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_第1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_第2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_第3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_第4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2023山东聊城三模)《国语·齐语》载:“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刘向的《说苑·奉使》载:“齐之临淄三百闾(里门),张袂成帷,挥汗成雨。”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片上的陶文,一般均记有陶工的籍贯、名氏,其籍贯多写作“某鄙”“某里”。上述材料共同说明,齐国当时()A.通过管仲改革成就了霸业B.基层普遍建立了乡里制C.人口聚集使临淄成为国都D.户籍成为征派赋役依据2.(2023山东枣庄期末)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会,具酒食”,“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B.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C.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D.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3.(2023辽宁沈阳二模)明洪武三十年颁布的《教民榜文》对乡老、里甲审理民间诉讼和管理乡村事务的方方面面作了详尽规定。《教民榜文》的颁布表明()A.普通民众的自主性被削弱B.统治者重视基层地方治理C.政令传达得到了法律保障D.明朝法律发展到完备阶段4.(2023辽宁大连二模)开皇(隋文帝)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鉴于“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的社会现实,“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据此可知,设立义仓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社会稳定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繁荣粮食市场5.清代的政府灾害救助,一般要经过严密的报灾、勘灾、审户和放赈救助程序。在此过程中,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种做法()A.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规范了救灾赈灾行为D.避免了官员的贪污腐败6.所谓土断,就是把世族和豪门荫庇和挟藏下的依附民户编入郡县户籍。东晋南朝,实行过几次土断,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桓温主政下的庚戌土断。据此可知,土断制度()A.推动门阀政治的形成B.消除了国家与世族的矛盾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的控制7.(2023安徽安庆二模)秦汉时期按户征收的户税包括:一是按户征收的“户赋”;二是按户征收的“户刍”。户赋征收的形式是实物,户刍征收的形式是钱币,其物质形态虽有不同,但性质都是以户为单位,按户征收。这表明,秦汉时期()A.小农经济逐渐确立B.国家户籍制度相对严密C.依靠赋役剥削人民D.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减弱8.据考古发现,汉代的户籍把每户户主的姓名、籍贯、住址、爵位、职业、年龄、妻子、兄弟、姊妹以及牛马、田宅、奴婢、车辆的数量和价值都登记在内。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B.强化对民众的控制C.根除王国势力威胁 D.抑制豪强地主势力9.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这表明()A.保甲法完全禁止了人口流动 B.保甲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甲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D.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功能10.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B.户籍制度日趋完备C.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11.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由此可知,汉代的“乡”是一种()A.村民自治组织 B.地方政权机构C.社会教化团体 D.安全保卫机构12.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以民间救济为主 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C.仓储制度集权化 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二、非选择题13.(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治天下,必自治一国始;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一般虽止于县一级,但基层也建立了乡里行政组织。乡里依靠乡里代表性人物、宗族乡绅力量、乡规乡约协同国家治理。在乡村还树立道德人物形象,建立以年齿为中心的礼制秩序,听取并选拔乡村舆论所称颂的人物担任乡里官职。不晚于秦汉,政府在养老、救灾、济贫等方面都有相关制度措施。历史上曾有采取以年龄分层的政府养老救助制。政府大力提倡以孝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政府给予老人较高的社会地位,鼓励家庭养老。——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材料二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国家行政权力与民间自治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历史来看,中央与基层社会的关系,既非“皇权不下县”的“地方自治”,也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控制”。中央集权体制的下移,以及地方民间秩序的自我运行,两者相辅而行,相互为用,构成了中国基层社会官民合治的治理模式。——摘编自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2023山东聊城三模)《国语·齐语》载:“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刘向的《说苑·奉使》载:“齐之临淄三百闾(里门),张袂成帷,挥汗成雨。”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片上的陶文,一般均记有陶工的籍贯、名氏,其籍贯多写作“某鄙”“某里”。上述材料共同说明,齐国当时()A.通过管仲改革成就了霸业B.基层普遍建立了乡里制C.人口聚集使临淄成为国都D.户籍成为征派赋役依据解析:材料说明当时的齐国已经普遍建立了乡里制度,故选B项;材料通过三个层次反映的是齐国当时地方管理,并非管仲改革成就的霸业,排除A项;三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齐国地方建制,与临淄成为国都无关,排除C项;齐国通过乡里对地方基层进行管理,并未涉及当时户籍管理,排除D项。2.(2023山东枣庄期末)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会,具酒食”,“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B.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C.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D.