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4-6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智慧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系统规划与设计_第1页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4-6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智慧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系统规划与设计_第2页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4-6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智慧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系统规划与设计_第3页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4-6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智慧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系统规划与设计_第4页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课件 第4-6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智慧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系统规划与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第四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道路网布局规划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与设计道路横断面规划与设计道路交叉口规划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是城市用地布局中的骨架,是城市日常经济、生活运作所赖以维系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为主阶段逐渐向存量优化为主阶段过渡,以及深入贯彻低碳绿色发展理念和高品质交通出行的需求,城市道路规划目标由“保通畅,促机动化”调整为“保障城市正常经济社会活动所需的步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交通的安全、便捷与高效运行”。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一、城市道路功能与特点交通运输:各类交通主体采用交通方式实现空间移动公共空间:公共活动、景观、管线敷设、空气流通等防灾救灾:通道、避难场所引导城市布局:组织城市用地、引导城市开发城市道路交通机非混行,构成复杂,交叉口数量多,规划设计考虑因素多二、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三个大类四个中类八个小类三、城市道路网类型与特点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格形道路网道路使用均衡,交通组织便利街道布局简洁,有利于建筑物布局,方向性好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交叉口多,影响车速,不利于交通管控对角线布置干道,减少绕行,增加可达性,但对建筑布置和交通组织有不利影响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放射形干道使市中心和各功能区、郊区交通联系便捷,但易于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造成交通压力环形干道有利于外围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疏解过境交通,舒缓市中心交通压力,但易于引起城市沿环道发展,不断向外扩张,形成城市用地的“摊大饼”不规则的用地,给建筑布局和朝向带来困难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自由式道路网地形起伏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路网没有一定格式,非直线系数较大综合考虑城市用地布局、建筑布置、道路工程及创造城市景观等因素,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人车分流效果和景观效果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混合式道路网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多种形式道路系统的有机组合,使路网既能满足交通需求,又能满足经济和建筑上的需求1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道路网布局规划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与设计道路横断面规划与设计道路交叉口规划1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一、城市道路网布局影响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对外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原有路网、交通结构)城市性质、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1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原则道路系统规划与城市用地规划相结合交通分流、整体协同以人为本,突出公交优先、慢行优先原则合理利用地形保证城市安全考虑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满足城市管线敷设要求1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三、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法1.确定道路网的组成和主要指标道路网组成:常规城市道路,自行车、步行、游览等专用道路。主要指标:人均道路面积、道路面积密度、道路网密度、道路等级结构、非直线系数等。1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1)干线道路

承担通过性为主的交通,其路段平均出行距离长,交通流量大,用较少的道路里程承担较多的交通周转量。因此在规划中注重机动化交通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对于Ⅱ级主干路以上级别的干线道路。1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1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集散道路与支线道路

保障步行、非机动车和城市街道活动的空间,避免引入大量通过性交通,确保地方性活动单元内部的“稳定化”。主要起交通的集散作用,其道路里程与围合地方性活动单元的干线道路的里程之比在1:1~1:2之间,其里程占城市道路里程的比例一般为5%~15%。1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道路网空间布局形式1)合理选择道路网类型尊重已形成的道路网格局,考虑原有路网的改造和发展,从城市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形态、客货运流向及强度等方面确定城市的道路网布局。

典型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2)确定道路网合理结构

确定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数量之比,保证高等级道路向低等级道路的有序疏散和低等级道路向高等级道路的有序汇集,保障整个城市道路网的高效率运作。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在衔接时,一般应避免越级连接。1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与用地布局规划相协调1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4)与对外交通设施的衔接公路与城市衔接的方式2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专用道路系统的布置

