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湾大市政一期可研究报告_第1页
金沙湾大市政一期可研究报告_第2页
金沙湾大市政一期可研究报告_第3页
金沙湾大市政一期可研究报告_第4页
金沙湾大市政一期可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 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单位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4编制的依据及研究范围 11.5项目建设地点 31.6项目投资规模 31.7投资估算 41.8结论与建议 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62.1项目提出背景 62.2海南省经济发展概况 82.3海口市经济发展概况 162.4项目建设必要性 23第三章 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3.1建设地址 313.2沿线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36第四章 交通量调查与预测 384.1交通现状 384.2规划区内交通影响分析 384.3交通量预测结果 43第五章 建设规模、内容及技术标准 455.1建设规模 455.2建设内容 455.3道路主要技术标准 46第六章 工程方案 476.1方案设计原则 476.2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476.3道路工程 486.4给水工程 656.5排水工程 706.6交通标志 836.7照明工程 846.8电力工程 876.9电信工程 886.10道路景观绿化及附属设施 88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977.1沿线环境特征 977.2环境保护设计标准 987.3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987.4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1017.5环境影响评价 105第八章 项目招投标及管理 106第九章 工程建设的进度安排 107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810.1投资估算依据 10810.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0810.3建设投资估算 10910.4资金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 136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分析与评价 13711.1经济效益分析 13711.2社会效益分析 13711.3环境效益评价 138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13912.1结论 13912.2建议 139批复文件附图:路网总体布置图道路平纵总体设计图道路纵断面图道路标准横断面图污水汇水面积雨水汇水面积给水平面图管线综合横断面图管线综合布置图规划设计条件总论1.1项目名称金沙湾土地一级开发陆地开发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项目建设单位1.2.1项目建设单位企业名称:海南恒盛元国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地址:海口市滨海大道85号天邑国际大厦17层。1.2.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海南恒盛元国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初,注册资本十亿元,经营范围主要为旅游项目投资开发、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三家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分别是浙江恒逸集团、浙江荣盛集团、浙江开元旅业集团。三家中国500强企业强强联手,不仅为恒盛元国际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和旅游地产开发运营经验,更是凝聚了一批地产界、商业界、管理界的精英队伍,实现恒盛元国际一起步就进入国际化、科学化、高效化的运行模式。目前公司正在开发的“昌江棋子湾”和“海口金沙湾”两大国际湾区旅游度假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100个亿,总规划用地超过16000亩,形成公司“西北联袂,双子连星”的战略布局,迅速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队伍中的主力军。公司扎根海南,致力于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大资金投入,大项目驱动”的战略思想下,公司将实现飞跃式发展,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中的中坚力量。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4编制的依据及研究范围(1)《国务院关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54号(2)《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海口市防洪(潮)规划报告》;海口市水务局(2008年4月)(4)《海口市西海岸新区长流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10月)(5)《海口市金沙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9月)(6)《海口市供水专项规划》;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2009年)(7)《海口市排水专项规划》;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2009年)(8)《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9)《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0)《海口市市政建设规划管理办法》;(11)《海口市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1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3)《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规范》(修订版);(1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1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013-2004);(20)《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017-96);(2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2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2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2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2/3-2009);(2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3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3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33)《海南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海南电网公司2006年07月);(3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3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3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37)本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工程设计规范;(3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5项目建设地点金沙湾土地一级开发陆地开发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建设地点位于海口市西北部,东起粤海铁路,南至南海大道、盈滨半岛,西至海岸边,北至新海港。1.6项目投资规模海口金沙湾道路一期工程共十五条道路,道路总长11153.8m。构成“纵横“琼海大道西北段,道路规划宽度50m,长度1275.913金海大道中东段,道路规划宽度80m,长度559.001临海路北段,道路规划宽度32m,长度342.281临海路中段,道路规划宽度32m,长度325.5m海湾北路东段,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1462.919m海湾南路东段,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259.359m迎宾路,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2196中华路中东段,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585.446m华夏路东段,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259m。明珠路南段,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664.52m。奥海路,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273.726m金海路东段,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356.604m海马路,道路规划宽度16m,长度431.769m碧海路东段,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430.967m荣山路东段,道路规划宽度16m,长度756.307m西秀路北段,道路规划宽度20m,长度974.258m1.7投资估算拟建项目总投资估算为62793.82万元,其中建筑安装费为47575.88万元,工程其他费用4541.53万元,预备费4169.39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5555.51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951.52万元。1.8结论与建议本项目经批准,由海口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海口市各级政府和部门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工程实施的重要性,根据政府职能划分,理顺城市道路建设的管理事权。强化本级政府对下级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下级政府对规划的实施和管理职能。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标准与审批程序,依法行政,保证规划实施的合法、公平和效率。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增强规划编制和审批过程的透明度。推进政务公开,增进规划的透明度,使各社会主体都能自觉执行规划、支持和监督规划管理。