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贵州省威宁县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威宁县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威宁县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威宁县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贵州省威宁县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威宁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素质教育期末测试试卷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代“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下列关于“诸侯”的表述错误的是A.诸侯王全部与周天子同姓 B.诸侯为周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C.诸侯须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D.诸侯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分封对象的主体是同姓贵族,还有功臣、先代帝王后代等,A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在分封制之下,诸侯须对周天子定期朝贡,诸侯要为周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诸侯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2.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冷了想穿衣,饿了想吃饭”“好逸恶劳”这都是人的天性。在天性的作用下,人会违法乱纪。他反对单纯地只讲关爱、教化,主张对未能教化成功的人严加惩戒。该思想家属于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答案】C【解析】题干“‘好逸恶劳’这都是人的天性”强调性恶论,“反对单纯地只讲关爱、教化,主张对未能教化成功的人严加惩戒”实际上是礼法并用,这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主张,C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法治、中央集权,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3.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 B.皇帝制度C.内外朝制度 D.科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具有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和皇位世袭特征,这一制度是“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内外朝制度:外廷指的是正式的国家政府机构,由丞相领导。内廷指的是皇宫里面皇帝的私人随从组成的机构,排除C项;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排除D项。故选B项。4.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 B.三公九卿C.皇帝制度 D.推行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国,郡国两制并行,这是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A项正确;西汉初年,继承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排除BC项;西汉初期以黄老之学治国,排除D项。故选A项。5.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形成了以汉风为基础同时习染胡风的独特风格,既有反映畜牧生活的“放牧图”“野骆驼图”,也有反映农耕生活的“牛耕图”“拾粪图”“收割图”。这体现的是A.战乱频繁 B.民族交融C.中外交往 D.文化昌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陕北的画像石中形成汉风和胡风相结合的风格,以及畜牧生活和农耕生活图,体现了汉朝民族交融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战乱频繁,排除A项;材料反映我国的民族交融,并非中外交往,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文化昌盛,排除D项。故选B项。6.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遏制了世族势力的扩张C.提高了官员素养 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皇权,D项正确;材料说明东晋门阀政治分散了皇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增强了士族势力的扩张,排除AB项;材料内容和提高官员素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唐中期出现了“态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面对这种现实,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实行了A.均田制 B.两税法 C.以庸代役 D.三长制【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随着均田制的破坏,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实行了两税法,B项正确,排除A项;以庸代役是唐朝初期实行的租庸调制的内容,唐朝中期废除了租庸调制,实行了两税法,排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制,排除D项。故选B项。8.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和完善。下图中,门下省负责A.决策 B.执行 C.审议 D.咨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中书省负责拟诏,门下省负责审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9.杜甫的诗因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被后人称为“诗史”。有人认为它是研究唐史的第一手史料,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A.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作历史研究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C.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D.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诗作为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唐诗作为修纂史书的证据资料,必须要经过考证之后,才能使用,可以用作历史研究,B项正确;唐诗经考证正确后可使用,排除A项;C项“最”说法错误,排除C项;唐诗是第二手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10.“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由此可知宋朝实行A.募兵制 B.将兵法 C.征兵制 D.更戍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宋时期实行的更戍法,D项正确;募兵制是国家以出钱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服兵役,征兵制是国家要求公民按照义务强制性服兵役,排除AC项;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排除B项。故选D项。11.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选项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A.西周分封制 B.契丹的“蕃汉分治”制度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金瓶掣签制【答案】B【解析】辽朝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采用少数民族制度,南面官负责农耕民族事务,采用汉制,这类似于“一国两制”的办法,B项正确;西周分封制、元朝的行省制和清朝的金瓶掣签制度都不是一国两制的表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12.下图表示是1080年北宋人口和垦田数比例,运用此图表可以说明的是A.南方经济展超过北方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答案】A【解析】图中信息显示南方的户数和垦田数超过了北方,说明了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南方的自然条件,也无法体现政府推行的政策以及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排除BCD项。故选A项。13.“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这一主张来自于A.道家学派 B.佛教禅宗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可知,该理学家认为要得知某个道理,应当有切身的经历和体悟,是心学的观点,D项正确;道家学派、佛教禅宗以及程朱理学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4.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 B.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没有实权C.拥有实权可以左右皇帝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D项正确;内阁不是正式机构,没有实权,不可能限制君权,排除AC项;B项是军机处的特点,排除B项。故选D项。15.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A.御史台 B.政事堂 C.军机处 D.中书省【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项正确;御史台、政事堂和中书省是法定的中央独立衙门,排除A、B、D项。故选C项。16.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政府对人民剥削较轻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政府重视史志的编纂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答案】D【解析】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指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项正确;对“役”的改动,不能说明政府对人民剥削减轻,也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B项;C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故选D项。1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据此可知,列强获取了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C.设立租界的特权 D.开设工厂的特权【答案】B【解析】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材料内容说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列强获取了邻事裁判权,B项正确;片面最惠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设立租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相反;开设工厂的特权是在甲午战后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18.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下图),请给这个表选一个恰当的标题,它是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军北伐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A.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 B.民族危机的加剧C.农民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D.地主阶级的腐朽【答案】A【解析】“金田起义”“太平军北伐”等信息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抗争,“追求财富平均”“领导集团内讧”等信息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因此,恰当的标题是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A项正确;民族危机反映的是中外民族矛盾,排除B项;“金田起义”无法体现农民阶级缺乏斗争经验,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无法体现地主阶级的腐朽,排除D项。故选A项。19.“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百日维新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传播了共和思想C.促进了国民的觉醒 D.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C【解析】根据“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国民的觉醒,C项正确;百日维新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共和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B项;百日维新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20.