主要包括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步行系统的布局,及其与城市常速道路系统的关系。旅游城市还可以考虑游览专用道路系统的规划布局等。2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布局评价与调整反馈是否道路网布局方案道路网络分析道路服务水平道路交通噪声大气污染物城市总体交通结构调整道路网规划方案提出推荐方案满足规划要求?2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四、我国城市道路网常见问题与发展趋势1.常见问题道路功能不清晰“蜂腰”和“瓶颈”畸形交叉口高架路的上下匝道与地面交叉口的冲突城市主干路无法延伸2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发展趋势道路功能细分:体现绿色优先、注重需求混合,结合城市特色、道路两端城市功能、道路两侧城市用地进行细分,更好匹配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调整道路布局结构:体现“窄马路、密路网、完整街道”规划理念,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形成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造互联互通的城市道路网络。调整道路空间结构:将道路功能细分落实在道路空间分配上,充分实现道路用地资源价值。2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道路网布局规划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与设计道路横断面规划与设计道路交叉口规划2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是划分道路用地与建筑或其他用地之间的界限,红线宽度是指道路两条红线之间的宽度,表示道路用地范围。道路红线宽度的组成包括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及远期发展用地等各部分所需宽度的总和。2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新区道路:先规划道路红线,建筑物依照红线逐步建造,道路依据断面形式,分期修建,逐步形成旧区道路:通过一次规划建设到红线宽度;通过两侧建筑物按照规划红线逐步改建、逐步形成2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道路网布局规划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与设计道路横断面规划与设计道路交叉口规划2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剖面,它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地等组合而成。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不同类别城市道路的功能和交通特性,合理选择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形式,并在满足城市道路的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管线敷设等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确定其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和位置等。3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1.道路横断面形式3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道路横断面选择原则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性质、等级和红线宽度的要求满足交通畅通和安全的要求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与沿路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相协调考虑现有道路改建工程措施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结合注意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3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概述道路网布局规划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与设计道路横断面规划与设计道路交叉口规划3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1.道路交叉口形式与选择1)道路交叉口形式3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道路交叉口选型3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道路交叉口规划内容1)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明确不同区域交叉口交通组织策略以及选择不同类型交叉口形式的基本原则,确定道路系统主要交叉口的布局、用地范围、规划间距,协调与周围环境及用地布局的关系。2)城市分区规划阶段

明确立体交叉及主、次干路相交交叉口的整体布局。优化立体交叉类型,确定主、次干路相交交叉口的类型。确定立体交叉及主、次干路相交交叉口控制点坐标、标高和红线范围。3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明确交叉口微观交通组织形式,确定各类交叉口控制点坐标及标高。立体交叉规划要进行方案比选,明确推荐方案,确定红线范围。平面交叉口规划要提出平面布局初步方案,确定红线范围。根据交叉口初步方案,提出交叉口附近道路外侧规划用地和建筑物出入口控制要求。3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4)交通工程规划阶段

编制交叉口微观交通组织方案,完善和细化交叉口初步方案,确定立体交叉各组成部分的规划方案,包括主线、匝道、变速车道、集散车道、辅助车道、辅路等,提出平面交叉口渠化布局方案及相适应的信号控制方案,明确重要技术参数的取值及上下游交叉口的信号协调关系。

确定交叉口规划范围内公交停靠站及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布局方案、交通安全与交通管理设施布局方案。确定交叉口用地规模,估算改建与治理交叉口的用地拆迁量,进行规划方案评价。3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道路交叉口规划范围1)平面交叉口规划范围包括构成该平面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和进口道、出口道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路段所共同围成的空间。3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立体交叉口