落实对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政府土地储备等集中统一管理措施的实施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有计划的投放土地,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使用制度。完善规划决策体制和制度,建立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度,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公示与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克服城市建设发展的盲目性。进一步整合规划区土地、海岸线、生态等资源,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1.8.1结论(1)金沙湾土地一级开发陆地开发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工程是金沙湾片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符合市政府对生态旅游区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要求,需积极稳妥进行推进。在旅游景区内建设机动车行道路、步行旅游道路及给水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燃气工程和综合防灾工程,其建设既可满足景区建设和旅游的需要,又可减少各类旅游方式与自然保护的矛盾,从而促进旅游开发建设的健康发展。项目建设是旅游区发展的迫切需要,项目的建设还可实现如下目的:●改善规划区旅游环境,提高该片区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海南省旅游形象,提升海口市西海岸线的环境品质;●金沙湾片区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旅游的吸引点,在实现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增加政府税收。(2)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项目的建成可改善海口市的旅游环境,有利于促进海南省及海口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积极影响。1.8.2建议(1)建设单位应加强风险意识,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段,防范各种风险;(2)(3)建议从项目建设期起,可开展宣传活动,积极拓展市场,以保证项目投入运营后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提出背景海口市是中国最南端的海洋大省——海南省的首府,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海口市经济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日趋加速。2002年海口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原海口、琼山两市合并,行政区划调整为海口,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为海口市乃至整个海南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完成,确定了未来的城市发展格局和发展目标,提出把海口建设成为海南省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中心城市,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健康宜居城市和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并提出了主城区“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的建设发展思路。图2-1海口市地理位置图东进:建设东海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桂林洋高校区,着重发展休闲度假、教育科研、空港物流等产业,打造全省人才培育和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国家级滨海生态旅游示范区。

南优:加强南郊生态保护,适度发展优势产业。

西扩:科学规划建设西海岸新区,加快推进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建成聚集高端人才的生态宜居区和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北拓: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邮轮、游艇、帆板等休闲产业,加快海上人工岛等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有序发展高端旅游地产,凸显海湾旅游休闲城市特色,展现北岸城市的秀美。

中强:突出综合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和生活空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加强城市路网建设,构建循环有序、畅通便捷的城市路网;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业态;建设舒适和谐的生活居住区和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将主城区划分为江东、中心和长流三个组团,长流组团所承担的城市职能为“重点拓展面向岛内、岛外综合功能”。长流组团共分为四个功能片区:即旅游度假、办公和居住为主的西海岸片区(北面);以教育、科研、居住为主的长流片区(中、南面);以过海铁路和配套设施为主的粤海通道片区;以旅游为主的金沙湾旅游片区。金沙湾片区地处盈滨半岛北段,西临大海,东侧为铁路站场和水体分隔,空间相对独立,现状资源丰富。金沙湾是西海岸悠长岸线中的精华部分,岸线条件好,且基本未利用,拥有“夕阳、海水、沙滩”等出色的旅游资源:海岸——海岸类型包括了沙岸、岩岸海岸;沙滩——长度约5公里,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金沙湾沙滩为西向沙滩,具有避风庇荫的独特优势,是海口市西向沙滩中岸线最长最完整的区段;泻湖——是海口市为数不多的适合停靠游艇的自然港湾,可用于建设游艇社区;阳光——舒适宜人,四季皆夏,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不到29度;高尔夫——荣山河南侧的“日月湾高尔夫“为旅游者提供了商务与休闲的高档活动场所。根据《海口市金沙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该片区的功能定位为——金沙湾片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总体发展目标,依托滨海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精品旅游度假和时尚海岸居住,建设旅游度假与城区相融的滨海旅游新区;人口规模约6.9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47万(包括动迁安置人口0.82万人),旅游人口4.48万。为了金沙湾规划区下阶段区域地块开发及市政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海南恒盛元国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编制了金沙湾道路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海南省经济发展概况2.2.12011年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综合①地区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9.15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14.50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141.64亿元,增长13.3%。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8797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为4429美元。②地方公共财政收支。2011年,全省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9.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0.09亿元,增长25.5%。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79.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7%。③物价。2011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6.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3%,居住价格上涨4.9%,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4%、衣着价格上涨0.9%、烟酒价格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5%。二、民生①居民收支。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69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46元,比上年增长2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43元,比上年增长15.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26元,增长19.7%。②教育。2011年,实施了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教育扶贫(移民)学校8所,有9个市县实现全部农村户籍中职学生免费教育。全年普通高校(含成人教育)招生5.49万人,在校学生18.06万人;中职(含技工)招生6.54万人,在校学生17.1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6.06万人,在校学生16.85万人。中职招生规模和在校学生规模均已超过普通高中。普通初中招生12.55万人,在校学生39.2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2.40万人,在校学生76.56万人。③社会保障。2011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198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全面发放,60岁以上城镇居民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130元,比国家提前1年实现全覆盖。连续5年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年末全省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199.4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0.3%;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51万人,增长8.6%;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3.9万人,增长8.5%;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9.8万人,增长7.8%;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5万人,增长9.4%。