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庐江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庐江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庐江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庐江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庐江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试管加热 B.检查气密性 C.取粉末样品 D.闻气体气味2.学习化学可以增强科学风险意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后才能排放B.在浴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风C.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不会发生爆炸3.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B.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C.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D.:“+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4.下列四组物质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一组是A.氧气和氮气 B.二氧化碳和氢气C.棉尘和空气 D.氢气和一氧化碳5.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导电性C.可燃性D.溶解性6.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中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MNPQt1时的质量/g519317t2时的质量/g233x51A.x的值等于3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P可能是催化剂D.M与N的质量变化比23:37.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Fe、Cu B.Cu、Ag C.Cu D.Ag8.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9.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为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10.“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碘、钙、硒指的是()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它是混合物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C.NaOH和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OH-,因此两者都显碱性D.食盐水和金属铝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两者都能导电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和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B.第二周期的三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C.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D.Li与N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14.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A.单质 B.混合物 C.氧化物 D.稀有气体15.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SO2 B.O2 C.CO D.NO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验证CO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图中产生CO2是足量的,请回答:

(1)仪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2)装置A是制取CO2的装置,内装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装置B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是______。(3)装置C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反应现象是_________。(4)装置D内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现象是____,这种现象说明CO2①____,②____。(5)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1)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2)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写最简比)。18.(8分)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68.00.166.5请计算:(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g。(2)求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国家推广使用加铁强化酱油,这里的“铁是指的_____(填“元素”或“单质”);(2)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序号);A塑料盆B紫砂壶C不锈钢锅D木碗(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Cl的化合价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详解】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试管要倾斜大约45°角,图示操作错误;

B、检查本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向长颈漏斗内加水,手握试管外壁,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

C、取粉末样品应用药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图示操作错误;

D、闻气体气味时,要用手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能将鼻子凑到瓶口去闻,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2、D【分析】A、根据防止污染分析;B、根据燃气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规定分析;D、根据爆炸分析。【详解】A、工业废水、生活污泳,净化后才能排放,A选项叙述正确;B、在浴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取暖,要防止燃气外泄造成中毒,故必须保持通风,B选项叙述正确;C、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为防止发生危险,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C选项叙述正确;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发生爆炸,D选项叙述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实验室安全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燃烧、爆炸等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A【详解】A.2Na:“2”表示两个钠原子,错误;B.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正确;C.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正确;D.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确;故选A。4、C【详解】A、氧气和氮气中没有可燃物,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和氢气中没有助燃物,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C、棉尘属于可燃物和空气属于助燃物,遇明火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D、氢气和一氧化碳中没有助燃物,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故选:C。5、C【详解】A、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可燃性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6、D【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51+9+3+17=23+3+x+51,x=3,不符合题意;B、反应后,M、N的质量减少,故M、N为反应物,反应前后P的质量不变,P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反应后,Q的质量增加,故Q为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反应前后,P的质量不变,P可能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D、M的质量变化为:51-23=28,N的质量变化为:9-3=6,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28:6=14:3,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7、D【解析】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过量的铁粉,故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大于铜,铜大于银,故只要反应发生,就一定有银生成,故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铁。故选D。8、B【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根据所叙述的性质可知A选项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碳海绵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碳单质;C选项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考点:碳单质9、B【解析】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钠是“钅”旁,为金属元素,错误;B、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单位符号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示意图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一个,此示意图是钠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不是原子结构示意图,错误。故选B。10、B【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钙、硒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分子、离子。故选:B。11、D【详解】A、合金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不符合题意;C、NaOH和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OH-,两者都呈碱性,不符合题意;D、食盐水和金属铝都能导电,但是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铝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12、C【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错误;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错误。故选C。13、B【详解】A.Na+核外电子排布为,Al3+核外电子排布为,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法正确;B.第二周期的锂和铍属于金属元素,硼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C.原子有几个电子层数,则该元素位于第几周期,说法正确;D.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Li原子与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故选:B。14、A【详解】臭氧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臭氧中只有一种元素,故属于单质。故选A。15、B【详解】A.S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酸雨,故A错误;B.O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故B正确;C.CO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故C错误;D.N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光化学污染、酸雨,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长颈漏斗集气瓶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蕊变红下层先熄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详解】(1)仪器名称:a是长颈漏斗,b是集气瓶,c是烧杯。(2)装置A是制取CO2的装置,内装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装置C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反应现象是石蕊变红。(4)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装置D内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现象是下层先熄灭,这种现象说明CO2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密度比空气大。(5)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89;(2)2:1【详解】(1)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7+14+16×2=89;(2)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7=2:1。【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8、(1)1.6(2)3.4g【详解】(1)反应前后质量减少为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氧气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68.0g+0.1g-66.5g=1.6g;(2)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m,m=3.4g,所以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