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油化设计说明_第1页
路面油化设计说明_第2页
路面油化设计说明_第3页
路面油化设计说明_第4页
路面油化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基本资料(1)实测1:500地形图。(2)设计委托合同及其它相关资料。1.2设计规范(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9)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4号);(8)《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二、概况三、公路油化3.1技术标准公路等级:农村公路路幅宽度:5.5m设计速度:v=15km/h设计最大纵坡:12.0%设计最小纵坡:0.3%设计最小平曲线半径:15米(极限10米)设计最小竖曲线半径:R凹≥100米,R凸≥100米路面设计荷载:公路-Ⅱ级防洪标准:涵洞(25年一遇)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为6度道路净高:4.5m停车视距:15m设计年限:8年3.2平纵线形设计项目设计起点位于松花村养猪场,止点位于恺之峰旅游区宾馆大门。本工程油化道路全长426.5m,公路现状宽度为5~6米,路基、路面、边沟及路缘均已成型,平曲线最小半径15米,平面按照现有公路线形进行设计,经现场踏勘,道路纵坡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高程参照现有路基高程进行控制。3.3横断面设计本项目路面油化设计宽度按原老路路面宽度设计,其横断面布置如下图。图4.3-1标准横断面布置图3.4路面结构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其路面结构组合如下:沥青砼AC-13上面层厚40mm0.3—0.6L/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沥青砼AC-16下面层厚50m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6mm1.0~2.0L/m²改性乳化沥青透层油板缝铺设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宽0.5米)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铣刨2cm)3.5路面结构层设计3.5.1稀浆封层1)材料①改性乳化沥青表1改性乳化沥青需满足下表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粘度C25,3

(秒)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40~10040~100T0604不小于205℃cm不小于20T0605不小于53不小于53T0606②石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2)性能表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1h<800g/m2T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度2~3cmT07513)施工技术要求①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②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③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④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⑤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⑥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⑦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3.5.2粘层、透层为使面层各沥青层间粘结良好,两层沥青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并在层间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选用快凝喷洒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量为0.3~0.6L/m2。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7.1-2中所提技术要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稀浆封层时,透层油不能省略。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选用渗透性好的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L/m2。本工程所采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要求:表3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PCR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T0652恩格拉粘度计E251~10T0622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8~25T0621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100g,25℃,5s)0.1mm40~12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0T0606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5d)%5T0655储存稳定性(1d)%1T0655注:本表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7.1-2表4透层油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PC-2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T0652恩格拉粘度计E251~6T0622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8~20T0621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25℃)0.1mm50~150T0604延度(15℃)cm不小于40T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5d)%5T0655储存稳定性(1d)%1T0655注:本表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3.23.5.3沥青砼面层(1)质量标准表5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压实度≥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6%面层厚度设计值的-8%平整度标准差不大于2.5mm中线偏位±30mm宽度±30mm横坡±0.5%且不反坡弯沉值≤31.5(0.01mm)渗水系数--(2)材料1)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中道路AH-70#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表6道路AH-70#沥青技术要求指标70#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d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46T060660℃动力粘度Pa.s不大于180T062010℃延度cm不小于20T060515℃延度cm不小于100T0605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04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5残留延度(10℃)cm不小于6T0605注:本表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2.1-2应用于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沥青的技术指标见下表。表7沥青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SBS类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0T0604软化点(R&B),℃≥60T0606运动粘度(135℃),Pa.s≤3.0T0625T0619闪点(℃)≥230T0611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2.5T0661溶解度(%)≥99T0607旋转薄膜试验(163℃×5h)质量损失%≤±1.0T0610针入度比25℃%≥65T0604注:本表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6.23)粗集料本次设计采用花岗石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集料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表8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下层用集料表面层用集料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30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35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g/㎝32.452.45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4级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20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软石含量不大于%55(3)集料冲击值不大于%4228集料的破碎面积水小于%70(90)80(90)注:本表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24)细集料细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5)矿粉拟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6)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本说明中与现行规范、规程不同处,以现行规范及施工规程为准。(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表9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混合料类型AC-13AC-16筛孔(mm)通过率(%)31.526.519.010016.010090~10013.290~10076~929.568~8560~804.7538~6834~622.3624~5020~481.1815~3813~360.610~289~260.37~207~180.155~155~140.0754~84~8注:本表参考《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附录J.0.1表10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施工工序石油沥青的标号70号90号沥青加热温度155~165150~160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140~160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190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140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130低温施工15014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0125低温施工14513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7065轮胎压路机8075振动压路机706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50注:本表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2.2-2表1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AC-13AC-16试验方法马歇尔稳定度,KN≥6.0≥8.0T0709流值,mm-1.5~4T0709空隙率(VV),%3.0~4.03~6T0708矿料间隙率(VMA),%≥17≥12.5T0708沥青饱和度(VFA),%75~8565~75T0708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5≥80T079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75T0729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ε25002000T0728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两面各50T0702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应采用木质素纤维。纤维应能承受250℃度以上环境温度不变质、不变脆,并在拌合过程中充分分散。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应符合下表:表12木质纤维质量技术表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子上经振敲后称重含水量(以质量计)不大于%5105℃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重3.5.4路面施工工艺施工前必须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符合规范JTGF40-2004表5.3.3-1的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的技术标准,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粘层透层为使面层各沥青层间粘结良好,沥青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并在层间洒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选用快凝喷洒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量为0.3~0.5L/m2。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7.1-2中所提技术要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稀浆封层时,透层油不能省略。气温低于10℃、大风天气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选用渗透性好的乳化沥青,用量为0.7-1.5L/m2。粘层用乳化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3.2中所提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压实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创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3.6标线1、交通标线种类(1)车行道中心线――黄色单虚线,线宽15cm,双线间距为20cm,虚线采用4-6线。设在没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表示上下分行的界线。(2)(车行道边缘线--白实线,线宽15cm。设在机动车道的边缘,用来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或用以指示机动车道的边缘。(3)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白虚线,2-4线,线宽15cm。设在车道分界处,用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2、标线材料使用的标线涂料应耐久耐磨耗、耐腐蚀、抗滑,与路面粘结力强、干燥快并具有良好的辨别性和防滑性。标线应具备良好的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