④社会救助。年末全省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2万人;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1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4万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54万人。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倍。全年救助灾民87.5万人次,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9亿元。为各类困难群体和大中专学生发放物价补贴1.8亿元。⑤保障性住房建设。2011年,全省城镇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22万套,占计划的121.2%。其中,竣工4.85万套,占计划的119.1%。全年开工建设面积900.01万平方米,占计划总面积的140.5%。其中,竣工面积384.66万平方米,占计划的155.9%。农村危房改造(含水库移民)开工4.14万套、开工面积299.32万平方米,分别完成计划的103.6%和125.0%。其中,竣工3.64万套、竣工面积264.58万平方米,分别完成计划的91.0%和110.5%。⑥劳动就业。201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3%,下降1.27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9.2万人,增长2.2%。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50.6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5%。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61.58万人,增长4.2%。⑦医疗卫生。2011年,村村有卫生室目标全面实现,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海医附院医疗综合大楼等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区域医疗中心、省眼耳鼻喉专科医院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改造乡镇卫生院12个。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922个,比上年增长5.1%。全省共有医院病床位2.77万张,增长6.7%。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9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1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32万人。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2.46万例,比上年增长8.8%;报告死亡125人,下降14.4%。三、农业2011年,全省农业完成增加值6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水产品总产量159.23万吨,比上年增长6.5%;干胶产量37.23万吨,增长7.5%;瓜菜产量469.06万吨,增长6.0%;水果产量402.85万吨,增长7.4%;肉类总产量71.75万吨,增长4.8%。全年瓜果菜出岛570万吨,比上年增长5.5%;生猪出岛量突破200万头,达到203万头,增长16.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0.02万千瓦,增长2.0%,其中排灌机械动力91.50万千瓦,增长1.1%。现有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7.80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四、工业和建筑业①工业。2011年,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47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7.94亿元,增长14.0%。在重点工业行业中,石油加工业产值47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118.88亿元,增长22.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13.69亿元,增长14.1%;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82.55亿元,增长20.3%;非金属矿制品业产值80.96亿元,增长1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80.06亿元,增长21.1%;医药制造业产值75.75亿元,增长3.9%等。全年列入统计监测的3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362.4%,比上年提高3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3.76亿元,增长7.1%。②建筑业。2011年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单位151个,从业人员9.37万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93.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88.46万平方米,增长15.7%。本省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五、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①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6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第二产业投资304.78亿元,增长73.7%;第三产业投资1295.03亿元,增长29.8%。②重点项目建设。全年16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占投资总额的47.8%。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竣工投入使用,90万吨文化用纸项目、合瑞制药厂项目、英利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二期、200万头生猪肉联加工项目等项目已竣工投产,海棠湾万达康莱德酒店、希尔顿逸林酒店、神州半岛喜来登酒店等6家五星级酒店已建成营业,三亚西部供水工程、西南中沙渔业补给基地一期工程、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等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海口—屯昌高速公路、大广坝二期、昌江核电、中海油精细化工一期、东方电厂二期、海南生态软件园等一大批续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红岭水库枢纽、陵水海洋主题公园、中国石化海南成品油保税库等项目开工建设。③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63.05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1.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659.88万平方米,增长35.6%;销售面积888.19万平方米,增长3.9%。六、消费品市场2011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667.77亿元,增长18.8%;乡村零售额73.36亿元,增长19.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30.68亿元,增长18.1%;餐饮收入110.45亿元,增长23.2%。全年批发业销售额13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零售额销售额750.55亿元,增长22.7%。七、旅游业和交通运输邮电业①旅游业。2011年,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300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2919.88万人次,增长15.8%;接待入境旅游者81.46万人次,增长22.8%。全年旅游总收入3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年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62.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②交通运输邮电业。2011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年货物周转量138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9%;旅客周转量472.8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9%。全年新辟29条国际国内空中航线、10条海上航线以及海口至成都铁路客运线。海口美兰与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均冲破1000万人次大关。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9500.43万吨,增长13.2%;旅客吞吐量3148.32万人,增长13.4%。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6.66亿元,增长19.6%;邮政业务总量5.26亿元,增长12.5%。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①金融业。201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04.5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194.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1%。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619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利润总额67.32亿元,增长10.0%。②证券业。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1.90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由上年末的23家增加到25家,股票市价总值1228.01亿元,证券和期货交易总额36848.05亿元。③保险业。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3.75亿元,增长21.4%;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5.88亿元,增长40.4%。九、对外开放和改革①对外开放。2011年,作为我国第四个综合保税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成为海南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又一重要基地;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试点实施,成为全球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的岛屿。