规划范围包括相交道路中线投影平面交点至相交道路各进出口变速车道渐变段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主线路段间所共同围成的空间。本章内容结束,谢谢观看!4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五章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5.1高速公路系统概述5.2传统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5.3智慧高速公路系统设计4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4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1.1高速公路的功能和特点实行交通限制实行分隔行驶严格控制出入线形标准高、交通与服务设施完善4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1.2高速公路的效益和作用我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的作用和效益表现在:“以人为本”“服务经济”“综合运输”“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效益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4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1.3智慧高速公路内涵与发展智慧高速公路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新形态。智慧高速公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面临的挑战:部分功能与现实发展情况不符,设计方案单一;数据规范与标准有待完善;通讯稳定性、诱导有效性与信息安全问题;传统高速公路已有问题,新旧系统融合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目录5.1高速公路系统概述5.2传统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5.3智慧高速公路系统设计4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4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2.1高速公路规划(1)高速公路规划基本原则先行于社会经济发展原则系统协调与长远发展原则工程经济性原则环境保护原则4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2.1高速公路规划(2)高速公路规划流程区域国土规划社会经济发展及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高速公路规划收集现状资料并运行现状分析、综合评价需求发展预测规模确定规划目标、路网布局设计优化建设序列安排路网综合评价实施规划、跟踪调查公路运输系统规划公路交通需求综合运输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优化模型布局设计优化模型建设资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路网综合评价4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2.1高速公路规划(3)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在理想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道路实际所能承担的最大交通量。实际通行能力在实际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5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2.1高速公路规划(4)经济分析原理与经济分析对各方案进行经济对比,通常采用各方案的逐年收支费用折现成现值,再根据现值作比较。(5)环境影响分析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的影响,大气质量、噪声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地质水文的影响。分为初级影响和次级影响两类。5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2.2高速公路设计(1)高速公路总体设计是指在公路设计之前对公路的走向、布局、路线方案等方面的总体安排和设计的工作。(2)高速公路选线原则及平面线形设计选线是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高速公路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3)其他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立体交叉设计等。5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2.3高速公路三大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目录5.1高速公路系统概述5.2传统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5.3智慧高速公路系统设计5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3.1总体设计5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智慧高速一般设计架构应用层平台层通信层感知层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建设建设管理运行监测应急指挥能源管理收费管理养护管理决策支持车道级服务安全通行主线控制匝道控制匝道分合流碰撞预警气象监测预警智能融冰除雪雾区行车诱导夜间行车诱导自由流收费智慧服务区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伴随式信息服务云平台路网运行监控体系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BIM+GIS北斗应用高精地图仿真平台电子身份信息识别体系Maas平台物联网系统WIFI光纤通信卫星通信LTE-V2X广播5GDSRC传感器布设监控视频车载视频无人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微波雷达交通状态感知环境感知设施设备状态感知交通参数交通事件车辆运行气象天气能见度路面状态桥隧监控状态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测道路状态监测5.3.2感知层设计多源信息融合交通状态感知环境感知设施设备状态检测5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3.3通信层设计建设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相结合的地空一体化的高效融合通信网络。融合WIFI、LTE-V、5G等新一代无线通信及卫星通信信息网络,实现海量交通数据的低延时、高可靠、全覆盖传输。5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5.3.4平台层设计57云平台云平台“云-边-端”架构

关键技术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数据中台算法引擎边缘计算运行监测物联网高精地图BIM+GIS仿真平台仿真平台大数据平台。。。。。。5.3.5应用层设计58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智慧建设能源管理建设管理智慧管理收费管理运行监测车道级服务智慧服务安全通行伴随式信息服务自由流收费智慧服务区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养护管理应急智慧决策支持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本节内容结束,谢谢观看!59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芮一康,10101218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与设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五章客运枢纽系统规划与设计目录客运枢纽的发展概述客运枢纽构成与层级体系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中的模型与方法客运枢纽设计标准与规范6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客运枢纽的发展概述5.1.1客运枢纽的类型与功能特征5.1.2国内外典型客运枢纽概况5.1.3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

