气冲冲地)离开了。(4)原文: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启示:①在学习中要不耻下问,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凡不明白的要多问。②其次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不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③向别人的长处优点来学习。【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A.“其友李生问之曰”的意思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其中的“之”是代词他,指王生,“水陆草木之花”的“之”是结构助词“的”;A错误,选A。(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吾悉能志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凡师之所言”不是修饰语,是一个所字结构,故在“言”后面断句;“是不亦善学乎”中的“是”做代词,充当主语,故在“是”前面断句。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①君,代词,你。但,只。志,记。成,成就。②余,我。尽,说完。变色,改变脸色。(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启示。①结合全文可知,李生先问王生其是不是善学的人,王生自认为能把老师说的话都记住,是善学的人。李生指出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可以,王生生气离开,五日后,李生找到王生,告诉他什么是善学者。结合“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可知,李生关于“善学者”原文言论是: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②谈启示:一般要从文章出发,结合具体的句子谈启示,倡导什么,反对什么,都是谈启示的角度。结合“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可知,启示人们在学习中要不耻下问,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凡不明白的要多问。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可知,这里用孔子提倡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来指出王生不善学习,指出王生听到别人指出问题就不高兴离开是错误的,故启示我们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不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可知,这里李生指出善学的人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故启示我们向别人的长处优点来学习。【点睛】参考译文:王生喜欢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王生不高兴了,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于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优点并去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我一段话还没有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了。几乎想要把人挡在千里之外,这是区别于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有的么?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这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我座位的右侧,当做座右铭,来展示明显的警戒。”6.(2021春·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谋求。③洫(xù):田间水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成语“好事之徒”,意思是指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以此推断,“州官也好事”中的“好事”也可以解释为“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B.“恒独步庭阶”和“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中“独”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只”的意思。C.文言文中“是”字可译为“这、这样”,也可理解为“表判断”,《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与本文中“如是日千百”都是表判断。D.语“泥(nì)古不化”,意思是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联系上下文推断,“国医不泥古方”的“泥”为“拘泥”之意。(2)下列选项中“于”字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使试于一村A.重于泰山(《报任安书》) B.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C.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D.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3)下列对文中画浪线语句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C.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D.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刘羽冲率兵作战失败的原因是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搬书本。B.文章第一自然段结尾写到刘羽冲“由是抑郁不自得”,是源于前文中的两件事。C.刘羽冲在得水利书照书治水失败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古人欺骗了他。D.最后阿文勤公的话既是对所叙故事进行总结,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②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答案】(1)D(2)B(3)A(4)C(5)①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②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读音等知识的判断。A.“州官也好事”意思是“州官也认为于国于民这是好事”,这里的“好事”指的是“有好处的事”,与“好事之徒”中的“好事”不同;B.“恒独步庭阶”意思是“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这里的“独”是指“独自”,与“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含义不同;C.“如是日千百”意思是“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这里的“是”应理解为“这样”,不是表判断。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例句“使试于一村”意思是“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于”是介词,在。A.介词,译为“比”;B.介词,在;C.介词,到;D.介词,对于。B项和例句完全一致。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沟渠才挖成,洪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成”是“沟洫”的谓语,“水”是下个句子的主语,应在“水”前断开;“大至”和“顺渠灌入”都是句子的谓语,都在说“水”,应在两句中间断开。故选A。(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C.“失败的原因是古人欺骗了他”错。结合原文阿文勤公的话,“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可知,古人没有欺骗刘羽冲,因为情况是不断改变的,刘羽冲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只会纸上谈兵,因而注定失败。故选C。(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①会:恰逢、正赶上。角:较量。②害事:妨害做事。竟:竟然。【点睛】译文: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他差一点被擒获。刘羽冲又得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一年左右,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写了相关条陈,向州官游说。州官也认为于国于民这是好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洪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从此之后,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阿文勤公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下棋高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名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7.(2021春·湖南长沙·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②。以祠③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本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手?祠之无盛。”公曰:“不然,喜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选自《晏子谏求雨》)[注释]①祟:鬼怪。②少赋敛:稍微增加赋税。③祠:祭祀。(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误的项是()A.甲骨文中“进”的本义为“前进”,后引申为“靠近、超过,举荐”等意,由此可推断“晏子进曰”中的“进“为“举荐”之意。B.“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和“以祠灵山”中的“以”的用法不一样。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祠之无益”中的“之”的是代词。D.成话“多说无益”是指说再多的话,对事或人都没有好处,其中“益"是“好处"的意思,由此可类推“问此无益也“中的“益”也是此意。(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B.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C.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D.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本/为发天久不面/发将焦/身将热(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4)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A(2)B(3)国家将消亡,子民将要死亡了,他难道不想要雨水吗?(4)爱国忧民(关爱百姓)、机智善辩。【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推断。A.“‘进’为‘举荐’之意”错误,根据原文,景公召集群臣商量多征赋税,“群臣莫对”意思是没有人回答,这时候“晏子进曰”,推断应是指晏子独自站了出来,故推断这里的“进”应为前进一步(站出来)的意思。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语境,“以……为”意思是把……当作,故“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D三项,“天久不雨”是指天长时间不下雨,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前面要断开,排除CD两项。“发将焦”指头发将要焦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句意为:山神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将,将要;灭,死亡;彼,它;独,难道。句意为:国家将消亡,子民将要死亡了,他难道不想要雨水吗?(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文中晏子劝阻景公不要“祠灵山河伯”,可知他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他之所以要劝阻景公,其表面的理由是:“天久不雨”,灵山河伯自身难保,其根本的原因是是不想让景公增加赋税,担心祭祀的费用会增加百姓负担,可知他是一个爱国忧民,关爱百姓的人。【点睛】【参考译文】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天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占卜干旱的原因,说,(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稍微多征一点赋税,祭祀山神,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祀山神没有好处。山神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它难道不想下雨吗?祭它有什么好处?”景公说:“不能这样(的话),我将要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不可以。河神把水作为国家,把鱼鳖作为子民,老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一天比一天减少,河流将要干涸,国家将要消亡,子民将要死亡,它难道不想要雨水吗?祭它有什么好处呢?”8.(2021春·湖南长沙·明德教育集团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吾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刘基《郁离子》)(1)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果得于数里外/有仕于中山者B.然则天下之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C.闻之笑曰/酒家之主者来D.二石兽并沉焉/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2)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A.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B.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C.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D.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4)【甲】文中的讲学家和【乙】文中的好佛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案】(1)A(2)D(3)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携带离开呢?②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擅长酿制千日之酒。(4)相同点:二者都是看问题片面,主观臆断的人。启示:应该要综合考虑问题,不要凭自己片面的了解就主观臆断。【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介词,在/介词,在;B.既然这样/……的样子;C.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的;D.兼词,于之/语气词,了;故选A。(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句意: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所以停顿应该是: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故选D。(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①本题重点词:是:这;非:不是;岂能:怎么能;为:被;暴涨:暴涨的洪水;携:携带。②本题重点词:昔者:以前;为:酿造;善:善于。(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阅读甲文内容,从“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可知,讲学家只考虑到石性、沙性,看待问题片面;“尔辈不能究物理”表现讲学家骄傲自大的特点。阅读乙文,从乙文中“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能看出这位爱佛者有了一知半解后,就夸夸其谈,自以为了不起。而后被郁离子用“中山之酒”的故事教育,所以也可以看出爱佛者看待学问片面,没有学到学问的真谛,不能做到谦虚自处。所以结合讲学家和爱佛者的故事,我们可以想到启示:不管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当仔细看待问题,不能浅尝辄止,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去感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