举办2011海南(香港)经贸旅游文化周、开展“央企海南行”、举行第14届“冬交会”等;组团参加了第八届东盟博览会、第七届泛珠合作论坛等。金砖五国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重大国际会议在海南成功举行。全年全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30.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出口总值25.42亿美元,增长6.3%;进口总值104.81亿美元,增长24.4%。全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5.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5.23亿美元,增长0.7%。②各项改革。国务院批准成立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并赋予其免税品特许经营权,三亚、海口免税店开业。海口农商银行挂牌开业,海南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成功改制。神农大丰、海南瑞泽等2家企业在境内成功上市,海南伟业控股在新加坡成功挂牌上市。省交通控股公司成立运营。中信银行海口分行、招商银行海口分行获批筹建。低空空域改革试飞。“飞鱼”体育彩票游戏成功上市。省歌舞剧院、民族歌舞团完成转企改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重点工作任务。国有林场林权改革全面铺开。财税改革、国企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各类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十、科学技术、文化和体育①科技。2011年,全省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17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家。赛诺、立昇、新世通等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新建农业科技服务站10个、服务点100个。全省组织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0项、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2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1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7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480项,比上年增长45.2%;获得专利授权784项,增长9.8%。②文化。保亭、陵水、屯昌等一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全省20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建成202个,在建2个。全省创建基层文化活动基地111个。全年共组织实施首届海南迎新艺术节、中国少儿合唱节、第三届海南书香节、“万人红歌颂党”大型演唱会等50项重大文体活动。重大理论文献纪录片《琼崖纵队》第一部获全国优秀国产纪录片奖;第二部《浴血琼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电影故事片《孩子的声音》北京首映、海南抗日题材28集电视剧《断喉弩》在全国播出;《窗边的小豆豆》、《下辈子做猫吧》等一批图书列入全国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全省共有报社17家,出版报纸27803万份,比上年增长34.1%;杂志社43家,出版杂志1116万册,增长1.2%。③体育事业。2011年,全省运动健儿在亚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1枚、铜牌2枚;在全国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18枚,获得银牌7枚,获得铜牌8枚。全民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举办了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金椰子”高尔夫球名人邀请赛、万宁国际冲浪节、世界沙排巡回赛等国际赛事;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屯昌站、中国龙舟公开赛等国内重大赛事;海南省全民健身趣味体育运动会、“力加杯”海南省排球联赛、第九届世界华人足球赛等省内赛事。十一、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①节能减排。淘汰了炼钢8万吨、立窑水泥78万吨、造纸1.1万吨、76家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等落后产能;全面启动绿色照明示范省建设;开展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及配套管网建设督查。加强了对燃煤电厂的现场检查;规范和强化排污许可管理,对已列入关停名录的落后产能生产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2011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减排目标内。年末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92.8万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72.0%;新建成2个城镇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6.1%。②环境保护和生态省建设。2011年,造林合格面积1.5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03万公顷,更新造林0.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0%,提高0.9个百分点。新建文明生态村775个,累计达到12236个;新建小康环保示范村26个,累计达到116个。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所有监测城市(镇)的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居住区空气质量要求的国家二级标准。全省89.7%的监测河段、83.3%的监测湖库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海南岛绝大部分近岸海域处于清洁状态,一、二类海水占88.9%,92.5%的监测海域水质符合水环境管理目标的要求。十二、安全生产和地质勘查①安全生产状况。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23人,比上年下降14.8%。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531起,比上年下降4.4%,其中死亡569人,直接经济损失6437.84万元。②地质勘查。全年新发现矿产37处,其中金属矿产22处,非金属矿产15处。地质勘查机械岩心钻探10.41万米。十三、人口和计划生育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全省人口出生率14.72‰,死亡率5.75‰,自然增长率8.97‰,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9.2‰以内。年末常住人口877.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83万人。全省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50.50%。十四、各市县(区)地区生产总值经省统计局联审评估认定,2011年各市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如下(见下表):2011年各市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市县2011年比上年增减(%)全省2515.2912.0东部地区1443.7412.1海口市712.7612.3三亚市284.5714.2文昌市142.2711.5琼海市130.007.6万宁市113.0812.0陵水县61.0711.6中部地区146.1910.5五指山市15.004.0定安县44.819.4屯昌县33.7011.4琼中县16.1311.7保亭县16.8512.6白沙县19.7214.1西部地区799.6914.3儋州市353.8012.1其中:洋浦210.9613.3东方市94.9316.6澄迈县140.0122.6临高县79.718.1乐东县59.9310.8昌江县71.3217.0注:本表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2.2.2存在问题以及2012经济概况预测当前,海南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速减缓,未完成全年预期增长13%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遏制楼市的措施,对住宅实施限购、限贷政策,对海南房地产影响非常明显,导致房地产业增速由上年增长27.1%回落到5.0%,从而影响整个经济增速回落。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产短腿亟需拉长、支柱产业单一;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超过全年预期调控目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3%,结构性特征明显。尽管海南省GDP增速比去年回落,但经济增长仍处于较快的区间。总的来看,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仍在继续,发达经济体复苏步履维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然不断扩散,国家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海南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增长实现了12%的速度,同时物价调控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价格总水平趋稳,成绩来之不易。展望2012年,海南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格局没有改变,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这些过程都没有完结,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将继续迸发出不竭的增长动力,海南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今年海南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3海口市经济发展概况2.3.12011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2011年,海口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社厅的具体指导下,以“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民生工程”为主线,健全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工作新机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就业创业工作今年以来,海口市坚持以扩大和稳定就业为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帮扶三类重点群体就业以及开展“援企稳岗”等工作,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明显。