6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1客运枢纽的类型与功能特征交通枢纽又称运输枢纽,是运输网络汇集多条运输线路的重要节点,是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和建筑的综合体,其中,衔接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的则称为综合交通枢纽。客运枢纽可以界定为衔接多种(两种及以上)客运方式或一种客运方式的多条线路(两条及以上)、以客运场站为表现形式、以提供旅客运输服务为主要功能并具有相关技术设备的建设实体。6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1客运枢纽的类型与功能特征客运枢纽的分类:根据所衔接运输方式的不同,客运枢纽可分为铁路客运枢纽、公路客运枢纽、民航客运枢纽、港口客运枢纽以及综合客运枢纽。根据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不同,客运枢纽可分为城市内部客运枢纽、城市对外客运枢纽以及衔接城市内外交通的客运枢纽。6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1客运枢纽的类型与功能特征客运枢纽的功能属性:在经济社会层面,客运枢纽作为区域运输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居民出行层面,客运枢纽必然承担着其服务范围内的旅客运输服务。65因此,客运枢纽的基本功能包括:提供运输服务;推动经济发展。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1客运枢纽的类型与功能特征客运枢纽的主要特征:客运枢纽布局的“相对分散、绝对集中”特性。客运枢纽内多方式间的协调统一性。客流量大、分布式不均衡特性。6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2国内外典型客运枢纽概况1.德国柏林中央车站德国柏林中央车站1996年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是德国集轨道交通(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地铁)、道路交通于一体的重要综合客运枢纽,位于柏林动物园的西北侧,其南部是国会大厦和政府部门。德国柏林中央车站由东西向的高架轨道交通线和南北向的地下线构成,从东西方向来的列车从地面以上12米处的高架线路进出;而从南北方向来的列车则在地下15米深处通过。6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2国内外典型客运枢纽概况2.法国巴黎拉德芳斯车站拉德芳斯区域位于法国巴黎市区的西北部,城市主轴线的西端。该换乘枢纽是集高速铁路、地铁、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于一体的客运枢纽。6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2国内外典型客运枢纽概况3.美国旧金山的港湾枢纽旧金山港湾枢纽是21世纪现代化的集轨道交通以及长途汽车客运、城市道路交通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6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2国内外典型客运枢纽概况4.北京南站北京新南站是北京铁路枢纽四主两辅客运布局中的主要客运站之一,位于北京市崇文区与丰台区的交界处,是集铁路、地铁、公交、出租、市郊铁路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客运枢纽。7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2国内外典型客运枢纽概况5.深圳福田综合枢纽深圳福田综合枢纽是目前国内已建成单体建筑最大的、功能复合化成都最高的综合换乘枢纽,集长途客运、地铁、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现代化“无缝接驳”的立体式交通换乘枢纽。7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2国内外典型客运枢纽概况6.香港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其客运量位居全球第五,货运量位居全球第一。机场的一号航站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机场建筑之一。香港机场配置了完善的运输系统,包括联系香港、九龙的机场快线和快速公路系统,以及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直接通关的海天轮渡客运。7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2国内外典型客运枢纽概况7.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包括一个新的综合社区、一个新的容纳国内航班的机场航站楼,以及磁悬浮列车、城际及高速列车、地铁和城际巴士站台(总站)。7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1.3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从国内外客运枢纽的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需求来看,未来客运枢纽建设发展的趋势体现在:在规划建设上,向一体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功能上,向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运营组织上,向人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7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客运枢纽系统构成与层级体系5.2.1客运枢纽系统总体构成5.2.2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目标 5.2.3城市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要点