孙中山曾说:“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这反映了同盟会的哪一纲领?A.驱除鞑虏 B.创建民国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欲求生产分配平均,亦必先将土地归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指是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的主张,D项正确;驱除鞑虏属于民族主义内容,排除A项;创建民国属于民主主义内容,排除B项;恢复中华属于民族主义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21.“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指的是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C.创建中国共产党 D.戊戌变法【答案】B【解析】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B项正确;启蒙运动是思想领域的举措,洋务运动属于经济领域的行为,排除A项;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陈独秀所言的启蒙运动无关,排除C项;戊戌变法属于政治领域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2.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促成这次工运高潮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宽松的国内环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确立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因此一大结束后中国的工人运动出现高潮,B项正确;AD项不是这次工运高潮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18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B项。23.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指出:“如果毛泽东不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领袖,那么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就不可能掌权。”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中共领袖是在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七大 D.新中国成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5年,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A项正确;中共一大是1921年召开,排除B项;中共七大是1945年举行,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排除D项。故选A项。24.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此例如下表所示。下表反映出当时边区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A.社会主义性质政权的建立 B.农民在政权中处于领导地位C.联合政府各阶层都可参加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一时期显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整个中国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选举”“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及知识分子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知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社会主义性质政权的建立是在1954年宪法颁布,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无产阶级在政权中处于领导地位,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政府不能等同于联合政府,排除C项。故选D项。25.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D.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地位大大提高,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排除ABD项。故选C项。26.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是指A.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的打响C.北平谈判的破裂 D.解放军占领南京【答案】A【解析】据材料时间1947年及“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具有转折点意义,A项正确;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排除B项;1949年北平谈判破裂,排除C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排除D项。故选A项。27.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大国对华外交实行封锁、孤立政策。被誉为“外交核爆炸”,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取得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 B.中法建交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取得突破,同此后不久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一样震惊世人,因而中法建交被誉为“外交核爆炸”,B项正确;参加日内瓦会议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与题意的描述不符,排除AC项;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在中法建交以后,不是同西方大国关系取得突破的标志性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B项。28.有学者认为:“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其中属于“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表现的是A.确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B.七千人大会的召开C.人民公社的建立 D.发动“文化大革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我国政协制度建立,促进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属于“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具体表现,A项正确;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八字方针,排除B项;1958年提出建立人民公社,排除C项;1966年发动发动“文化大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2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1978年,中共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项正确;ACD项不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做出的决策,而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排除。故选B项。30.2020年初,在国内新冠肺炎刚刚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国马上向意大利、伊朗、巴基斯坦等疫情严重的地区及时提供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紧急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中国A.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各种区域和全球性危机与难题,中国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坚持合作共赢,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应对各种区域和全球性危机与难题,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坚持合作共赢,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材料二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给西汉带来了怎样的政治问题?(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答案】(1)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2)地方行政制度: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或郡国并行制)。政治问题: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解析】【小问1详解】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判断出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方面来分析得出郡县制在当时的主要作用。【小问2详解】制度:根据材料中的“胶东国、东莱郡”可以判断出这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国并行制最终酿成了“七国之乱”,威胁了中央集权,即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小问3详解】从材料“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中可以得出疆域辽阔的特点:疆域辽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意义: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等角度总结回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源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富强,除因为拥有装备精良的军队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工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他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据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材料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作《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的含义是什么?【答案】(1)主要主张:中国必须变法革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制度。主要目的: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西方,挽救民族危亡。(2)“借来的东西”是指马克思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等皆可);“药方”是指“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3)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含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析】【小问1详解】主张:根据“主张变法革新”得出中国必须变法革新;根据“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得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根据“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得出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制度。目的:受鸦片战争战败的影响,魏源作《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抵御西方,挽救民族危亡”。【小问2详解】含义:根据材料二中“毛泽东同志……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借来的东西”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药方”的含义是“工农武装割据”。【小问3详解】失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的失误主要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等。含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指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点睛】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共中央选择“一边倒”,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是中共领导人当时在两极对抗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