一方面是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启动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工作,各项就业指标稳步增长。1-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432人,完成年任务的113%,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065人,完成年任务的109%;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4075人,完成年任务的1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95%,稳定在3%的控制线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4305人,完成年任务的143%。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880人,完成年任务的117%,其中创业培训6925人,完成年任务的115%。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今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就业专项资金约5279万元,落实灵活就业“4050”人员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企业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011人,认定帮扶88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目前,全市共确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5家,征集见习岗位2715个,已有599名毕业生参加见习。总体看,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就业人员总量不断扩大,各项就业政策的受益人群不断增加,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渐趋完善。另一方面是积极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依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积极开展创业项目推介和创业咨询等服务;组织创业实训师资培训,拓展创业培训内容;举办了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题讲座,组织了“改善你的企业(IYB)高级研修班”“青年企业家沙龙联谊活动”等系列活动,开展全市性创、业创意竞赛13场次,不少参赛项目已投入创业实践。1-11月,全市共组织创业培训6925人,完成年任务的115%;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7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4%;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4个、创业见习(实训)基地45个;设立“创业城、创业街、创业园”8个,其中有3251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6万人;海口市创城工作得到了来琼调研的国家人社部信长星副部长的充分肯定。(二)社会保险工作认真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不断完善社保制度,逐步提高各项社保待遇水平,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社保历史遗留问题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海口市新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未参保超龄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至此,海口市基本养老、医保制度已覆盖所有从业人员和城乡居民。截至10月底,海口市城镇从业人员五项社保总收入19.2亿元,总支出16.3亿元,历年累计结余11.4亿元。一方面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截至11月底,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的参保率分别达96%和92%;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达96%和95.9%,分别提前完成90%和60%的目标任务,基础养老金发放率为100%;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5%,提前完成95%的目标任务。另一方面是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连续六年调增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11年人均养老金达1410元。出台《海口市城镇居民医保重大疾病待遇支付方案》,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超过封顶限额的,可再报销10万元,并开始试行城镇居民医保总额预付制;完善普通门诊统筹支付办法,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从20%提高到50%,年最高支付限额从100元提高到300元;全面启用城镇居民医保电子磁卡,使群众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更加便捷,1-11月,共为22.1万人次支付居民医保待遇7947万元。(三)人事人才和工资福利工作紧紧围绕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服务等工作,为把海口建设成为“宜业”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市已完成岗位设置备案核准的事业单位751家,核准各类岗位25906个,“三年设岗”计划任务完成率为100%;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推行工作与岗位设置工作基本同步,共有731家事业单位24869名干部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分别占应推行聘用制单位总数的97.2%和人员总数的95.7%。同时,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已全部纳入公开招聘,今年,全市新增包括教育、卫生系统和龙华区、美兰区在内的33家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公开招聘岗位数379个,开拓和激活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机制。同时,指导配合市公安交警部门从全省范围招聘文职人员20名;配合做好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分流安置工作。二是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服务政策体系,会同市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打造“人才服务协作”“人才培训和就业指导”等品牌项目,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分配方式和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聘,逐步深化职称改革,逐步放宽职称申报评审范围,人才评价的所有制界限、身份界限、系列界限和户籍界限已逐步打破;推行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实现“评聘分开”和“考聘分开”;推行专业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初步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已步入正规。认真做好专家选拔推荐工作,全市现有“突贡专家”3人,“特贴专家”23人,“省优专家”47人,“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1人;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1.5万人。推进“技能和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组织职业技能鉴定5548人,已有5083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队伍“进、管、出”环节,今年共组织65个公务员职位向社会公开招考;加强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组织公务员培训9429人,特别是创办了公务员网络在线培训,网络参训率达98%,基本做到全市科级(含)以下公务员人人参训、人人受益,网络培训工作得到省领导和国家公务员局的高度评价,《中国人事报》和省内各大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省人社厅在海口市召开了“海口市公务员在线培训工作经验推广暨海南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在线培训工作动员会”,在全省推广海口市做法后,受到各市县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四是扎实做好工资福利工作。目前,海口市已实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确定工资待遇的薪酬制度;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及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的绩效工资管理运行体系。开展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和企业人工成本情况的抽样调查,向社会公布610个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进一步完善工资福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的审批工作,及时调整海口市机关单位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完成机关工勤人员津贴补贴的规范工作;开展遗属供养人员情况调查和调整生活补助费工作,遗属供养人员生活补助标准从440元提高到510元。(四)劳动关系工作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积极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力度,总体保持了全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一方面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全市已有26万名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全市小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达80%和96%,均达预期目标。