7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1客运枢纽系统总体构成根据服务目标和范围的不同,客运枢纽可以划分为城市对外客运枢纽与城市内部客运枢纽两大类。城市对外客运枢纽主要承担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旅客出行服务。城市内部客运枢纽主要是承担城市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居民日常出行服务。7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1客运枢纽系统总体构成1.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系统依托城市对外交通网络而形成,其发达程度与城市规模、对外交流强度、城市区域地位等有关。按主导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铁路主导型客运枢纽公路主导型客运枢纽航空主导型客运枢纽水路主导型客运枢纽7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1客运枢纽系统总体构成2.城市内部客运枢纽城市内部客运枢纽系统依托城市内部交通网络建立,衔接不同模式和方式的城市公共客运网络。按交通方式可以分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和城市公交枢纽。城市内部客运枢纽主要服务城市居民通勤出行需求,满足上班、上学、购物、娱乐等目的的出行需求,核心功能以中转、换乘为主。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内部客运枢纽系统相对发达。7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1客运枢纽系统总体构成从服务目标和区位层面,城市内部客运枢纽可分为三个层次:市级: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其辐射范围是全市范围。中心级:一般设置于城市中心附近外围,其辐射范围通常是以城市中心区向外延展的一个扇形区域,这一区域内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组团。组团级:一般位于组团的中心区或者是城市的副中心,通常是新区开发的向导和依托点,辐射范围主要是组团内部。7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2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目标城市对外客运枢纽布局的三个层面:国家级层面:顶层规划,此层面的城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是战略性的,主要结合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及其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和功能,在全国范围内确定枢纽节点城市及其交通功能,不涉及具体场站的选址问题。8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2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目标省级层面:需结合上位规划、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及交通资源条件,从区域及省级综合运输网络角度出发,分析城市居民对外出行(国际、国内中长途和城际中短途出行)的需求特性和规模,考虑不同主导方式客运枢纽的技术经济特点、客流属性和辐射范围,明确各枢纽所服务的出行需求类型和不同客流间的转换关系、明确客运枢纽的方式衔接要求、明确重大枢纽设施的布局、规模等级和衔接方式,构建全省客运枢纽系统。8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2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目标地市级层面:枢纽场站设施落地层面的规划。地市层面客运枢纽应在上位规划功能定位、总量规模和方式结构的指引下,通过预测远期枢纽客流需求总量、出行层次和方式结构,测算枢纽总体发送能力和用地规模,在布局选址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土地利用、主要客源地分布、区域交通网络、城市交通网络等方面,研究枢纽的场站选址和落地问题,同时从枢纽周边用地开发和枢纽集散客流双重需求角度,研究枢纽配套交通衔接设施的衔接。8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2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目标城市内部客运枢纽规划首先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网以及公交网,考虑当地居民出行规律和需求特性,明确枢纽布设的层次结构、数量,明确枢纽选址和交通衔接方式,合理规划步行系统等,具体的布局原则包括: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层次分明,均衡分布适应需求,留有余地8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3城市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要点1.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要点8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3城市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要点2.城市内部客运枢纽规划要点(1)市级枢纽为了保证市级客运枢纽的全市性辐射功能,市级枢纽应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主导,且公共交通方式在市级客运枢纽中应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对于衔接方式,应适当考虑自行车交通方式的换乘,设置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地。一般不设置私人小汽车的接驳换乘,但需设置小汽车上落客区。市级客运枢纽规划、设计、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实现轨道与轨道之间、轨道与常规公交之间一体化、无缝衔接换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交通综合体”的形式。8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3城市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要点2.城市内部客运枢纽规划要点(2)中心区级枢纽中心区级枢纽服务范围较广,一般应有轨道交通支持,若不具备条件,应以BRT代替,同时辅以常规公交方式进行客流接驳。在衔接方式上,应根据需求设置自行车换乘设施。有轨道交通支持的情况下,应设置足够的、方便的小汽车停车换乘设施,以便组织P+R换乘,降低中心城区交通压力。8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2.3城市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要点2.城市内部客运枢纽规划要点(3)组团级枢纽组团级客运枢纽的接驳换乘系统所服务的区域主要是组团内部,主要以常规公交为主,为保证与中心区以及其它组团之间的便捷联系,应在布局规划上力求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或快速公交之间最便捷的换乘,减少步行距离。在衔接方式上,组团级客运枢纽不仅应该具有完善的步行系统,还应充分考虑与自行车交通方式的换乘。如果具有轨道交通的支持,一般应设置小汽车停车换乘设施以及上下客区。8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3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中的模型与方法5.3.1客运枢纽选址模型5.3.2客运枢纽交通需求调查与预测方法 8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8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5.3.1客运枢纽选址模型一、数学(物理)模型(1)重心法设规划区域内有n个交通发生点和吸引点,各点的发生量和吸引量为Wj(j=1,2,⋯,n),坐标为(xj,yj),其中j=1,2,⋯,n。需设置对外客运枢纽的坐标为(x,y),枢纽系统的运输费率为Cj。根据平面物体求重心的方法,对外客运枢纽的最佳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9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5.3.1客运枢纽选址模型9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运筹学方法(1)集合覆盖选址问题

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覆盖模型分为三种:集合覆盖模型、最大覆盖模型、部分覆盖模型。假设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是不受限制的,则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约束条件:其中:xj为需求点,cj为在节点设置一个设施时的固定成本。目标函数表示使设施总成本最小,多数情况cj均相等,则目标函数为设施数量最小;约束条件保证每个需求点至少有一个设施位于可接受的距离之内。设Ni为在结点可接受的最大服务距离(时间)S范围内设施结点j的集合,则Ni={j|dij≤S}。5.3.1客运枢纽选址模型9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2)P-中值与P-中心选址问题P-中值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Z表示目标函数;M表示m个需求点的集合,M={1,2,⋯,m};N为n个设施备选点的集合,N={1,2,⋯,n};i为需求点的编号,代表需求点的特定位置;j为设施备选点的编号,代表可能设施点的位置;P为设施配置的数量;Wi为需求点的需求量;Dij为需求点i与设施j之间的出行成本(距离、时间、费用等);Xj为0/1决策变量,取1表示位置j有设施设置,取0表示位置j无设施设置;Yij为0/1决策变量,取1表示设施j为需求点i提供服务,取0表示设施j不为需求点i提供服务。5.3.1客运枢纽选址模型9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5.3.1客运枢纽选址模型9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5.3.1客运枢纽选址模型9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3)多目标优化②约束条件•可行域约束•枢纽路段容量限制约束•枢纽节点客流量平衡约束③求解算法传统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的求解通常是通过线性加权法、主要目标法、分层序列法等方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然后利用一般的线性或非线性方法对其进行求解。由于不符合多目标优化问题本身特点,传统的求解方法并不适用。而由法国经济学家V.Pareto最早提出的Pareto解集的概念非常符合多目标优化问题本身的特点,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目标优化方法绝大部分都是基于Pareto概念的多目标演化算法,如多目标遗传算法、非劣分层遗传算法、小组决胜遗传算法、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等。5.3.1客运枢纽选址模型9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综上,一般数学与物理模型常用于解决一元选址问题,即在规划范围内只建设一个枢纽场站的布局问题。运筹学方法则可以解决多元选址问题,即在规划范围内建设多个枢纽场站的协同布局问题。上述方法的对比情况如表所示。选址方法应用范围建模过程复杂程度求解难度重心法一元选址问题简单低微分法一元选址问题简单低集合覆盖多元选址问题复杂高P-中值与P-中心多元选址问题复杂高多目标优化多元选址问题复杂高备注:多元选址问题的模型同样可以用于解决一元选址问题。5.3.1客运枢纽选址模型97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一、需求调查(1)背景资料收集

