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红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白雾B.水通直流电: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最终正负两极所得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银白色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蓝色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放热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那么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阴离子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4.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少吃小食品,因为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55.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C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将t3°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C时析出的晶体甲大于C.t1°C时,等质量的甲,乙恰好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的质量甲大于乙D.t3°C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6.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大豆油 B.食盐 C.蔗糖 D.杜康酒7.以下是我国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加工、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侗族木构建筑 B.中国结编制 C.玉屏箫笛制作 D.唐三彩烧制8.在某密闭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变化1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变化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C.该密闭容器中,变化前后所有的物质均为氧化物D.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9.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10.物质的除杂是重要的研究与生产方法,下列有关物质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ACO2(CO)将气体点燃BC(Fe)用磁铁吸引CH2(CO)将气体点燃D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A.A B.B C.C D.D1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D.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2.CO和CO2混合气体15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g,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30%B.40%.C.50%D.60%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研究。(1)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粉末为Fe2O3粉末为Cu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取该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实验装置如图: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B装置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__________。ANaOH溶液B稀盐酸C水③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14.实验室现有石灰石、高锰酸钾、稀硫酸、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若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在连接实验装置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的_____是否良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仪器“?”的名称是_____。利用上述仪器及药品可以制取、检验、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各导管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填选项)。Aa→c→d→e→f→bBa→d→c→f→e→bCa→e→f→c→d→b实验中会观察到E、F装置内液面下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气体_____,压强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3)如下图所示,小冰利用中间内凹,上下连通的棒冰软外壳组装了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发生装置,与B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15.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1)如图1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图2是用来净化天然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A能杀菌消毒B能得到纯净水C能把硬水变为软水D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3)图3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其中活性炭池的作用是________。某同学检验所得自来水是否为硬水,他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4)小刚发现一些化学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试回答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水的作用。A集气瓶中的水________;B量筒中的水________;C集气瓶中的水________。16.某兴趣小组开展“关于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探究实验。资料收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但Ca(OH)2微溶于水,NaOH易溶于水。[实验1]用图1中的装置制取CO2气体(1)图A中,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写一条)(2)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右侧橡皮管,往外抽拉注射器活塞,过一会后,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3)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图A锥形瓶中所装的药品是____________。(4)先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此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填序号);再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合理原因:______________。[实验2]利用数字化仪器探究上述两种方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用图2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氢氧化钠溶液均过量),得到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5)注射器中的药品不选用Ca(OH)2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6)100s内,锥形瓶内压强迅速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00s后,压强不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7)通过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含量更高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20H14O4。(1)酚酞是由种元素组成的;(2)酚酞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3)酚酞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18.人体缺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为C12H22O14Zn)口服液来补锌。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现有两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共含葡萄糖酸锌91mg,则这两支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共_____mg。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详解】A、红磷燃烧:红色固体燃烧,产生白烟;故选项错误。B、水通直流电: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最终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错误。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蓝色;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主要区分: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2、D【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白雾,故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不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都含有剧烈燃烧和放出大量的热这两个现象;除此之外,分别是: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3、A【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那么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A正确。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是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阴离子,还可能是阳离子,B错误。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C错误。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是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是离子、原子构成的,D错误。故选:A。

4、D【详解】钾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溴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故选D。5、C【详解】A、t2°C时,甲、乙两种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说法错误;B、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B说法错误;C、t1°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完全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甲大于乙,故C说法正确;D、t3°C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A【详解】A、大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正确;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杜康酒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故选A。【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7、D【解析】试题分析:A、为将木头的外形改变,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为绳子的编织,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为竹子外形的改变,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将黏土烧制为陶瓷,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定8、C【解析】A、由变化Ⅰ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B、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有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C、由示意图中物质的构成可知,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选项错误;D、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选项正确,故选C。9、A【详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A错误;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B正确;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C正确;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故选A。10、B【详解】A、二氧化碳存在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一氧化碳无法去除,选项A不符合题意;B、铁具有磁性,可以被磁铁析出,而碳则不被吸引,所以可以将铁去除,选项B符合题意;C、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可以点燃,分别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法得到氢气,选项C不符合题意;D、氧气与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仍为气体杂质混在氮气中,无法去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C【解析】A、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是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或者说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错误;C、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正确;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使得环境的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故选C。12、B【分析】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详解】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则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B。【点睛】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Fe2O3+6HCl=2FeCl3+3H2O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发生爆炸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A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详解】(1)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则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发生爆炸。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NaOH溶液,故选A。③NaOH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被排到装置C中,进而收集到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14、A气密性锥形瓶C(量)增多变大可以随意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或操作简单或废物利用或环保或节约等合理即可)【详解】(1)提供的药品中有高锰酸钾,故可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故需选择可以加热的发生装置A;连接好装置后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二氧化碳由B装置产生,经由F装置检验,再由E装置干燥,最后用D装置收集,故各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e→f→c→d→b,故选C;E、F装置内液面下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发生装置内物质反应时气体增多,压强变大;(3)与B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可以随意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或者操作简单等。15、H2氢元素和氧元素2H2O2H2↑+O2↑A、B、C吸附作用取该水样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肥皂水,振荡,若产生较多浮渣,则原水样为硬水;反之,则不是硬水A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防止产生的高温物质溅落瓶底,炸裂集气瓶B量筒中的水是为了测定集气瓶中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氧气体积C集气瓶中的水是为了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同时在收集气体过程中观察所收集的气体量【详解】(1)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试管1连接电源负极产生氢气,收集的气体为H2,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2)A、没有杀菌消毒效果;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能得到的水中依然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净化过程中,只除去了不溶性的物质、色素和异味,能得到的水中依然含有其他可溶性钙离子和镁离子,不能把硬水变为软水;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装置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色素和异味的作用,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BC。(3)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其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状结构,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池的作用是吸附作用。某同学检验所得自来水是否为硬水,他的实验方法为:取该水样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肥皂水,振荡,若产生较多浮渣,则原水样为硬水;反之,则不是硬水。(4)小刚发现一些化学实验常在容器中放少量的水,但作用各不相同,试回答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水的作用。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燃烧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造成集气瓶炸裂;B测定空中氧气体积含量,量筒中的水为了测定集气瓶中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氧气体积;C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中的水为了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同时在收集气体过程中观察所收集的气体量。16、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活塞回到原刻度大理石/石灰石(注:填碳酸钙、CaCO3不得分)B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或从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或从生成碳酸的稳定性等方面回答都可以)Ca(OH)2微溶于水,不能将CO2完全反应(或NaOH易溶于水等)(答对一点即可)剩余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或锥形瓶内二氧化碳已反应完等)排水法【详解】(1)注射器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能控制反应的速率。图A中,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2)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右侧橡皮管,往外抽拉注射器活塞,过一会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