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乡约下的民众聚会有一定的流程,说明了乡约作为基层行为规范得到了区域内部民众的普遍认同,体现了民间自治的契约精神,故选B项;乡约并非政府对基层的直接管理,排除A项;中国古代的乡约制度不是基层社会民主,排除C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政府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3.(2023辽宁沈阳二模)明洪武三十年颁布的《教民榜文》对乡老、里甲审理民间诉讼和管理乡村事务的方方面面作了详尽规定。《教民榜文》的颁布表明()A.普通民众的自主性被削弱B.统治者重视基层地方治理C.政令传达得到了法律保障D.明朝法律发展到完备阶段解析:题干中的“《教民榜文》对乡老、里甲审理民间诉讼和管理乡村事务的方方面面作了详尽规定”表明这是明朝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治理,重视基层地方治理的表现,故选B项;《教民榜文》体现的是国家对于基层治理的具体细则和规定,未体现普通民众自主性被削弱,排除A项;《教民榜文》只是内容详尽,但并不能保证政令传达,排除C项;从题干中可看出统治者对基层治理的重视,材料没有提及整个明朝法律发展完备程度,排除D项。4.(2023辽宁大连二模)开皇(隋文帝)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鉴于“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的社会现实,“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据此可知,设立义仓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社会稳定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繁荣粮食市场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仓对于保护自耕农经济和个人手工业生产,应对干旱、蝗灾、水涝、地震、瘟疫及社会动乱,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得出义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项;义仓是民间应对天灾人祸而互助自救的一种形式,百姓自己储粮以备荒年,而且义仓的粮食属于应对当地自然灾害的专门物资,不得挪以他用,故排除A、C、D三项。5.清代的政府灾害救助,一般要经过严密的报灾、勘灾、审户和放赈救助程序。在此过程中,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种做法()A.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规范了救灾赈灾行为D.避免了官员的贪污腐败解析:通过题干材料可知,清政府的救灾赈灾有一系列程序性工作,而且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样的划分,职责明确,规范了救灾赈灾的行为,故选C项;题干仅涉及赈灾过程中的程序和环节等相关内容,不能据此推断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完善,排除A项;题干内容与国家的财政负担无关,排除B项;“避免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6.所谓土断,就是把世族和豪门荫庇和挟藏下的依附民户编入郡县户籍。东晋南朝,实行过几次土断,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桓温主政下的庚戌土断。据此可知,土断制度()A.推动门阀政治的形成B.消除了国家与世族的矛盾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的控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土断是将世族和豪门荫庇和挟藏下的依附农户编入郡县户籍,土断的实行,强化了郡县对基层的管理,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门阀政治的形成,排除A项;土断是政府与世族豪门争夺劳动力,会激化世族豪门与国家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劳动力的转移,没有描述土地问题,且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断解决不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C项。7.(2023安徽安庆二模)秦汉时期按户征收的户税包括:一是按户征收的“户赋”;二是按户征收的“户刍”。户赋征收的形式是实物,户刍征收的形式是钱币,其物质形态虽有不同,但性质都是以户为单位,按户征收。这表明,秦汉时期()A.小农经济逐渐确立B.国家户籍制度相对严密C.依靠赋役剥削人民D.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解析:秦汉时期国家长期按户征收赋、刍等户税,反映出当时有了编户齐民制度,封建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严密的户籍制度,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较严格,故选B项;小农经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确立,排除A项;对人民的剥削通过户籍制度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佃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排除D项。8.据考古发现,汉代的户籍把每户户主的姓名、籍贯、住址、爵位、职业、年龄、妻子、兄弟、姊妹以及牛马、田宅、奴婢、车辆的数量和价值都登记在内。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B.强化对民众的控制C.根除王国势力威胁 D.抑制豪强地主势力【解析】汉代户籍统计具体准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征发赋役和控制百姓,故B项正确。9.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这表明()A.保甲法完全禁止了人口流动 B.保甲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甲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D.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功能【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保甲法强化了对基层和民众的管理与控制,说明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的功能,故D项正确。10.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B.户籍制度日趋完备C.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到三国时期伦理纲常逐渐渗入基层户籍管理中,从而出现户内有成年男性的情况下,女性和未成年男子不能成为户主的现象,故C项正确。11.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由此可知,汉代的“乡”是一种()A.村民自治组织 B.地方政权机构C.社会教化团体 D.安全保卫机构【解析】材料“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说明乡的三老等负责教育、收税和治安等工作,这是在行使地方政权的职权,故选B项。12.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以民间救济为主 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C.仓储制度集权化 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解析】材料“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治天下,必自治一国始;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一般虽止于县一级,但基层也建立了乡里行政组织。乡里依靠乡里代表性人物、宗族乡绅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