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积极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全市共1886家单位12万多名职工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合同覆盖企业2686家。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加大主动巡查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等全市性专项执法大检查、常规检查及接受举报投诉立案查处等方式,不断整顿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市共执法检查各类用人单位4624家,涉及用工人数3.6万人;劳动保障举报投诉结案数583件,结案率达95%;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3万份;为2369名劳动者追讨工资151万元。完善建设、水利和交通运输行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办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入1.1亿元,其中因工程竣工未发生拖欠工资已办理退还4450万元。顺利完成全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基本建立“两网化”管理体制,并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介绍,组织实施214名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招聘工作,较好地发挥“两网化”管理监控企业劳动用工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做好人事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工作。加快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及仲裁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大调解组织建设和调解工作力度,对争议案件实行“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今年以来,海口市人事劳动争议案件共结案679宗,结案率为100%,无本级或上级纠错案件,调解裁决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拖欠(克扣)工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社保费等共计1263万元,较好地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十二五”时期,海口市正处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期、经济蓄势突破的上升期、创新和转型的孕育期。当前,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一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促进就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技能型人才匮乏且供不应求,服务性行业、科技行业和部分中小企业“招工难”和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的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二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不衔接的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流动规模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够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四是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十二五”时期,决定了“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已经到了必须破题的关键时期;五是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将进一步凸显劳动关系矛盾,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矛盾、劳动人事争议将更加复杂化;六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薄弱、机构和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等问题,决定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加快推进。2.3.22012年海口市工作计划2012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将继续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努力实现社会创业活力更加强劲、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才保证更加有力、人事制度更加完善、收入分配关系更加合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的目标。主要工作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3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3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90%和95%以上,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一)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以促进就业、稳定就业为重点,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抓手,不断调整优化就业结构,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统筹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和农业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积极构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公共就业服务机制。要加大力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继续开展好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健全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依托新的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分析、预测和发布,丰富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载体,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工作,扩大就业见习基地的范围和规模,逐步完善和规范见习管理制度。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统计制度,积极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和创业,帮助完全失地农民“一户至少一人就业”。要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大项目、大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行业、公益性岗位的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继续实施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发挥技工学校技能培训主渠道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措施,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加强创业项目推介,加大创业贷款扶持,提高创业服务质量,增强创业宣传效果,抓好创业工作考评,努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继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面完成征缴工作任务,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支付各项社保待遇;重点做好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征缴发放工作并做实个人帐户;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衔接的社保水平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和医改方案的要求,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合理调高待遇支付标准,扩大覆盖面;积极开展居民医保政策和非现金缴费技术操作的相关培训,加大征缴网络系统的投入和建设。做好社会保险法和省新修改的各项社保配套政策制度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好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各项工作,加强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定点管理、社保关系跨省转移及接收社保核查等工作,积极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继续做好工伤保险政策宣传和职业病预防工作,健全生育保险支付制度,完善企事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社保年度收支计划任务。(三)加强人事人才和工资福利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员队伍建设。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启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和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继续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称评审工作,完成海口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库;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网络继续教育工作;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六大战略定位的产业发展需要,积极举办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才招聘会,为大企业与重点项目提供人才引进、委托招聘、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人才公共服务。