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17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17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17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17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17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望天门山》单元第六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

一、知识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

诗的意思。

学习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目标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

感。

难点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出示山的图片欣赏图片本节课通过学

2、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山的诗句,也积累过很生已有的认知进

多的诗句,你能说说你所积累的关于山的诗句吗?指名回答行回顾,欣赏山

3、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发言的图片,回顾写

预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的古诗,指导

山)齐读本课跟山有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进而导入新课。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

4、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名

山大川,或风光秀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

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千古佳句,唐朝

大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

首诗。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望天门山》。

相关链接:天门山生了解天门山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

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

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

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

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

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

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

游题咏。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齐读

讲授新课一、初读古诗,学习字词y-\本环节共分七个

模块展开,第一

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环节初读古诗、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自读古诗学习字词,让学

和解。1生自读古诗,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指名读要求习本课的生字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词,对文章有一

个整体的把握;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

第二环节是理解

的停顿。

古诗大意,通过

2、出示课件:

理解题目及字

望天门山

指名读词,进而根据词

【唐】李白

齐读义理解每句诗的

天门中断II楚江开,碧水东流II至此1回。

意思;第三个环

两岸1青山II相对出,孤帆1一片II日边来。

节是再读古诗,

(二)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感受韵律,通过

1、出示生字

齐读把古诗进行解

duanchiizhigufan

口头组词剖,展开,

断楚至孤帆

借助图片理解古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诗,感悟诗的意

2、古文识字

楚,甲骨文m(诲,草丛、荆丛)+*(足,境,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通过

脚),表示穿行于荆丛之中。

生了解古文反复的朗读,加

至,甲骨文¥是指事字,金下面加一横指事符

深对本课的理

号一,表示地板或床铺,倒写的“交”9表示倒卧

解;第四个环节

的人,所以“至”的整个字形3表示一个人倒在床是链接课外延

伸,拓展古诗,

上,叉腿而卧。造字本义:回到家里,躺下休息。

赏析古诗;第五

3、开展识字游戏,出示要求:

识字游戏个环节是生字书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写,规范学生的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写字习惯;第六

(3)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环节是课外阅

4、出示生字卡片

比读读;第七个环节

5、小组派代表,上台认读,比一比谁读的最

是课堂练习,通

好。

过练习进行巩固

(三)交流汇报

本节课的内容。

1、出示古诗,介绍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

指名读

有“诗仙”的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

生了解诗人

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

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

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

吸取营养和素材。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30卷。

2、写作背景:《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

生了解写作背

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

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

过天门山所作。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二、理解古诗大意

指名回答

1、《望天门山》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远看天门山。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

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指名读

词意: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生记忆

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

地,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断开,试着自己解释

(2)出示:碧水东流至此回指名读

词意: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生记忆

回:回旋,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

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句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打着回旋,急试着自己解释

转而去。

(3)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指名读

词意: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生记忆

出:突出,出现。

句意: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试着自己解释

(4)出示:孤帆一片日边来指名读

词意:

日边:天边。生记忆

句意: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试着自己解释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色?随着

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哪些景色?

《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生读古诗完成

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填空

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

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

(二)学习第一句

1、课件出示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指名读

2、这句诗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指名回答

天门山、楚江水

3、从画面我们感受到了天门山怎么样?用词生想象说词

语形容

高耸、雄伟,险峻

这样雄伟的山被江水冲断,我们又感受到了水生想象说词

怎么样?

湍急,汹涌,奔腾

4、“断”、“开”这两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感悟

水劈山断的壮观景象。

5、指导朗读第一句话,读出壮观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二句

1、课件出示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指名读

2、根据画面理解“回”,“回”字让我们仿

佛浪花拍打岩石的美景。生感悟

3、相关链接:绿色的水

我们常在古诗中看到“碧波荡漾”、“碧流”、

“碧水”等词,难道江水真的是碧绿色的吗?生了解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江水并

不是纯净的水,里面含有杂志,而且水的深度都比

较大,当水层厚度超过两米时,由于光的折射和反

射的作用,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就跟把衣服放

在水盆里,衣服的颜色会变深,而水的颜色看起来

也会有所变化是一个道理。同时水中还有些水藻、

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颜色的,所以湖中或溪中的

水呈现出碧绿色。这跟海水是蓝色的道理是一样

的。

4、知识拓展:

“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难怪

诗人对“碧”字情有独钟。

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是“碧”,读一一碧玉指名读

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齐读

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是“碧”,读一一接天指名读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齐读

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是“碧”,读一一阶前碧指名读

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齐读

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也是“碧”,读一一天指名读

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

5、让我们想象画面,读出那壮观的气势来。

6、谈谈你对前两句的体会。

诗的前两句通过运用“断、开、流、回、出、生感悟

来”这六个动词,使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试的动

态,表现了天门山景色的奇美壮观,也写出了天门

山雄奇险峻的壮美气势。

(四)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第三、四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指名读

一片日边来。齐读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3、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高兴,喜悦。生感悟

4、为什么高兴?

因为诗人陶醉在美丽的山水之中了。生感悟

5、“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

美,“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

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生感悟

的新鲜喜悦之感。

6、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从

哪里可以看出来?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生:小船上。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小组交流讨论

了解的。“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

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集体交流

7、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两岸的青山一会出现,一会又忽闪不见,生感悟

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

8、指导朗读:读出青山绿水的心情。有感情朗读

9、谈谈你对后两句的体会。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

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生感悟

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

的淋漓兴会。

(五)悟诗情

过渡句:青山、绿水、孤帆、红日,好一幅美

轮美奂的画面,短短的几句诗,却表达了作者美丽

的山水真情。

1、这首《望天门山》早已成为千古佳句,让

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想象那美丽的画面,试着背

诵一下,让它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指名背诵、齐

指名背诵、齐背。背。

2、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什

么感情和心情呢?集体交流

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心情和对祖国山河的

赞美之情。

4、带着这种感情随音乐朗读。有感情朗读

四、链接课外延伸

关于写山的古诗: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指名读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齐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

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

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生了解

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

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

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

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

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

来为人们传诵。

五、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断楚至孤帆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各抒己见

然后教师总结:

(1)找一找:识字记字游戏

左右结构:断、孤、帆

上下结构:楚、至

(2)换一换:“孤”换掉“子”加上“力”,

是“狐”。

“帆”换掉“巾”加上“工”,是“巩”。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断、楚、至、孤、

帆”并讲述:

课件出示:断:先写“米”,第六笔为点,生观察

再写“L”,左宽右窄。

组词、造句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楚:上面两个“木”的最后一笔生观察

均为点,右边的“木”比左边的稍高。

组词、造句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至:上下部分大小相等,宽度基生观察

本一致,最后一笔横要把上面托住。

组词、造句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孤:左小右大,左边的“子”最生观察

后一笔为提。

组词、造句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帆:左小右大,第四笔为竖撇。生观察

组词、造句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

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

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习字本上描

示提出要求。红、临写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指名说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六、拓展阅读

1、天门山的青山绿水,让诗人由衷的热爱,

他写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同样是描

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2、出示《望庐山瀑布》,感悟诗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自由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

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生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