①社会经济层面

②土地利用层面

③相关政策以及既有规划层面(2)交通调查

①基础设施

②道路交通量

③居民出行OD调查5.3.2客运枢纽交通需求调查与预测方法98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需求预测(1)四阶段法交通分布预测和换乘量预测对应关系:5.3.2客运枢纽交通需求调查与预测方法99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需求预测(1)四阶段法方式划分预测和换乘量预测对应关系:5.3.2客运枢纽交通需求调查与预测方法100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需求预测(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仍然是以非集计模型为基础的,它是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Logit模型为载体,将这些因素考虑到模型中,通过调整Logit模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可预测换乘比率的变化趋势。(3)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与四阶段法、因素分析法有本质的区别,它不再依赖于特定的预测模型。类比分析法是根据两个对象的已知相似性,把一个对象已知的属性或规律推介到另一个对象上,从而获得对另一对象新的认识方法。类比分析法主要应用于未建客运枢纽交通方式分担率的预测。5.3.2客运枢纽交通需求调查与预测方法101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需求预测各方法所需基础资料比较5.3.2客运枢纽交通需求调查与预测方法102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需求预测各方法应用范围比较5.3.2客运枢纽交通需求调查与预测方法5.4客运枢纽设计标准与规范103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一、铁路客运站

《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TB10100-2018)》以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主要依据将客货共线铁路客站划分为4级:特大型站房、大型站房、中型站房和小型站房,以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主要依据将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客站也划分为同样的四级,对铁路客站候车室、售票厅、站前广场、旅客站台等的规模确定、换乘设施以及流线的设计、无障碍设计、综合换乘衔接等给出了设计依据或参考标准。总的来看,现行标准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铁路客流出行特征和业务变化需求,做出了很多细节上的调整,适应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在倡导绿色低碳、无障碍化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5.4客运枢纽设计标准与规范104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二、公路客运站与港口客运站

《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60-2012)》综合发车位和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将汽车客运站划分为一级~五级5个级别,按照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将港口客运站划分为一级~四级4个级别,并给出了相应的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的计算方法。在交通客运站的选址与总平面布置,站前广场、候乘厅、售票用房等的规模确定、设施布局、综合换乘衔接、无障碍设计,以及汽车客运站营运停车场、客运码头与客货滚装码头的设置等方面给出了设计依据或参考标准。总的来看,现行标准基于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在无障碍设计、公共安全防范、节能与安检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完善,更适应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旅客和业务需求。5.4客运枢纽设计标准与规范105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三、航站楼(区)

《运输机场总体规划规范(MH/T5002-2020)》、《民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5-2008)》以及《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建设标准(MH5023-2006)》均对航站楼(区)的规模确定、功能布局、综合换乘衔接及流线设计等方面给出了设计依据或参考标准,其中《运输机场总体规划规范(MH/T5002-2020)》和《民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5-2008)》对航站楼(区)按规划目标年旅客吞吐量规模进行指标分级。5.4客运枢纽设计标准与规范106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三、航站楼(区)不同的是,《运输机场总体规划规范(MH/T5002-2020)》和《民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