扎实做好公务员公开招录工作,加强对公务员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力度,做好公务员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巩固网络在线培训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参训率;规范公务员选调工作程序,加大公务员考核力度,完善科学的公务员政绩评价体系,加大奖惩工作力度,健全和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加强指导、监督和管理,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人员聘用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积极开展常规劳动监察执法检查与突出重点的整治非法用工、打击非法使用童工和清欠农民工工资等全市性统一的执法专项检查,继续抓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贯彻实施。做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完善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加快推广小企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推进劳动用工备案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市属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工作。加强人事劳动仲裁办案工作,确保仲裁案件期限内结案率达95%以上,争取增加劳动争议仲裁人员编制、办案经费,搞好案件分级管辖工作,加快建设新的仲裁庭。(五)加强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各区为重点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服务能力。深化“金保工程”建设,做好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实现服务信息的联网共享和动态管理。继续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社保数字认证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全面铺开网上社保登记业务。2.4项目建设必要性2.4.1项目建设是集约化发展的需要本项目的开发方式为一级开发,项目后期重点为旅游产业的布局建设,其中旅游房地产占的比重较大。旅游房地产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现有的房地产面貌,实现高端化,为游客提供现代、高端、完备的基础设施服务。国务院要求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化方向发展,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项目用地周边村镇沿海岸线或沿路散布,占地广,建筑多为低层建筑,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项目实施后,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集约利用土地,将营造出一片全新的现代旅游城市景观。本项目针对荣山河内湖水质恶化、生境减少等敏感的生态问题,采用疏通区域河流和入海口、搬迁湖滨养殖、建设人工湿地、保留原生植物等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培育;与此同时,对拟进行开发建设的地区进行生态容量的分析,依据生态容量确定适宜的开发内容和强度,以尽可能减少人工侵扰,保证生态环境品质得到持续的改进。旅游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尤其是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旅游住宿设施等旅游房地产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大。旅游房地产按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不同可以分为产权酒店、分时度假、主题社区或景区住宅、房地产大盘或新城项目等,是房地产品牌化、专业化、战略化发展,与旅游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资源、环境、产业及市场催生海南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早在2005年,海南在旅游业带动下,就形成了以岛外人士购买为主的房地产市场,使海南彻底摆脱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影响。海南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审时度势,基于对区位、资源、环境、产业及市场的综合认识,借鉴国际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为了又好又快地发展房地产,不失时机地提出把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发展旅游房地产,从此揭开了海南乃至中国发展旅游房地产崭新的一页,海南的旅游房地产从此步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海南岛拥有目前国内最佳的综合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块未被污染的“净土”之一。岛上绿荫浓郁,森林覆盖率超过55%,现有的5大热带原始森林区———五指山森林区、霸王岭森林区、尖峰岭森林区、吊罗山森林区和黎母山森林区形成了世界上同纬度中极为珍贵的热带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据2005—2008年海南环境状况监测表明,海南的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离子含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的几十倍,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海南每10万人中就有4位百岁老人,是全国的4倍;全省人均寿命72.92岁,比全国人均寿命高2岁。海南地处北纬180~200(巴厘岛、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夏威夷群岛、吕宋岛等世界知名旅游度假圣地都在这一纬线上),拥有全国唯一的热带海岸带,海岸线长达1528公里,其中具备旅游房地产开发条件的岸线约占50%~60%。海南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26摄氏度,阳光充足、四季如春、空气清新,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丰富的温泉资源、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和传统的黎苗少数民族风情,将海南岛装扮成我国最具特色的海岛型旅游度假胜地,被称为祖国的后花园和度假、休闲环境的绝版。这些都为海南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条件。海口市金沙湾旅游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必将建成海口市的品牌项目之一,成为西海岸的标志性地标。省、市各级领导给予本项目厚望,期待因它的开发建设,在六年的开发期内完成地块开发,从生地变熟地,加大地块人口存量,提高环境质量,吸引更多的海口及外地人口向该区域迁移,改善海口新城区向西的延伸,并打通海口与澄迈的经济、地理通道,营造特色的湾区城市温馨人文环境,吸引大规模城市建设者进入,幅射长流起步区经济。从而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4.2项目的建成将直接促成金沙湾规划片区的开发建设规划片区人口约6.9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47万(包括动迁安置人口0.82万人),旅游人口4.48万。金沙湾片区总用地为1418.33公顷,其中金沙湾土地一级开发范围建设用地除去水域及村镇建设用地39.01公顷,扣除道路广场60.7公顷,另扣除绿化93.19公顷、市政公用设施3.12公顷、以及对外交通2.86公顷,建设地块总面积为金沙湾土地一级开发片区的功能定位概括为——金沙湾片区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总体发展目标,依托滨海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精品旅游度假和时尚海岸居住,建设旅游度假与城区相融的滨海旅游新区。规划功能结构由七个功能分区组成——海湾度假区、商务社区、养生度假区、游艇社区、安置社区、风情小镇区和生态旅游区。金沙湾片区的高标准建设将打造国际时尚生态旅游品牌,体现一流度假胜地的品质,提高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和新奇体验性。通过城乡统筹推动旅游产业链发展,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美化和营造高标准的旅游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区位于长流组团西侧,东起粤海铁路,南至南海大道、盈滨半岛,西至海边,北至新海港。客运交通为主,滨海大道、琼海大道作为地区仅有的2条主干路,是地区最主要的对外交通通道。地区通过上述道路连接市域主要交通走廊,实现与全市各主要地区的交通联系。同时,临海路向北与粤海片区的干道海角路相接,对滨海大道、琼海大道具有一定分流作用,亦是地区重要的对外客运通道。此外,东西走向的金海大道向东连接海口火车站西广场,向西直达渔人码头,加之中央40米绿带的断面布置形式,在承担地区交通功能之余,亦是规划区重要的景观通道之一。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对金沙湾片区的开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4.3土地一级开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和功能,规范海口土地一级开发管理,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全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用地需求,市政府授权委托的海南恒盛元国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金沙湾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征收拆迁和安置补偿,并按规划要求实施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该区域内土地具备供应条件。土地一级开发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土地一级开发,对金沙湾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收储,科学制定片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平整和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熟化”土地,按照“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安排土地使用各功能分区,做到布局集中、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和产出效益,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一级开发管理是加快新海口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土地一级开发管理,有利于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高土地使用价值,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为现代的国际旅游岛省会城市的海口建设做好土地资源保障。