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全册_第1页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全册_第2页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全册_第3页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全册_第4页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式统计表

本课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单式统计表的不方便,从而产生强烈的

学习需要。然后分小组讨论复式统计表该是怎么样的,再根据学生的

回答完善统计表,带领学生一起经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

生的感性认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

源于实际且必须真实可靠,整个课堂具有现代的生活气息,使数学问

题生活化,学生能轻松地获取知识。

第1课时口算乘法(1)

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

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主要让学生自学。即: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

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

口算方法:“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积后面添

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最后进行交

流。今天课堂上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上我还充分

发挥“一帮一”的作用,让学生在组内就解决了问题。今天的课堂教

学效果证明,像这样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

自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2课时口算乘法(2)

本节课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扎实的教学

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经历探索、熟练运用乘法口

算方法。教师通过主动构建知识,精心设计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的数学活动,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洋溢着生活与时代气息。

让学生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口算乘法的认识,在获取

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体验成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

发展的理念。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

新知时一,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

题并列出算式14X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

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

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X10=140,14X2=28,

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

1

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

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本节

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

导。

第2课时笔算乘法(进位)

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与新授教学有关的乘法口算及两位数乘两

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不仅唤起学生的旧知,同时也为新课的教学做好

准备。由于本节课48乘37的顺序及计算过程与前面不进位的一样,

只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进位。所以新课的教学,我主要是采用学

生自学的方式,首先学生试算,然后在组内相互交流自己在计算过程

中遇到的困难及收获,最后在全班进行集体展示。

第4课时解决问题(1)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从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

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

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5课时解决问题(2)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从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

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

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

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

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

时,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是:原来新问

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5面积

这节课是让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产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我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

摸,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

解面积这一概念。在教学中突出面积单位统一的好处,为下一节课做

好铺垫。

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是通

过让学生动手剪一剪、量一量,闭上眼睛想一想、猜一猜、估一估、

2

比画比画等等多种手段建立起来的。这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动手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锻炼,使学生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

点,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工)

有位教育家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

必须经过它才能进来。”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必能

提高课堂效率。《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向学生提

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学习。”只有通过实验,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就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在

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也一步步得出了面

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只是把学生的回答简单地加以总结,学生亲身经

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

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

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

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

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

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

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

观。

第6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这节课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交叉点,

很自然地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同时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贴

近生活,实践了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

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教师让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

系”,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了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

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

3

学和理解数学。要将数学与生活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

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这节课体

现了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分析、解答、回顾与反

思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年、月、日

这是一节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却又模糊不清,感觉很容易,

却又不简单的一节课。年、月、日是学生每天都在接触的事情,他们

可以从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体上,直接接触年、月、日。还会

在身边的亲人、同伴那里,获得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通过创

设情境,播放神州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从而让学生找到相

关数学信息:2013年11日17时38分。这时老师紧接着问学生:

2013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全年有多少天?为新课学习

创设情境,为后面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2课时年、月、日(2)

平年和闰年的判断作为这节课的重难点,对孩子确实是一个挑

战。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感受到四年一闰的规律性,对课本的练习让他

们大胆的利用部分数据,通过自主的思考进行猜测,从而完成填写。

此时,教师相应的点拨: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

数都是闰年,教学时,故意设计陷阱,1900年为什么是平年?学生

讨论交流后,才恍然大悟。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

倍数才是闰年。如:2000……,最后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知识点。

第3课时24时计时法(1)

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如何使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

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的教学,

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前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钟面,说说你可能在

做什么事情?

通过对普通计时法的简单介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做铺垫。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

4

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中央台精彩

的电视节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为24时计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

物。因此,应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选取生动有趣、与儿童生活

背景有关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

以课本中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为教学资源,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

来,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使学生经历了生活

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第4课时24时计时法(2)

简单的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

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我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探究,

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

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中,

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我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

过的事情,使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氛围浓厚。这样贴

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

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

后,再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

助很大。在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

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

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

7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认识小数是在认识了分数后进行的教学,教材首先安排了

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读法,接着安排了单位之间小数的转换。关于

这节课教材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测量长度单位的结

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这是生活中用到小数的最常

见的两种情况,所以教材的安排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这既

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又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

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

第2课时认识小数(2)

5

创设情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教科书上提供的资源,

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活动情

境,并让学生根据跳高的成绩排列名次。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使学

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充分利用这些有

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

迁移作用。通过整数的比较法则,鼓励学生将其类推到小数的比较中。

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的思路回归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

要策略”。体会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掌握比较的有序性、

相对性和传递性,从而培养辩证思维。

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

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

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

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

设计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

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

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

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

力。

第4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

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

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探索、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

参与到探索新知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能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通过设计到文具店购买文具,来共

同探索小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

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

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课时搭配(1)

6

在设计本节课时,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发挥数学活动的价值;精

设教学活动,引发活动兴趣;教师要善于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活动

效率,对目标进行设计。

(1)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发挥教学活动的价值。在设计本节课

时,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三年级的学生对搭配问题很感兴趣,

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搭配。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

无法做到有序搭配。因此我选择了探究性学习,采用操作实验、思考

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

(2)精设教学活动,引发活动兴趣。一节好的课往往要有一个

好的开头,在课伊始我通过让学生找密码的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

性,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3)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活动效率。学生在进行活动时,

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此时教师就要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引

导,不仅能使活动达到设计目标,同时能够大大的提高活动效率。在

学生搭配数字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独自摆一摆、数一数,然后生再

上台操作。此时学生的操作可能会出现: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摆,但

却摆出了所有的搭配方法。这边教师就可这样引导:“老师都看花了,

你能不能按照刚才那种方法再摆一下…”这样学生二次摆可能会乱,

出现重复,师就可抓住问题让其他学生上来摆;师:“你们觉得他这

样摆怎样?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有

序的搭配,不重复,不遗漏就能准确的找出所有的结果。教师要善于

有效的引导学生,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

第1课时搭配(1)

在设计本节课时,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发挥数学活动的价值;精

设教学活动,引发活动兴趣;教师要善于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活动

效率,对目标进行设计。

(1)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发挥教学活动的价值。在设计本节课

时,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三年级的学生对搭配问题很感兴趣,

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搭配。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

无法做到有序搭配。因此我选择了探究性学习,采用操作实验、思考

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

(2)精设教学活动,引发活动兴趣。一节好的课往往要有一个

好的开头,在课伊始我通过让学生找密码的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

性,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7

(3)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活动效率。学生在进行活动时,

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此时教师就要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