通过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可有效发挥土地储备杠杆和平台作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融资,为现代新昆明建设提供建设资金的有力保障。通过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完成片区土地“熟化”和片区外配套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和效益,力求土地最优使用和土地收益最大化。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深入,开展并调整城市用地规划建设,为城市各项用地建设提供基础保证。而片区城市用地更加需要综合考虑用地与建筑、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工程管线敷设以及建设的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等的矛盾。针对海口市金沙湾片区的地形地貌,分析研究和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综合考虑城市景观、防洪排涝工程、道路竖向、雨水、污水排放等要求,进行规划用地的一些主要控制点的研究,使各项建设能相互协调,达到工程合理、使用安全、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地区的用地开发具有先导促进的意义。表2-7金沙湾片区规划用地平衡表用地性质用地代码用地面积(公顷)比例(%)居住用地R418.2936.03其中旅游居住用地R1183.6215.82二类居住用地R273.236.31度假公寓酒店用地CR153.6213.23社区服务设施用地RC1.610.14基础教育设施用地RS6.210.53公共设施用地C362.6031.23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1.030.09商业金融用地C258.035.00旅馆业用地C2580.656.95商业办公混合用地C2C813.791.19文化娱乐用地C312.671.09体育用地C4193.3316.65医疗卫生用地C53.100.26综合用地C2C8R235.403.05绿化用地G181.2415.61其中公共绿地G1150.5412.97防护绿地G230.702.6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3.330.29道路广场用地S143.8512.39其中道路用地S1141.5212.19广场用地S21.430.12停车场库用地S30.900.08对外交通用地T16.251.40城市建设用地1160.96100.0水域及其它用地E257.37其中水域用地E1135.66海滨沙滩用地E53.13农林地E6118.58规划总用地1418.33表2-8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数量单位比例(%)总用地面积1418.33公顷总建筑面积766.84万平方米100.00居住建筑旅游居住建筑61.82万平方米8.06二类居住建筑134.31万平方米17.51社区服务设施建筑1.61万平方米0.21基础教育建筑3.47万平方米0.45度假公寓酒店建筑210.71万平方米27.48公共设施建筑行政办公建筑2.06万平方米0.27商业金融建筑108.10万平方米14.10酒店建筑99.28万平方米12.95商业办公混合建筑34.48万平方米4.50文化娱乐建筑14.97万平方米1.95医疗卫生建筑2.49万平方米0.32综合建筑93.54万平方米12.20规划居住人口6.9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47万人旅游人口4.48万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79.4平方米配建公共停车位约1900个根据该区域规划土地用地的布局需要,本项目道路网线的修建将贯通整个规划区域,对于片区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图2-8规划路网交通量分布图(pcu/h)2.4.3项目建设将提升海口市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海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城市“西拓”提供持久的保障。自“十五”规划以来,海口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城市实力不断增强,为长流新区的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源。近年来,海口持续在西部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和度假设施的建设,西海岸具备了较好的开发条件,并聚集了一定的人气。金沙湾与新海港和火车站相邻,是城市海上和陆上的门户,同时与起步区、粤海片区联系紧密,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因此,金沙湾作为城市的后花园,功能发展以城市战略目标为指导,是城市功能提升和完善的重要地区。利用城市有限的海岸资源,发展各类旅游房产,提供配套完善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为市民与海内外的旅游度假者创造高品位、时尚、舒适的海岸新生活。海口市地处热带滨海地区,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海口从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碧海黄沙是滨海旅游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可以再深度和广度上拓展旅游产业的门类。除了观光旅游外,还可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康体疗养旅游、特色旅游产品的生产等。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海口旅游业搞得有声有色,使之成为海口旅游中心的配套基地,海南旅游大省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金沙湾道路一期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影响力,项目建设符合海口市建设规划和海口市产业发展规划,对强化城市功能,聚集生产要素,增强道路辐射能力,提高城市品位,推动海口市乃至西线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3.1建设地址金沙湾区位于海口市西北部,规划以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形成以方格网为主体的道路网络。地区城市道路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构成,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50米,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0-80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6-20表3-1本项目城市道路规划控制表规划等级路名红线宽度(米)备注主干路琼海大道西北段50次干道金海大道中东段80临海路(北、中段)32-支路迎宾路30-西秀路北段20-碧海路东段20-明珠路南段20-金海路东段20奥海路20-海湾南路东段20-华夏路东段20-中华路中东段20-海湾北路东段20荣山路东段16-海马路16经规划调整,地区规划道路总长约45.7公里,规划道路网密度为2.98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干路网密度为1.23公里/平方公里,规划道路面积约142.04公顷,规划道路面积率约为12.25%。3.1.1地理位置海口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75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5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岛有海甸岛、新埠岛和北港岛。金沙湾片区位于海口市海岸线的最西端,北至铁路及新海港用地边界,南与澄迈相接。规划区距海口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0公里。总体规划土地使用图总体规划土地使用图——长流组团部分3.1.2气象条件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多台风暴雨,秋季凉爽舒适时有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6℃,最低平均气温17.7℃。极端气温最高38.7℃,最低4.9℃。4——10月气温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1月份气温较低。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雨量集中在夏季,多以午后的热雷雨为主,偶尔有台风靠近或登陆时带来暴雨天气。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偏东风为主,初夏和盛夏季节多刮南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4米/秒。3.1.3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的划分,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第7.10.3条,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3.1.4地形、地质和水文(1)地形规划区地势总体上南部高、北部低,秀英高程在1米至40米之间。海楡西路以南至南海大道西延线一带地势较陡,高程在8至40米之间,是规划范围内地势较高且坡度较大的区域。规划区的中部有较多的水田及水产养殖,是规划范围内最低的地方地,高程在1至4米之间。(2)地貌地质海口市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南渡江东部自南向北略有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2米)、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米)、甲子镇境内的日晒岭(171米)、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米)等38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呈较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拟建道路穿过的沿线原始地貌为海成一级阶地,其微地貌以养殖虾塘和水塘为主,中部存在有坟墓区,场地内零星分布有民宅及养殖(养猪、鸡)场。地势整体较为平缓,局部受人工挖塘养殖及抽砂堆积有砂土堆,局部地势相对较高。钻孔高程为3.17~6.90m,高差约3.73m。饱和砂土液化判别及软土震陷,本场地第②、③层中砂属于第四系全新统(Q4mc)饱和砂土层,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第7.11节的有关规定,对上述饱和砂土层须进行液化判别。考虑季节性变化幅度(按最不利地下水位)。经初步计算,②、③层中砂具有中等液化潜势。除此外,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软弱土层,设计时应予于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